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氏教學中如何讓孩子獨立成長

2021-02-19 容安教育

  培養孩子獨立性最好的方法是在孩子生命一開始,讓孩子自己來把事情完成。協助孩子,用孩子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

  在蒙氏教學中,老師都擔任觀察者的角色,孩子能自覺主動地進行自己的活動。而且,越希望孩子成長發展得更好,成人就越應該只在旁邊觀察。

     老師的任務則是讓每個孩子都能自由地學習,由於每個孩子各自機體的內在法則不同,他們各自的需要和發育的時期和速度也就相應地不同,如果老師不了解孩子行為和習性上的千變萬化,就不能有效地行使其職責,發揮其作用。如孩子碰到困難,老師不必直接告訴他如何解決問題,否則孩子會失去興趣。因為重點是克服困難,而不是把工作做完而已。

  堅持「我對你錯」,是人類的天性。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在任何時候指出一個人「你做得不對」,都有可能引起對方本能的反感——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我們會一直犯錯誤。作為成年人(僅僅是成年人中心智較成熟的那一部分),能夠認識到犯錯是成長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犯錯之後,能迅速走出陰影,不在乎別人的批評。然後總結經驗,繼續出發。但對於孩子來說,生活在批評和否定的世界中,則很有可能一蹶不振,對很多事情都不願意嘗試。 因此,指出錯誤的方式往往比對錯本身更重要。   

  在傳統的學校裡,作業中的紅叉,老師的直接指正和評判。  這些事情都在反覆對孩子強調三個字——你錯了。有一種說法叫做「挫折教育」,意思是要讓孩子吃點苦頭,這樣對他的成長有好處。活像人活一輩子,受的苦還不夠多似的。你可能會說,按照我們的意思,孩子做錯事情,還不能說了?別著急,請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孩子自己就能夠發現自己的錯誤,哪裡還需要別人去指正他呢?這樣會不會更好~蒙特梭瑞教具的「錯誤控制」      

  蒙特梭瑞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錯誤控制」。通過教具中的一些特別設計,孩子能夠在工作的過程中自己發現錯誤。       

  例如:帶插座圓柱體,如果插錯孔,會插不進去,或者裡面還有空餘。這種情況下,你自然知道要重新調整。  

     

  例如:粉紅塔和棕色階梯,孩子通過與形式卡配對,以及戴上眼罩,通過觸摸來為粗細不同的階梯配對。取下眼罩,看上一眼,你就知道自己有沒有配對成功。    

  

    其實對錯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總是一開始就能做對,那這些事情也沒有做的必要了。正是不斷重複的練習,讓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告訴孩子「你做錯了」,會打擊他的自信心,他也不願意再繼續重複。「錯誤控制」則讓孩子發現自我探索的樂趣,重複也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孩子真真切切地得到了經驗。隨著能力的提高,「錯誤控制」不再僅僅是教具中的一種特質,也成為了孩子自身所具備的一種能力。       

  蒙特梭利不僅僅是教具,它對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也具有啟示意義。這樣一張特殊的餐墊,就是一種「錯誤控制」。它能夠告訴孩子,布置餐桌的時候需要哪些餐具,每一樣餐具都應該放在什麼位置。        

    杯子摔碎,我們以責備來宣判孩子的「錯誤」。殊不知,孩子並沒有做錯什麼。不小心就有可能摔碎東西,這個自然的結果,也是一種錯誤控制。不要去責備他,他自己會得到這個經驗。水倒滿了就會溢出來,這是非常直觀的錯誤控制。但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還小」,害怕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而不允許他去體驗這樣的錯誤。殊不知,沒有「錯誤」的體驗,就發展不起來「控制」的能力。 

      

最後,你要知道,只有自己,才能夠控制自己的錯誤。做家長,要懂得放手,不要妄想自己能夠控制孩子的錯誤。你控制住的,不過是孩子本來可以通過錯誤而得到的成長空間。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怎樣對待兒童的呢?我們會毫無顧忌地任意阻止他們的活動,就像主人對待沒有人權的奴隸一樣,而且我們在這樣做時,居然毫無內疚之心。在許多人看來,對兒童表現出尊重是十分可笑的。大人們對下面的情形已經習以為常,當一個幼兒正在做自己的事兒,比如吃飯時,年長者應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去餵他;當他正努力扣外衣的扣子時,又有年長者急不可耐地幫他扣上。總之,他的每一行為都有人去代替他做。這真是對孩子最起碼的一點尊重都沒有了。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當兒童對我們有所妨礙時,我們卻會十分嚴厲地加以禁止!   

