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學術誠信當成高校共同行動

2020-12-27 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日,因在多場期末考試中存在作弊行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7名本科生被予以留校察看和記過處分。這7人中,有國際化學奧賽金牌得主,有化學奧賽國家隊成員。對此,該學院教授裴堅在年級大會上表示:如果老師對此事放任不管,如果耍小聰明的人比走正道的人拿到了更多好處,那麼我們這些做老師的在幹什麼?

裴堅老師的這番發言讓人心頭一熱,甚至有種久違的酣暢與痛快。的確,維護高校純淨的學術環境是為師之責,更多的大學教師應堅持這樣的原則,向學術不誠信行為說不,無論犯錯的是多麼「優秀」的學生。推而廣之,如果是老師存在學術不誠信或師德問題,也要嚴格處理,以儆效尤。在國外,關於治學、考試等,有著明確的規範規章,一旦觸犯,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起到了真正的震懾作用。從媒體報導的一些個案可見,學校師生作弊或造假行為一旦被查實,其學術生涯基本會終止。

當下,對於學術不誠信、弄虛作假等行為,儘管我國學界已形成共識,但一旦事情發生在自己身邊,一些人習慣抱著下不為例的心態,讓僥倖之人矇混過關。有的學校因為當事人曾做出過突出貢獻,或者說是某某學者,認為家醜不可外揚,常常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加以內部解決,最終導致類似事件可能再次發生。

因此,培養師生良好治學習慣也好,維護良好學術生態也好,既要藉助於系統而完善的外部監督,也要從自我做起、從內部做起,對身邊的學術不誠信行為採取眼裡不揉沙子的較真精神。這種較真使師生對學術心生敬畏,本質上是幫助教師的專業成長、學生的快速成才,有助於良好學風的形成和我國整體學術水平的提高。換而言之,當下我國學界並不缺少對學術不誠信行為的共識,而是缺少一絲不苟、毫不妥協的行動,尤其是這種行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時候。其實,每一個以學術為志業的人,都應秉持嚴謹的治學態度,珍惜學術品格,向學術不誠信行為宣戰,將守護學術誠信作為自覺行動。

學生的自律是維護純淨學術之風的第一道屏障,教師和學校的把關是另一重要屏障。教師重視學生的治學態度,既是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術習慣,更好延續未來的求學,也是為學生做好表率,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為師之道、為學意義,做到良好治學風氣的代代傳承。也許有一天,這些受過嚴師教誨的學生也當了老師,也會遇到學生治學不誠信的問題,那時他們往往會自覺擔起為師職責,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錯誤。

高校是學術交流、產生思想之地,更是傳遞真理、培養治學習慣、弘揚社會正氣的場所。作為高校教師,應將捍衛真理和培育學生心靈視為己任,自覺為嚴謹治學代言,為維護學術界的風清正氣貢獻一己之力。如果說讓社會向好的力量源於一個個大學生的慣習之舉,那麼大學裡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所受到的教育、所得到的薰陶,才是養成良好慣習的關鍵所在,而這背後是學校和老師真正擔起育人之責,不姑息學生所犯的每個小錯誤,無論在求學還是做人上。

治學非小事,為學與做人都是對理想、對真理、對美好的一種追求。高校對學術誠信達成共識,並拿出巨大的勇氣予以守護,我國的學術風氣才能好起來,學術質量才能有保證,進而才能推出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才能有更多高校真正成為世界一流。

