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握住教改「方向盤」

2020-12-17 中國網教育

日前,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夯實高質量育人體系」為主題的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落幕。大會通過學界專家對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入探究,意在把穩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盤」,賦能高質量人才培養輸出全過程。

據悉,本次學界盛會由教育部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主辦、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研誠信與負責任創新專業委員會和北大-維普學術大數據應用實驗室協辦,來自學界領導、專家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等各界人士參加。

信息技術為杖,以「四新」重塑本科教育形態

武漢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李曉峰通過《新形勢下高校院系本科教學狀態評估工作思考》的主題報告,從溯源到展望,全面深刻解讀了新形勢新要求下,我國高校評估體系改革的整體思路。

李曉峰談到:「高校本科教學工作面臨著以下四個新形勢,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邁入普及化時代,高校需要分類發展,凸顯辦學特色;高校本科教育進入新時代,以『四新』(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重塑高校本科教育形態當是要務;新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本科教育需要突出專業教育,發展專業特色;而隨著新一輪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方案的出臺,高校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更需要積極面對,適應新變化。」

以武漢大學院系本科教學狀態評估工作的改進升級來看,首先要以「明確考察要點、強化引導作用」為主導改進評估指標體系;其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進評估工作方式,提高評估工作管理水平。當前,武漢大學通過搭建學校自身的本科教學狀態資料庫系統,為院系本科教學狀態評估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支撐,實現了以數據考核為主,結合專項檢查與現場實地考察為一體的先進評估體系。

信息化融入過程管理,讓學術誠信成為本科生的自覺行為

華南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項聰以《信息化背景下本科生教育探索實踐》作報告,通過華南理工的改革實踐,詮釋了高校本科學術誠信、學術規範及教育過程管理的先進經驗。項聰指出,當前我國大學校園學術不誠信現象不在少數,華南理工通過將「忠於學術」的理念引入根植到校園建設和課堂當中,結合學院、教師、學生三位一體的制度建設,逐步花清了學術誠信的界限。

華南理工從2010年開始啟動本科畢業設計檢測服務試點,將查重系統引入校園,按10%進行抽檢。到2016年,畢業論文(設計)展開分階段過程管理,進行重點監控;2017-2018年,啟用作業系統,加強學習過程管理,打擊「水課」,同時開展畢業論文(設計)自建庫建設,實現縱向查重。截至目前,其畢設自建庫與作業系統自建庫已打通實現共庫,進一步擴大了內部自檢範圍,且在疫情的推動下,實現了以秒為「截點」提交作業,滿足在線開卷考試需求。真正做到了讓學術誠信成為本科生的自覺行為。

教育教學資源的大數據聯通,數位化照進研究生教育新思維

南開大學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主任蔣雅文在《數位化背景下雙一流高校研究生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報告中闡述了三個重要任務:完善開放共享的育人機制——師生共同體;重點工作著眼於數據驅動的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實施博士生研究生的學業學位分離,嚴格把控人才質量。

當前,南開大學已實現集「教務管理信息系統、智慧教室、多種資源共享共建、數據分析平臺」為一體的教育教學資源的大數據聯通。其次,蔣主任談到:「當前國內各大高校在人才入口和出口端都有著嚴格的管理體系,因此,以培養環節管理為抓手,不斷強化培養過程管理當是串聯好出入口路徑的關鍵所在。南開從2020級開始博士生學制四年,做好教學檢查、抽檢和評估,加強信息公開,接受師生監督,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在學期間考核評估制度、分流制度、完成科研成果公示制度、論文答辯公告制度等。」

 


