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醫生:診後市場走的通

2020-12-20 經濟觀察網

馬海平

我算是網際網路領域的老兵了,早期曾參與創建了百度BD部門,又在品牌市場部擔任總監,參與過百度很多發展中的重大戰略事件,後來又在盛大在線當過商業發展總經理,在萬達電商做過COO。按我的資歷,如果順著這條高管路走下去,但我總有一顆不安於平淡的心,最終讓我投身創業大潮中。

在決定創業時,我和團隊曾對整個社會的創業機會做了一個大致的研判。我們認為,社會問題突出的領域才是創業真正的機會所在,問題越多的地方機會就越多,無論是住房、教育還是醫療都是如此。

最終我選擇了移動醫療行業。當前,我國醫療行業裡的深度痼疾眾所周知,「非市場化」的醫療體制讓看病難始終未有解決,也讓醫生和患者都比較痛苦,甚至對立尖銳……

就個人因素而言,可以說我是網際網路行業最早了解和最懂醫療的少數人之一。百度,是網際網路企業中在醫療領域賺錢最多的公司,即使在今天,百度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很多商業模式仍是行之有效的。而在百度任職的過程中,我幾乎是參與了百度與醫療行業博弈與共同發展的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

選擇診後,我們一下子有了10萬註冊醫生

在我看來,輕問診是屬於診前的諮詢工作。這種溝通似乎比掛號去看病要省事多了。但事實上,現代醫學是一門需要定性定量看檢查結果的系統科學。輕問診的交流中,醫生缺少關鍵的診斷依據,也不能見到患者,患者的主述也無法幫助醫生下結論。因此,這種模式看似容易,但缺乏真正的價值,最多不過是多了一點諮詢的機會。

我們用好幾個月的時間調研了醫療行業,對診前、診中、診後各個環節都進行深入的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應該做診後市場。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去醫院看病,排了兩個小時的隊,兩分鐘醫生給我打發走了。於是,特想要醫生的手機號碼,可醫生不會給,找他們要電話的病人太多,他們擔心受到過度打擾。所以,當我們有問題想諮詢醫生時就只能再去掛一次號,再排兩個小時的隊,然後去了只問一到兩個問題……其間,我們可能要花上很長的時間等待醫生的下一次出診,也會為再次排隊掛號而煩惱,就醫效率的問題怎麼解決?如果病人在北京這樣出行成本極高的大城市呢?如果病人在天邊海角呢?

傳統醫療體系裡,患者結束面診、離開醫院就代表著就診結束,之後任何與病情康復的問題都得不到高效解決,如果診後出現異常情況需要諮詢或醫治,對於患者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和麻煩的事情,這也是導致看病難的原因之一(但還不是全部)。實際上,面診之後才是治療的開始,後期的複診、諮詢等康復工作是診療的重要一部份。

因此在現實中,患者和醫生都存在著便捷複診、便捷隨訪的需求,只是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醫生很難將私人聯繫方式給到患者,但同時,醫生的科研和隨診需求也難以得到病人的響應。但在一呼醫生APP問世前,醫生並沒有一種有效協助其提供診後服務的管理和溝通工具,病人也無法獲取非現場的診後服務和康復諮詢。

顯然,這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解決。因此,我們選擇了通過搭建在線診後平臺來切入醫療服務領域。記住是診後,因為我們嚴格規定:只有在線下看過病人,或者在病人住院時治療他的大夫,才能通過掃碼並經由我們的一呼醫生APP建立聯繫。

2014年9月,創業兩個月後,我們很快就做出了產品,而醫生們的反饋和產品運營數據驗證了這條路是行得通的。

病人們的反饋也證實了這一點。我記得在產品上線後的幾個月後,有個家在東北鐵嶺下面的一個小縣城的同事告訴我們,在他們縣裡的醫院裡,居然由衛生局牽頭開始普及一呼醫生。這件事後來被層層上報,直到上了中央級的媒體。當我們的很多同事看到農民們在田間地頭用智慧型手機複診,看到縣醫院的大夫手把手的教這些病人如何使用我們的APP時,我們的很多同事都落下了激動的眼淚,因為我們真正幫到了患者。

