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的孩子要不要當場戳穿他?

2020-11-28 拜奧益生菌

育兒的路上有驚喜也有驚嚇,在娃2-3歲的時候,很多爸媽會遭遇孩子第一次說謊,不知道這算是驚喜還是驚嚇?很多家長肯定有過下面這些困惑的時候:

「我家孩子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最喜歡走路,想抱她都不讓。現在大了,總是讓人抱。你不抱她,她就說自己腿疼,腳疼。抱起來就好了。」

「生孩子之前看了很多書,知道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出生前我和他爸爸就談了很多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等孩子出生了給孩子豎立好的榜樣。怎麼孩子就學會說謊了呢?」

01

「說謊」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其實孩子說謊是自然發生的,就像學會翻身、爬行、走路一樣。當孩子的心智足夠成熟,孩子就會具有了說謊的能力。
而當說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好處,孩子自然會選擇說謊。在孩子7歲之前,說謊與道德基本無關,尤其是在孩子2-3歲的時候,說謊對於孩子來說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是一種解決生活中問題的途徑。
研究發現,孩子第一次說謊的年齡與其心智能力發育有關係。越早學會說謊,可能提示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更高。2歲的孩子30%有撒謊的能力,3歲的孩子50%有撒謊的能力,4歲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

撒謊,是需要具備兩個能力: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心理理論能力)以及一定的認知能力(分析場景、預測結果、風險把控、表情管理等等)。
可見,撒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撒謊是孩子長大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代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大腦神經系統日趨成熟。
這時,有的家長會疑惑,如果撒謊是孩子聰明的象徵,那麼我們是要任由孩子撒謊嗎?孩子會不會成為一個道德敗壞、謊話連篇的人?
撒謊在道德層面講不是一件好事情,如果孩子長大之後撒謊成為了一種習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名聲,影響孩子的發展。


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生下來是沒有明確的道德觀的:
  • 0-2歲的孩子是沒有道德概念的。
  • 2-5歲,孩子開始接觸規則,但是這個階段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心理上難以將自己與外界區分明確,因此即使知道規則,但是規則的約束力很弱。
  • 6-8歲,孩子開始服從權威,依靠外在結果來維繫道德行為。比如做什麼事情可以得到表揚,做什麼事情會被批評等等。

因此,一般認為,7歲之前的孩子沒有自我約束的心理能力,沒有明確的道德觀念。在7歲之前,我們要做的是,不給孩子貼標籤,不能一味的貶低孩子,比如「你是一個撒謊精」、「你品質不好」、「小小年紀就會說謊,天生就不是好孩子」,而是要引導孩子。

02

解決「說謊」四部曲
那麼,面對孩子說謊,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孩子偷偷吃了罐子裡的糖,媽媽從廚房出來,孩子的嘴裡有糖。
媽媽問孩子:「你吃糖了嗎?」
孩子說沒有吃。
媽媽氣不打一處來,不自覺的提高分貝:「明明糖就在你嘴裡,你怎麼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呢?那你告訴我嘴裡的糖哪裡來的?是不是趁我做飯的時候你從罐子裡拿的?…..」
分析
孩子想吃糖,但是推測出媽媽知道自己吃糖,自己會有麻煩,因此否認吃糖的行為。認為這樣可以避免媽媽生氣,自己就沒有麻煩了。

解決

  • 1. 強調說真話
媽媽簡明扼要的說:「你要講真話啊!」當孩子說謊的時候,我們要第一時間反饋給孩子正確的做法,「講真話」,幫助孩子回憶剛才的事實,「你嘴裡的糖是從罐子裡拿的嗎?」「你是怕媽媽生氣嗎?」
如果孩子能在大人的引導下講真話,我們可以給予孩子口頭表揚或者適當的獎勵。

