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為什麼智商同等的學生學習表現差距那麼大?

2021-02-14 現代與經典

點擊上方藍色「現代與經典」即可關注我們,每天為您分享教育智慧和信息。小編個人微信xdyjd2005,歡迎投稿、關注。

張新安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為什麼智商同等的學生學習表現差距那麼大?

為什麼同時加入同一家公司的員工,若干年之後,有的成為核心骨幹,另一些卻止步不前,甚至面臨被裁員解聘的危險?

為什麼同一個行業內經營同樣業務的企業家,有的能把企業做得蒸蒸日上,而另一些卻把企業帶到奄奄一息,瀕臨破產的境地?

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將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每天要上班?

大多數人的答案大致可以歸為兩類。

第一類是歸因於一些身外之物,包括金錢、地位、名聲等,這是我們每天努力工作的主要動因。

另一類是歸因於我們內心的感覺,以自我價值感、意義、樂趣為代表。

前者產生的激勵作用稱為外因激勵,後者則是內因激勵,而且這通常為我們所忽略。

外因激勵和內因激勵都會提升人們做事情的努力程度,然而它們的特點和作用原理卻截然不同。而且物質文化的泛濫使得內因激勵越來越稀缺。

先說外因激勵,它的優點是見效快,立竿見影。比如金錢這一最典型的外因,人們看到錢會瞳孔放大,會對肉體的疼痛變得不那麼敏感,錢的出現會讓人立刻受到激勵。比如,如果把員工的月工資從五千元提高到六千元,他會立即願意加班,願意做之前不願做的事,承擔之前不願承擔的責任。

不過,外因激勵雖然見效快,它的缺點也同樣明顯,人們會很快適應外因變化所帶來的刺激,從而失去這一激勵作用。即,外因激勵的效果會很快消退。一般來說,工資從五千元提高到六千元的員工,這個月會非常積極,下個月會一般積極,再過一個月就很可能回到初始狀態。

外因激勵還會產生負面影響。比如一度流行的論文發表獎勵機制,假如一流論文可以獎勵40萬元,其次30萬,最低可以獎勵10萬,那麼如果沒有內部動因,一些人就會傾向於多寫10萬元論文,因為畢竟40萬元的論文太難了。這就是為什麼論文獎勵機制下,垃圾論文會越來越多的原因。


與外因激勵不同,內因激勵的優點就在於它能夠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如果一件事情能夠給人帶來內在的自我價值感、能夠讓人快樂,能夠讓人感覺到更大的人生意義,那麼這件事本身就成了把它持續做下去的理由,人們就可以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這件事情上維持高水平的激勵和投入。

內因激勵雖然長效,但它並非沒有缺點,它的缺點在於很稀缺,非常難培養。尤其是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近年來物質文化的泛濫使得我們已經習慣於以功利之心衡量每一件事情,從幼兒園的孩子開始,學特長是為了入學加分,讀書是為了找份好工作,而做工作又是為了賺錢。在這樣一種文化中,評價成功的標準變成了開什麼車有幾套房,很少有人去思考諸如「我是誰」、「我想做什麼」這類話題。一旦人們在物質世界中迷失,無法從內心深處感知自己的價值,收穫真正的快樂,發現人生的意義,內因激勵也就變得難以出現。

內因激勵稀缺也並不必然意味著內因激勵就比外因激勵好,它們適用於不同類別的任務,取決於任務的複雜程度和在多大程度上依賴腦力來完成。

外因激勵的本質在於交換,它刺激人們去做當前的事情以換取身外之物。這個交換過程簡單明了,幾乎不需要大腦的介入,因此外因激勵適用於那些不怎麼需要動腦的簡單任務,它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對手腳的調動上。換句話說,在外因激勵的作用下,人們主要是手腳會變得更加勤快。因此,對於那些不依賴腦力的簡單重複性勞動,不需要考慮人心怎麼想,外因激勵通常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然而,隨著任務複雜度的增加,光手腳勤快就不足以有效完成任務了,它還需要人們開動腦筋,仔細琢磨其中的道理,通過學習不斷總結規律,發展出新的技能,甚至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才能夠把事情做好。由於對外因的追求並不能帶來這些行為,在這些任務上,外因激勵的效果就會開始變差。對於那些特別複雜,完全依賴於創造性腦力勞動的職業,比如科學家、藝術家等,把他們的工作表現同薪酬這類外因掛鈎,還會把他們的注意力從任務本身轉移到如何掙更多的報酬上,反而可能會讓他們的成就變差而不是更好。

