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之前,寶寶必定會經歷這5個敏感期!家長該如何陪玩?

2020-11-03 極客晨星少兒編程

一旦聚會,寶媽們肯定就會集體開啟流水線式「愛的吐槽」:

上一秒還歲月靜好,下一秒這些娃就「戲精」作妖!

突然開始扔東西,突然滿嘴「屎尿屁」!

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九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吃手、愛哭、爬上爬下愛鑽洞,「打」人、說「不」、執拗、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為什麼「人類幼崽」們會出現這麼統一的磨人行為呢?

這其實是因為娃們的敏感期,也就是學習爆發期到了!

0~6歲的孩子,其實就是依靠著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來成長和發展自己的。

所謂敏感期,就是孩子在某個月齡段裡,會對某種特定技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學習能力。

對於家長來說,在悄悄「吐槽」之後,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教養。

感覺敏感期(0-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通過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

雖然感知覺只是最初級的認知活動,但通過感知覺所獲得的基本感受、經驗,都會為日後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些遊戲,有效利用孩子的感覺敏感期,促進孩子的發育:


撫觸

適合年齡:0~3歲

撫觸手法:戳這裡看更詳細的介紹《崔醫生:學會這招,幫孩子改善睡眠、促進身體發育!》

撫觸解讀:撫觸的好處不要太多!促進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助於睡眠、消化以及健康人格的發展等等。


遊戲:看看哪裡有變化

適合年齡:2~6歲

遊戲玩法:在一個遊戲區域內(家長可自行限定),讓孩子轉過身或離開,家長將物品做一些小改動,比如增加一個或者減少一個物品、將皮球從桌上放到地上等等,然後讓孩子找不同。

遊戲解讀: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力,調動孩子的視覺、注意力、記憶力等能力。Ps:遊戲需要按照不同年齡段設置不同的難度哦,剛開始,最好是非常明顯的、大的變化,必要的時候可以給予提示,避免由於找不到而造成孩子的挫敗感。

語言敏感期(0~6歲)


語言的發展可以說是人類高級心理活動的先決條件,能夠促進孩子智力、記憶力、情感以及與外界交往的能力。

家長可以從增加孩子的詞彙量、讓孩子樂於交流、提高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這4個方面入手,利用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促進其語言發育。

家長可以採用這些小遊戲來幫助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


遊戲:扮鬼臉

適合年齡:0~1歲(語言的準備期)

遊戲玩法:慢慢對著孩子吐舌頭,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或者吹口哨、動眉毛等等,在遊戲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調動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學習模仿哦!

遊戲解讀:這個遊戲能夠鍛鍊孩子的口腔、舌頭。從生理上為孩子的語言發展做準備。


遊戲:給孩子錄音

適合年齡:1~3歲(語言的豐富期)

遊戲玩法:隨時錄下孩子的聲音。比如學大人說話、自言自語、快樂的笑聲、學唱兒歌、講故事等等,然後過一段時間可以將錄下來的聲音給孩子聽。

遊戲解讀:錄音可以讓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這是一種全新的感受,會讓孩子更樂於發出各種聲音,同時也能幫助孩子發展聽覺。


遊戲:神奇的盒子

適合年齡:3~6歲(語言的爆發期)

遊戲玩法:準備一個盒子,放一些物品,比如零食、玩具、水果等等,讓孩子一邊摸一邊描述物品的外形和特徵等,最後猜出物品。

遊戲解讀:這個遊戲可以極大地促進孩子的想像力以及豐富孩子的詞語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不過,家長最開始進行遊戲的時候不要太心急哦,孩子需要慢慢引導~

細節敏感期(1.5歲~4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會突然對細小的物體產生濃厚的興趣,一般出現在1歲到4歲的孩子身上,在2歲左右尤為突出。

處於「細節敏感期」的孩子,眼中仿佛自帶了一個「顯微鏡」。他們用這個「顯微鏡」發現、挖掘出N多細小東西,他們能看到大人所不能看到、也不能理解的那個「微觀」世界,並且總能發現事物細小的差異。

孩子通過觀察、研究、收集這些小東西,來獲得自己的樂趣。也是在這些東西上,探索和發展他們的觸覺和視覺能力。對孩子來講,觀察和抓、捏細小東西本身,就是在發展他們小手的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而這就給以後發展他們的精細動作打下了基礎。

