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採取"擴大分子縮小分母"的措施增加農民收入

2021-01-11 央視網

陸浩:採取"擴大分子縮小分母"的措施增加農民收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5日 14:09 來源:

          [內容速覽]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讓農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來源:甘肅日報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為此,記者專門就這個問題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他認為,要增加農民收入,就要做好「擴大分子、縮小分母」的文章。

  「農業在甘肅有著特殊的重要性,歷屆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始終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對待。」陸浩說,由於甘肅自然條件差,農業基礎薄弱,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直是我們十分關注的話題。陸浩進一步說,擴大「分子」,就是要把經濟總量做強。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搞好「四靠一推進」。

  陸浩說,具體來講,一是靠政策。就是要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不斷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著眼於保護和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全面落實黨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認真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積極兌現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2006年,全省用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達2億元,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達到5000多萬元,確保了糧食生產的穩定。二是靠投入。甘肅的農業基礎比較薄弱,我們堅持不懈地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不斷調整支出結構,將財力向「三農」傾斜,進一步加大了對骨幹水利工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以「六小工程」為主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農業和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也有了明顯改觀。2006年,財政用於農業和貧困地區的支出比上年增長10%以上,達到63億多元。三是要靠科技。用先進物質技術條件裝備和改造農業,不斷提高科技對農業的支撐和保障能力,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內在要求。我們把農業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投入的優先位置,加強農業科技體系創新建設,完善農村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快實施科技進村入戶工程,大力發展高效節水旱作農業,著力轉化、應用和普及各種先進適用技術。在普遍推廣地膜覆蓋種植技術和日光溫室等設施農業技術的基礎上,重點實施了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計劃,加強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加強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促進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四是要靠改革。我們提前一年在全省範圍內取消農業稅和牧業稅的同時,又將57個縣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上繳省級財政的增量部分全額返還,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圍繞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這個關鍵環節,加快推進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全省撤併鄉鎮342個,佔到原有鄉鎮的22.5%。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基本建立,「鄉財縣管鄉用」和省直管縣等改革試點穩步推進。「一事一議」制度、村務政務公開和站所辦事公開制度不斷完善,增強了農村發展的內在活力。一個推進,就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隨著甘肅糧食實現了省內基本自求平衡,我們將工作的重點適時轉向了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上。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分層次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堅持把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結合起來,加強對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積極發展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水平。目前,草食畜牧業已發展成全省農業中最具優勢和發展潛力最大的產業,中部的馬鈴薯、中藥材,河東的蘋果、小雜糧,河西的玉米制種、釀酒原料等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些位居全國前列。以馬鈴薯為例,種植面積已達到900萬畝,產量1000萬噸,成為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生產基地,有力地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

  陸浩說,通過這「四靠一推進」,甘肅省在「做大分子」上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2006年,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333億元,比上年增長5.1%;糧食總產達到808萬噸,成為甘肅歷史上第五個高產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上年增長了7.8%。

  「所謂縮小分母,就是指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民。」陸浩進一步解釋說,甘肅70%以上的都是農民,70%以上的農村又屬於乾旱半乾旱山區,自然條件差,農業效益低,僅僅在擴大分子上做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提出在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通過提高農民素質,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和轉移就業,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民。從這一思路出發,針對全省農村富餘勞動力多,而整體文化素質偏低、普遍缺乏職業技能的實際,我們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上,加快勞務輸出,加快轉移就業。在加強基礎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進一步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建立健全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教育培訓機制,擴大規模,提高補助標準,舉全社會之力,集中力量對農民開展大規模的職業技術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和各種適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民就業創業的本領,努力做到青壯年勞動者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促進勞務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由季節性短期輸出向常年穩定性輸出轉變。2006年,全省共培訓農民170多萬人,輸轉勞動力534萬人次,創勞務收入119億元,農民人均從中獲得收入655元。勞務輸出不僅越來越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而且已成為提高農民素質、減少農民數量的重要途徑。

  採訪結束時,陸浩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欠發達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切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多管齊下,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讓農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張倩)