與對身外之物的追求相反,內因激勵來自於任務完成過程給予大腦的反饋刺激。如果人們在完成一件任務時能夠對任務有新的理解、學習到新的技能、達到新的高度,自然而然就會從這件事情中獲得進步和自我價值的感覺。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又能夠全身心投入,潛力被完全發揮,所有的腦力資源都被充分調用,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人們還會從中體會到極大的樂趣和意義。在那些有挑戰性的複雜任務上,人們能否從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這種自我價值感、樂趣、意義,就決定了人們在這些任務上能夠堅持多久,投入多大,當然也就進一步影響到了人們會在這些任務上取得的成就。


單純外因雖然不足以在複雜腦力任務上讓人們取得成就,缺乏外因卻完全可能會阻止人們在這些任務上取得成就。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能脫離外因來談內因。雖然外因激勵對於人們在複雜腦力任務上所取得的成就沒有促進作用,但這並不等同於隨便什麼樣的外因都無所謂:當外因不足以滿足人們吃喝拉撒、安全、受尊重等基本需要時,它會制約人們在複雜腦力任務上的表現。只有在外因不成為制約條件的前提下,將外因與腦力勞動者的薪酬脫鉤,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內因的激勵作用。

事實上,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幾項創新,包括個人電腦、網際網路、圖形用戶界面等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施樂公司的帕克研究中心所誕生的。當時的帕克中心集中了施樂最聰明的兩百餘名研發天才,給予他們優厚的報酬和豐富的資源,讓他們完全不再為外因發愁,擺脫外因的約束,全身心享受靈感和創造所帶來的樂趣。毫不誇張地說,是被完全激發出來的內因帶來了這些足以改變人類發展歷史的突破性發明。

當外因不再成為一個負擔時,人們在內因激勵水平上的差異,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他們為什麼會取得不同的成就,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學習和思考的任務上,內因激勵的作用格外重要,我們針對高中生學習成績差異的研究為此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證據。

我們訪談了很多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考生,請他們回答他們學業成就如此出色的原因。儘管學習對於大部分高中生來說是一件苦差事,是為了考大學而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但在我們的訪談樣本中,沒有人提到外因激勵的作用,他們談到的都是內因激勵的故事。這些學生都自己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不是怎麼樣幫助他們在學習時更有效率,而是能夠讓他們在學習時感受到更多的內因激勵。他們應用這些方法,把學習改造成一件同自我價值感、意義以及樂趣緊密相關的事情,讓自己對學習上癮,如果中斷學習做其他事情就會感覺自己在浪費時間、會覺得無聊沒勁。

我們針對研發人員的研究課題也取得了一致的結果,研發人員從工作中感受到的內因激勵水平同他們的職業成就有顯著的相關性,即便排除他們在性別、年齡、教育水平、經驗、認知能力差異等諸多因素後這種相關性依然存在。

我們在企業家群體身上也觀察到了由內因激勵所帶來的這種成就差異。企業家雖然外表風光,事實上是一個苦差事。做企業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長期歷練,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修成正果,它需要企業家在各種誘惑前有不離不棄的決心,在失誤挫敗時有百折不舍的勇氣,在爭分奪秒中有不斷學習的執著,這樣才有可能做出一流的企業。

在這樣一個長跑項目中,單純的外因激勵無法給企業家提供足夠的心理動力。他們把做企業看成賺錢的工具,賺錢當然越多越好,可為了賺錢而去吃這些苦會讓他們覺得不划算,種種艱難險阻會讓他們中途放棄成就一流企業的夢想,這樣的企業家在一時的困難面前很容易選擇轉行,把資源轉移到那些更容易賺錢的行業和項目,他們通常多年來換來換去什麼都做,企業規模卻一直長不大,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

卓有成就的企業家都有著強大的內因,他們不是單純為了賺錢,他們是為了實現內心深處的夢想,他們讓自己一直走在圓夢的道路上,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做一件事情,他們不離不棄,不折不撓,從經營企業中獲得極大的自我價值感、樂趣、人生意義,賺錢反而成了副產品。

來源《文匯教育(微信號wenhuieducation)》!

