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完成首例國產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輔助腦血腫抽吸手術

2021-01-13 澎湃新聞

11月7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順利開展首例國產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輔助腦血腫抽吸手術。手術由神經外科主任吳安華教授把關,韓帥醫師主刀完成。

患者3個月前腦出血行保守治療,直至術前仍表現為言語障礙,只能說隻言片語,且語速緩慢。對患者進行的術前CT顯示,血腫已經液化,但仍有佔位效應,增強核磁提示血腫液化周邊增強。

手術當天,神經外科醫生團隊通過手術計劃系統為患者制定了手術靶點及最安全的入顱路徑,將手術規劃導入手術室機器人當中。

手術過程中,機器人僅在幾分鐘內就完成了空間註冊,機械臂在定位儀的引導下自動定位,準確鎖定靶點。韓帥醫生藉助機器人操作平臺順利抽出血性液體15ml,與術前軟體計算的血腫量完全一致。手術在30分鐘內順利完成。患者術後血腫腔消失,語速增快,表達流暢,達到預期效果。

本次手術使用的機器人是國內首款獲CFDA認證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是中國醫大一院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慧機器人」重點專項,吳安華教授和韓帥醫生當選該項目用戶委員會常委。該機器人定位精度範圍在0.5mm-1mm,相較傳統框架定位,機器人具備操作便捷、創口小、定位準、無盲區等優勢,已廣泛應用於顱內活檢、腦出血、射頻消融、癲癇SEEG植入、帕金森DBS植入等手術。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主任吳安華教授表示,據以往經驗,腦出血量在30ml以上才考慮手術治療,但在機器人微創、精準、高效的輔助下,未來15-30ml的腦血腫也可以及時進行手術抽吸血腫,減少血液對腦組織的壓迫和刺激,為患者爭取更好的預後。

該例手術的成功,進一步提升了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微創化、數位化、精準化的治療水平,在吳安華教授的帶領下,科室將開展更多神經外科機器人輔助下手術,為進一步降低手術風險,服務更多患者創造有利條件。

