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鎮五小:「童創未來館」傳承傳統文化 激活學生創新思維

2021-02-27 江華教育

沱江鎮第五小學開辦「童創未來館」,傳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培養學校600名學生動手、創作能力,激活他們的創新思維。

二年級的岑曉雅和小夥伴們在「童創未來館」裡的古法造紙非遺手工社團製作「植物染花草紙」,與一般的作畫方法不同的是,他們不是用筆繪畫,而是用花瓣、樹葉等道具來作畫,甚至畫畫用的紙都是用古人的造紙手法自己製造出來。


▲沱江鎮五小二年級學生 岑曉雅:先把網子放進紙漿裡然後撈起來,再撒點粉子,再放點葉子,再放點乾花,我的畫就做出來了,我覺得太神奇了。


「童創未來館」一共有漢字源流、活字印刷、戲劇臉譜、妙剪生花、泥火匠心等九個社團,包含了我國各類古代傳統文化藝術,讓學生通過製作陶瓷、活字印刷等手工,了解到傳統文化的發明過程及製作過程,學習和傳承古人的智慧結晶,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沱江鎮五小六年級學生 何勇:我覺得我們的老祖宗太厲害了,他們發明了造紙術等等四大發明,我覺得我要把他們這種發明精神傳承下去。

在steam科技館裡,一群六年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興致勃勃地開展各類科學小實驗,他們把學習到的力學、風能、電能等知識投入到實踐中,製作機器人、無動力小車、反衝小車、重力小車等科技小發明。


▲沱江鎮五小六年級學生 郭嘉旺:這是我人生中第一個作品,定滑輪與動滑輪起重機,接下來我要完成我的第二個作品,爬行機器人。



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古代發明成果的製作過程,利用所學到的現代知識,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這讓孩子們的觀察、分析、思維、動手、探究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學校這個學期還成立了童創未來基金,把學生們在傳統文化和科學發明手工製作的作品掛到了網上進行銷售,讓大家從中得到滿滿的獲得感。


▲沱江鎮五小校長 黃麗芳:童創未來基金目前已經賣了20多幅作品,收入有2000多元,那麼這2000多元,我們將是用於繼續支持其他的孩子共同在這個社團館,進行後續的其他的一個創作,支持更多的孩子來一起完成他們的小小的夢想。

