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其實不難讀:教你正確閱讀哲學書籍

2020-12-11 叄本書

回答問題之前,先提出一個問題:

01.什麼是哲學家?

「當今之日,有的是哲學教授,但沒有哲學家。獲取教授頭銜令人羨慕,因為有教授頭銜可以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

做一個哲學家不僅要有深奧的思想,甚至建立一個學派,而且要對智慧情有獨鍾,對其內涵心領神會,甘願過一種儉樸、獨立、高尚與誠信的生活。

哲學家是要解決生活上的一些麻煩,不僅從理論上解決,而且從實踐上解決。」

以上言論是來自美國早期文壇巨匠,超經驗主義哲學先驅——梭羅在《瓦爾登湖》裡的原話。

就算過了幾百年,經典永遠是經典。

哲學的三大問題: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哲學要討論的是人如何活得更有意思,也就是接下要要說的,哲學是用來做什麼的。

02,哲學用來做什麼?

先說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一個哲學教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德峰。

偶然間看了他的一次公開課,一個兩個多小時的視頻,我一口氣看完,中間沒有尿點。

說說我的個人感受:

1,沒有稿子,講課風趣,口才極佳;

2,知識淵博,不僅通曉西方哲學,還能把道家佛家,藝術等融會貫通;

3,把毛選印在了腦子裡,隨口就把毛主席語錄一字不差背出來;

3,講課時必須抽菸,香菸瀰漫,又能口吐蓮花,堪稱一絕。

我不是學哲學的,看過幾本哲學書。

看哲學書和其他書不一樣的感受是:

需要反覆查看,而且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領悟。

哲學書看得多了,會對生死有超一般人的感悟。

比如,

蘇格拉底在法庭上被判死刑,他對著眾人說:

我即將去赴死了,而你們還活著,到底是誰更不幸,只有天知道!

古希臘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死了跟活著一樣。

有一次別人質問他為什麼不去死,他回答說:「因為死了跟活著一樣啊。」

蘇格拉底也曾說「學習哲學就是練習死亡。」

所以,哲學思考的是超脫肉體的問題,思考生與死。

作為門外漢的我第一次看哲學書的時候,一本書得翻好幾次。

可就算翻了好多次,書中的那些哲學家的思想實在是太高了,很難真正理解到。

而王德峰教授的課,融合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還通貫其他學科。

總之一句話,深入淺出。

也許你說,舉那麼西方人物,難道中國就沒有了嗎?

有,只是我們自己拋棄了,自己不重視傳統文化,比如老莊。

如果你面前有兩本書,一本書的作者是老子莊子,一本書的作者是柏拉圖蘇格拉底,

下意思你會選擇哪本?

有些人,跪久了,就忘了自己曾經站立過。

王德峰教授的課,把傳統文化很好的融入到西方哲學中,再一次煥發了傳統文化的精神面貌。

最關鍵的是,他把這些與現在生活聯繫起來,所以能夠受到大家歡迎。

講完了哲學與生死,

再說說哲學與思維。

03,哲學思維

說到哲學,不得不和思維聯繫起來。

看過好幾本哲學書,有個共同點就是「辯證思維「(也許是我看得少吧)

不要被他高大上的概念忽悠掉,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高中政治書上就有學過,這裡就不再說了。

當然,哲學還有什麼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等等,這些也不一一細說了。

只說一個,批判性思維。

一開始說了,哲學是思考生與死,思考怎麼活,

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有批判思維。

我理解的批判思維,就是懷疑一切。

你說是的,那我要問問,為什麼是對的?

你說要往西,那我要問問,為什麼不往東?

你說要有房有車,那我要問問,沒房沒車我就會死嗎?

批判性思維有個前提,就是理清概念。

當遇到人生給你拋出的判斷題的時候,先不要著急回答「是」或者「不是」。

有人問你,人死後還有沒有知覺?

表面上看,你只能回答「有」或者「沒有」。

實際上,問你這個問題的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

第一,如果人死之後,還有知覺,還叫「死」嗎?

第二,如果人死之後,沒有知覺,還叫「人」嗎?

釐清概念也類似「找本質」的意思。

有時候,先別著急回答,先把概念理清了,也許就會有另一種出路。

比如,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有時候,並不是「找路」的問題,而是一開始選擇的「羅馬」不對。

這些就是作為一個門外漢的我,看哲學書的小小感悟。

回到主題,

關於「如何正確讀哲學書籍?」

哲學教給人最重要的是擁有獨立的思想、不被他人影響的人格。

所以,我首先來批判一下,什麼是正確呢?

