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聚會,寶媽們肯定就會集體開啟流水線式「愛的吐槽」:
上一秒還歲月靜好,下一秒這些娃就「戲精」作妖!
突然開始扔東西,突然滿嘴「屎尿屁」!
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九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吃手、愛哭、爬上爬下愛鑽洞,「打」人、說「不」、執拗、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為什麼「人類幼崽」們會出現這麼統一的磨人行為呢?
這其實是因為娃們的敏感期,也就是學習爆發期到了!
0~6歲的孩子,其實就是依靠著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來成長和發展自己的。
所謂敏感期,就是孩子在某個月齡段裡,會對某種特定技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學習能力。
對於家長來說,在悄悄「吐槽」之後,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教養。
感覺敏感期(0-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通過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
雖然感知覺只是最初級的認知活動,但通過感知覺所獲得的基本感受、經驗,都會為日後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些遊戲,有效利用孩子的感覺敏感期,促進孩子的發育:
撫觸
適合年齡:0~3歲
撫觸手法:戳這裡看更詳細的介紹《崔醫生:學會這招,幫孩子改善睡眠、促進身體發育!》
撫觸解讀:撫觸的好處不要太多!促進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助於睡眠、消化以及健康人格的發展等等。
遊戲:看看哪裡有變化
適合年齡:2~6歲
遊戲玩法:在一個遊戲區域內(家長可自行限定),讓孩子轉過身或離開,家長將物品做一些小改動,比如增加一個或者減少一個物品、將皮球從桌上放到地上等等,然後讓孩子找不同。
遊戲解讀: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力,調動孩子的視覺、注意力、記憶力等能力。Ps:遊戲需要按照不同年齡段設置不同的難度哦,剛開始,最好是非常明顯的、大的變化,必要的時候可以給予提示,避免由於找不到而造成孩子的挫敗感。
語言敏感期(0~6歲)
語言的發展可以說是人類高級心理活動的先決條件,能夠促進孩子智力、記憶力、情感以及與外界交往的能力。
家長可以從增加孩子的詞彙量、讓孩子樂於交流、提高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這4個方面入手,利用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促進其語言發育。
家長可以採用這些小遊戲來幫助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
遊戲:扮鬼臉
適合年齡:0~1歲(語言的準備期)
遊戲玩法:慢慢對著孩子吐舌頭,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或者吹口哨、動眉毛等等,在遊戲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調動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學習模仿哦!
遊戲解讀:這個遊戲能夠鍛鍊孩子的口腔、舌頭。從生理上為孩子的語言發展做準備。
遊戲:給孩子錄音
適合年齡:1~3歲(語言的豐富期)
遊戲玩法:隨時錄下孩子的聲音。比如學大人說話、自言自語、快樂的笑聲、學唱兒歌、講故事等等,然後過一段時間可以將錄下來的聲音給孩子聽。
遊戲解讀:錄音可以讓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這是一種全新的感受,會讓孩子更樂於發出各種聲音,同時也能幫助孩子發展聽覺。
遊戲:神奇的盒子
適合年齡:3~6歲(語言的爆發期)
遊戲玩法:準備一個盒子,放一些物品,比如零食、玩具、水果等等,讓孩子一邊摸一邊描述物品的外形和特徵等,最後猜出物品。
遊戲解讀:這個遊戲可以極大地促進孩子的想像力以及豐富孩子的詞語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不過,家長最開始進行遊戲的時候不要太心急哦,孩子需要慢慢引導~
細節敏感期(1.5歲~4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會突然對細小的物體產生濃厚的興趣,一般出現在1歲到4歲的孩子身上,在2歲左右尤為突出。
處於「細節敏感期」的孩子,眼中仿佛自帶了一個「顯微鏡」。他們用這個「顯微鏡」發現、挖掘出N多細小東西,他們能看到大人所不能看到、也不能理解的那個「微觀」世界,並且總能發現事物細小的差異。