當我們正在不慌不忙地品嘗湯的美味時,巨人突然現身,從我們手中抓走湯匙,強迫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將湯喝下去。他的舉動差點使我們噎住了。我們也會對此表示抗議:「為了仁慈的緣故,請你慢些吧!」但是,由此產生的心理壓力,勢必使我們的消化功能受到損害。再假如,由於有一場令人高興的約會,我們正在房間裡帶著愉悅的心情慢慢穿著外套,忽然巨人進來,將一件外套扔到我們手上,還要強行給我們穿戴。他的舉動讓我們感到自己的尊嚴受到了莫大的傷害,當我們穿上外套後去散步時已毫無愉悅之情了。我們的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不僅包括喝下去的湯,有益於健康的走步訓練,而且還包括我們能自由地做這些事情。   

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我們還按照自己的意志,或讓孩子靜止不動,或讓他不斷走動。我們還為他作選擇,為他做主。  

   這種教育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她們實際上是在阻礙孩子初期意志的發展。這種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到一種控制他們行為的力量,使他們變得膽小,以致在沒有他們所依賴之人的幫助和同意時,連承擔任何責任的勇氣都沒有。  

   孩子具有自我發展的潛能,正是這種潛能,會引導他去觸摸某種東西,去熟悉它。而我們對他做了什麼呢?我們卻對他說:「別碰!」他到處跑動著,其目的是為了能夠走得更加穩當,我們卻對他吼道:「別跑!」他向我們問問題,本來是為了獲得知識,我們卻很不耐煩地回絕他:「別煩人!」   

    正是成人,讓孩子變得疑惑、叛逆,什麼都不會做;是成人剝奪了孩子旺盛的精力,壓抑了孩子獨特的個性。成人急切地糾正孩子的錯誤、彌補孩子的心理缺失、完善孩子的性格缺陷,卻不知道孩子的這一切問題都是由成人造成的。

蒙臺梭利的教育觀點被世界所採納,她的觀點都是以孩子為出發點。這一點是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必須遵循的。相信我們會在蒙氏教育理念上越走越遠……