相關焦點

  • 這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握住了教改的方向盤
    面向十四五,面向中華民族復興進入新階段給教育體系帶來的新課題和新目標,如何讓「時代新人們」更具衝擊力、凝聚力、創新力、自驅力,這些都賦予了本輪教改更加深刻的戰略價值和歷史意義。日前,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夯實高質量育人體系」為主題的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圓滿落幕。
  • 深化新時代教改 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開幕在即
    2020年12月5日,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即將在北京大學正式拉開帷幕。作為一年一度的中國教育界盛宴,本屆研討會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研誠信與負責任創新專業委員會、北大—維普學術大數據應用實驗室聯合主辦,並通過「線下主會場+線上分會場(騰訊會議)」的全新模式,探究新時代高校教育評價及人才培養質量改革。
  • 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開幕
    12月5日,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本屆大會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夯實高質量育人體系」為主題,由教育部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主辦,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研誠信與負責任創新專業委員會和北大-維普學術大數據應用實驗室協辦。
  • 【學會動態】「 出版倫理規範建設與科研誠信協同共治」學術研討會...
    【學會動態】「 出版倫理規範建設與科研誠信協同共治」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0-10-3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學習平臺上線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史競男)為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在線學習平臺日前在中國知網正式上線發布。近年來,學術造假、撤稿事件時有發生,學術不端問題受到社會普遍關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教育部也將強化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查處列為2019年工作要點,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零容忍」。
  • 科研工作者應該遵守的學術誠信與規範
    學術誠信 (academic integrity):ì 科研工作者進行研究時,應該實事求是、不欺騙、不弄虛作假,恪守科學價值準則、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活動的行為規範ì 科學研究要建立在信任與誠實的基礎上ì 科研誠信堅持的五個基本價值觀:誠實、信任、公正、尊重和責任學術規範 (academic standard):ì 科研工作者在進行研究時應該遵守的規則和範式
  • 全國政協委員丁奎嶺:加強學術規範強化科研誠信建設
    人民網北京5月28日電(李依環)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的重要基礎。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接受人民網專訪,就「加強學術規範 強化科研誠信建設」話題進行了交流與分享。
  • 【科研誠信】引以為戒!增強誠信意識,踐行誠信要求,遵循學術規範
    科研誠信建設是科技創新的內在要求與前提,是營造良好科技環境、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的重要基礎。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科研不端行為查處情況,並對相關案例進行了通報批評,與此同時,科學網微信公眾號發布《關注!20種常見科研不端行為及其認定要點》,對科研不端行為進行了梳理。
  • 遵守學術規範 恪守學術道德
    「研究生走向科學殿堂的第一課:研究生學術行為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主席臺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實習記者 仝薇)8月16日,由復旦大學研究生院、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復旦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書香復旦』上海書展系列活動之五——研究生走向科學殿堂的第一課:研究生學術行為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 科技部:中國科研誠信體系建成十年,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科技部:中國科研誠信體系建成十年,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中國科研誠信體系的建立已經歷了十年的發展,在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的統籌協調下,我國齊抓共管的科研誠信建設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約束與激勵並重的科研誠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 《學術規範手冊》即將問世 這場學界盛會讓「學術誠信」有據可循
    日前,在北京大學召開的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夯實高質量育人體系」為主題的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上,一本名為《學術規範手冊》的工具書問世,則被視為了預防監督學術不端的寶典。  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一書一世界  據了解,本次學界盛會由教育部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主辦、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研誠信與負責任創新專業委員會和北大-維普學術大數據應用實驗室協辦。有來自學界領導、專家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100餘名代表在線下或線上共同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我們需要怎樣的學術誠信
    近日,出版界推出了兩本有關學術規範、科研道德方面的書。一本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的《科研道德:倡導負責行為》;另一本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名為《誠實做學問:從大一到教授》的學術規範工具書。    許智宏:目前,科研人員在申請經費、發表論文、就業機會、崗位升遷、工資待遇、同事競爭等方面所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這是導致科研不端行為和「不規矩行為」的誘因。    而其根本原因是,許多科研人員甚至是廣泛領域內的學者,對於學術規範的基本訓練不夠。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研究者故意觸犯學術道德或科研行為不端,而是缺乏基本訓練和常識。
  • 立規明矩全流程加強科研誠信治理
    研究機構未提供統一編號的原始記錄介質、未按相關要求和規範進行全要素記錄、將人為處理後的記錄作為原始記錄保存……近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2020 年全院科研誠信建設工作視頻會,會上發布了《關於科研活動原始記錄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據了解,作為中科院開展科研誠信教育的重要方式,這已是其連續發布的第三個誠信提醒。
  • 重慶大學開展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專題講座
    3月27日,重慶大學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專題講座在理科樓225報告廳舉行,數學與統計學院副院長穆春來教授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們做了題為「學術道德規範的真諦——真實誠信」的報告。  穆春來教授圍繞「學術道德、科研不端和不當行為,危害與預防,研究生常見學術不端行為,學術道德失範的思考和建議」等內容依次闡述學術道德規範的真諦,以及真實誠信對科研、學術與社會的重要性。  穆春來教授首先從國內外典型的論文造假、論文抄襲案例出發,警示同學們切勿違反學術道德規範。
  • 公告丨關於採購青少年科研實踐學術規範課題研究的公告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關於採購青少年科研實踐學術規範課題研究的公告為做好青少年科技創新後備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工作,促進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提升,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擬委託專業機構開展青少年科研實踐學術規範課題研究,探索培養青少年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的有效模式和工作機制,編制青少年科研實踐學術規範指南
  • 聊聊科研誠信,說說信用科技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科學規範、激勵有效、懲處有力的科研誠信制度規則健全完備,職責清晰、協調有序、監管到位的科研誠信工作機制有效運行,覆蓋全面、共享聯動、動態管理的科研誠信信息系統建立完善,廣大科研人員的誠信意識顯著增強,弘揚科學精神、恪守誠信規範成為科技界的共同理念和自覺行動,全社會的誠信基礎和創新生態持續鞏固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重要支撐
  • 南開大學研究生入學籤學術誠信書
    今晚報近日有關「青少年應蓋好誠信章」的連續報導不僅在中小學引起反響,很多高校也予以「誠信教育」更多重視。  近日,天津市2013級碩士、博士新生陸續報到,多所高校首次增加了科研誠信與學術道德規範相關環節,南開大學還要求研究生新生入學先籤一份學術誠信承諾書。
  • 學術誠信乃大學精神底色
    這幾起學術不端行為引發廣泛熱議。事實上,近年來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始終保持高壓和零容忍態勢。無論是剽竊、抄襲、侵佔他人學術成果,還是篡改他人研究成果,偽造數據或捏造事實,不當署名,提供虛假學術信息,買賣或代寫論文等,均構成學術不端。學術誠信是大學精神的底色。高校必須堅持以學術誠信立校、立教、立研、立身,竭力塑造風清氣正、求是崇真的大學精神。
  • 人民日報談學術誠信:對學術不端決不能包庇縱容
    網絡圖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營造良好學術環境,弘揚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科技創新是國家命運所系,是發展形勢所需、大勢所趨。科研誠信則是科技創新的基石,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的重要基礎。
  • 誠信宣傳丨學術誠信
    一、什麼是學術誠信?學術誠信為在學術活動中堅持誠實、公平的基本行為準則。在學術活動中,我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由的發展自己的思想,並分享我們的見解和感受。學術誠信主要體現在考試、作業、實驗室或研討會、實踐報告等方面。恰當引用和自由表達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都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杜絕剽竊和抄襲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