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和普通學生的差距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拒絕孩子假努力

2020-09-03 萍萍育兒記

上學期間,不管是哪個階段,身邊總有這樣的同學:每天該玩玩、該學學,有玩的機會是一點都不會落下,但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而有的同學不管什麼時候都在學習,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寫作業,但學習成績卻是差強人意。



遇到這樣的學生,同學和老師都會說這是他聰明。實際上,哈佛大學曾對「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做過調查研究。

100-115分屬於正常智商;智商高於130屬於智力超常;智商低於90屬於低智。然而在調查中顯示:智商高於130或低於90的學生,僅佔全部學生的2%。

簡單來說:智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只有在你和愛因斯坦同班的情況下才能看得出來。

同等的智商、一樣的教學、更多的努力,為什麼成績卻差強人意?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影響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有學習態度、學習效率、努力程度和心理因素。在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和心理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差距也就產生在學習效率上。

很多孩子看上去一天到晚都在學習,但是學習效率低,沒有管理好時間,導致需要更多的時間填充知識,落下的知識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產生的差距也就越來越大。這種表現就可以稱之為假努力。

對於學霸來說,更看重學習效率,學習效率的基礎就是時間管理。很多孩子因為不會管理時間,不知道應該先做什麼,導致每科作業都做了一半,做什麼都沉不下心,最後草草了事。這就是浪費學習時間的最典型例子。


那麼,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呢?

時間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實從孩子2歲開始,作為家長就要給孩子傳遞時間管理的概念。這時孩子因為不懂得時間,經常有拖拉、磨蹭的行為,更不知道著急。所以,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要儘早。



  • 首先,要提升孩子的認知

即使是孩子,每天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這時就需要孩子將事情按照重要程度進行分級,就會運用到「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會將事情分為下圖中的四類,根據重要程度將事情進行排序,然後判斷第一件事需要做什麼,其次做什麼。


  • 其次,區分時間的基本概念

在實際操作中,你會發現孩子很多時候是分不清緊急、重要、想要和需要這些概念的。這時就需要告訴孩子「需要」和「想要」的區別。比如:

「我需要吃飯,因為我很餓了。」
「我想要去散步,因為可以放鬆一下身體。」

通過舉實際例子,引導孩子理解需要和想要的概念。在生活中,儘可能地高頻率與孩子討論這類話題,能幫助孩子更清晰地認知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 最後,用時間管理相關遊戲來引導

孩子2歲的時候,可以用對話的方式引入想要和需要的概念,3歲時孩子的認知能力提高就可以區分這兩種概念了。我個人認為遊戲是幫孩子理解抽象概念的最佳方式之一。可以根據孩子的喜歡,準備一些卡片,讓孩子判斷哪些是想要,哪些是需要。

概念如果孩子還是不能理解,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理解。6歲以下的孩子還處於具象思維階段,對故事和圖片的理解程度要高於抽象文字。藉助繪本來教要更容易,我在教孩子時間管理時就用到了《駕,時間!籲,時間》這本書。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可以雙面閱讀,從前到後與從後往前是兩個不同的故事。

通過主人公和小馬的故事,讓孩子理解時間加速和減慢的變化,以及時間的變化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故事中還提到了對時間的認知,以及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磨蹭、拖拉行為,豐富孩子對時間的概念。



