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避工作幾年後的倦怠期?

2021-01-07 曼曼職場說

前段時間在看一本書《史丹福大學人生人生設計課》,裡面有一個練習:尋找工作中的心流時刻,記錄自己每天工作中哪些能讓自己全身心投入並感到幸福及成就感的時刻。

我仔細回想了一下,並開始在自己的效率手冊中的每日記錄下添加一行「每日工作高光時刻」,記錄了一段時間,我也截取了部分的記錄:

2019.3.5

在工作中通過自己摸索,成功了運用一個小工具解決了工作效率問題。

2019.3.10

自己完成了在職研究生的初稿並和導師進行電話溝通討論下一步的安排,發現自己的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及看待問題的邏輯能力都有所提升。

2019.6.1

自己成功通過在職研究生論文答辯,從開始選題到獨立完成一個小課題,感到很有成就感。

2019.7.1

調到了新的部門,開始學習新的內容,感覺很興奮。

2019.8.25

被上級委以重任,開始獨立做一小塊項目的時候,雖然壓力變大但同時可以鍛鍊自己工作能力。

2019.11.28

結束了一個項目,感覺在項目中和項目負責及項目成員溝通都很融洽,縱使項目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是大家心比較齊,一起討論解決,整體感到很愉快。

2019.12.30

做年終總結的時候,隨著自己一條一條地梳理總結,發現自己幾年的工作成果還是挺豐富的。

列出這些記錄後,我也總結了在工作中能讓自己注入能量的時刻點是:

(1)工作本身具有挑戰性、能鍛鍊自己工作能力的

(2)能夠感到持續進步

(3)更喜歡在工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喜歡學習新的知識和內容

(5)比較融洽的人際關係

在寫這個話題的同時也聯想到最近同事小G也在說,感覺進入職場好幾年年了,經歷過初期成長期及升級到一定位置的平穩期,在自己對各項工作都熟悉後反而容易形成倦怠期,所以需要我們給自己注入能量,當時我和同事小G也有相同的感受,但隨著我開始記錄每天工作中的高光時刻後,發現自己又開始變得有活力了,又重新找回了工作中的快樂、成就時刻,就像生活中的小幸確一樣,通過這次的記錄與梳理,更加明確了自己努力方向與價值,推薦你也列一下,通過記錄自己每日的高光時刻,找回動力,給工作賦予除了「工資」之外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職業倦怠期,我們如何度過?
    而現代人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正在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在工作中,你需要對職場倦怠的狀態保持警惕。無論是由於長期單一領域的工作,還是由於達到上升瓶頸,或者是因為外部的、企業自身的客觀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你的倦怠心理。當進入職場倦怠期時,有些人可能並不自知,任其發展,直到慢慢產生對工作厭惡的嚴重負面情緒,同時也失去了生活的平衡。
  • 工作中的倦怠期,如何快速破冰!
    我們倆在總結工作的過程中,都感覺到工作到了瓶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越是熟練的工作可能遇到的新挑戰越多。後來我們想了一下,覺得有一些問題是來自於心態。01對於我們來說,作為一個工作了幾年的社會人,對於工作不再像初入職場那樣有新鮮感,也沒有迫切的想展示自己的欲望了。熟悉的場景,熟悉的面容和熟悉的模式。我們對於身邊的一切失去了新奇感。每天的工作太過於模式化,而且小事很耽誤精力。
  •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但工作的時候,似乎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打起精神、全力以赴——我們把這樣一個職場階段稱為「職業倦怠期」。很多人都曾經或正處在這樣的狀態中,它來的時候往往沒有明顯的預兆,你甚至都未必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狀態。今天,我們就想來聊聊我們該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尋求新的挑戰Riceman:我們之所以感到倦怠,很大可能是因為這份工作對我們來說太平淡了,不夠有挑戰。
  • 工作進入職場倦怠期,困惑的我們該如何自救?
    關於倦怠期,相信有很多人聽過感情倦怠期,是否聽過職場倦怠期呢?>所以,在整個工作中,出現的最大影響,就是質量下降而已,但是我前提是老闆可以接受的範圍,不然,說不定低質量的工作,就是這個人被裁的理由02這種情況下,有一部分人或許都會選擇另謀高就,畢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會降薪,或者,即使低,但是可能對應的工作量也少,無形中也是變相的增加工資
  • 工作三五年,遇到「職場倦怠期」,我們該如何度過?
    其實「職場倦怠期」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只不過有的人學到了方法,得到了升華,而有的人不願意嘗試,還在原地踏步,這就看你想不想改變現有的狀態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1、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畢業工作的你是否信心十足想要在這個公司做到主管的位置,是否想要和行業大佬一樣,在一個領域深耕做到頂尖呢?不瞞你說,我也有類似的經歷,畢業第一年我就在想,我在風電行業一定要做強做大,但是如何做呢?學習風電知識,學習風機維護,學習風機動能原理,學習後風機市場的前景,可是三五年過去了,我學到了什麼呢?
  • 職業倦怠期了?矯情~
    最近網曝某著名別人家的公司開始裁減34歲以上的員工,一時間「任總不相信眼淚」、「致90後——我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等各種內部消息帖不絕於各大信息技術論壇。
  • 如何應對工作中的職業倦怠
    隱隱地我明白,是自己對工作的認知出現了負面的情緒,這個情緒沒有隨著時間推移慢慢消除,反而越來越明顯,我突然有點害怕了,因為我看不到工作的樂趣,工作佔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如果從工作中感受不到快樂,那麼還會有幸福可言嗎?恰逢繼續教育補學,在選修課程上我看到了《職業倦怠的與正能量激發》這個課題,直覺告訴我這會對我有幫助,我便認真地學習了這個章節。
  • 外貿員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很多人做了多年的外貿工作,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但到了職業倦怠期之後很難自拔。處於職業敏感的黃金時間,大部分人不會有這種厭世的感覺。很多人感覺做了多年一個工作,也想嘗試去做其他工作,但是,又害怕轉型後自己又要重新開始,得不償失,導致了長期從事一個不太喜歡又不能不做的事情。這時候就要努力去改變下,不要讓差不多了、夠本了的思想困住自己。要敢於衝出這個圈子,走進更大的圈子。
  • 援疆工作 | 民警總有那麼幾天「倦怠期」?
    「適應期」的新鮮感已過「倦怠期」要如何平安順利度過?潑一瓢冷水清醒頭腦敲黑板劃重點「為什麼會進入『倦怠期』?因為很大家患了《職業倦怠症》!」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汪海峰一語驚醒夢中人。「援疆「倦怠期」主要是指援疆民警在工作期間可能患上的「職業倦怠症」的時期,這可不是開玩笑,每個援疆民警都可能患上『職業倦怠症!』」