智力大挑戰馬雲面試新員工求職出的題目,只有一個人答對了?

(一般人想不出答案喲!……往下看,我偷偷告訴好學的你)

我手裡有50元錢,買東西花50元,統計51元,這是為什麼?

知道答案了?

實在想不出的話

↓↓請點擊下面「閱讀原文」獲取答案

相關焦點

  • 學霸和普通學生的差距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拒絕孩子假努力
    實際上,哈佛大學曾對「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做過調查研究。100-115分屬於正常智商;智商高於130屬於智力超常;智商低於90屬於低智。然而在調查中顯示:智商高於130或低於90的學生,僅佔全部學生的2%。
  • 一開始學生們的文化成績都差不多,為什麼後來卻差距越來越大呢?
    一開始學生們的文化成績都差不多,後來有的孩子的成績很好,有的孩子成績很差,為什麼之後差距越來越大?學生們之間差距越來越大這是必然的結果,之所以會這樣,既有內在因素原因,也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大多數孩子之間是沒有非常大的差距的,只有極個別的學生會和別人拉開距離,在二年級下學期之後,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孩子們之間是有差距的,聰明的孩子會比智商普通的孩子接受能力要快很多,思考問題思維也比較發散。
  • 清華教授:學生之間拉開差距的真正原因不是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
    清華教授:學生之間拉開差距的真正原因不是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上學期間學生難免會形成較大差距,很多人把這個原因歸結到了智商的問題上,這是一個十分片面且偏激的想法,智商在學習中只起到很小的作用,清華教授在一次的演講中就明確指出
  • 承認智商差距更利於因材施教
    承認智商差距更利於因材施教 發表時間:2015-05-22   來源:四川文明網因為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向來強調「笨鳥先飛」「有志者事竟成」,而這樣的理念,實際上就是教育版的「人定勝天」,完全沒有考慮人在智商上的差異。但是,科學研究早已證明,人的智商客觀上是存在差異的,有人智商高,有人智商低,而智商高的人,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會表現得更聰明,而且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也更容易取得優異的成績。   王晶教授這項持續了兩年的研究,無疑正好驗證了這樣的結果。
  • 北大教授:真正拉開學生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種能力
    北大教授:真正拉開學生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種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成績不好的,有的高考考上了重點大學,有的卻只能上一個普通專科,很多家長都覺得這和學生的智商有很大關係,其實,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也是很極端的,北大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到過,學生學習的好壞,智商佔一定的比例,但最重要的是這三方面能力。
  • 影響學生智商的因素
    有很多孩子,學習確實努力,智商也確實不行。 那麼孩子為什麼存在較大的智商差距? 第一和遺傳有關。 父母基因素質高,孩子的大腦就會很大概率也發育好。而這種基因素質,是可以隨著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加強的。 比如說我爺爺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二兒子沒上好學,就回家種地了。而我爸爸,上到了高中。
  • 為什麼咱們北方人做生意跟南方人差距那麼大呢?
    #令人身臨其境的美景#為什麼南方人就那麼會做生意呢就包括咱們身邊的南方朋友,好像個個都是滿分的生意頭腦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是因為南方人比北方人更聰明嗎?這人和人之間智商的差距,幾乎沒有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強的。其實商業思維和商業文化。首先南方人更懂得利用資源和政策去賺錢。
  • 同樣的老師教,同樣的要求,學生成績為何有那麼大差異?
    所以,今天小編準備做一個更加深入的分析——哪些更具體的因素是如何產生的,進而導致了學生之間差距的拉開。關於「智商」如果有人告訴你在學習上智商是不重要的,那麼這個人要麼是在給你灌雞湯,要麼是因為他所說的學習階段指的是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前期和中期。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能力都差不多,為什麼畢業後差距卻很大?
    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能力都差不多,為什麼畢業後差距卻很大?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是國內的頂尖學生,能力可以說不相上下,差距並不會很大,可是,為什麼在大學畢業後他們之間的差距會很大呢?首先,學生的成績和畢業後的發展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比如說學生在校的學習成績很好,不一定畢業進入了社會就會混得很好,這是沒有直接聯繫的,就比如說只知道學習的書呆子,雖然成績可能是班裡的第一,但是,不一定除了社會就能很好的生存,畢竟走向工作崗位不僅僅需要個人能力,還需要一個人的情商,如果只是智商高不懂得和別人怎麼去交流和合作,依然不能很好的生存,相反,可能這個學生平時學習成績不怎麼好