我是萍萍媽媽育兒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學霸和普娃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拒絕孩子假努力
    學生A,一天到晚在家,看似是處於學習狀態,不是在寫作業就是在看書,但是學習成績就是不咋地。學生B,該玩玩,該學學,學不耽誤,玩也照樣不耽誤,但是學習成績就是名列前茅。為什麼?因為B的學習效率要高得多。看似B一天到晚在學習,但是因為學習效率低,不會管理時間,這種假努力終究會體現在學習成果上。
  • 清華學霸日程表曝光,孩子和學霸的差距,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自從孩子上小學之後,大人們都能明顯的感覺到孩子的時間不夠用,每天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學校的作業還有興趣班和輔導班要參加,閱讀和運動也不能落下,仔細算一下,孩子從學校回到到睡覺的時間真的很有限,除去吃飯、洗漱可以利用的時間少之又少。
  • 清華學霸時間表流出,孩子與學霸的差距,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我們大人會因為外界壓力和自身的理性思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逼著自己完成任務,可這種方式,對於孩子來說很難。我們來看一份網上流傳的學霸時間表。她總能先你們一步,所以省出了很多時間看其他的書。最關鍵的是只要她現在能做的事情,都會立刻著手去做,絕對不會往後拖。」聽到這裡就覺得,人和人之間的一些差距,果然不是靠智商就能決定的。
  • 學霸與普通學生究竟差在了哪裡?不是智商,而是這三方面能力
    學霸與普通學生究竟差在了哪裡?不是智商,而是這三方面能力不論在任何的學習階段,總有學生在班裡是脫穎而出,成為了大家眼中的學霸級人物,那自然也有學習一般的普通學生,很多家長都認為這和先天的智商有關,其實這種說法是比較偏激的,學霸和普通學生之所以形成了很大的差距,智商只是很小的一個因素,重要的是學生在這三方面的能力,家長們要注意。
  • 孩子之間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有些孩子明明很努力學習,成績依然趕不上其他學生?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孩子們的時間管理能力有差距。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學生,常常也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利用課餘時間「補課」。但是,上學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課後,老師也會布置作業。
  • 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差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些重要原因
    學生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每個家庭都非常看重的問題。而關於學生們的成績,也大致分成三類:尖子生、中等生以及差生。而尖子生作為一個「閃光體」,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成為學生和家長羨慕的對象,家長也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尖子生。
  • 學渣和學霸的差距不是智商
    有時候,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態度。一位班主任說道: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班上第一,但是卻不知道怎麼培養一個學霸出來,在我看來,學霸和學渣的差距,就在這四個習慣上。一、規劃時間的習慣總有家長抱怨,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一個小時的作業能拖三個小時,假期更是喜歡拖延,不到最後一天不動筆。有的孩子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整天都忙著學習,可是成績卻不見起色。這都是對時間缺少規劃的表現。
  • 清華教授: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這10個字!
    那麼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呢?清華教授指出:拉開孩子之間的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這10個字!1、自律自律就是抵制外界誘惑、自我約束的能力。在學習上自律,能夠取得非常好的學習效率。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差,並不是因為智商低,而是因為懶。懶於做作業、懶於思考、懶於動手,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想玩,本來自己打算做作業的,但是看到室友在玩手機,自己也不由自主的拿出了手機開始玩耍,到頭來,時間過了一大半,作業還沒開始動。而有自律的孩子,他們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在學習的時候刻不容緩,在放鬆休息的時候盡情玩耍。
  • 22歲女生成哈佛學霸,自曝「養成日記」:智商從來不是差距
    事實上,這個22歲的女孩在初入哈佛大學的時候,也和其他學生一樣感到迷茫和精神狀態不佳,為了消除這種現象,她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時間規劃表。每天早上7點,伴隨著鬧鐘的響聲,Sienna Santer睜開雙眼,這時候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拿起手機,但她沒有這樣做,而是「賴床」一小會,放空自己,讓大腦清醒後她才拿手機看消息,避免沉迷於手機而忘記時間。
  • 班主任: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不在於智商,家長別不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用學霸和學渣來形容了,一些家長還會認為,誰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是因為基因好,智商高,而那些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則是因為智商沒有別的孩子高而導致的。但是作為學校的班主任,卻發現,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不在於智商,而是在於其它方面,家長看完可別不信。
  • 學霸和學渣形成差距的真正原因,是「成長型思維」,並不是智商
    不過即便是相同的教育資源,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出現很大的差距,學霸學渣的差距更是明顯。 到這裡,很多人會把差距的原因歸結於智商,要麼就是不努力。但也有很多智商相同,努力程度也一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是天差地別。
  • 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為什麼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差,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很多家長,甚至有些老師都會說,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但是很多人往往會忽視這麼一點,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對時間的管理。這就是有些人想方設法補課、熬夜,最終也學不過另外一些同學。因為他並沒有掌握時間管理的訣竅。這個秘密,你要是轉給有孩子的朋友們,家長和老師們都會感謝你的!
  • 差生與學霸之間的差距,不是智商!大數據表明3點,都與父母有關
    也許有人會認為普通孩子與學霸之間的差距是因為智商,因為讀書是個腦力活,智商越高悟性越高,學習更容易得法;或者父母學歷,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影響非常大;還或者家庭條件,近年來人們都相信「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話確實不假,無論好的學位還是優質教育資源,都與家庭的社會地位息息相關。
  • 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成績差的孩子想方設法補課,依然趕不上成績好的同學?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學習差的孩子不會管理時間。這篇文章,饅頭老師推薦家長閱讀!
  • 拒絕「假努力」,這樣做,孩子分分鐘變學霸!
    01 拒絕「假努力」,變成「真勤奮」現在的孩子,嘴裡老是嚷嚷著:「我已經很努力,很辛苦了,你為何還要逼我學習?」可事實上,有太多的努力功虧一簣,毫無成效。原因就是,他們一直都在假努力。我每次上課時,都一直在跟我的學生說:「你們千萬別假努力,傻努力,沒用。
  • 學渣和學霸,拉開差距的就這5個關鍵詞,別再甩鍋給智商
    學霸不是一蹴而就,學渣和學霸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都是智商的鍋?5個關鍵詞拉開差距,你家娃差在哪?學霸智商不一定高得出奇,智商出眾的孩子並非都能成為人上人,你家娃只和學霸差這5個關鍵詞,5個關鍵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成績差別急著甩鍋,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孩子最終會發現:做學霸並不難。
  • 北大教授:真正拉開學生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種能力
    北大教授:真正拉開學生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種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成績不好的,有的高考考上了重點大學,有的卻只能上一個普通專科,很多家長都覺得這和學生的智商有很大關係,其實,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也是很極端的,北大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到過,學生學習的好壞,智商佔一定的比例,但最重要的是這三方面能力。
  • 普通學生和學霸的主要差距在哪裡,除了天賦,這3方面差別最大
    普通學生和學霸必然存在著相當的差距,這是事實。造成這個差距的原因很多,比如天賦,家庭環境,成長環境,家長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家長給予學生的助力等等但除了天賦以外,其他全部都是外因,事實上即使是天賦,學霸和普通學生之間也並不存在鴻溝,他們之間的差距絕大部分是後天形成的。
  • 「學渣」和「學霸」的真實差距,不在於智商,老師:家長別不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渣」和「學霸」這兩個詞成了我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而學霸作為尖子生的代名詞,自然是全身充滿了主角光環,但學渣作為差生的代名詞,難免會被作為負面教材,例如:你可別跟某家的學渣天天在一起玩,要多和學霸交朋友。在一些人的眼中,學渣不但會帶壞自家孩子,也根本不是學習這塊料,換句話說,他們認為學渣智商不如學霸高。
  • 別再讓智商「背鍋」,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體現在這些細節上
    在學校每個班級當中,都會有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而學習的好壞,很多家長都將原因歸結到了智商上面,覺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智商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其實,不得不否認學習是和智商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是,其實並不是每個學生生下來就非常聰明的,都是通過後天的努力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