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781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此閱讀時間不包括天賦異稟、一目十行的同學)
本文首發於南方能源觀察
微信號:energyobserver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
eomagazine@126.com
朱曌
備受關注的新疆廣匯江蘇啟東LNG接收站項目一期預計於5月投產,一期產能約50-60萬噸/年。而截至3月底,新奧舟山LNG接收站一期完工進度達55%,整體接收能力達300萬噸,預計2018年6月將迎來第一艘船。隨著民營LNG接收站的落成,長久以來困擾中國天然氣行業的LNG接收站第三方公平準入似乎有了轉機,「未來舟山接收站別人也可以用,我們不想把它做成僅僅自己用」,新奧副總裁馬深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明確表態。
然而,相比管網,LNG接收站的第三方公平準入的規則設計目前在國際上都還處於探索階段。過去,由於LNG液化站、接收站和儲氣庫等基礎設施的前期投資巨大,為保證後期收回投資,買賣雙方通常會籤訂和國際油價掛鈎的長期照付不議合約,因此LNG接收站等基礎設施的使用權也直接和買賣雙方一對一鎖定。然而近年來,LNG的貿易模式卻發生了很大改變,LNG短期(合同期少於2年)和現貨貿易量不斷增加,這一方面是由於一些舊有的LNG接收站基本回收了初始投資,同時也是因為國際LNG市場供應面趨於寬鬆,越來越多的下遊買家希望打破舊有的長約貿易模式,在LNG現貨貿易謀求更便宜的LNG供應。
由於接收站的第三方準入是LNG現貨貿易的前提,因此各國紛紛制定了新規則,提高LNG市場的活躍度。不過相比於天然氣管網設施成熟的模型,接收站公開準入的規則複雜程度大大增加,且各國採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主要原因有多方面,首先LNG接收站從接收、氣化等一系列的運行流程都更為複雜,需要考慮到港口、船期、LNG儲氣庫等多方面銜接;由於LNG的品質不同,如果多家共用,還需考慮厚簿(rich/lean)天然氣的混合問題,以上兩點都為監管者判斷接收站是否有多餘庫容帶來了難度;同時,由於LNG貿易的靈活性不及管道氣,過早(如需要提前一年預定)或過晚(如僅提前一周)地放出接收站窗口期對於現貨貿易都會造成理論上開放,但無法實際操作的問題。基於以上幾點,世界各國的監管者推行LNG接收站準入規則時,常出現法令條文的字面意思與實際操作相背離的情況。此外,由於進口LNG大部分氣化後進入管道,接收站的規則還需要基於本國管道運輸規則、天然氣使用情況等來設計,所以各國監管者們在過去頻頻試錯、糾正,才逐步制定出不同的LNG公開準入規則。
下文將選取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幾個典型的例子,討論不同LNG第三方準入的模型,從而對中國的制度設計有所借鑑。
隨著本國天然氣的逐年減產,英國近年來新建了許多LNG接收站,目前已有三座LNG接收站(Isle of Grain, Dragon LNG, South Hook)在運,總接轉能力達3500萬噸/年,同時還有接轉能力約3000萬噸的LNG接收站在建。
英國的LNG接轉能力通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兩種方式出售。在一級市場上,通過公開市場(Open Season)的方式與幾家大用戶籤訂長期合約。所謂公開市場,是一個面向所有買家徵求購買意向的公開市場, 也是為了向監管機構證明容量銷售的透明性。
目前三座LNG接收站的接轉能力由9家公司共同享有,包括BP、Centrica、法國的蘇伊士、德國的Eon、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等。在二級市場上,一級用戶有權利通過雙邊協議和公開拍賣的方式轉售多餘的庫容,拍賣的時間為窗口期前最早14天、最晚7天,公開拍賣的信息通過一級用戶網站或接收站的官方網站(以後者為主)上發布。由於二級市場的轉售並沒有完全強制,英國天然氣與電力管制辦公室(Ofgem)負責對一級用戶轉售LNG窗口期的監管,以確保閒置的接轉能力都能提前在二級市場出售。
西班牙是歐洲最主要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目前在運的LNG接收站有六座(Barcelona, Cartagena, Huelva, Bilbao, Sagunto, Mugardos),總接轉能力達4900萬噸/年,LNG進口佔本國天然氣總體消費的76%以及歐洲LNG供給的三分之一。雖然六座接收站中除Mugardos,其餘五座都由LNG運營商ENAGAS絕對持有或相對控股,但由於富裕的接轉能力和有利於新用戶進入的法規設計,目前ENAGAS之外的其他使用者已佔總量的70%以上。
西班牙的一級市場遵循先到先得(First Come First Serve, FCFS)的原則,由於接轉能力富裕,基本能滿足所有預訂者的需求,且在長期合約之外,還預留了至少25%的接轉能力供短期貿易(小於兩年)使用,由LNG接收站運行商統籌。