在診後服務的鏈條中,醫生仍然佔據著最核心的位置,我們產品初期的目標用戶也就首當其衝瞄準了醫生群體,因為只要有了醫生的參與,導入病人是很容易的。但對於醫生的推廣,則沒有捷徑可走,只有直接通過地推的方式推廣。沒想到的是,醫生的歡迎程度讓我們始料未及,當我們推廣的時候一說是做在線隨診APP的,醫生們就很歡迎。而在產品上線的第三、四個月裡,醫生間的互推數量就超過了我們的推廣,口碑效應已經形成了。從那時起,我們就感到,診後市場這條路是行得通的。

有個醫生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說是有個家住望京的老太太,因為骨折而行動困難,但又經常需要醫生的幫助。當時,正好這個醫院有個別的科的大夫是用了一呼醫生APP的,於是他就教會了老人的子女用這種在線諮詢的方式,結果大概是70%的可去可不去(但以前是必須去)的康復諮詢都通過在線方式解決了。這老太太后來給我們的客服打了一個多小時的感謝電話。

有了醫生的支持,獲取患者端用戶就水到渠成了。這樣,我們就有了診後服務的服務閉環,我們的診後業務在不到12個月的時間裡獲得了10萬量級以上的註冊醫生和數百萬的患者,最高的時候每天有5000張訂單,且多數是付費訂單。

加號業務讓我們的經理被扣了一天

有了強大的醫生資源,有了數百萬患者的信賴,有了對一線醫院的熟悉,一呼醫生在這基礎上推出加號業務也就變成順其自然的事了。

畢竟,在線診後服務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總有病人有再次面診的需求。而當病人有再次面診的需求時,以往還需要再一次去醫院排隊掛號或者去現場找醫生加號,效率很低。而且,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雖然已經有各種各樣的掛號平臺,但是這些平臺都是把現有的號源進行分配,並沒有增加醫療服務的總供給。而一呼醫生的加號,是希望通過直接把患者的需求,和醫生的時間分配相匹配,加的是「增量」的號源,這就通過網際網路法則提升了優質醫療服務的總供給量,為社會增加了資源。

對患者來說,通過一呼醫生就能預約加號,省去了病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並且,在一呼醫生平臺上的加號並不擠佔醫院現有加號名額,這也保證了公平和效率。

在加號服務的推廣上,我們也曾嘗試過自上而下的方式,試圖打通醫院方的渠道以此批量的獲取服務增量,畢竟中國最頂尖的醫生都集中在公立醫院中。但是,大部分公立醫院的體制仍然比較傳統,我們甚至出現了有去推廣的經理被醫院保安扣住的極端事件。這也說明,在通過網際網路醫療撬動傳統「看病難」的巨石的努力中,一定會面臨新興服務和既得利益團體的博弈,我們已經做好了面對風暴的準備。

發力二次診療

我們的產品得到了很多醫生的認同,甚至有不少醫生主動給我們提供建議,我們隨後開始切入的「二次診療服務」(Second Opinion)便正是來自醫生提出的建議。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大量的二次診療的患者會完全改變原先的診斷結論,93%的病例會改變原先的治療方案,其中的71%的病例可改善預後。從這個數據也可以看出,重大疾病、慢性疾病和危重病人對於二次診療存在著一定的市場需求。

實際上,二次診療在西方發達國家是非常流行的,但在國內卻基本上仍是空白,或者只有少量的購買了高端保險或者金融服務的人,才能有機會接觸到。而網際網路的力量就在於普及,真正到達千萬普通消費者的二次診療服務,是我們開始普及的。

我們把二次診療服務落地到了線下,並取名為「醫知己」,這是通過商業化的手段實現了醫生和病人之間需求的高效匹配。我們所推出的二次診療並不是治療行為,不需要再做各種檢查,而是在患者已經有診斷結果的前提下,通過向權威機構或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進行第二次診斷諮詢,從而獲得更為完善的診斷意見。

