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上吊的歪脖子樹,五十年前就死了,現今的這棵樹是怎麼來了?

2020-12-11 騰訊網

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到天子腳下,義軍將偌大的北京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屋漏偏逢連夜雨,大明王朝最後的守備力量——二十萬禁軍遭逢瘟疫,所以,超過九成的士兵喪失戰鬥力,能登上城牆與闖軍作戰者僅剩六千餘眾。

明代京城城牆的長度約為十四公裡,即便將所有可戰之兵抽調到城牆上,也只能每五十步安插一名守軍。這樣稀疏的防線,想要擋住氣勢洶洶的農民軍無疑是痴人說夢。當農民軍突破外城,與明軍展開巷戰之時,意識到大勢已去的朱由檢帶著十幾個太監離開紫禁城,想要從齊化門處逃出生天。

然而,守軍哪裡認識大明天子?他們以為崇禎是迎接闖賊的內應,一通亂箭將皇帝太監趕了回去。無奈之下,崇禎只好帶人跑到了安定門。雖說,安定門的守軍已撤防,但門閂卻被牢牢閉死,僅憑十幾名太監根本無法打開沉重的門閂,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

正是這根要命的門閂,成了大明王朝的休止符。三月十九日拂曉,大火四起,重返皇宮,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

於是,崇禎帝說道:

「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朕在位十有七年,薄德匪躬,上邀天罪,致虜陷內地三次,逆賊直逼京師,諸臣誤朕也。朕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以發覆面而死;任賊分裂朕屍,勿傷我百姓一人。」

—— 《甲申紀聞·崇禎遺詔》

說完,崇禎帝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幾天之後,農民軍殺入內城,在紫禁城中大肆搜索,未曾發現前朝皇帝的蹤影。三天以後,才有人在景山找到一具披頭散髮的屍體,屍體的左臂寫著「天子」的字樣。闖王抓來幾個從宮裡逃跑的太監,讓他們辨認屍體的身份。經這些太監的辨認,此屍體正是崇禎皇帝無疑。

之後,大順軍將崇禎帝與周皇后的屍棺移出宮禁,在東華門示眾,「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梓宮暫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邊,當地平民又將他合葬在田貴妃墓中。清軍入關後,將他移葬思陵。也因此,現代人在討論崇禎結局時,大多沿用了這一說法。

然而,一些史學家卻對此持有不同觀點。例如,俞平伯先生認為,崇禎死在了管園人的屋子裡,且死前留下了一份感人至深的血書,要求李自成不要傷害京城裡無辜的百姓;黃雲眉先生則認為,朱由檢的確是吊死的,可他並沒有死在煤山上,而是北海公園裡。

「巍巍萬歲山,密密接煙樹;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處。」

清人如貓哭耗子一般的悼詩,給我們留下了兩大疑團。

首先,北海公園中亦有一座「萬歲山」,難道此詩是在暗指朱由檢死於北海公園?

其次,這裡的「不知處」代表著什麼?難道崇禎自盡的遺址未在煤山?

至於後人尋訪了崇禎上吊自盡的原址,並指明了掛著白綾的老歪脖子樹,甚至,將這棵無辜的植物稱作「罪槐」,這實屬滿清統治者為籠絡漢臣、漢民之心做出的面子工程。且看清軍打著替先帝復仇的幌子南下入關,若不裝模作樣地替崇禎「打抱不平」。不過,滿清統治者的面子工程顯然做得不夠充分,雖然,找到了殺害崇禎的「兇手」——「罪槐」,卻沒想著在此處立碑。

1931年,故宮博物館於煤山立了一座名為「明思宗殉國處」的石碑,沈尹默先生親自為崇禎撰寫碑文。由於,當時的中日關係已極其緊張,抗戰一觸即發,所以,志向高潔的沈尹默先生特地在「明」字的「日」字旁中加入一橫,寫作「目」字旁,以此來抒發對日寇之不滿。在解放後的一段特殊時期裡,該石碑被紅衛兵破壞,被拉到北京少年宮(景山壽皇殿)填井蓋。