相關焦點

  • 蒙氏理念|蒙特梭利教育六大理論:獨立成長理論
    在跨世紀幼兒園的蒙氏教育中,培養孩子具備生理獨立及心理獨立的鍛鍊貫穿在所有活動中。如走進跨世紀幼兒園,隨處能聽到親切的問候聲「早上好」「下午好」,這在無形中就培養了孩子的優雅禮儀。而日常生活領域中「正確地走」、「輕聲開關門」、「雙手取物品」、「整理教具」、「我會洗手」、「我會整理衣服」、「倒水」等活動,讓孩子通過親自動手操作,鍛鍊其手眼腦協調,從而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 在蒙氏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
    可以運用蒙氏的教育理論,創設有序的學習環境,活動前適當地進行靜寂活動,比如,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都有哪些聲音?我們一會兒來分享一下你所聽到的聲音……這樣孩子就能逐漸安靜下來,為進一步蒙氏教學及操作鋪墊很好的開始。我覺得優秀的蒙氏教師在活動中應因勢利導,靈活採用多種方法,這樣在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方面才會取得獨特的成效。
  • 蒙氏教學VS傳統教學
    但是,對於0-6歲的孩子而言,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是有差異的,有快有慢,老師無法做到根據孩子的情況一 一進行  差異化個體教學  。而在蒙氏幼兒園,尊崇的是蒙氏教育理念,其原則是以孩子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嚴和成長過程。老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不是「灌輸」,而是 「引導」和「幫助」 。
  • 解讀水米田.哈佛搖籃幼兒園蒙氏幼兒情景教學公開課
    在全面發揮混齡教學優勢的同時,深入研究並已經實現幼小銜接的自然過渡。現在集團近40多家幼兒園在三種班型的規範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通過蒙氏系統具體的課程體系,水米田.哈佛搖籃幼兒園一線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很紮實。孩子們在準備好的環境中成長和發展。
  • 挑選蒙氏託班時,如何辨別真假?
    完備的環境隨著蒙氏園所在國內的興起,很多家長也開始對蒙特梭利教學法產生了興趣,卻在為孩子選擇蒙氏託班時發了愁,不知該如何在一眾打著蒙氏旗號的園所中找出正宗蒙氏託班。其實不必擔心,因為蒙特梭利教育自帶非常鮮明的特色印記,簡單幾招就可以精準識別:混齡編班機制簡潔優雅,適合孩子活動的教學環境按功能分區的獨立教室完備的豐富教具
  • 解構蒙氏教學的五大步驟
    解構蒙氏教學的五大步驟2008-05-12 18:50 作者:佚名 來源: 錄入:longxin   收藏本文導讀:現在有很多幼兒園、早教中心,在運用蒙臺梭利教學法之前,並未先徹底地探索她的教育原理,就直接運用
  • 蒙氏教育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其社會地位如何?
    蒙氏教育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其社會評價如何?我們今天就來一一探討。作為深受歡迎的少兒啟蒙教育法,它是建立在人類的成長自然法則的基礎上,以全新的思想建立了適應兒童自主學習、完美成長的教學體系。創始人蒙臺梭利打造一系列手腦結合、身心和諧的幼兒教育活動,並提出兒童發展階段敏感期的理論,注重兒童感官教育,自我教育自由與紀律統一的思想、強調注重環境對兒童教育影響。
  • 蒙氏教育和傳統幼兒教育大不同,實際教學中的差別你真的清楚嗎?
    而在我們實際日常見到的具體的蒙氏教育為主的幼兒園一般是混齡教育,也就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作為一個班級共同學習。並且教學內容是以玩樂,玩中學習為主題。舉個例子,比如給孩子教授植物的色彩,蒙氏教育會讓孩子們帶各種各樣顏色的植物到學校一起分享,觀察,討論,讓孩子們充分地參與其中。
  • 擊碎蒙氏教育面前的「哈哈鏡」,還原一個最真實的蒙氏
    為了孩子的成長,很多青島家長紛紛選擇讓孩子接受蒙氏教育,但也有很多人認為蒙氏教育就是打著國外教育的旗號高收費。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蒙氏教育的優點你了解嗎?   由此可以看出,蒙氏教育十分注重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堅持讓孩子自己完成,日積月累,建立自信心。
  • 父母在家如何給孩子進行蒙氏教育?建議從這3個方面下手
    我在這裡把蒙氏教育中總結為3大要素、2個原則。這裡的3大要素指的是孩子、環境、成人。2個原則,1是以兒童為中心,2是不「教」的教育。不「教」的教育:在蒙氏教育理念中,不主張填鴨式教學,更多的是讓孩子自發去做事
  • 蒙氏教育的影響及其社會地位
