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末這麼多文學排行榜,如何體現出自己的個性?」由《收穫》雜誌主辦的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12月9日在安徽蚌埠中華古民居博覽園舉行頒獎儀式,揭曉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非虛構前10名。在頒獎前舉辦的「行走的年代」《收穫》論壇上,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評論家何平提出了一個犀利的問題。據他觀察,在年末數10個文學類排行榜中,由期刊主導的四五家,「但基本是同一伙人在幹,雖然候選的作品和評出的作品一直在換,但內裡的機制和趣味是相似的」,這讓他懷疑,文學榜單是否真正反映出了文學現場?
「由《收穫》主導的排行榜就應該體現出『收穫』性。」何平的觀點鮮明。而兩年前開始舉辦收穫文學排行榜時,《收穫》編輯部就有一個原則,不幹涉評委的選擇,甚至在評獎過程中儘量抽離出來。主編程永新說,假如評委想和他討論作品,他總是秉持「不交流」的態度,「《收穫》的初衷是做一個相對權威、公正的評選,而且不光是由《收穫》來選擇。當然,一個文學榜單肯定要樹立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學標準,我們一方面希望讓評選更接近文本,另一方面,也基於《收穫》所處的這座城市,體現出海納百川的特點。」程永新坦言,榜單頒發到第三年,的確注意到趨同化、同質化的傾向,《收穫》的做法是在評委的選擇上儘量體現多元性,同時,在初選作品範圍上擴大視野。今年的終評委中,有項靜、黃德海、張定浩等青年評論家,還出現了90後作家王蘇辛。多元的評委組合帶來了新鮮的視野,不拘一格的選拔方式將文學因子從各個閱讀平臺中提取出來。例如,這次最終入選作品,有很多來自非傳統期刊平臺,名列非虛構榜單第六的「英國當代觀察系列」來自青年雜誌書《單讀》,候選提名的《失落的天文臺》來自人文社科雜誌《讀庫》,短篇小說《北方狩獵》來自豆瓣閱讀。這張榜單,可視為一份跨越代際與經驗的、對於文學的當前與未來的共見。
如何發現青年人是收穫文學榜單引發的另一重話題。「文學史越寫到後面,青春氣息越來越弱,1949年之前的文學史和改革開放前二十年的文學史基本以青年主導,後二十年的文學史越來越老化,基本都在上世紀80年代成名的作家,年輕人越來越難進入。」何平的這個觀察同樣引發議論紛紛。「在重新建構一個時代之時,和那個時代同時成長起來的作家,充當了時代的急先鋒,他們要對一個時代,對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做出探索,這種探索很容易會在文學史上留下非常重要的痕跡。」中國作協創研部副研究員、青年評論家嶽雯說,在新的時代下,今天寫作的基本質地和基本寫作方向依然在上世紀80年代確立的方向之下,依然在回應那個時代的問題,這可能才是今天的寫作不盡然令人滿意之處。「全然不同的時代已經打開了,這代人應該有能力和決心重新讓寫作向時代敞開,重新讓時代的新的元素以構建未來的形式呈現出來。」
「一個榜單最重要的不是推出自己的青年作家,而是推出好的作品。今天討論青年的時候,到底是基於多大的年齡而言?」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提出,光以年齡來判定青年寫作是可疑的,青年作家作品固然應該重視,但寫作技藝並不以年齡作為區分,50歲以後的作家一樣可以寫出「青年感」的作品,強調青年寫作要警惕落入年齡的焦慮中。在張莉看來,評論家的現場批評是要深度介入中國文學史,如果一個文學排行榜能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後,代表這個時代最雅正的文學尺度,這個排行榜就是成功的。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審美眼光也變得多元起來,希望收穫文學榜單可以反映這種豐富性和多元性,而不僅是《收穫》的視野。如果硬要說《收穫》視野,那就是公正、權威,加上一點民間性,這是我們這張榜單所追求的。」程永新說。
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
短篇榜
1. 《逍遙遊》 班 宇
《收穫》2018年第4期
2. 《禁指》 斯繼東
《十月》2018年第5期
3. 《等待摩西》 莫 言
《十月》2018年第1期
4. 《道長》 閻連科
《作家》2018年第3期
5. 《杭州魯迅二三事》房 偉
《收穫》2018年第3期
6. 《球與槍》 魯 敏
《上海文學》2018年第10期
7. 《特殊任務》 肖克凡
《當代》2018年第5期
8. 《紅塵慈悲》 次仁羅布
《長江文藝》2018年第5期
9. 《相遇》 薛 舒
《人民文學》2018年第2期
10.《換腎記》 任曉雯
《當代》2018年第3期
中篇榜
1.《候鳥的勇敢》 遲子建
《收穫》2018年第2期
2.《基本美》 周嘉寧
《收穫》2018年第1期
3.《海裡岸上》 林 森
《人民文學》2018年第9期
4.《夾叉》 艾 瑪
《收穫》2018年第5期
5.《小花旦的故事》 王佔黑
《山西文學》2018年第6期
6.《甜蜜點》 須一瓜
《當代》2018年第2期
7.《房屋曾安靜,世界曾安寧》皮 皮
《收穫》2018年第4期
8.《老屋》 尤鳳偉
《山花》2018年第1期
9.《望湖樓》 尹學芸
《收穫》2018年第3期
10.《龍門》 胡學文
《花城》2018年第3期
長篇榜
1 《應物兄》 李 洱
《收穫》 2018長篇專號秋卷、冬卷
2 《考工記》 王安憶
《花城》2018第5期
3 《山本》 賈平凹
《收穫》 2018長篇專號春卷
4 《捎話》 劉亮程
《花城》2018年第4期
5 《修改過程》 韓少功
《花城》2018年第6期
6 《景恆街》 笛 安
《人民文學》2018年第11期
7 《北上》 徐則臣
《十月·長篇小說》2018年第5期
8 《滅籍記》 範小青
《作家》2018年第4期
9 《外蘇河之戰》 陳 河
《收穫》2018年第1期
10《借命而生》 石一楓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年4月出版
非虛構榜
1《沈從文的前半生》 張新穎
上海三聯書店 2018年2月出版
2《田湖的孩子》 閻連科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年8月出版
3《青藏光芒》 馬麗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出版
4《幌馬車之歌續曲》 藍博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年3月出版
5「興隆公社」系列 袁 敏
《收穫》「興隆公社」專欄2018全年
6「當代英國觀察」系列 王 梆
《單讀》2018全年
7《且在人間》 餘秀華
《收穫》2018年第2期
8《金鄉》 哲 貴
《十月》2018年第6期
9《時過子夜燈猶明》 李 鹿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年8月出版
10「訪問童年」系列 殷健靈
《上海文學》2018全年 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