  • 2. 保持冷靜,情緒穩定
2-3歲孩子的謊言是比較好識破的,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還不具備純熟的撒謊技能。
當我們一下子識破孩子的謊言時,我們要保持冷靜,不要小題大做。大人發火的樣子會嚇著孩子,孩子當時是「像木頭一樣被釘住的」,大腦可能無法思考。
孩子只希望這個危險的時刻快點過去,而無法思考前因後果。下次孩子更傾向於撒謊來掩蓋自己的行為,來避免大人發火。

  • 3. 向孩子解釋說謊的壞處,對他人的影響
為孩子講解說謊的壞處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而選擇所說的內容。
比如對於2-3歲的孩子,可以說「媽媽需要知道糖為什麼少了?是被寶寶吃掉了?還是被小老鼠吃掉了?是家裡進壞人了嗎?」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說「說謊就是誤導別人,如果你對媽媽說謊,那麼媽媽就很難知道真相,媽媽對事情的判斷會不準確,很容易遇到麻煩。」「人們不喜歡被欺騙,被欺騙會讓人感到十分傷心,傷自尊,會很生氣。」「大家不喜歡和總是說謊的人一起玩,會覺得說謊的人不真誠,很危險。」

  • 4. 大人自己以身作則
大人爭取做到在孩子面前不說謊。如果說謊,首先要承認自己剛才說的不是事實,然後要儘量給孩子解釋清楚剛才自己為什麼說謊。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說:「你看爸爸媽媽都不說謊,誰說謊就不喜歡誰。」
但是這個世界真的有人不說謊嗎?沒有!甚至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部分是鼓勵人說謊的,比如說謙虛,「你家孩子真可愛!」「沒有沒有,我家孩子煩的要死。」比如抱團,同在一個團隊的人會為自己的團隊爭取最大的利益。
孩子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成長,會有很多很多迷惑的地方,他們迷惑在為什麼對錯的標準總是不一樣?我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好的?家長要坦誠面對自己的言行,大方承認自己有時候是說謊了,有時候是沒有信守對孩子的承諾讓孩子受委屈了,解釋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
儘量為孩子模擬真實的生存環境,向孩子展示「善」與「惡」,「好」與「壞」的分寸。


家長其實可以把孩子的「說謊」看成是所有表達方式的其中一種。
面對孩子說謊時,只需要從主觀上把它看成是孩子的一些不正確、低效率、或是容易讓人誤解、讓人受傷的表達方式,但並不需要強求對說謊「0容忍」——因為每個人都有表達出現偏差的時候。而讓偏差回到正規,需要的是方法、技巧、耐心,並不需要過度的苛責。