  • 工作幾年就有了職業倦怠感,還有點救嗎?
    從工作內容與受眾對象來看,教師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講是固定的,即使給不同的班級授課,面對的是不一樣的學生,但課程內容的相似性以及學生群體特徵的大眾性基本是相近的。久而久之,隨著教學崗位重複性內容的頻繁出現,有一部分教師開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職業倦怠。
  •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逃避可恥但有用
    在現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你已經做了一段時間了,你早已熟悉了日常的工作流程。
  • 心理倦怠期,是我們人生的必經之坎
    看到朋友圈一個朋友寫「如何度過倦怠期」,發現原來基本思路都是一致的,方法卻各有千秋,於是也想寫寫這個話題,分享下自己的感受和經驗。我的愛好非常廣泛,業餘時間做過的大部分事情都經歷過所謂平臺期或倦怠期,好多門「手藝」都因此陣亡了,而那些突破了倦怠期能堅持到今天的,都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還算滿意的成績。
  • 沒有職場人願意經歷職業倦怠期
    工作了3—5年之後,很多在蛻變中成長的職場精英慢慢會進入職場倦怠期。伴隨著職業理想慢慢成型到最終實現,努力貫穿著職業生涯之路,具備一定競爭能力也處於管理崗位。但面對社會和生活壓力,遭遇職場瓶頸很難有更大的突破。職業倦怠期是被一直關注的話題,也困擾著從業多年的職場人士。
  • 李誕:如果對工作喪失熱情,怎樣克服職業倦怠期?
    ——《約翰·克裡斯多夫》羅曼·羅蘭什麼是職業倦怠?就是一個人具備工作的能力,卻喪失了工作的熱情。職業倦怠用一句最淺顯的話來說明就是:不想上班。加上長時間的脫離社會和工作,會讓他變得情緒價值更低,自殺這個行為也讓人不是那麼難理解了。正如心理學家大衛·波森所說:職業倦怠會全方面地摧毀一個人的每一樣能力,短期記憶、正面樂觀的態度、統籌、判斷與推理能力等等……我覺得在職場裡,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這種職業倦怠期吧?
  • 如何喚醒老員工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的話題能佔到職場心理諮詢的80%,大部老闆都意識到職業倦怠伴隨而來的是職業發展瓶頸期,卻鮮有人知道如何喚醒那些處於倦怠期的老員工。——喚醒倦怠!01識別出「不在狀態的人」。你團隊裡是否有這樣的人:工作意願度持續下降。
  • 這5個徵兆,說明你進入了工作倦怠期,如何破是個學問
    認真工作對於每個職場人來說,都是生存的根本。但有時候我們也會有很不情願去工作,勁頭不足;明明有很多事情要做,可就是提不起勁兒等情況,這些都是工作進入倦怠期的表現。1.【工作動力不足——找感興趣的事來做】無法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每天感覺渾渾噩噩,像是在虛度光陰,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可能是因為現在所做的事情並不是你喜歡的,就算出於責任感把它做完了,但也沒有成就感甚至還會感到痛苦。當然,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不應該把興趣當工作,就像把喜歡聽的歌當鬧鈴一樣,早晚會讓你厭煩。
  • 這5個徵兆,說明你進入了工作倦怠期,如何破是個學問
    認真工作對於每個職場人來說,都是生存的根本。但有時候我們也會有很不情願去工作,勁頭不足;明明有很多事情要做,可就是提不起勁兒等情況,這些都是工作進入倦怠期的表現。1.【不按時休假——學習合理安排時間】日常的工作壓力耗費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如果把在公司沒有按時完成的工作帶回家來做,就會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上,而忽略勞逸結合。長期加班超負荷運轉,一定會出現情緒惡化,從而厭倦工作的情況。因此,科學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適當給自己放個假。讓自己在身體細胞保持充盈的狀態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當中。
  • 你知道你正處在職業倦怠期嗎?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一份工作才幹了不到幾個月,原本發誓要好好工作的你慢慢就失去了對這份工作的熱情,於是你開始厭煩工作,不想上班;更嚴重的是,你開始發現自己對別人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冷漠,生活上似乎也越來越找不到樂趣
  • 走出職業倦怠期,聰明人都會這麼做
    回去後,我還專門思考了下老馬的這個問題,所以今天公子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下為什麼年過四十後特別不想上班?以及如何才能破除這個困境?一、不想上班的主要原因四十歲的年紀無正是一個職場人職業的黃金期,也可以說是企業和家庭裡面的頂梁柱,事業也即將迎來巔峰期。那麼為什麼過了不同年紀的他們,反而會有不想上班的想法呢?
  • 你有沒有每天很累,一想到工作就頭痛的時候?原來這是職業倦怠期
    覺得工作沒什麼前途,下班之後也不想說話,只想癱著不動,感覺生活沒什麼意思。菜菜聽完之後,一臉嚴肅的告訴小伊同學:其實這並不是你的錯,這是每個同學都會經歷的職業疲倦期,而且這也不是換一個工作就能夠解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