對於接收站的具體運行,LNG運行商會首先在前一年初步擬定下一年的計劃,並在每個月的20日由用戶正式提交接下來3個月需要的庫容,其中前一個半月的上報信息不可調整;如果在一個月之間有新用戶突然需要接轉,由於每月窗口期的安排並不強制公布,用戶只有通過運行商來整體安排,所以運行商在決定是否有窗口期空餘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由於西班牙LNG接收站的接轉能力整體充裕,以及還有部分短期貿易額度被預留,所以二級轉售市場在西班牙並不活躍。
儘管如此,為了防止用戶故意囤積接轉能力(anti-hoarding),特別是在短期(如需求旺盛的某個月),監管者設定了以下兩個「事後」規則(ex-post):1.如果在合約的前6個月,用戶在至少一個月中使用的庫容小於預定量的80%,使用者預定的庫容就自動等比縮減,同時還會相應罰款,罰款的數額是部分使用者籤訂管容預定合約時的定金(該規則也稱為Use It Or Lose It,UIOLI)。2.當有新用戶對原使用者提出異議時,如果原使用者在過去一年中至少有一個月使用的庫容小於預定量的80%,原使用者預定的管容會等比直接轉給新用戶,而以上兩個規則在過去實際都已執行過。
葡萄牙只有一座接轉能力達580萬噸/年的LNG接收站Sines。相比於歐洲其他國家的接收站,葡萄牙LNG接收站的特殊之處在於所有接轉能力都不可長期預定,最長提前一年通過公開出售(Open Season)獲得,如果供不應求,則採用公開拍賣,且沒有二級市場。通常,年度接轉能力的出售在月度(每月12號前)還可以調整,但如果月度用量和年度提前預定的用量一致,則可保證使用的優先級,否則將由接收站運行商視情況安排。同理,如果在一個月之間有新用戶突然需要接轉,目前也沒有公開信息平臺可以查閱,也需要通過接收站運行商協調。
同樣,為了防止接轉能力的囤積,葡萄牙也制定了與西班牙類似的制度(UIOLI),用戶如果未履行月度合約,預定的庫容會在下個月等比縮減,且也會收到相應數量的罰款。
義大利共有三座接收站(Panigalia, Rovigo, Livorno),總接轉能力達1100萬噸/年,其中Livorno是浮式接收站。
義大利的一級市場通過公開市場(Open Season),每年7月1日,使用者可以購買下一年或者幾年(3-7年)的接轉能力,同時由於用戶每個月還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對預訂的年度接轉能力進行調整,每個月還有月度接轉能力在公開市場出售,用戶需要在月底前4天確定下個月需要預定的容量以及下下個月需要交付的天然氣容量(無需具體日期)。如果預定總量超過總接轉能力,義大利監管機構還制定了優先級,1998年8月前籤訂的長約優先於1年以上的長約,1年以下的合約及現貨優先級最低。此外Rovigo 80%的庫容被批准赦免第三方準入機制,因此只有20%的庫容參與到一級市場的銷售。
義大利為了防止結轉能力的囤積,制定了「事前」(ex-ante)和「事後」(ex-post)兩個規則,「事前」規則規定,如果使用者提前兩個月的預定量與年度預定量差別超過了規定範圍,則會被處以罰款,以此來激勵使用者儘可能準確地在年度市場上報預定接轉能力。「事後」規則規定,如果用戶最終對接轉能力的使用量小於90%,LNG接收站運行商將會直接收回未使用的接轉能力,並直接在下一年的市場上銷售。
洋洋灑灑說了那麼多,簡單總結起來如下:
以上提到的四個國家代表了四種最典型的接收站運行模型,歐洲其他國家的模型如比利時運行方式與英國類似,法國和雅典運行方式與西班牙類似,此處就不一一贅述。
世界各地LNG接收站的準入近幾年才被提上議程,因此以上四個典型模式也運作不久,許多機制還未經過各種惡劣情況的考驗,比如西班牙的LNG接收站由於目前接轉能力充足,二級市場還不活躍,防囤積政策還未觸碰到預警線。但綜合四個模式,有以下幾點值得中國在設計LNG第三方準入機制時思考:
無論是採用事前還是事後規則,設計有效的防囤積制度很重要。特別是考慮到LNG接收站整體運行複雜,作為第三方監管者很難嚴格界定用戶是否故意強佔空閒的接轉能力,而諸如UIOLI的事後規則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然而,是否如義大利那樣設定越多防囤積的規則就越有效,仍待進一步討論。
與管道天然氣需要平衡類似,也應設立相應機制激勵用戶儘可能準確地預測年度和月度接轉能力的使用,從而使得接收站整體運行更高效。
窗口期的出售合約時長會對用戶籤訂LNG合約的長短有重要影響。比如葡萄牙僅採用不超過一年的合約,這就會迫使用戶每年都要重新競標窗口期,這無疑給那些籤訂長期LNG合約的用戶帶來了更大的風險;相比之下,英國的機制則更有利於籤訂大長約的客戶。因此中國的LNG接收站要拿出多大比例用於短期合約,將決定下階段中國LNG貿易商在籤約長短上的取向。
LNG短期接轉能力的發布機制容易出現理論和實際操作不匹配的情況。比如英國二級市場窗口期的轉讓時間最早提前14天、最晚7天,並在網上公開發布,但由於一般LNG的船期大約要在1-2個月,短時間即使放出窗口期,賣家卻無法安排貨源,導致實際上並不具有可操作性。又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月度預定之外,一個月內的窗口期可以預定,但卻沒有硬性要求公開發布,需要賣家與接收站運行商去協商,因此實際能多大程度協調,也待進一步考究。中國在設計現貨接轉能力的制度時,如何能使小船現貨商也能夠參與到貿易中,也待探討。
總之,參考幾個典型例子,中國還需要根據自己LNG接收站的基礎設施富裕能力、儲庫能力以及與管道的運行情況,因地制宜地推行不同的LNG第三方準入機制。更重要的是要明確目標,比如是發展長期還是短期貿易等,才能真正使中國的LNG進口市場發展起來,能讓全世界更廉價的天然氣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