相關焦點

  • 江南大學傳承學科文化,激活創新源泉,充分發揮高校博物館育人功能
    江南大學傳承學科文化,激活創新源泉,充分發揮高校博物館育人功能 2012-06-25 來源:江南大學   高校博物館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既傳承著學科文化的基因譜圖,也展示出辦學特色的生動圖景
  • 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
    本次京領說特別邀請陸士楨教授從教育的視角和整個發展視角,分享她對「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相關問題的看法。將創新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將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納入教育方針說到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第一個很重要的是把創新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同時把創新發展的教育納入了國家的教育方針。
  • 【淅川五小·「走進經典」校園文化藝術節】
    培根鑄魂--淅川五小第六屆「走進經典」校園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行。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淅川五小成功地舉行了「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淅川五小第六屆走進經典校園文化藝術節」。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900餘人共同觀看了本次系列展演。
  • 傳統文化傳承 上海探索新路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 拾回歷史「記憶」 傳統文化活態傳承
    鯉城,文化悠久燦爛,底蘊古樸深厚,每一條歷史街區、每一棟古老建築、每一方生產生活的沃土,都藏著諸多說不盡、訴不完的故事。如何活化傳承,延續文脈,喚醒「鄉愁」,鯉城區委區政府在探索實踐中,給出了一道「解體方程式」。
  • 非遺課堂: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陣地
    寒假裡的「非遺課堂」  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非遺部主任劉媛之告訴筆者,2017年寒假,南京市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三大主題,其中之一為「傳統文化在身邊 幸福新春喜盈門」,此主題與博物館的「非遺周周學·南京非遺在我身邊」正好契合,於是南京各校小學生自發組織起雛鷹假日小隊,紛紛來到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跟隨非遺大師學非遺。
  • 創新課程助力卓越發展 STEAM課程讓傳統文化重獲新生
    有時對傳統文化中的營養價值還未深入思考就走進了校園中,尤其是一些瀕危的非遺文化,如果只是在校園,它只能表明文化的一種存在形式,教育的側重在操作技巧上的點撥,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承。進校園中的「進」應當是深入學生的骨髓,讓受教育者應當在頭腦中理解,並時不時品咂出那種跨越時空仍然讓人內心怦然而動的文化內核味道。所以非遺進校園的工作,不可浮於表面,而是要深入文化的精髓,去研究,去落實。
  • 用豐富的想像力來讀書 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豐富的想像力來讀書,激活同學們的創新思維。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挖掘出來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於讀者發現、填補、去闡析。
  •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光明網訊)由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華北電力大學國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日前在華北電力大學舉行,來自中國內地、澳門和韓國的八十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12日上午,大會開幕。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編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將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利用好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開展各類宣傳展示活動,大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七是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大力推動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推動傳統文化資源與新技術新業態相結合,與現代生產生活相融合,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成華區將建三大天府文化校園主題館
    此外,還將全區域學校互動,打造本土文化遊學課程,展現以「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16個字為註腳的天府文化,讓世界更懂成都,讓成華的孩子更愛成都。大熊貓主題圖書館三大天府文化校園主題館的建成,將讓孩子們在遊中學、在樂中學、在悟中學。為天府娃娃培育一種獨特氣質,養成一種思維方式,形成一種時代風尚,凝聚一股精神動力。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範基地落戶新加坡雲龍子旺財館
    經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品牌推進委員會從全球海內外傳統文化股領域全行業,進行的全面科技創新及實際效果等全方位的嚴格審核,決定授予雲龍子旺財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範基地」。希望雲龍子旺財館與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品牌推進委員會緊密深入合作,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
  • 各界人士暢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近日,由北京東方樂活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與嶺南書院、河南省學前教育發展中心等機構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大會」在廣州舉行。300多位學者、教育家、企業家圍繞「政策解讀、生活國學、健康食育、練功養生與跨界創新」等主題,就落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展開交流研討。 會上,中南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劉孝聽教授做了題為《好雨知時節:解讀兩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與兩會傳統文化教育最新精神》的報告。
  • 陝西歷史博物館《闕樓儀仗圖》特展受熱捧 借創新合作傳承傳統文化
    除了展現地方歷史文明的常設展覽、唐代壁畫珍品館、大唐遺寶展等展廳,還有一系列特別展覽和最新展覽也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上線。其中,東展中廳舉辦的館藏國寶「唐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特展」尤為吸引年輕人的關注。  該展覽以鎮館之寶《闕樓儀仗圖》的高清複製圖為核心,輔助以其他展品和展陳設施,讓觀眾近距離領略蘊藏國寶背後的文化藝術魅力。
  • 文化育人在傳承中創新
    晚會上,中西文化在長堤真光中學得到了交流與共享;漢服拜月禮、南粵先賢燈謎會、星光圖、月餅、菱角、芋頭,這一切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和舌尖上的美味,而且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懷想。真光孩童天籟般極具特色的表演、長真女教師婉約柔美的詩詞吟誦,讓我們看到了學校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場晚會,只是長堤真光中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側面。長堤真光中學距今已有145年的歷史。
  • 新鄉: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形成獨特文明韻味
    圖片來源:張世彬 攝  新鄉,歷史文化厚重,山水文化壯美,區域文化獨特,創新文化濃厚。新鄉市多策並施,復活歷史文化,盤活山水文化,激活區域文化,做活創新文化,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讓古今文明交匯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和文明韻味。
  • 文化傳承需用好傳統節日載體
    於是,節日因吃而生色,食物也因節日而固定化儀式化,在時光的流轉中,饋贈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和節日本身一起,成為整個民族的共同文化記憶。但「吃」只是節日最表象的一個部分。中國傳統節日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承載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
  • ——廣西師範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教師團隊」先進事跡
    廣西師範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教師團隊」依託該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桂學研究和桂學人才培養為特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為核心,致力於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桂學理論與文獻研究、抗戰桂林文化城文學研究、壯侗瑤等少數民族語言與文學研究、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為祖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高等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 智慧之光點亮學生逐夢之旅!禪城校園傳承傳統文化的「東鄱樣本」
    東鄱小學敢為人先,利用課題引領和主題校本課程的深度開發把以燈文化為切入點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引入到另一個新領域——文創。近三年,佛山市創客教育蓬勃發展,東鄱小學積極響應上級號召,校園內的十園十區搖身一變身成為創客空間。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