事實上,二次診療服務最大的難度就在於資源的珍貴,以及獲取這些資源需要付出的高昂成本,這也是它的推廣難處。而我們一開始,就在將這種服務更加平民化,把此前需要6000元、9000元乃至五六萬元的服務,降到了2000元一次。我們並不會為此付出補貼,因為網際網路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解決效率問題,對於頂級醫生來說,時間既寶貴,卻也時常浪費在應付各種層出不窮的請託之上。相反,我們把醫生的一部分時間通過網際網路機制和市場規律進行公開的在線匹配,既最大化了醫生的服務供給,又解決了公平和效率的問題,同時還降低了患者的成本。

總的來說,目前我們的業務是一箭雙星:以隨診為基礎,伸出二次診療服務和前端的加號服務。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醫療鏈條從小閉環到大閉環的連結。經過從2014年7月份到現在一年半的時間,我們無論是交易活躍度還是用戶規模,都站在了行業前列。此外,我們的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也基本得到了驗證,為網際網路改變醫療服務找到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目前我國整個醫療產業佔GDP的比例還很低,而發達國家的數據顯示,當人均GDP超過一萬美金時,社會的醫療支出就會迅速增長。而當下,我國的現實問題是醫療服務的供給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這中間就存在著一個消費升級的巨大機會,因此,我相信在醫療行業中未來產生幾家B.A.T級別的公司並不足為奇。

對於網際網路醫療這個巨大市場,2016年將會是一個分界點,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有效商業模式可能在明年愈發清晰乃至確立。

(本報記者胡中彬、實習記者韓玉坤整理)

推薦機構:華創資本

華創資本是一家為創業者提供初創期和成長期投資的專業投資機構,自2006年成立伊始,一直專注於新金融、新消費、新實業領域的早期投資。提供的產品包括股權投資、高成長企業債以及全方位的投後增值服務。

推薦理由

一呼醫生通過隨診切入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領域,抓住了醫生和患者的真正痛點,通過移動平臺有效提升了醫生的工作效率,並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和降低時間成本。一呼醫生驗證了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並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了中國移動醫療領域的領先者。

推薦項目:一呼醫生

一呼醫生於2014年7月創立,目前已進入中國移動醫療領域創業第一陣營,是在線診後市場的第一名和專家預約和二次診療市場的第一名。一呼醫生對中國移動醫療商業模式創新有很大的貢獻。一呼醫生首先發現了在線診後市場的需求,在1年左右的時間裡,就獲得了超過10萬名註冊醫生和數百萬患者的信賴。自此,診後模式成為各大移動醫企關注並追隨的一個模式,而一呼醫生始終扮演領先者和模式架構師的角色。