當時,亦有一種說法稱崇禎皇帝死於壽皇殿。

在留存下來的一些老照片中,我們或可看出崇禎死亡事件中存在的端倪。清人所指的「罪槐」絕非崇禎時期留存下來的原樹,因為1931年距離朱由檢自盡已過了二百八十餘年。在老相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棵「罪槐」的樹圍僅有一尺,自不可能是樹齡超過兩百年的老樹。六十年代,這棵槐樹壽終正寢,並於1971年被砍伐。

十年後,故宮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原處栽種了一棵小樹。然而,由小樹來充當「罪槐」顯然有些不妥,是以1996年景山公園又從路邊尋覓了一棵樹齡超過百年的老歪脖子樹,算是基本還原了當年的情景。不過,雖這棵老歪脖子樹與崇禎上吊的那棵樹相仿,但畢竟已不是原樹,只是為渲染氣氛而移植的「罪槐」罷了。

顯然,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的說法,有太多撲朔迷離之處。清人指認的「崇禎自縊處」,多半只起到了象徵作用,讓後人有個寄託哀思的所在罷了。

參考資料:

【《明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崇禎殉難地新考》】

相關焦點

  • 小心「歪脖子樹」
    【教師下水作文】小心「歪脖子樹」長郡湘府中學  熊穎超一個胸無點墨、不學無術的小人,因受二世倚重,便在朝堂之上玩起「指鹿為馬」的把戲,令滿朝文武噤若寒蟬;他們,都是那棵歪脖子樹。不止趙高,不止高俅,還有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大權在握的魏忠賢,狐假虎威的安德海……他們,都是那棵歪脖子樹。明明,不是可造之材,明明,與高大正直的棟梁之材相形見絀,可他們偏偏被選中去做那象徵權力的印章,從此掌管了整片森林,掌握了所有人的命運。悲劇從此開始。小人得志,君子遭殃。
  • 崇禎帝人生中最後一晚是怎麼熬過去的?太有骨氣了
    直到崇禎17年3月,闖王李自成終於對京城發起了總攻,攻城的那一天,崇禎皇帝才真正意識到大明氣數已盡,最後他為保全皇帝顏面,去往煤山上吊自盡。那麼崇禎人生中最後一晚又是怎麼熬過去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說出來你可別不信。
  • 大明這位皇帝兩度入獄,短暫一生牢中度過24年,比崇禎還骨氣!
    說起這個朱聿鍵,就不得不提下自殺身亡的崇禎帝,根據正史記載在1644年,當李自成帶領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後,大明崇禎帝在一個太監的陪同下,逃到煤山,在一顆平淡無奇的歪脖子樹下上吊身亡!正史記載自此大明朝正式滅亡。
  • 煤山上的歪脖樹枯死後,景區費盡周折,終於復植了一棵同樣的樹
    崇禎皇帝自縊景山,這是人人皆知的歷史事件,崇禎皇帝自鎰的歪脖槐樹,至今還枝繁葉茂地生長在景山。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您想要知道這棵槐樹背後的秘密,小編就給您揭秘。在揭秘之前,還是老規矩,先講講這位悲催的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其實本不應該死,可是因為沒有擔當,沒有魄力,以至於落得了一個自縊的下場。為什麼這樣說呢?
  • 崇禎上吊自殺前讓人重新厚葬了魏忠賢
    「崇禎上吊自殺前讓人重新厚葬魏忠賢」是一則假得不能再假的謠言,讀史者必須明辨是非,保持清醒的頭腦。首先,崇禎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即使明知是自己做了錯事,也絕不肯低頭認錯,而殺魏忠賢是他一生最為自豪和獲贊最多的事,他怎麼可能幹「重新厚葬魏忠賢」這類嚴重打臉的事兒呢?何況,當時京城已岌岌可危、已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
