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二十三)

2020-09-14 要聞閱讀

這是部編版教材主編們經常問到的問題。 用好統編教材,遵循目標適度、具體和有梯度原則。能夠準確把握統編教材閱讀、表達目標的三個核心詞語:試著、初步、學習,分清目標之間的差異性。每次給老師講課,我都會問一個相同的問題:五、六年級的老師到目前為止,有沒有閱讀過前四個年級、前五個年級的教材?低年級、中年級老師有沒有閱讀過後續的教材?基本上沒有。不熟悉前面幾冊教材,不了解訓練的系統性,能不能教好五六年級的統編教材?是不是可以採用老方法進行教學?用好統編教材,用不用樹立整體教學觀?如何體現目標的層次性和發展性?

這是教研員們經常問到的問題。 用好統編教材,遵循目標適度、具體和有梯度原則。能夠準確把握統編教材閱讀、表達目標的三個核心詞語:試著、初步、學習,分清目標之間的差異性。每次聽課,都會問一些相同的問題:一個語文老師能不能把一個單元的課文當作一個閱讀體系?去實施一些相應的閱讀策略?如果你不熟悉一個單元教材的編寫意圖,不了解訓練的系統性,能不能教好一個單元的統編教材?是不是可以採用老方法進行教學?用好統編教材,用不用樹立整體教學觀?如何體現目標的層次性和發展性?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又怎樣建構新的閱讀體系?實施新的閱讀策略?2019年秋季,我談了一些看法。2020年秋季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作了大量的調整,現在,還是以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及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三上②再作贅述。

一、教材的編寫體例

教材的編寫體例:單元導讀、課文(精讀課、略讀課)、習作、語文園地等。教材這樣編寫,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特別是精讀、略讀課文建構的閱讀體系。

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童話王國》,人文主題是「有趣的童話」,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像」。安排了四篇文章,分別是《賣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會很好》、《在牛肚子裡旅行》和《一塊奶酪》。

二、叢書的編寫體例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編寫體例是「經典誦讀」「專題閱讀」和「整本書閱讀」。其中「專題閱讀」已經建構成了連結教材文章的閱讀體系。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三上2「閱讀專題一」《多彩童話》和閱讀專題二《邊讀邊預測》。

「專題閱讀」欄目有三個板塊:「範文閱讀」「組文閱讀」和「自由閱讀」

其中、「範文閱讀」(《螞蟻尼尼的狂歡節之夜》《奔跑的豌豆》《小黃魚明白了》等;「組文閱讀」(《玫瑰花裡的歌唱家》和《雪兒雪兒咯吱吱》等);「自由閱讀」(《金黃的樹葉》和《不會哭不會笑的獅子》等).

三、教材、叢書的閱讀體系

(1)按課後思考題建構體系

《賣火柴的小女孩》課後思考題二: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後看到了什麼,表達了她怎樣的願望?

策略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五次擦燃火柴的語段。

策略二、初步明白想像是基於一定的現實基礎,小女孩內心渴望什麼,她就會看到什麼,初步建立想像空間。

閱讀叢書文章《螞蟻尼尼的狂歡節之夜》,第一粒種子變成了「綠綠的草地」;第二粒種子變成了「淡淡的月光」;第三粒種子變成了「小小魔術師」;第四粒種子變成了「蜜蜂跳舞」;第五粒種子變成了「蚱蜢馬戲團」;第六粒種子變成了「蟋蟀樂團」。也是讓學生知道「童話是想像的」,從而建立起想像的空間。

學生領悟到此,夠了!

(2)按文前提示語建構體系

《那一定會很好》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只能津津有味,不能囫圇吞棗。提示語這樣寫道:默讀課文,想一想,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它經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在建立想像空間的基礎上。

策略一、複述故事。(種子—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

策略二、了解童話中的故事順序與情節。童話是故事,故事有情節,情節按順序。

閱讀叢書文章《奔跑的豌豆》,讓學生能說出一粒豌豆經歷了怎樣的生命歷程(小男孩帶到了村道邊、大公雞帶到了廚房裡、小貓咪帶到了花園的水泥地、小鳥帶到了跑道上、小女孩帶到了花盆裡)並能想像豌豆在生命歷程中的心理變化。讓學生鞏固童話是故事,故事有情節,情節按順序。

學生領悟到此,夠了!