相關焦點

  • 一呼醫生馬海平:新模式倒逼公立醫院改善服務
    周鵬遠:剛才講不管是平安醫生還是春雨,我們有一線的APP的團隊裡有一個切分得非常細的一個領域叫診後,是馬總的一呼醫生,這也是在我們的領域裡做的一個精確的定位,而且據我所知今年上半年剛剛裝了1000萬的子彈,資金充足,您怎麼看在診後的環境裡有沒有落地或者說是奔著落地走,您怎麼來評價您這邊的發展呢?
  • 看診前→看診中→看診後,寶貝看病3階段,專家來解答!
    怎麼確定要掛哪一科?無法判斷症狀怎麼辦?孩子出生後,最好在住家附近的兒科診所找一位醫生,讓孩子固定給醫生看診。如果要帶孩子到醫院看診卻無法確定科別,可先至普通兒科就診,兒科醫師會視情況決定是否轉診。【看診前】帶北鼻看診要帶什麼?
  •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白皮書
    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賦能醫療診後,改善醫療資源配置已是刻不容緩。 核心摘要: 前言:我國醫療診後的現狀並不樂觀。從醫護資源的角度考慮,至2019年千人醫生數已達到2.4人,千人護士數已達到3.2人,但中國整體醫護資源相比國外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 醫生加號 留下問號
    近日,央視在《焦點訪談》欄目報導,一個多月前記者在某醫院暗訪,一個專門做加號生意的號販子,使用一款叫做「一呼醫生」的移動醫療APP,掛到了極為緊缺的專家號,再把它倒賣給記者。  對此,一呼醫生回應稱:3月中旬,北京市衛計委出臺規範網絡預約的《通知》後,一呼醫生積極響應,進行了大幅度的版本升級和模式調整,現在各項服務完全符合《通知》要求。
  • 移動醫療論壇:阿里健康、平安、一呼醫生天上地下的交鋒
    我們是線下公司,一開始就是落地的大佬(阿里健康、平安……)就問他們要不要落地,因為一出生的時候就是在天上的,所以有落地。我們一出生就想著怎麼飛起來的問題,落地對小公司來說是不關心的事,如果BAT再成功一次的話,這個世界還有天理嗎?
  • 專家診查費最高1000元 這個三甲醫院有點牛
    3月20日,廣東省中醫院門診辦在醫院官網上發布了一則《通知》,《通知》稱:為滿足不同層次患者就醫需求,根據上級文件精神,我院擬從4月1日起,專家除開設日常門診外,部分專家增加夜診、周六下午診、周日診、節假日診及特需日診出診時間,並嚴格按政府相關部門要求執行。並同時公布了數百位不同級別專家的診查費。
  • 帶病加班看診 錦州「滴流醫生」獲贊(圖)
    姜帥說,2015年12月31日早上8時多,他下夜班,由於最近幾天胃難受,就打了點滴,打點滴需要兩個小時左右,他想這段時間呆著也是呆著,不如來辦公室給患者看診。  記者找到護士長張瑩,張瑩說:「當時我說你這是輕傷不下火線啊,來給你拍張照,他用衣服把腦袋一蒙,沒讓我拍,正說著來了一位家屬陪同的患者,姜帥和患者交流的時候我偷偷拍了這張照片。」
  • 「醫院急診兒科白天暫時停診」 兒科醫生多緊缺?
    近日,海口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張貼出關於該醫院急診兒科白天暫時停診、複診通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兒科醫生緊缺」這一話題,也再次成為焦點。連日來,記者先後走訪海南省中醫院、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口市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了解到,超負荷工作、工作壓力大等成為兒科醫生緊缺的主要原因。
  • 天津海河醫院兒科停診:原因系超負荷工作醫生全病倒
    記者來到這家醫院,在兒科門診門外,看到了這張通知:尊敬的患者/家屬:因我院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何日開診尚不能確定,特此通知,請理解見諒!請就近就診其他醫院兒科門診,謝謝您的配合!落款為海河醫院兒科,時間是2018年1月7日。
  • 陪媽媽到醫院照超音波後,女兒回家也扮演醫生幫喵星人看診!
    鍾宏玠看女兒一臉嚴肅,很認真扮演婦產科醫生,立刻將可愛畫面拍下來,廣受貓奴所喜愛。從照片中可見,女兒手持玩具聽診器,模仿起前幾天看到的婦產科醫師,替在診療臺上攤平的橘白貓看診,胖胖的橘貓整隻癱軟在床上飾演病人。
  • 金融壹帳通、平安好醫生亮相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多項AI技術賦能金融...