    作者| 稚悅兒童 來源| 稚悅設計(ID:hb_sjty) 歷史的長河中,教育體系如星河般閃耀,其地位之爭幾乎就沒有停止過。不過,毫無爭論的是,蒙氏教育是星河中散落的星星中最閃亮的一顆。 蒙氏教育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 蒙氏教學之科學、日常、語言教育
    蒙臺梭利對科學的看法認為,孩子學習科學的能力是在3歲左右,她主張充分利用孩子宜於吸收文化的時期,以使他們牢固的把握其民族與社會所特有的文化本質。在教給孩子自然生命、現象的過程中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並透過自發的學習,讓孩子體驗自然與真實以及自身的責任,並激發孩子耐、細、愛、信心,孩子有老師的指導,會尋著人類自然發展的方式,而促進本身的發展與成長。
  • 蒙氏教育「本土化」:優勢性格能力培養—專訪廣州源樂兒童成長中心
    根據幼兒好奇、好問、好動、好模仿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源樂兒童成長中心採用蒙氏教育法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以蒙氏教育過程中突出優勢性格的培養為經營核心,以遊戲、活動和強調生活體驗等教育模式為特色,秉承「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發現和理解每個兒童的獨特性」、「聽過會忘記、看見能記住,做過才能理解」的理念,將西方兒童教育的先進理念的精髓與東方兒童的生長發育特點完美結合,研發出最適合國內兒童性格發展的國學
  • 超高清常見昆蟲蒙氏教學卡
    「玩耍中學習」,讓孩子通過「玩耍中學習」,從有趣的玩耍中自主學習,培養專注力和耐心。而各種蒙氏的專業教具就是孩子為了「玩耍中學習」而準備的材料。 蒙氏教具不論感官教具還是數學教具,都需要孩子動手去反覆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事物的一般規律,蒙氏教具不用色彩和聲音吸引孩子同時它的設計考慮了各種關聯性,例如很多感官教具的設計無論從數量還是序列排列上都考慮了數字的因素。
  • 當孩子對蒙臺梭利工作不感興趣,如何尋找蒙氏教具新的興趣點?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當孩子們對教具工作不感興趣的時候,作為蒙氏教師,應該如何通過工作材料幫助孩子尋找新的興趣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聊一下。一、孩子們真的失去興趣了嗎?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整天就是操作教具。一件教具擺弄了N多遍,當孩子失去新鮮感之後,自然就會覺得蒙氏教具刻板、枯燥。
  • 父母在家如何給孩子進行蒙氏教育?建議從這3個方面下手
    不「教」的教育:在蒙氏教育理念中,不主張填鴨式教學,更多的是讓孩子自發去做事、去玩、去學習。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僅僅是引導的角色。 二、給孩子創造一個符合蒙氏教育的環境 因為在蒙氏教育的方法中,注重孩子的自由探索,而且要孩子學會保持專注,還強調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
  • 在家裡,如何進行蒙氏教育
    家庭中如何進行蒙氏教育  近幾年,蒙臺梭利教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的興趣。期望能把孩子培養成為獨立自主、有一定的秩序感、有所作為的人。但老師及家長都遇到了同樣的困惑:為什麼孩子在園裡表現得獨立、有秩序感,在家裡表現卻不一樣呢?家庭中如何進行蒙氏教育呢?
  • 宅在家就地取材,自製蒙氏教具,帶孩子學學玩玩
    這幾天,宅在家裡就是給社會做貢獻,昨天給大家分享了一些好玩的親子遊戲,今天又準備了一個簡易的蒙氏教學小教程分享給家長們,學學玩玩不寂寞。今天介紹的蒙氏方法,遊戲工具就地取材,天然有方便,春節期間大家備的水果、堅果都可以變成教具。
  • 這個蒙氏幼兒園的孩子也太"自由"了吧
    蒙特梭利博士認為,"自由"是兒童成長的自然法則。如果要建立一種科學的教育,首先必須使兒童獲得學習上的自由。正如科學家做科研一樣,沒有人會要求他們應該如何做,但是偉大的發明就是在他們沒晝沒夜的研究中產生了!
  • 蒙氏教具?一招教你如何辨別正宗的蒙臺梭利幼兒園
    蒙氏教具?都不全是!一招教你如何辨別正宗的蒙臺梭利幼兒園100多年前,義大利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創立了蒙氏教育法,在全世界廣為流傳,被大家交口稱讚。但是發展到中國火爆的背後又有讓人難以把控的擔憂。一個小朋友在玩積木教具,因為不知道要按照形狀大小擺列,導致教具散落一地;一旁大點的孩子主動過來幫忙整理,再教他怎麼擺放才不會倒掉!專注、獨立可以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是這節蒙氏課讓我認識到的一群3-6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