家長可以從這兩點入手:


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

當孩子對一些小東西格外感興趣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收集各種「垃圾」的傾向。

這是因為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弱小,但卻又無法改變這一事實,於是他就會關注一些和自己同樣弱小的事物,甚至會把愛轉移到這些事物上來。

家長可不要隨便就丟掉孩子的這些小收集品哦!對於孩子特別喜歡的小物品,家長還可以專門找一個小盒子來存放,保護孩子的這種行為和心理。


跟孩子一起「創造」一些小玩意兒

家長可以為孩子創造一些類似的小玩意兒,讓他自由地去玩耍。這樣一來,孩子既體會到了快樂,也更加深了親子間的感情。

遊戲:自製拖拉玩具

適合年齡:1歲以上~

遊戲玩法:將家中不用的紙箱打兩個孔,或者帶鏤空的收納籃,用線繩穿好。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製作大小不同的紙箱。同時讓孩子可以將自己心愛的玩具,以及收集的各種小東西放入紙箱,帶著它們去「旅行」

遊戲解讀:「生命在於折騰」這句話對小孩子來說再適合不過了,這類推拉遊戲無論在室內或室外都可以進行,不僅鍛鍊了四肢力量,而且還給「收集癖」的孩子一個收集的機會和理由~

動作敏感期(0~6歲)


動作敏感期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大動作,走、跑、跳、鑽、爬等;二是精細動作,捏、夾、剪、捅、按等。

老話說「越淘氣的孩子越聰明」,這是有道理的,動作發展的水平也將影響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

寶寶的成長有其自己的規律,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裡程碑式的變化!

如果寶寶暫時慢了半拍,那也沒關係,家長可以通過一些適當的引導,幫助寶寶更快掌握這些重要的動作→《除了走,你還需要關注寶寶的這些大運動!快來看看寶寶達標了嗎》

另外家長也可以嘗試在家跟寶寶玩這個遊戲:


遊戲:枕頭橋

適合年齡:8個月~4歲

遊戲玩法:這個遊戲其實再簡單不過了,就是把家裡所有的枕頭、靠墊、抱枕、沙發墊等等都收集到一起,在客廳或臥室找一塊足夠大的場地,將枕頭和墊子排成一行。

①最簡單的玩法就是讓孩子從一端爬或者走到另一端;

②還可以增加一些情節和難度,例如在靠墊之間放上一些障礙物,再或是倒退著行走,還可以模擬施工現場,讓孩子裝扮成小貨車,背著一些「貨物」在枕頭「公路」上行走等。

③若是多個寶寶一起玩耍,可以在起始點放些小「貨物」,終點放上「籃筐」,孩子們為了完成目標,就會增加相互溝通和團結協作的環節,這對於孩子更好地與小夥伴相處更有幫助哦!

遊戲解讀:對於蹣跚學步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增強平衡感和肌肉力量的好遊戲,無論他爬、走、跑、跳,都可以很好的幫助大運動能力的發展。

社會規範敏感期(2.5歲~6歲)


當孩子兩歲半左右時,他便進入了社會規範敏感期,這個時期將一直持續到6歲左右。這個時期,他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開始喜歡交朋友,喜歡群體活動。這時也是幫助孩子明確日常生活規範、禮儀,教育他遵守社會規範、學會自律生活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孩子突然愛上了「角色扮演」——和家人、小朋友之間的過家家遊戲開始了!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來強化孩子的社會規範意識哦~


遊戲:我的小廚師

適合年齡:2.5歲~6歲

遊戲玩法: 與寶寶一起坐在地板上,假裝將各種「食物」添加到廚具中,按照家長平時的洗菜做飯的流程跟寶寶一起玩耍,讓寶寶熟悉家人平時是怎樣做飯的,了解食物,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讓寶寶模擬大人的方式來「做飯」

遊戲解讀: 遊戲的過程,不但鍛鍊了孩子動手方面的能力,更能幫助他獲得一個獨立的人格品質;此外,對於孩子的想像力、模仿力也是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Tips:和孩子玩遊戲,規則要和現實規則一致哦!