    金融壹帳通、平安好醫生亮相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多項AI技術賦能金融、醫療行業  9月17日,由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人工智慧賦能新時代——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以下簡稱「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黃浦江畔正式拉開帷幕。作為中國平安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平安金融壹帳通、醫療科技公司——平安好醫生受邀參會。
  • 日本一醫院醫生患肺結核仍看診 或感染11名患者
    中新網11月13日電據日本朝日新聞中文網報導,日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在患肺結核的情況下進行看診,疑似導致複數患者感染結核桿菌。截至9日,在接受檢查的人群中已發現11人的結果呈陽性。
  • 2019人民好醫生跟診記
    人民好醫生 「怎樣的醫生是人民的好醫生?」 神經外科 / 王貴懷 讓患者清晰了解病情 一上午門診,28位患者,王貴懷看完最後一位患者已是下午1點多,記者從跟診中發現,王貴懷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對患者發病機制與診療方案的詳細講解上。
  • 孕婦產檢內診時 常見顧慮
    Q:內診檢查後,有一點點出血,要緊嗎?會不會因此造成流產?A:遇到這樣的狀況不要過於擔心妊娠後產科醫生通常要為孕媽咪做1~2次陰道內診。在內診檢查中,出現出血的情況並不少見,一般情況並不嚴重,一般一兩天就會停止。當然,如果出血多就需要及時就診,但事實上一般也不會增加流產的機率。孕媽咪遇到這樣的狀況不要過於擔心,正常的妊娠絕不會因陰道檢查而流產的。Q:內診檢查前,孕婦要做些什麼準備?內診時會覺得很痛,有什麼辦法克服嗎?
  • 兒科停診不是「小兒科」
    近日,天津海河醫院發布公告,因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即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海河醫院兒科有3名醫生,其中王醫生因惡性腫瘤住院治療;尚在哺乳期的劉醫生患上了乳腺炎,高燒39度不退;感冒的謝醫生把家人都傳染了,孩子目前已入院。
  • 第909醫院推出「診間結算」和「診間預約」便民新服務
    閩南網12月10日訊(閩南網記者 梁政 通訊員 黎斌 林嘉欣 李璟)為進一步改善群眾的就診體驗,減少排隊等候時間,第909醫院通過軟體升級改造,在前期試運行的基礎上,於12月起正式在門診部實現了診間結算和診間預約,即把付費結算環節和下次就診預約前移至醫生診室,省去了前往收費窗口排隊結算的環節,也給預約掛號提供了較大便利。
  • 平安好醫生App用戶體驗:「一站式」的高效服務體驗
    其中,平安好醫生(01833.HK)走勢表現較為突出,自納入港股通後,便獲得資金持續流入,成交額較以往大增近5倍。格隆匯醫療行業分析師,也下載使用其APP進行體驗及分析。作為「全球移動醫療第一股」,平安好醫生的人氣始終熱度不減。
  • 臀部毛囊炎就醫後死亡 家屬捧遺照骨灰「回診」
    但不幸數日後發燒不止,因敗血症死亡。家屬和親友認為醫院有醫療疏失,今天下午持死者遺照和骨灰罈「回診」,院方律師羅閎逸不接受家屬要求「道歉」和「賠償」要求。家屬一度還在醫院門口撒冥紙放鞭炮,還聲稱下周再「回診」。死者的堂兄張書昭說,張書壽上月14日到該醫院就診,做臀部毛囊發炎手術,次日出院。
  • 了解這些 讓婦科內診不在尷尬
    女性朋友前往醫院檢查婦科疾病時,醫生往往會讓患者躺在內診臺上進行婦科內診。部分女性,尤其是初次診療的女性朋友往往會顯得尷尬以及無所適從。那麼婦科內診到底是怎麼回事?  嘉興武警醫院婦科專家表示:內診檢查是要依據病患的意願而進行,但大部分就診的女性無法將病況描述清楚,醫生基於必須有詳細而正確的診斷,以便對症下藥。
  • 車伯通:汽車後市場喧囂中安靜的拓荒者
    汽車後市場遇寒冬,VC資金收緊,回歸理性,在汽車後市場大家都忙著抱團取暖之時,車伯通卻一直保持著從容淡定的姿態,倔強堅持著在這喧囂中安靜地拓荒。今天,車後社很榮幸地邀請到車伯通CEO龍蓮龍總做客,分享車伯通經過一年的摸索,幾經凝練商業模式後,是如何打造愛車的社區醫院,實現非4s店標準化的一站式養車服務,而他們獨創的「伯通範兒」又是如何玩轉汽車後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