(以上純屬無聊扯淡,如有冒犯,還請諒解)

相關焦點

  • 你還在讀《蘇菲的世界》?哲學科普入門書籍推薦!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兩本都可以讀來看看。《蘇菲的世界》重詩意,《哲學家們都幹了什麼》重趣味。兩者都只是吸引大眾,不是真正入門的書籍。專業一些的則是羅素的經典《西方哲學史》,內容很豐富,篇幅很廣,字數很多。(咳咳)
  • 年過四十抑鬱的她,用閱讀哲學書籍獲得了內心的緩和與平靜
    哲學跟抑鬱天然對立。一個哲學素養深厚的人不會抑鬱,而一個有抑鬱症的人,通過學哲學而使得自己心開意解,乃至擺脫抑鬱症,也完全有可能。像莊子、禪宗的書,對抑鬱症都有很好的療愈功能。今天的分享,就是一位中年面臨「不惑」的抑鬱症患者,通過閱讀哲學書籍,來讓自己獲得生活智慧、內心的平靜的故事。
  • 為什麼普通人讀哲學,會變得抑鬱?
    文│一本情感簿如果你讀哲學感覺抑鬱,那你可以選擇暫停閱讀。這並不是貶低,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該讀的書籍,如果哲學使你抑鬱,那麼你就可以停下來了,不妨再等個幾年,再看不遲。如果還是想看,那麼不妨聽我說上兩句我的看法。
  • 哲學入門書籍的選擇:在現實世界的重壓下追尋哲學的撫慰
    你覺得自己孑然獨立,在陡峭的懸崖邊凝視那詭異、危險卻又包容、沉穩的深淵。於是你發現自己就像沙漠中的綠植渴求雨露那樣渴求哲學。你渴求哲學的撫慰,你尋找並閱讀各類哲學書籍,你關注各類與哲學相關的博主,你去親近那些讓你認為的充滿智慧的人,但是你總覺得自己與哲學相距甚遠。
  • 推薦一本靠譜的哲學入門書籍
    這樣讀者看了標題後,就立馬會產生一個疑問,他就會帶著這個疑問去讀,這就使得讀者讀書有方向性了,所以讀者會更加專注,更加刻意的朝這個方向去書中找答案。而每篇文章也只討論這一個問題,文章內容只圍繞問題展開,不再討論其它無關內容,以免擾亂讀者的思緒。
  • 哲學這麼好玩——一些有趣的哲學書籍
    關於人生的很多問題,哲學都能給出解答,然而卻總給人以抽象、晦澀之感,令人望而生畏。其實,哲學也可以很好玩。我們就推薦幾本通俗易懂的哲學書籍,以有趣生動的方式對哲學知識進行引導梳理,幫助讀者們在哲學的歷史長河中理清頭緒。《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
  • 如何正確吵架,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丨書單
    「歷史重來,你願意當受害者還是劊子手?」「我們的新聞行業為什麼衰退了?」這些在心頭縈繞不散的問題,無法讓我們升職加薪,卻讓我們感受到了思考的魅力。本周#讀一手#,為你準備了「無用的思考」主題書單。聊一聊在賺錢生存之外,那些沒有明確答案卻仍舊讓你好奇的事情。
  • 哲學視角下的繪本閱讀課
    兒童繪本閱讀成為當下許多家庭和幼兒園投入精力最多的活動。那麼,我們應該讀什麼樣的繪本?兒童繪本應該怎麼讀?以什麼樣的視角讀繪本才是最有營養的?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 讀哲學,哲學地讀——德勒茲的「變」與德希達的「解」
    讀書就是漫步,你無法期待什麼,有時很無聊,有時曲徑通幽處卻有著柳暗花明的發現和欣悅。在微信公號敘拉古之惑上看到吳冠軍的文章「鄧正來式的哈耶克 ——思想研究的一種德勒茲主義進路」,瀏覽一下,便一頭扎進去了。因為哈耶克。
  • 38本哲學書籍,帶你學貫中西
    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今天我們將介紹38本哲學名著,並附上每一本書籍的基本介紹。中國哲學史的近代化,其實也就是學術轉型,由經學範型轉向西學範例,由此可見胡適的創始之功的意義。
  • 哲學史都不讀,哲學如何入門?!
    作為一個主打哲學的自媒體號,我常收到這樣的留言:哲學很好,我很喜歡,可我理解不了,給我推薦幾本(哲學入門書籍)唄。實不相瞞,讓我推薦哲學入門書籍的問題常常使我犯難,畢竟,搞哲學,我完全是業餘的。我既非科班出身,也沒讀幾本哲學著作,如何給哲學的讀者們推薦靠譜的書單呢?所以,讓我推薦哲學入門必讀書籍,我是很難為情的。但同時又感到,作為一名哲學發燒友,無書分享也說不過去。所以工作之餘,我開始四處搜查流行的哲學入門書籍,同時根據自己的判斷整理出一份僅代表個人的哲學入門書單。限於篇幅,本文著重談哲學史書單。