規則是孩子融入社會的保障,而遊戲規則又是孩子對規則認知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比如這樣一個場景:家長和孩子一起玩小汽車,規則是「我們來比賽,用大車撞小車,看誰的車最厲害,不會被撞翻」。

這樣的遊戲顯然不妥當,和社會規則背道而馳,很可能會在讓孩子在日後對社會規則進行認知時遭到困擾。

因此,在跟孩子玩遊戲時,一定要注意遊戲規則與現實社會規則保持一致。

相關焦點

  • 6歲之前,寶寶必定會經歷這5個敏感期!這樣陪玩,會越來越聰明
    這其實是因為娃們的敏感期,也就是學習爆發期到了!0~6歲的孩子,其實就是依靠著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來成長和發展自己的。所謂敏感期,就是孩子在某個月齡段裡,會對某種特定技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對於家長來說,在悄悄「吐槽」之後,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教養。
  • 6歲之前,孩子會經歷這5個敏感期!這樣陪玩,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發現了孩子的31個敏感期。在敏感期時,孩子對某一件事情會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興趣和學習能力。過了敏感期後,興趣和學習能力都會下降。孩子就是靠著這些敏感期不斷成長起來的。家長們此時要做的是,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做對的教養。
  • 孩子6歲前經歷的這5個敏感期,家長及時抓住,孩子越玩越聰明
    孩子從出生之後、到學會說話、走路、吃飯、寫字、閱讀,其實也就是6年的時間。那麼之所以會在6年之內從零開始學會這麼多這麼多,適應這麼複雜的社會,就是因為存在「敏感期」的緣故。根據蒙臺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發現在6歲前孩子會經歷這5個敏感期,家長一定要及時抓住。
  • 聰明寶寶養成記:0-3歲寶寶,10大敏感期的特點與建議!家長收好
    孩子0-6歲有31個敏感期,這是著名教育專家蒙特梭利提出的。那麼0-3歲的寶寶有哪些敏感期,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抓住這些敏感期進行教育呢?因為孩子之前總是趴著的,或者抱著的,現在終於可以自己走了,之前看不到的東西都可以看見了。所以1-2歲的寶寶非常喜歡走,家長要記住一點,一定不要怕孩子累,總抱著孩子或者把孩子放推車裡,只要孩子願意走,就讓孩子多走,是不會累的。
  • 寶寶吃手、吐口水,是性格不好嗎?6歲前的「敏感期」家長別忽視
    不是因為性格不好,而是因為孩子在6歲以前會經歷人生中的各種的敏感期。在孩子敏感期中,孩子的某項能力,才會有有一個較大的進步。因為孩子的身體在控制孩子,他們的本能要釋放出來,所以就會有很多自己不能控制的動作與行為。
  • 家長必讀 | 孩子6歲前一定會經歷的4個敏感期,千萬別忽視
    語言敏感期(0-6歲)孩子語言的敏感期是一個年齡跨度最長的敏感期,也是智力發展最重要的表現。當寶寶注視你說話的嘴型,並發出咿呀學語的聲音時,此時的他,就開始進入語言發育敏感期了。2歲左右還沒有開口說話,那就要考慮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障礙了,可以帶寶寶去醫院或者專業的機構做一下評估。
  • 0-1歲寶寶有5大成長「敏感期」,家長利用好了,寶寶將更聰明
    0-12個月的寶寶,將會經歷5大成長敏感期,家長千萬要重視,一旦利用好了,寶寶將更聰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分別有哪些敏感期。 一、口欲期 一般寶寶在2個月左右開始進入口欲期,他們通過吮吸手指,讓自己在「口欲期」得到滿足,進行自我安慰。
  • 0-1歲寶寶有5大成長「敏感期」,家長利用好了,寶寶將更聰明
    受敏感期的驅動,寶寶在一段時間內,會不斷重複這種行為,順利度過一個敏感期後,寶寶的心智水平便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0-12個月的寶寶,將會經歷5大成長敏感期,家長千萬要重視,一旦利用好了,寶寶將更聰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分別有哪些敏感期。
  • 孩子6歲前,三個重要的敏感期,父母應該怎麼做你知道嗎
    稍微懂育兒知識的媽媽都知道,@諾諾媽說的情況是孩子沒有專注力,原因是在微小事物敏感期家長做得不夠;@豆丁媽反應的情況,是在孩子語言敏感期,爸爸媽媽做得有些欠缺;從@冰冰媽介紹的情況得知,冰冰正處於秩序敏感期階段……科學研究表明,0-6歲期間,孩子的大腦發育十分迅速。從剛出生的370克左右到6個月的700克左右,到1歲左右,寶寶的腦容量就達到了900克。
  • 育兒 | 寶寶物權敏感期,家長如何應對很重要
    ,是寶寶物權意識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完全就是一個「小霸王」,把自己的東西管得特別牢,誰都不能碰一下,一旦動了他的東西,就會發脾氣、大哭大鬧。到了差不多2歲多,孩子開始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你會發現他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出他手裡的東西。
  • 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狠心」幫娃養成這三個習慣,將來會很省心