(作者系遼寧理工學院文法系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26日第2版 

相關焦點

  • 誠信宣傳丨學術誠信
    一、什麼是學術誠信?學術誠信為在學術活動中堅持誠實、公平的基本行為準則。在學術活動中,我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由的發展自己的思想,並分享我們的見解和感受。學術誠信主要體現在考試、作業、實驗室或研討會、實踐報告等方面。恰當引用和自由表達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都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杜絕剽竊和抄襲等行為。
  • 廈金聯動環保行動守護「共同家園」
    在18日於廈門舉行的「淨灘環保守護共同家園」活動——「環保文創作品徵集評比」環節,王明宗的《廈金同心圓環保袋》作品獲得了優秀獎。 「淨灘環保守護共同家園」活動源於第二屆海峽論壇「金點子」創意大賽上一名臺灣藝術大學學生的構想,該臺生希望兩岸青年能一起淨灘、靚灘,將所收集的各類廢棄物做成藝術品。
  • 在英國感受學術淨土的靈魂——學術誠信
    從高中、大學本科,直至碩士、博士,英國的學院在幫助學生取得學術成就之前,更看重的是真正教會學生如何以誠待學業,因為只有以「領悟學術誠信」的態度去做學術研究,才可能取得真正值得信賴的學術成果。一幾年前,當我在英國完成第一個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後,第一次申請了現在就讀的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的博士。從申請的那一刻起,我就對英國高校對學術誠信的高度重視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 學術誠信乃大學精神底色
    近日,據有關媒體報導,天津某高校、廈門某高校兩名學生碩士畢業論文雷同,系由他人代寫、買賣,被學校撤回論文並註銷學位;杭州某高校教師被曝其博士論文與期刊論文大段剽竊網帖內容,期刊編輯部和學校介入調查。這幾起學術不端行為引發廣泛熱議。事實上,近年來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始終保持高壓和零容忍態勢。
  • 我們需要怎樣的學術誠信
    周光召院士在《科研道德:倡導負責行為》的序言中說,中國科學院決定將該書贈送給每一位院士,要求中國科學院院士帶頭從自身做起,潔身自好,嚴以律己,求真務實,淡泊名利,堅持發揚優秀的科學道德與學風,共同杜絕個別違法和有損道德的行為。    這兩本來自美國的學術規範圖書,是否能成為我國科技界端正學術之風所亟須的他山之石?我們請來幾位專家共同探討這一問題。
  • 學術剽竊問題研究者:「翟天臨」們,少上一門學術誠信課
    張月紅提到的文章題為《剽竊:正在成為中國教育者的資源》,文章強調了三點:一、中國是科技出版產量最高的國家,也是因剽竊撤稿最多的國家;二是這種學術不端行為在中國的上升對中國研究人員聲譽不利,並可能導致學術期刊退稿率提升;三是加強誠信教育,尤其是對大學及研究機構學術不端的嚴懲,勢在必行。
  • 「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學習平臺上線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史競男)為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在線學習平臺日前在中國知網正式上線發布。近年來,學術造假、撤稿事件時有發生,學術不端問題受到社會普遍關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教育部也將強化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查處列為2019年工作要點,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零容忍」。
  • 全國兒童食品安全守護行動「食品安全 共同守護」主題論壇在京舉行
    圓桌論壇:兒童食品安全社會各界所承擔的責任以及問題解決路徑  2017年6月9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和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指導,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主辦,2017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全國兒童食品安全守護行動
  • 南開大學研究生入學籤學術誠信書
    今晚報近日有關「青少年應蓋好誠信章」的連續報導不僅在中小學引起反響,很多高校也予以「誠信教育」更多重視。  近日,天津市2013級碩士、博士新生陸續報到,多所高校首次增加了科研誠信與學術道德規範相關環節,南開大學還要求研究生新生入學先籤一份學術誠信承諾書。
  • 學術誠信是科學精神的基底
    但全國很多高校不也是這麼做嗎?區別無非是程度與規則嚴密與否的問題。引用率本來是科研領域評價學術價值的一把重要的尺子,一旦我們把這個尺子作為衡量學術水平的重要甚至唯一的指標,就徹底被異化了。當下,有個別大學與科研機構甚至直接出臺獎勵政策,鼓勵引用同一個學校或者單位同事的論文,以提高學校或某科研機構整體的學術聲譽,則是對規則的功利化利用。
  • 【她•維權】建華區婦聯開展「守護花蕾 共同行動」主題活動
    【她•維權】建華區婦聯開展「守護花蕾 共同行動」主題活動 2020-12-14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拒絕論文「注水」 堅守學術誠信
    儘管各高校採取了查重等措施,但畢業生臨時抱佛腳趕製論文、拼湊、抄襲、找人代寫等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就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通知》,省學位辦專門下發通知,規範論文學位管理,加強學術誠信建設。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畢業論文「注水」,應該如何從根本上消除論文失信問題?筆者在一些高校進行了走訪調查。
  • 英國留學:學術誠信很重要,關於成績評定你要注意!
    在講求嚴謹治學的英國高校,學術誠信是導師在評定成績時非常重視的部分。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在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學術誠信,避免因為不熟悉成績評定規範而造成的學術失信,最終影響總體成績表現。什麼是學術誠信?
  • 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開幕
    12月5日,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本屆大會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夯實高質量育人體系」為主題,由教育部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主辦,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研誠信與負責任創新專業委員會和北大-維普學術大數據應用實驗室協辦。
  • 做誠信青年 守護信用價值 「誠信讓社會更和諧」演講比賽在信陽...
    本報訊(記者 周亞濤)「信為人之本,人無信不立,要做誠信好青年……」6月19日下午,在信陽農林學院學術報告廳內,激昂的聲音響徹大廳,由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信陽市中心支行主辦,信陽農林學院、鄭州銀行信陽市分行承辦的「誠信讓社會更和諧」演講比賽舉行。
  • 「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握住教改「方向盤」
    日前,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夯實高質量育人體系」為主題的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落幕。大會通過學界專家對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入探究,意在把穩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盤」,賦能高質量人才培養輸出全過程。
  • 科技部:中國科研誠信體系建成十年,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科技部:中國科研誠信體系建成十年,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中國科研誠信體系的建立已經歷了十年的發展,在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的統籌協調下,我國齊抓共管的科研誠信建設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約束與激勵並重的科研誠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 中小學亟須補上學術誠信這一課
    學術誠信是誠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一般道德規範在學術活動中的具體體現。與學術誠信和學術規範相悖的行為即為學術不端,其核心則是欺騙。面對社會頻發的學術不端事件,近十餘年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科技部、各類科學研究基金組織和地方不斷出臺文件,加強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規範建設、規制學術不端行為。
  • 守護「興化藍」,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
    元旦春節即將到來,為共同守護「興化藍」,倡議: 從現在做起,共同愛護生態環境。 以實際行動營造 文明、祥和、健康、安全的 節日喜慶氛圍, 過一個清新、環保、舒適的「低碳」節日, 為興化的天更藍、 空氣更清新 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 學風建設在路上 |學術誠信月紀實
    2019年12月我們許下學術誠信的承諾赴一場學術誠信的約定:講座傳真物理學院王廣厚院士《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漫談科學人生》王院士如是說:「同學們要靜下心來做學問,腳踏實地搞科研;反對造假、寬容失誤,崇尚團隊合作;認真做事、誠信待人,真正做到學術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