孩子通過觀察、研究、收集這些小東西,來獲得自己的樂趣。也是在這些東西上,探索和發展他們的觸覺和視覺能力。對孩子來講,觀察和抓、捏細小東西本身,就是在發展他們小手的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而這就給以後發展他們的精細動作打下了基礎。
家長可以從這兩點入手:
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
當孩子對一些小東西格外感興趣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收集各種「垃圾」的傾向。
這是因為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弱小,但卻又無法改變這一事實,於是他就會關注一些和自己同樣弱小的事物,甚至會把愛轉移到這些事物上來。
家長可不要隨便就丟掉孩子的這些小收集品哦!對於孩子特別喜歡的小物品,家長還可以專門找一個小盒子來存放,保護孩子的這種行為和心理。
跟孩子一起「創造」一些小玩意兒
家長可以為孩子創造一些類似的小玩意兒,讓他自由地去玩耍。這樣一來,孩子既體會到了快樂,也更加深了親子間的感情。
遊戲:自製拖拉玩具
適合年齡:1歲以上~
遊戲玩法:將家中不用的紙箱打兩個孔,或者帶鏤空的收納籃,用線繩穿好。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製作大小不同的紙箱。同時讓孩子可以將自己心愛的玩具,以及收集的各種小東西放入紙箱,帶著它們去「旅行」
遊戲解讀:「生命在於折騰」這句話對小孩子來說再適合不過了,這類推拉遊戲無論在室內或室外都可以進行,不僅鍛鍊了四肢力量,而且還給「收集癖」的孩子一個收集的機會和理由~
動作敏感期(0~6歲)
動作敏感期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大動作,走、跑、跳、鑽、爬等;二是精細動作,捏、夾、剪、捅、按等。
老話說「越淘氣的孩子越聰明」,這是有道理的,動作發展的水平也將影響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
寶寶的成長有其自己的規律,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裡程碑式的變化!
如果寶寶暫時慢了半拍,那也沒關係,家長可以通過一些適當的引導,幫助寶寶更快掌握這些重要的動作→《除了走,你還需要關注寶寶的這些大運動!快來看看寶寶達標了嗎》
另外家長也可以嘗試在家跟寶寶玩這個遊戲:
遊戲:枕頭橋
適合年齡:8個月~4歲
遊戲玩法:這個遊戲其實再簡單不過了,就是把家裡所有的枕頭、靠墊、抱枕、沙發墊等等都收集到一起,在客廳或臥室找一塊足夠大的場地,將枕頭和墊子排成一行。
①最簡單的玩法就是讓孩子從一端爬或者走到另一端;
②還可以增加一些情節和難度,例如在靠墊之間放上一些障礙物,再或是倒退著行走,還可以模擬施工現場,讓孩子裝扮成小貨車,背著一些「貨物」在枕頭「公路」上行走等。
③若是多個寶寶一起玩耍,可以在起始點放些小「貨物」,終點放上「籃筐」,孩子們為了完成目標,就會增加相互溝通和團結協作的環節,這對於孩子更好地與小夥伴相處更有幫助哦!
遊戲解讀:對於蹣跚學步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增強平衡感和肌肉力量的好遊戲,無論他爬、走、跑、跳,都可以很好的幫助大運動能力的發展。
社會規範敏感期(2.5歲~6歲)
當孩子兩歲半左右時,他便進入了社會規範敏感期,這個時期將一直持續到6歲左右。這個時期,他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開始喜歡交朋友,喜歡群體活動。這時也是幫助孩子明確日常生活規範、禮儀,教育他遵守社會規範、學會自律生活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孩子突然愛上了「角色扮演」——和家人、小朋友之間的過家家遊戲開始了!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來強化孩子的社會規範意識哦~
遊戲:我的小廚師
適合年齡:2.5歲~6歲
遊戲玩法: 與寶寶一起坐在地板上,假裝將各種「食物」添加到廚具中,按照家長平時的洗菜做飯的流程跟寶寶一起玩耍,讓寶寶熟悉家人平時是怎樣做飯的,了解食物,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讓寶寶模擬大人的方式來「做飯」
遊戲解讀: 遊戲的過程,不但鍛鍊了孩子動手方面的能力,更能幫助他獲得一個獨立的人格品質;此外,對於孩子的想像力、模仿力也是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Tips:和孩子玩遊戲,規則要和現實規則一致哦!
規則是孩子融入社會的保障,而遊戲規則又是孩子對規則認知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比如這樣一個場景:家長和孩子一起玩小汽車,規則是「我們來比賽,用大車撞小車,看誰的車最厲害,不會被撞翻」。
這樣的遊戲顯然不妥當,和社會規則背道而馳,很可能會在讓孩子在日後對社會規則進行認知時遭到困擾。
因此,在跟孩子玩遊戲時,一定要注意遊戲規則與現實社會規則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