    俗話說「一眠大一寸」,這句話用來形容3歲前的寶寶最合適不過。除了身體發育十分明顯之外,寶寶的大腦發育也在飛速進行中。雖然人的智力有70%是靠遺傳,但大腦發育的結果卻是需要後天的培養。寶寶3歲前,這3方面家長要多費心,幫娃養成好習慣。等孩子長大後才會更省心。讓寶寶學會自理有的家長認為,寶寶的自理能力等到上幼兒園後再教也不遲,因為幼兒園的生活很多方面都在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實際上,每個老師都要同時照顧很多孩子,根本照顧不過來。
  • 寶寶處於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該如何選擇讀物?
    ​什麼是敏感期? 什麼是敏感期?留美早教育兒專家李芷怡在她的《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中這樣解釋: 敏感期,是指孩子在0-6歲期間的某些階段,會由於內在發展的需要對外在的刺激感到敏感,從而努力從環境中吸收、學習,以滿足成長的需要。
  • 寶寶語言敏感期在0-6歲 家長加以正確引導 培養孩子語言能力
    尤其是語言能力的發展,在0-6歲是寶寶語言發展能力的敏感期,家長要抓住好這個事情去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日後的教育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開展了。如果這段時間沒有注重好孩子的語言發育的開發和培養,很有可能就會耽誤孩子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影響孩子的性格。
  • 0-6歲,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有這6個敏感期,家長最好別忽略了
    文 |有趣育兒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一個愛鑽牛角尖的階段,這就是孩子敏感期的表現,在0-6歲孩子發育中,有6個階段的敏感期,家長一定要注意,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 0-6歲是寶寶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引導,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研究表明:在2歲左右語言能力發育遲緩的孩子,在7歲時,依然有1/5孩子的語言能力不及同齡人。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父母也會不自覺的將這種壓力或憂鬱傳導在養育孩子方面。早早的給孩子報類似於左右腦開發、表演口才等早教班,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不落後於他人。
  • 0-6歲是寶寶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引導,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研究表明:在2歲左右語言能力發育遲緩的孩子,在7歲時,依然有1/5孩子的語言能力不及同齡人。 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父母也會不自覺的將這種壓力或憂鬱傳導在養育孩子方面。早早的給孩子報類似於左右腦開發、表演口才等早教班,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不落後於他人。
  • 99%家長都錯了!過度保護會扼殺寶寶的智慧,空間敏感期要放手
    不見了,出現了空間敏感期的發展其實從出生起就開始了,隨著自身能力的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加強,大概在2歲達到頂峰。快速成長的空間感在寶寶8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讓孩子從容器裡拿東西了,一直到6歲,寶寶才會形成完整的空間認識。
  • 兒童的「敏感期」該如何應對?了解這4點,別再當無知父母了
    如果問人的一生中在哪個階段有理由讓自己的行為荒謬,答案一定是:6歲以前。因為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在6歲以前都要經歷幾十個敏感期階段。孩子在敏感期階段,他們的行為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偏差,甚至讓人感覺很奇怪。對於家長而言,了解敏感期,理解孩子的不理智行為,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 孩子6歲前,要讓他經歷這5個「第一次」,再難家長也要儘量做到
    在這之前,孩子的身體協調性還不是很好,孩子自己刷牙有些困難,需要家長幫助。但是在3-4歲的時候,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到自己刷牙了。家長就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來了。當然在孩子刷牙之前,家長也要培養孩子對刷牙的興趣。
  • 0-4歲,如何陪娃度過12大敏感期?這份敏感期詳解你很需要
    》書中提到: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 孩子在6歲前會出現很多敏感期,而且很多敏感期會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