(3)按文中細節處建構體系

《在牛肚子裡旅行》是一篇精讀課文,課後安排三個思考題。三個思考題中,圍繞了青頭和紅頭展開交流的。思考題一、青頭和紅頭能「對話」、有「心情」;思考題二、青頭和紅頭是好朋友;思考題三、紅頭會「旅行」。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把動物人格化。

在童話是故事、故事有情節、情節按順序的基礎上。策略一、讀好故事,講好故事;

策略二、學習童話擬人化的寫作方法。

閱讀叢書文章《魚和小鳥》,藉助「想一想,小攀鱸魚還可以用什麼辦法幫助小鳥脫離危險的?」這一文中提示語之前,分角色朗讀小鳥、攀鱸魚、媽媽之間精彩的對話,然後繼續幫助的對話,體會擬人化手法在童話中的運用。

學生掌握童話擬人化的寫作方法。夠了!

(4)按價值取向建構體系

《一塊奶酪》是第四篇課文,也是略讀課文。文前提示語說: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一塊奶酪講了一件什麼事,再說說你喜不喜歡文中的螞蟻隊長,理由是什麼。

在學習寫作童話的基礎上。

策略一、構思童話故事。能夠口述一篇簡單的童話。

策略二、寫好童話故事。提示語「說說你喜不喜歡文中的螞蟻隊長,理由是什麼。」實際是指向童話的價值,要體現正能量。

閱讀教材文章《一塊奶酪》,了解課文大意,結合課文內容對螞蟻隊長作出簡單評價(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得的少)。這是「略讀實踐課」要求。

閱讀叢書文章《小黃魚明白了》和《一把愛唱歌的小水壺》,了解故事大意,結合課文內容對小黃魚的做法作出簡單評價,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團結起來好處多)。

學習布局謀篇,寫一篇有價值的童話。夠了!