版權說明作者:周娛菁 來源:怡禾心理(ID:yaehermy)圖 源 | pixabay

相關焦點

  • 孩子耍小聰明時家長要不要戳穿他?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從他哭著降生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了模仿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尤其是孩子到了兩三歲之後,開始有了初步的智力,他們在加速學習並模擬外界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發現,有些捷徑可以走,這就是我們成年人看到的孩子在耍小聰明。比如你讓孩子把牛奶喝完,他趁你不注意的時候打翻或者偷偷倒掉。
  • 育兒乾貨丨「媽媽,我沒有、不是我…」孩子撒謊到底要不要戳穿?
    事情是這樣的,前幾天友送給我一個很好看的花瓶,愛不釋手,把它放置在客廳的電視柜上,並且叮囑了家裡人,一定要小心,不要碰壞了花瓶。爸爸和洋洋滿口答應。昨天我下班回到家,發現花瓶不見了,連掉在地上的碎片都被打掃乾乾淨淨。我問:「洋洋,你今天是不是打碎了花瓶呀?」
  • 睿智燈塔APP課程-孩子說謊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說謊的行為?
    所以,孩子3歲之前父母不要拆穿孩子的謊話,3-6歲父母要告訴孩子哪些謊話是不能說,要明白孩子是「有意說謊」還是「無意說謊」,然後加以引導。但是,對於6歲以上的孩子,他們的智力有了很大的進步,懂得了語言的用途,當孩子說謊時,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了,對孩子說謊的行為進行及時的引導。
  • 別再用說謊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說謊」,真的很諷刺,願你沒說過
    其實,小林剛開始沒有當場戳穿萌萌的謊言,這點做得很好。可是後來,小林用「鼻子長長」的謊言來逼迫孩子承認撒謊了,這是一種「以毒攻毒」的方法。,他們信以為真,因此就有了說謊鼻子會長長的擔憂。家長們要知道孩子的人際敏感度是非常高的,事後孩子會漸漸明白家長的用意,而有可能也學會了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兜著圈子來說話辦事,這樣對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是不利的。
  • 需要教育孩子不要說謊嗎?
    在這個提問裡面,我們看到一個衝突,就是大人其實是會說謊的,但是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說不能說謊。接下去我們仔細看下這個衝突。什麼是說謊?我想很多人其實沒有仔細地考慮過這個問題。說謊的大意是扭曲事實,說出事實的真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被要求不要說謊,要做真實的人。那麼,在生活中說謊常見嗎?
  • 孩子為什麼說謊話?或許父母應該做好這幾點
    所以,孩子3歲之前父母不要拆穿孩子的謊話,3-6歲父母要告訴孩子哪些謊話是不能說,要明白孩子是「有意說謊」還是「無意說謊」,然後加以引導。 但是,對於6歲以上的孩子,他們的智力有了很大的進步,懂得了語言的用途,當孩子說謊時,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了,對孩子說謊的行為進行及時的引導。
  • 孩子說謊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雙標」
    「說謊是不對的,只有壞孩子才說謊」。在很多家長心中,說謊屬於原則性問題,因此說謊的孩子也總是被冠以「壞孩子」的頭銜。但孩子說謊往往是有原因的,可能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說了謊話,因此就需要家長及時地糾正、引導。
  • 「是爸爸尿的床」孩子說謊的後果可輕可重,全看家長如何回答
    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家長如果採取責備、打罵等方式,孩子會害怕。為了自保,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他就會用謊言掩飾自己的過錯。所以,如果是無心之過錯,比如不小心打翻水杯這等小事,家長不要抱怨和責罵,更不要打孩子。
  • 孩子總愛說謊,打罵都沒用,別急!這才是正確引導教育孩子的方法
    英國父母認為,孩子說謊並不是什麼大事,每個人都會說謊,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行為表現,父母只需讓孩子認識到說謊的錯誤行為後,孩子自然就會不再說謊。而在我們生活當中,一些父母面對孩子說謊就會對其說教或責罵,當場揭穿孩子的說謊行為,因此讓很多孩子變得越來越愛說謊。
  • 孩子喜歡說謊,家長不要過度責罰,學會四招輕鬆糾正壞習慣
    但是僅從年齡來看,其實孩子說謊是特別常見的,所以家長的教育重心應該放在原因上。只有找到孩子說謊的原因,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幫助他們走出說謊的誤區。當然想要糾正孩子這個壞習慣,家長還需要學會這四招,這樣才能在教育中少走彎路。
  • 說謊被家長戳穿,小孩子還是太嫩了
    本周的主場,是為了逞強說謊的金凌和景儀,去看看他們可愛的日常吧。(本文為清風動漫獨家首發,請勿抄襲洗稿)羨羨帶著三個小朋友外出,他們身處於一片黑漆漆的山洞裡面。雖然個個都有真本領,不過小朋友畢竟是小朋友。金凌和景儀兩人,似乎在害怕哦。可能是為了扳回面子,金凌表示,區區邪祟,我怎麼會害怕?還說自己在蓮花塢的時候,八歲就除水祟了,得到了舅舅的誇獎。
