培養孩子獨立性最好的方法是在孩子生命一開始,讓孩子自己來把事情完成。協助孩子,用孩子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
在蒙氏教學中,老師都擔任觀察者的角色,孩子能自覺主動地進行自己的活動。而且,越希望孩子成長發展得更好,成人就越應該只在旁邊觀察。
老師的任務則是讓每個孩子都能自由地學習,由於每個孩子各自機體的內在法則不同,他們各自的需要和發育的時期和速度也就相應地不同,如果老師不了解孩子行為和習性上的千變萬化,就不能有效地行使其職責,發揮其作用。如孩子碰到困難,老師不必直接告訴他如何解決問題,否則孩子會失去興趣。因為重點是克服困難,而不是把工作做完而已。
堅持「我對你錯」,是人類的天性。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在任何時候指出一個人「你做得不對」,都有可能引起對方本能的反感——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我們會一直犯錯誤。作為成年人(僅僅是成年人中心智較成熟的那一部分),能夠認識到犯錯是成長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犯錯之後,能迅速走出陰影,不在乎別人的批評。然後總結經驗,繼續出發。但對於孩子來說,生活在批評和否定的世界中,則很有可能一蹶不振,對很多事情都不願意嘗試。 因此,指出錯誤的方式往往比對錯本身更重要。
在傳統的學校裡,作業中的紅叉,老師的直接指正和評判。 這些事情都在反覆對孩子強調三個字——你錯了。有一種說法叫做「挫折教育」,意思是要讓孩子吃點苦頭,這樣對他的成長有好處。活像人活一輩子,受的苦還不夠多似的。你可能會說,按照我們的意思,孩子做錯事情,還不能說了?別著急,請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孩子自己就能夠發現自己的錯誤,哪裡還需要別人去指正他呢?這樣會不會更好~蒙特梭瑞教具的「錯誤控制」
蒙特梭瑞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錯誤控制」。通過教具中的一些特別設計,孩子能夠在工作的過程中自己發現錯誤。
例如:帶插座圓柱體,如果插錯孔,會插不進去,或者裡面還有空餘。這種情況下,你自然知道要重新調整。
例如:粉紅塔和棕色階梯,孩子通過與形式卡配對,以及戴上眼罩,通過觸摸來為粗細不同的階梯配對。取下眼罩,看上一眼,你就知道自己有沒有配對成功。
其實對錯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總是一開始就能做對,那這些事情也沒有做的必要了。正是不斷重複的練習,讓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告訴孩子「你做錯了」,會打擊他的自信心,他也不願意再繼續重複。「錯誤控制」則讓孩子發現自我探索的樂趣,重複也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孩子真真切切地得到了經驗。隨著能力的提高,「錯誤控制」不再僅僅是教具中的一種特質,也成為了孩子自身所具備的一種能力。
蒙特梭利不僅僅是教具,它對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也具有啟示意義。這樣一張特殊的餐墊,就是一種「錯誤控制」。它能夠告訴孩子,布置餐桌的時候需要哪些餐具,每一樣餐具都應該放在什麼位置。
杯子摔碎,我們以責備來宣判孩子的「錯誤」。殊不知,孩子並沒有做錯什麼。不小心就有可能摔碎東西,這個自然的結果,也是一種錯誤控制。不要去責備他,他自己會得到這個經驗。水倒滿了就會溢出來,這是非常直觀的錯誤控制。但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還小」,害怕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而不允許他去體驗這樣的錯誤。殊不知,沒有「錯誤」的體驗,就發展不起來「控制」的能力。
最後,你要知道,只有自己,才能夠控制自己的錯誤。做家長,要懂得放手,不要妄想自己能夠控制孩子的錯誤。你控制住的,不過是孩子本來可以通過錯誤而得到的成長空間。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怎樣對待兒童的呢?我們會毫無顧忌地任意阻止他們的活動,就像主人對待沒有人權的奴隸一樣,而且我們在這樣做時,居然毫無內疚之心。在許多人看來,對兒童表現出尊重是十分可笑的。大人們對下面的情形已經習以為常,當一個幼兒正在做自己的事兒,比如吃飯時,年長者應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去餵他;當他正努力扣外衣的扣子時,又有年長者急不可耐地幫他扣上。總之,他的每一行為都有人去代替他做。這真是對孩子最起碼的一點尊重都沒有了。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當兒童對我們有所妨礙時,我們卻會十分嚴厲地加以禁止!
當我們正在不慌不忙地品嘗湯的美味時,巨人突然現身,從我們手中抓走湯匙,強迫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將湯喝下去。他的舉動差點使我們噎住了。我們也會對此表示抗議:「為了仁慈的緣故,請你慢些吧!」但是,由此產生的心理壓力,勢必使我們的消化功能受到損害。再假如,由於有一場令人高興的約會,我們正在房間裡帶著愉悅的心情慢慢穿著外套,忽然巨人進來,將一件外套扔到我們手上,還要強行給我們穿戴。他的舉動讓我們感到自己的尊嚴受到了莫大的傷害,當我們穿上外套後去散步時已毫無愉悅之情了。我們的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不僅包括喝下去的湯,有益於健康的走步訓練,而且還包括我們能自由地做這些事情。
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我們還按照自己的意志,或讓孩子靜止不動,或讓他不斷走動。我們還為他作選擇,為他做主。
這種教育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她們實際上是在阻礙孩子初期意志的發展。這種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到一種控制他們行為的力量,使他們變得膽小,以致在沒有他們所依賴之人的幫助和同意時,連承擔任何責任的勇氣都沒有。
孩子具有自我發展的潛能,正是這種潛能,會引導他去觸摸某種東西,去熟悉它。而我們對他做了什麼呢?我們卻對他說:「別碰!」他到處跑動著,其目的是為了能夠走得更加穩當,我們卻對他吼道:「別跑!」他向我們問問題,本來是為了獲得知識,我們卻很不耐煩地回絕他:「別煩人!」
正是成人,讓孩子變得疑惑、叛逆,什麼都不會做;是成人剝奪了孩子旺盛的精力,壓抑了孩子獨特的個性。成人急切地糾正孩子的錯誤、彌補孩子的心理缺失、完善孩子的性格缺陷,卻不知道孩子的這一切問題都是由成人造成的。
蒙臺梭利的教育觀點被世界所採納,她的觀點都是以孩子為出發點。這一點是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必須遵循的。相信我們會在蒙氏教育理念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