相關焦點

  • 遼寧一醫院成功為腦血腫患者開展了微創抽吸手術
    遼寧一醫院近日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為一位腦血腫患者開展了微創抽吸手術。手術後患者血腫腔消失,恢復語言功能,表達流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吳安華告訴記者,該名患者3個月前患腦出血,採取保守治療後出現語言障礙,只能說隻言片語,且語速緩慢。「我們對患者進行術前CT檢查發現,患者頭部的血腫已經液化,增強核磁提示血液液化周邊增強,壓迫到了語言中樞神經。」
  • 機器人輔助抽吸腦血腫 「失語」患者恢復語言功能
    遼寧一醫院近日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為一位腦血腫患者開展了微創抽吸手術。手術後患者血腫腔消失,恢復語言功能,表達流暢。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吳安華告訴記者,該名患者3個月前患腦出血,採取保守治療後出現語言障礙,只能說隻言片語,且語速緩慢。「我們對患者進行術前CT檢查發現,患者頭部的血腫已經液化,增強核磁提示血液液化周邊增強,壓迫到了語言中樞神經。」
  • ...偏癱,我院首例機器人輔助下腦內血腫穿刺引流術讓她重新站起來
    46歲的她高血壓十年突發偏癱,我院首例機器人輔助下腦內血腫穿刺引流術讓她重新站起來 2020-05-10 0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邁向協和新百年|協和成功完成國產內窺鏡手術機器人經後腹腔入路手術
    邁向協和新百年|協和成功完成國產內窺鏡手術機器人經後腹腔入路手術 2020-11-30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完成西北首例機器人輔助腦深部腫瘤切除術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緱永強 記者 阮班慧)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完成西北地區首例機器人輔助腦深部腫瘤切除術,由神經外科張仲林教授指導,王拓教授主刀,李擴主治醫師、高珂住院總醫師協助,手術室楊亞林、李俊東配合,
  • 人機聯手,站上胰腺手術「珠峰」!我院完成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胰十二...
    9月4日,我院東院肝膽胰外科團隊完成我院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標誌著我院在複雜腔鏡技術和達文西機器人的應用上成功翻越又一座「高峰」。厚積薄發,團隊開展達文西手術50例此次達文西機器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成功可謂是厚積薄發。史光軍主任團隊已常規開展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 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歷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
    2.2初期探索階段(2002-2010年) 該階段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提升自身技術,國產手術機器人精準度和安全度提高,適用範圍擴大。 2002年,國產「CRAS」手術機器人經過多次的技術升級和迭代,使其手術誤差更小和操作更安全,並獲得NMPA認證。 2005年,第五代CRAS利用網際網路成功完成了2例立體定向遠程手術。
  • 神外手術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專科化趨勢的重要賽道!
    前言 前不久,骨科手術機器人企業天智航在科創板的成功上市不僅提振了市場對於手術機器人市場的信心,同時也預示著,在未來的手術機器人市場中,將不只是腹腔鏡手術機器人達文西獨霸天下,手術機器人會呈現專科化趨勢。
  • 首例「借」子宮生子手術成功 標誌著我國在生殖醫學的重大突破
    據悉,在術中,為將風險和創傷降到最小,專家利用達文西機器人的智能微創手術系統,為母親進行了首例機器人輔助子宮切除術,術中出血僅10毫升。 國產醫療手術機器人現狀 相對於國外先進的手術機器人,國內在這方面起步比較晚,目前的市場還是被國外尤其是美國的醫療企業所壟斷。但近些年,國產手術機器人的身影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手術室中,正在打破「達文西」的技術壟斷;國外知名的外科手術機器人有達文西、宙斯及伊索機器人,國內手術機器人也有Remebot、妙手S、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等。
  • 我院複合手術室成功開展DSA引導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骨盆骨折...
    40歲的高先生不慎從高處墜落導致骨盆骨折,被緊急送到天津醫院救治,被收治在創傷骨科骨盆病區,經檢查為骶骨U型骨折,經過我院骨盆科、麻醉三科和DSA室的通力合作,成功於複合手術間在數字減影血管機(DSA)引導下實施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骨盆骨折微創手術,進行骶骨全長縱行螺釘固定,手術時間1小時,術中未輸血
  • 全球首例5G 原研手術機器人超遠程泌尿外科手術成功
    3000公裡的障礙,利用5G 國產原研手術機器人遠程技術,「隔空」給「躺」在貴州安順西秀區人民醫院手術室內的71歲男性膀胱癌患者成功手術。這是牛海濤教授團隊繼去年9月進行了世界首例5G超遠程泌尿外科動物手術後,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此次山東青島聯通與貴州安順聯通攜手,共同完成兩端的5G和網際網路專線建設,打造雙千兆網絡環境支持,以高速穩定的優質通信網絡為這個世界記錄的誕生鋪就堅實基礎。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技術 ⊙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日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導管室內進行了我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 聚焦國產手術機器人的未來|年度行業研究
    2002年,國產「CRAS」手術機器人經過多次的技術升級和迭代,使其手術誤差更小和操作更安全,並獲得NMPA認證。 2005年,第五代CRAS利用網際網路成功完成了2例立體定向遠程手術。
  • 北京積水潭醫院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5G遠程手術
    打開APP 北京積水潭醫院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5G遠程手術 發表於 2019-06-28 10:43:25 2019年6月27日上午,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的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積水潭醫院田偉院長通過5G網絡接入遠程手術服務雲平臺與嘉興市第二醫院和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同時連接,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多中心5G遠程手術。
  • 上海中山醫院完成亞洲首例機器人肝移植手術
    原標題:《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成人-幼兒活體供肝移植手術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取得成功》今年31歲的80後媽媽小楊(化名)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外科大樓的移植病房忙來忙去,「丈夫在辦出院手續了,我給寶貝兒子樂樂
  • 腔鏡手術機器人、腦控外骨骼康復系統、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這裡...
    據悉,基於神經交互技術和穿戴式外骨骼技術,該設備能輔助腦卒中患者通過腦電波控制外骨骼機械手,完成特定的抓取任務,從而實現主動式肢體康復訓練,其核心亮點有二: 截至目前,該設備已完成小批量試產,並與華山醫院、新華醫院等機構開展了廣泛合作,已完成50餘例的臨床測試。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技術⊙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日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導管室內進行了我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本次手術使用的「魯班」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是由北京天壇醫院李祐祥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肖楠教授的機器人技術團隊,在科技部 「血管內介入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研究」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下,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了對同構式多器械協同管絲遞送、無菌隔離非固聯傳動等多項微創介入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的突破。
  • 西北首例機器人輔助腦深部腫瘤切除術西安實施 機器人「導航定位」
    醫生正在手術。 西安交大一附院 攝中新網西安6月18日電 (黨田野 高鋮)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8日透露,該院完成了西北地區首例機器人輔助腦深部腫瘤切除術。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副主任王拓介紹手術情況。 黨田野 攝手術開始前,團隊在手術機器人的配套軟體上實施手術規劃。將患者的多種影像資料導入,將多模態影像進行配準並進行3D重建,既方便醫生確認腫瘤的體表投影及毗鄰關係,也便於對手術入路提供高精度輔助。
  • 天璣手術機器人「小璣」復工,深圳已完成骨科手術50多臺
    南方科技大學醫院逐步恢復門診、住院和手術等診療秩序,深圳第一臺、也是目前唯一「在崗」的天璣骨科機器人醫生——「小璣」,也投入到了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當中。3月12日上午,南科大醫院骨科團隊完成復工以來首臺O形臂輔助天璣機器人手術,為患腰椎壓縮性骨折的59歲張阿姨(化名)成功開展微創手術,術後僅1天,張阿姨就已順利出院。
  • 小單孔,大文章——胸外科成功開展我院首例單孔胸腔鏡手術
    小單孔,大文章——胸外科成功開展我院首例單孔胸腔鏡手術 2020-12-21 1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