  • 孩子說謊,要不要懲罰?謊話背後的秘密值得探尋
    說謊是許多人痛恨的行為,因此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說謊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達爾文問他:「怎麼了?你做了什麼?」達爾文描述道,威廉滿眼寫著內疚地回答:「沒做什麼。」達爾文曾對此感到十分憂慮,因為他認為小小年紀就能撒謊是一個不良徵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會變成沒有道德的成年人(事實上,威廉長大後成了一名銀行家),這一點得到了不少父母的共鳴。
  • 聰明的孩子會「說謊」,這樣,讓他既聰明又誠實
    就是聰明的孩子才會撒謊。因為一開始孩子說謊,與他是不是個誠實的人沒有關係,僅僅是和他大腦的發育程度有關。孩子說謊並不意味著他們在走上了歪路;正相反,說謊可能標誌著他們正在發展重要的心理技能。孩子能夠「說謊」,就必須意識到,雖然自己打破了花瓶,但你卻不清楚,這樣他才能夠撒謊。
  • 兒童心理學:當孩子開始說謊時,家長不要慌,說謊的孩子更聰明
    研究發現,兒童早在兩歲時就發現說謊。在一個實驗中,當研究人員假裝離開房間時,孩子們被要求不要偷看藏在他們後面的玩具。(當然那些從一開始就不偷看玩具的孩子實際上是所有孩子中最聰明的,但他們是罕見的)。其他研究已經表明,說謊的孩子有更好的「執行能力」以及提高能力通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認知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稱為「心理理論。(神奇的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其特徵是較弱的執行功能的兒童,以及患有譜系障礙如自閉症,其特徵是思維理論缺陷的兒童,都很難說謊。
  • 孩子喜歡說謊怎麼辦?父母不要一味打罵,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式
    但是當父母知道孩子說謊之後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不要一味打罵,而是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不要說謊。但是父母應該要知道,責罵孩子有時候並不能讓孩子改變錯誤,反而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恐懼感。所以父母應該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保持冷靜之後再跟孩子進行溝通。
  • 孩子教我們的第三件事:不要對她說謊
    當我們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和孩子短暫或長期分離老老實實的跟孩子說實話,還是將欺騙進行到底?我女兒教給我的第三件事,就是做誠實的父母,不要對她說謊。相信在職場的媽媽都有暫時和孩子分離、不得不將孩子暫時寄養在祖父母家的情況。當然寄養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有的寄養幾年,有的寄養幾天,向我,只是每周日送到奶奶家,到了周五下班糾結會自己家。這樣的每周都要經歷分離的情況大概持續了近一年。這樣 的經歷,孩子用自己的行為告訴我:不要對她說謊!
  • 孩子說謊怎麼辦?
    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平時是不是對孩子太嚴厲了,是不是經常打罵懲罰孩子,孩子是不是願意跟你說心裡話,還有就是家人有沒有存在這種問題,孩子很多時候也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對於孩子的說謊行為,我們不要認定孩子就是壞孩子,要相信他們本意是不想傷害其他人的,要詳細了解情況,然後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彌補自己的過錯,把精力放在處理後續問題上而不是抱怨責罵孩子上面。
  • 解析孩子說謊的兩大動機!說謊動機不同,處理方式也要有講究
    導讀:解析孩子說謊的兩大動機!說謊動機不同,處理方式也要有講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解析孩子說謊的兩大動機!說謊動機不同,處理方式也要有講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說謊了怎麼辦?
    一位孤獨的老木匠,把一塊能說能笑的木頭雕成了一個木偶,給他取名叫匹諾曹,並把他當兒子一樣看待。老木匠給匹諾曹穿上漂亮的衣服,買來書包、書本讓他去上學。可匹諾曹因為不想上學說了謊話使得鼻子變長,在說出了真話之後鼻子又恢復了原樣,經過這件事後,匹諾曹改掉了說謊話的壞毛病!他每天準時來學校上課,放學後回家幫老木匠幹活兒。一天早上匹諾曹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小男孩。
  • 為什麼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說謊了?孩子說謊如何教育?
    所以,親愛的家長們,當你的孩子開始學會「撒謊」的時候,我們應該心下歡喜才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說謊,跟人品無關,不用擔心他是不是學壞了。科學家認為,學會說謊是兒童智力成長的重要步驟,家長無需過分擔心,應抓住時機正確引導。那孩子說謊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