  • 被哄睡的孩子和自主入睡的孩子,差距很大,不僅僅表現在智商上​
    被哄睡的孩子和自主入睡的孩子,差距很大,不僅僅表現在智商上!快看看。一、身高和智商差距自主入睡的孩子,他們已經養成了一種很好的睡眠習慣,到了時間就會有睡意,那麼在這合理的時間內入睡,孩子長得高,長得更聰明。所以身高和智商差距相當大,別在不知道。
  •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習慣比智商更重要
    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知道,最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習慣。眾所周知的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相應的,不好的習慣也會毀了一個人。所以,一個人的習慣可以決定某些事情的「成敗」。
  • 智商普通學習刻苦的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嗎?答案比較現實
    「如果一名學生的智商一般,但是他是一名學習非常刻苦的學生,請問他有沒有可能考上清華或者北大呢?」有人問。如果是智商一般但學習非常刻苦的人考上普通的985或者211大學,再加上這位考生參加高考的時候運氣不錯的話,我覺得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 為什麼有的孩子智商高,學習卻很成問題?
    有的孩子智商很高,但學習成績不好,甚至很差。這種情況,要從兩個方向考慮:一種孩子,雖然聰明,但對學習沒有興趣,得從興趣上找原因,或者乾脆以培養學習外的特長為主;另一種,人聰明,也挺努力,就是成績不好。為什麼智商挺高,成績卻不好?
  •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姿勢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姿勢時間:2020-09-04 16:05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很有精神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姿勢 很有精神什麼梗?
  • 研究發現:經常挨打的孩子,和不常被打的孩子,智商發展差距大
    ,但是從智商差距來說,它直接就說明了孩子智商發展處在一個不同的階層。為什麼經常挨打、挨罵會影響孩子的智商?1.性格自卑經常挨打的孩子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內心自卑,對事情表現出極大的不自信,做事唯唯諾諾。家長打罵孩子一般都是希望孩子聽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卑的孩子確實聽話,家長也達到了目的。
  • 高中拉開學生成績差距的不是智商,反而是最不起眼的這幾點
    高中拉開學生成績差距的不是智商,反而是最不起眼的這幾點在初中明明成績都差不多的,但是上了高中之後卻有了很大的成績差距,我們身邊應該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但是拉開這種差距的是什麼呢?大部分人的回答應該都是智商,其實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拉開這個差距的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千裡之堤毀於蟻穴,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的探秘一下。一:有明確目標和沒有明確目標你去問高中生他們對未來的設想是什麼,那麼一部分同學會回答你說,自己的目標就是好好學習,考一個好大學。
  • 漲姿勢:陰曆為什麼叫陰曆?(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生活百科>正文漲姿勢:陰曆為什麼叫陰曆?(雙語) 2017-02-04 15:06 來源:滬江 作者:   今天是大年三十,陰曆的大年三十,   那麼問題來了,   陰曆用英語怎麼講?
  • 智商一般學習刻苦的學生,有沒有可能考上清華北大?答案比較現實
    「如果一名學生的智商一般,但是他是一名學習非常刻苦的學生,請問他有沒有可能考上清華或者北大呢?」有人問。如果是智商一般但學習非常刻苦的人考上普通的985或者211大學,再加上這位考生參加高考的時候運氣不錯的話,我覺得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 【漲姿勢】口語評分——英語學習中的機器學習算法
    【漲姿勢】口語評分——英語學習中的機器學習算法 作者:有道口語大師技術團隊 發布時間:
  • 學渣和學霸,拉開差距的就這5個關鍵詞,別再甩鍋給智商
    學霸不是一蹴而就,學渣和學霸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都是智商的鍋?那麼難的題我怎麼可能會?」穎媽疑惑:真的是智商的原因嗎?老師一語道破原因:學習好不好智商不似決定因素。三年級本身就是成績的分水嶺,一二年級學科知識很簡單,量也小,只有稍加用心拿滿分並非難事。三年級各科難度上升,學科間關聯性逐漸增強,拿90分都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