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特(1832 —1920 ),德國人,著名心理學家,1879年在德國菜比錫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標誌著科學心理的誕生。1889年,馮特擔任菜比錫大學校長。
1908年至1911年,已經年過40歲的蔡元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馮特是他的老師。蔡元培回國後,在北大建立國內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馮特被認為是現代心理學之父,對世界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1879年在德國菜比錫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實驗室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個實驗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學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標誌。使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馮特最大的貢獻。
二、馮特 是實驗心理學的創立者,也是發展者與促進者。他認為心理學的方法只能是實驗性的自我觀察或內省。馮特用這種方法研究了感覺、知覺、注意、聯想等過程,提出了統覺學說,還根據內省觀察提出了情感三維說。馮特又是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奠基人,他主張心理學研究直接經驗.將意識分解為三個元素。
三、馮特促進了心理學在全球的發展,建立了國際心理學隊伍。著名的學生有:安吉爾(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卡特爾(美國第一位心理學教授)、閔斯特伯格(工業心理學的主要創始人)、鐵欽納(在康乃爾大學創建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查爾斯·斯皮爾曼(發展了智力二因素理論)、蔡元培(曾任北大校長)等
四、馮特主張用民族心理學的方法研究高級心理學現象,這對社會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馮特一生的著作非常多,代表性的著作有1874年出版的實驗心理學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生理心理學綱要》、1889年出版的代表馮特哲學和心理學思想精華的《哲學的體系》、1896年出版的《心理學大綱》。從1900年起,他用了10年時間出版了4000多頁的代表他社會心理學思想的10卷本《民族心理學》。1920年,他寫成自《經歷與認識》 一書。
馮特是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奠基人。 構造主義心理學主要現點: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狀態三種元素。感覺是知覺的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緒的元素。所有複雜的心理現象都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構造主義強調內省方法,認為了解人們的直接經驗,要依靠被試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構造主義心理學的誕生使心理學擺脫了思辨,走上了實驗研究的道路,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但這個學派所從事的純內省分析,嚴重脫離實際,遭到很多心理學家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