  • 崇禎少年天子繼位,怎麼智鬥魏忠賢?不能說沒有作為
    而且魏忠賢和客巴巴聯合一起不讓天啟皇帝有子嗣,這樣朝政大權就控制不了,好幾個皇子都死在他們之上,可以說罪行累累死一百次都不為過。有一次天啟皇帝落水,從此一病不起。朝中大事自然由宦官魏忠賢把持,然而在天啟七年臨終前的幾天單獨召見信王朱由檢進宮,目的自然是要把皇位傳給他。等到天啟皇帝一死,魏忠賢決定秘不發喪,沒想好下一任皇帝該由誰來當,但張皇后最後還是通過英國公把消息傳了出去。
  • 不會寫植物作文的孩子,福利來啦!我的植物朋友優秀範文等你參考
    寫作文難,寫植物作文更難,發愁的孩子們,救星來了,我的植物朋友優秀範文等你參考。1、歪脖子樹小區院子裡有一顆歪脖子樹,人人見到它都要說一句:「這棵樹長得好奇怪啊!」但偏偏樹枝垂直向下,因此人們叫它歪脖子樹。歪脖子樹除了體態比較怪異,其他方面和正常的樹沒有任何區別。春天褐色的柳枝染了嫩黃,逐漸變得青綠。夏天枝繁葉茂,微風吹來,千萬條柳枝扭著身體跳著舞。秋天樹葉枯黃,跟著秋風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冬天,光禿禿的樹,看起來更像一根巨型的棍子。小區的歪脖子樹,我從來不嫌棄你,我想讚美你。
  • 阿衰:小衰嘲諷孫燕姿歌不如周董,遭女粉揍哭,歪脖子樹又倒黴了
    這件事將成為小衰追星史上的一道坎,直接就形成條件反射了,看到周董的臉就暈,追星追到這份上也沒誰了。不過小衰的條件反射還遠不止於此,到後期直接進化到聽到周的諧音字都會直接昏迷,這個就有點誇張的過分了,哈哈。雖然偶像能夠成為我們的動力,但是卻無法成為我們生活的全部。
  • 羋月傳虢美人怎麼死的為什麼上吊自殺 虢怎麼讀
    《羋月傳》虢怎麼讀?虢美人怎麼死的?最新的劇情當中虢美人陷害羋月的戲份上演,這個外表美貌內心狠毒的女人引起了觀眾的好奇,《羋月傳》虢美人怎麼死的,為什麼上吊自殺,虢怎麼讀等問題都是關於這個人物的。今天我們就來揭秘一下這位傾國美人的命運。   首先是虢美人的「虢」字怎麼讀的問題。在電視劇《羋月傳》當中,有很多這樣的生僻字,比如「羋」、「樗」等,「虢」字不僅筆畫很多,而且日常生活中也很難遇到。
  • 崇禎帝:「英明」的昏君
    崇禎帝本人對自己的「天縱英明」也是非常得意的。在他看來,自已當政期間的國事日非、政局昏暗、遍地餓殍、兵荒馬亂,全該由老天爺和臣下負責。他為此喜怒無常,對臣下懲罰嚴酷。十七年間換了五十多名宰相,死於非命的大臣數以百計,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他跑到煤山上吊之前,還恨恨地大罵「諸臣誤朕」,自稱「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
  • 吊死崇禎的歪脖子大槐樹,為何被清朝用鐵鏈綁了200年直至枯死?
    吊死崇禎的歪脖子大槐樹,為何被清朝用鐵鏈綁了200年直至枯死?1644年3月18日,崇禎皇帝在煤山留下最後一道聖旨,然後把頭伸進歪脖老槐樹上掛著的白綾裡,結束了他的一生。吊死崇禎皇帝的樹,曾經被清朝統治者套上鎖鏈,頑強地存活了兩百多年。不過,目前在景山公園中我們看到的那棵槐樹,已經不是當年的那一棵了。
  • 崇禎皇帝躊躇滿志,雖然歷經圖治,但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頹勢