  • 《越讀者》為什麼要讀哲學?
    這篇文章是《越讀者》第四章中的內容,郝明義的Blog上也分享過這章的內容,不管你是否看過,經典的文章總是值得多重複幾遍的。因此,如果想要透過閱讀,能夠幫助理性思考,沒有比哲學更適合的了。由於哲學和詩一樣,是被廟堂化的代表,高高在上,所以很容易令一個普通讀者望之卻步。事實上,一個普通讀者,找到一本他需要的哲學書,一點也不難。因為判斷的標準很明白:讀了這個題目的這一本哲學書,是否能夠幫助他在這個題目上思考得更清楚。幫助我們思考得清楚,是哲學存在的目的。沒法幫我們思考清楚的哲學書,是不需要的。
  • 最強哲學入門指南
    很多人喜歡好為人師,到各個求助帖下面去告訴別人,先讀哲學史吧,《蘇菲的世界》、《西方哲學史》,或者弄幾個B站中國大師的視頻XXX30講,一股腦的甩給你,這種建議與其說是在你教你如何學習哲學,不如說是在賣弄自己讀了幾本哲學書。這種學習哲學的方式猶如閱讀攤位小說,只能是囫圇概覽,嚴重的反而會混亂頭腦,影響工作生活。
  • 如何讀懂哲學?二:為何能讀懂小說卻讀不懂哲學?障礙物:術語。
    同樣是文字與詞句,由它們所組成的小說故事或是新聞報告之類的作品我們就能夠讀懂,而也是由它們組成的哲學理論著作我們卻讀不懂?原因究竟何在?接下來讓我們逐步探討。為了弄懂問題,我們最好還是從我們能夠理解的讀物開始討論,比如小說,看看我們在閱讀小說時發生的情況。
  • 你第一次讀哲學書的經驗大概是怎樣的?
    你第一次讀哲學書的經驗大概是怎樣的?鼓足勇氣開始,緊皺眉頭推進,攥緊拳頭繼續,終於……讀到一半睡著?不管你讀的是西哲還是馬哲,似乎刻板的哲學教育路徑一直在告訴我們:哲學就是最高級的學科,它是文科的頂峰,是那個將與物理學數學在人類智力高峰上交匯的學科。普通人怎麼能學得懂哲學呢?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導論
    《教育的哲學基礎》是教育哲學的入門書籍,該書是西方教育學的經典讀物。可以說半年前才知道,真的有些瓜蔞,捧讀該書,其實一點也不入門,很多自覺深奧的詞彙,無不映射出自己的學淺。從今天開始給自己訂個小小的目標,每周讀一章,爭取兩至三月能把它啃完。
  • 周國平大洋彼岸雲開講:哲學不難,就是一種生活態度
    因為孩子和哲學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親和關係。」第十屆江蘇書展期間,「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共舉辦五場。7月27日上午11:00,著名作家、哲學家周國平開講第五場,他的講座題目是《周國平給孩子的哲學課》。遠在美國紐約的周國平,隔著大洋為網友開了一堂「雲講座」。用三句話來解釋什麼是哲學哲學是什麼?
  • 《哲學的故事》——經典的哲學入門讀物,讓深奧的哲學通俗易懂
    如果要從哲學普及的角度籍找出一本適合普通人讀的經典,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1885-1981)的這本《哲學的故事》可謂當之無愧。不單因為這本是世上第一本哲普類書籍,還因為作者對歷代重要哲學家學說的熟悉度以及杜蘭特的文筆。
  • 153本哲學類經典書籍
    分享153本人類智慧的成果,哲學類大咖的經典書籍。書籍已經整理好,有需要的可後臺留言獲取。後續,我們將不定時分享更多行業,更多門類人文社科類書籍,對於喜歡人文社科的朋友不啻為一種幸運。A0513人有人的用處.pdfA0514科學史.pdfA0515時間與自由意志.pdfA0601笛卡爾哲學原理.pdfA0602哲學辭典.pdfA0603人類知識起源論.pdf
  • 20本你需要知道的哲學書籍,對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也許你不是憑意志來到這裡的。哲學通常是一個無聊,乏味和複雜的話題。這不是那樣的!如果我們只把哲學看作是思考的行為,那麼我們每天都會做,而沒有意識到它。外面的東西在世界上,我怎麼知道的事情,我怎麼行動(或應該掛)就這些事情:準備好了,這三大支柱的哲學(形上學,認識論和倫理學),存在於我們的日常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