相關焦點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二十二)
    本溪縣教育局領導,縣教師進修學校領導、中小學教研員,全縣各校校長、業務副校長、教導主任和副主任、語文學科教研組長及備課組長、語文骨幹教師共40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本溪縣教育局金學利局長致辭,王寶玉副局長主持會議。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三十)
    同行伊始,總會看到齊頭並進的陣容, 但同行路上,畢竟是要有先後的。 當你行在第一陣容的時候,可能就是隊伍的引領者,此時的你,一定要保持積極並行的心態。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不是淘汰賽,不能去一個個地淘汰對手。如果你贏到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成了光棍兒司令。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二十七)
    「語文主題學習」項目改變了「大量閱讀只能在課內進行」的傳統做法,主張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在課內外自主閱讀,在簡單教、輕鬆學、大量讀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初中版)分為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為「經典誦讀」,所選古詩詞歷久彌新。希望學生利用每天的晨讀或其他讀書時間反覆誦讀。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二十四)
    它主要是指把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和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的文章(以及同主題的同類文章或整本書)建構四種或五種閱讀體系,實施策略閱讀的一種方法。「五·四閱讀」分別指的是低年級的四種課型,即:「精讀引領」「整合寫字」「組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中、高年級的五種課型,即:「單元預習」「精讀引領」「略讀實踐」「組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從低到高學段是「四·五閱讀」,從高到低就是「五·四閱讀」,只是順序而已。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二十六)
    「語文主題學習」是善舉,它做到了。「語文主題學習」作為實驗項目,雖然是善舉,但在前期階段,特別是一些學校、教師還不了解,特別是沒有接觸過這一項目的時候,對項目的推介應為首當。 一、認真解讀。首先,解釋。解釋需要挖掘內涵。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十六)
    這是寫在2020版「語文主題學習」圖書《前言》的話。直入閱讀,多麼親切。 《前言》中說,閱讀文質兼美的文章,是為了你在品味經典中提高語文素養,遇到更好的自己。但要提高語文素養,除了閱讀每冊教材中的二三十篇課文之外,還需要進行大量的、高效的課內外閱讀,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二十五)
    2020年8月,正值暑期,華樾教育瀋陽大區聯盟積極組織實驗區域名師工作室成員,參考總部編寫的《單元解析與案例》,借鑑已經上線的單元設計課件模塊,把2020年秋季1—9年級上冊的所有語文教學ppt編輯、製作完成。 瀋陽大區聯盟劉漢濤主任在主任辦公會上說:「利用暑期時間,我們做好二級培訓,做實三級培訓,通過編輯、製作課件,促使教師二次成長,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二十九)
    多年前,我們在研究中總結出「語文主題學習」項目能夠做到的三件事:第一、學生提分。第二、教師成長。第三、學校發展。 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項目,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積澱,部分教師能夠成功地進入到了第二次成長期。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十五)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1、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2、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 怎樣實施新的閱讀策略呢?《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精讀課文,也是學習預測的第一篇課文,有著示範引領的作用。課文的旁批呈現出了預測的思考過程,提示學生可以依據標題(老屋總也倒不了是施了魔術嗎?有人修理老屋了?老屋改變主意了?)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十九)
    (《小學語文》2018年第9期,4-12頁) 教材分析:本單元安排了三篇課文,《竹節人》是敘事類散文、《宇宙生命之謎》是事理說明文同時,按照課標在第三學段提出的關注要求,即關注默讀訓練的能力提升,提高默讀速度,學習學會瀏覽,要能夠根據需要搜集信息,不必通篇精讀。 每篇課文編者都安排了相應的閱讀任務(即閱讀目的),針對於這些問題,要求學生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 《竹節人》閱讀提示:「同一篇文章,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採用的閱讀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十三)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有意更有情。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將告訴孩子如何「借物抒情」的。本單元以「萬物有靈」為主題,編排了精讀課文《白鷺》《落花生》《桂花雨》和略讀課文《珍珠鳥》。這四篇課文都是藉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抒發作者的真情實感。 情自何物?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十八)
    閱讀本文重點指導連詞成句地讀,學習掃讀,擴大閱讀視域。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還要運用適當的方法,默讀時,關注並勾畫有關文章主要內容的關鍵詞句,關注並勾畫出事情六要素的關鍵詞句,關注展現人物特點的關鍵性詞句等。策略概要:《將相和》——連詞成句地讀,關注主要內容等。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二十一)
    通過落實單元的語文要素,實施策略閱讀。更顯童話的魅力,單元導讀告訴我們,童話是具有豐富的想像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幻想在於一次次擦燃火柴,想像溫暖、溫飽、幸福,而又一次次滅掉的火柴,還原痛苦、飢餓、寒冷、孤獨的現實。作品能夠通過五次之多的想像,想像還不夠豐富的嗎? 三、可謂「經典融文」。《賣火柴的小女孩》不僅具有童話作品的特質,而且也是「經典融文」。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十七)
    部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就是「提問」單元,講究閱讀策略。是繼三年級「預測」後的第二個策略單元,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的。 首先,看單元的編寫體系。正是這樣一組文章的編排,恰恰可以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在閱讀不同類型文體文章的時候學習「提問」的一些方法。 其次,提提問的策略。策略由易到難。《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局部和整體的大膽提問。從疑惑開始,提出簡單的問題即可,文章也是比較簡單的。「童話故事」第一粒豆想飛向世界,結果呢?被吃掉了;第二粒豆想飛進太陽,結果呢?落到髒水溝裡;第三四想飛得最遠,結果呢?被吃掉了。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二十)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就是圍繞單元主題建構閱讀體系,從而實施策略閱讀的。專題很重要,策略也很重要。 一、專題決定策略。這些文章既是「童話」專題,又是「預測」策略,順著童話豐富想像思維的空間,我們做出一些「預測」,專題與策略並行。比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預測」。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十四)
  • 張貴栓‖探索發現,盡在一路同行
    路上,我和教研部劉修勤主任,瀋陽實驗區域經理張振海校長,賈琳老師一起商討本次調研的事兒,張校長介紹了這所小學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時間及效果,讓我們此次調研活動心中有了數。學校雖然處在鬧市之外,但走進學校,一種濃鬱的文化氛圍充滿了校園。他們的一切為了孩子,把學習的目標指向了孩子,因此,確定了學習目標。
  • 理想主義的探索與現實主義的實踐—高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核心問題
    這項實驗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開展和完善,借鑑、融合以往諸多語文教學模式,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已有86個規模以上的實驗區、5000餘所實驗學校,實驗學校遍布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成果顯著,廣受好評。2017年8月,「語文主題學習」項目組開始向高中階段延伸和拓展。高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應運而生。
  • 【語文教研】推門聽課,「語文主題學習」精緻化
    11月7日下午,監利新教育實驗學校全體語文老師於會議中心小會議室開展了「語文主題學習」交流活動,校長彭為斌、副校長徐國喜參會,教研中心主任李方模主持大會。  會議由各級部聽課領導「推門聽課」情況交流、徐校長提改進建議和方法、彭校長作總結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