    眾所周知,朱由檢是明朝最後一代帝王,他的一生雖然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也並沒有能夠挽救明朝的頹勢,真的是非常可惜,不過這並不能完全責怪朱由檢,因為他接手之後,明朝已經岌岌可危,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除此之外,後金已經開始崛起,這對明朝來說又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同時面臨著多線作戰,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明朝的軍事實力已經在走下坡路。明朝對內面臨著日軍叛亂的農民,對外又面臨著其他勢力的垂涎三尺,這種糟糕的局面,任憑是哪一位皇帝在位,都無法扭轉頹勢。
  • 崇禎朝刑部右侍郎,北京城破後在城門下自殺殉國,全家緊跟著殉國
    崇禎初年,孟兆祥升遷任吏部稽勳主事,曾作為四川省會試的主考官,隨後擔任文選員外郎。在孟兆祥擔任會試考官時,選拔了很多當時的名士,但是卻十分地公正公平。當時,孟兆祥的門生專門前來拜見,請孟兆祥特殊照顧一下,結果遭到嚴詞拒絕。據史料記載,孟兆祥回覆說:「才入仕途,便有趨避,後將無所不至。」
  • 16歲少年崇禎,如何用三個月弄死了魏忠賢?
    崇禎讀了心裡為之震動,隨即召來魏忠賢,讓侍者一條條讀給魏忠賢聽,並且每讀一句,就斥問魏忠賢說,「這是在說什麼?」弄得魏忠賢只能跪在地上不停磕頭,不知如何辯解。05.覆滅:魏閹魏忠賢心裡大懼。天啟七年(1627年,朱由檢到1628年才改年號為崇禎),農曆十一月初一日,僅僅登基才2個來月的崇禎皇帝下發詔書稱:朕覽諸臣屢列逆惡魏忠賢罪狀,俱已洞悉·····忠賢不報國酬遇,專逞私植黨,盜弄國柄,擅作威福,難以枚舉····本當寸磔(凌遲處死),念梓宮(熹宗皇帝靈柩)在殯,姑置鳳陽····家產,籍沒入宮。
  • 魏忠賢究竟是怎麼被崇禎的繡春刀劈死的
    御帝哥哥拉著弟弟的手,說:「來,吾弟當為堯舜。」年輕的信王驚呆了,他懷疑是魏忠賢的試探圈套,只敢跪地叩頭:臣死罪。這時魏忠賢的死敵、皇嫂張皇后從屏風後出來,說:事情緊急,不可推辭。張皇后對信王一直不錯,連信王的王妃都是張皇后親自挑的。於是信王明白:這天子的座位,真的要自己來坐了。
  • 崇禎皇帝在吊死前,留下遺書,其內容是什麼?李自成看完為之動容
    崇禎十七年農曆三月十九日北京城火光沖天,這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在景山的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在他吊死前,他曾留下了一份遺書,李自成看完遺書後,為之動容。那麼,崇禎皇帝到底在遺書上寫了什麼,為何死對頭李自成看完後為之動容。
  • 從冗繁公文,談崇禎皇帝之死
    當你讀完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個文,你就明白這可真不是一件小事兒。別說我是在談歷史,這個歷史故事裡面的每一個人物和公文都是有據可考的;也別說我在拍瞎話,文章無小事,文字大似天。你不仔細,你可能在無意中做了一名冗繁公文的製造者,你也可能糊裡糊塗地成為一名冗繁公文的受害者。閒話少說,書歸正傳。還是來看看大明王朝末年的冗繁公文吧。
  • 無患子樹:秋色堪比銀杏
    國慶長假最後一天,我從前山爬中坡山,到菩提寺附近時,一片純粹鮮亮的金黃色無患子樹呈現在我面前。好漂亮啊!無患子,秋色堪比銀杏!看到我們自己種的樹,心情非常激動。看到自己種植的樹長得這麼好,就像父母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2019年3月10日,在植樹節到來之際,快樂群志願者來到湖南中坡國家森林公園開展義務植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