責編:毛婷

相關焦點

  • 如何讓農民富起來?發改委:統籌提高農民四方面收入
    會上有記者問:文件中提到要促進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採取哪些措施,真正實現讓農民富起來,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劉春雨指出,「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就是收入問題。《意見》裡明確提出,必須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鼓勵勤勞致富,統籌提高農民的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轉移性四個方面的收入。  一是在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方面。
  • 解放人才生產力要算好「分子」「分母」帳
    如果把人才比作分子,人才體制機制就是分母,人才生產力就是分數值,由此解放人才生產力關鍵要算好「分子」「分母」帳。 在遵循黨管人才「分母大於分子」的原則下,假如「分母」不全面深化改革,僅僅依靠增加人才總量,擴建人才隊伍等擴大「分子」的方式來解放人才生產力的話,雖然「分子」能「容納百川」,但不能激發「分子」競相習教、幹事創業的激情,這個「分式」將成為無根之基。
  • 6億人月收入1000元都有誰?如何讓農民富起來縮小收入差距?
    縮小收入差距,如何增加百姓收入是經濟發展的迫切任務。「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這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改革發展觀。縮小貧富差距,地區發展差距,城鄉差距才能避免統計數據平均收入掩蓋的不平均的收入懸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複雜難題和任務。
  • 如何認識收入差距擴大問題
    從網民的帖子中可以看出,大多是出於好奇去了解同行或其他行業的工資情況,但從比較中也看出了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收入差距。「曬工資」現象「曬」出了人們對收入差距擴大的關注,反映了人們對解決收入差距擴大問題的呼聲。  的確,收入差距擴大問題是這些年來人們一直十分關注的熱門話題。儘管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群體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並未得到根本扭轉。
  • 分子分母的困惑 誰的統計數據能反映市場現狀
    分子分母的不同選擇,得出的結論不能不大相逕庭。  天相投資對數據的分析處理還是比較保守的。神光的一項數據統計顯示,若扣除新股上市對大盤的貢獻,上證綜合指數在去年11月中旬的位置,只相當於1150點水平,股市創出三年新低:1.市值縮水6000億;2.股價低於3元的個股達到22隻;3.股市的直接融資比例三年下降了76%,創下七年新低;4.三年來中國投資者虧損總額達到8000億元,虧損率42.4%;5.非流通股份比例又增加了1%,解決流通性面臨的壓力加大。
  • 分子與分母
    【分子與分母】從聽道到信道,是恩典中的屬天知識發揮作用從信道到行道,是恩典中的屬天力量發揮作用受造人,
  • 芬蘭:政府採取措施為農業發展找出路
    提要:  1995年芬蘭加入歐盟後,芬蘭的農產品在歐盟內部大市場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導致每年數以千計的農場特別是小農場難以維持生計而破產,為此,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不斷為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尋找新的出路。
  • 邵宇|難以跨越的鴻溝:從分子和分母兩個維度分析2019-nCoV確診病例...
    ,分子的差異源於年齡結構和疫情擴散的時間差,分母取決於醫療資源的供求狀況。原因在於,1月19日擴散至外省的時候,由於信息的透明度開始提高,疫情已經開始引起全國的關注,23日武漢「封城」,外流人口迅速下降,外省也加強了排查,採取了相應防範措施,減少了輸入性病例數量,降低了病毒的基本再生數(R0)。就湖北省內而言,醫療物資供應的匯聚、全國醫護人員的援助、確診程序的下放等因素,都提高了確診的效率,使得省內確診數量提升較快。
  • 法考是一場分子分母的終極PK!
    近年來法考報名人數穩步增加,足以看出法考依舊炙手可熱,考試難是事實,證書含金量亦不言而喻。法考通過率近年來持續走高,在2016年之前基本穩定在10%,但之後每年同比增加5%,2020年極有可能通過率繼續走高,換言之就是2020年更易上岸!
  • 做大稅收「分子」做小土地「分母」
    」,開展「三未」低效土地整治,做小土地這個「分母」,優化資源要素配置,讓「優等生」享受更多要素資源,多措並舉提升畝均稅收水平。做大稅收「分子」。年初,我市對758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用地3畝以上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納入稅收評價,並以畝均稅收高低為標準,將參評企業分為A、B、C、D四類。
  • 分子分母都比較大如何約分?
    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化成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這個過程叫做約分。對於分子分母比較小的數字,或者規律比較明顯的數字,我們可以直接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數,或者可以通過短除法快速的算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
  • 2019浙江事業單位考試職測技巧:分數分子分母等差大小比較
    1 23437/26397 879/1083 1468/1771,比較上述分式的大小解析:在上述的三個分時當中數字整體比較複雜,初步使用首數發發現三個分式的首數都是8開頭,這個時候去計算第二位或者使用同為比較法的話計算量也稍大一些,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一種新的方法,仔細去看我們會發現第一個分式分子23437與分母26397
  • 分子和分母的變化,神奇的「加減變乘除」
    課堂上,老師展示了這樣一道題:6/7的分子加上18,要想分數的大小不變,那麼,分母應該加上上多少呢?小剛的反應特別的迅速,「分母應該也加上18,分子加18了,分母當然也加18呀!」。小剛的話剛落地,麗麗就站起來反擊了,「6/7的分子加上18,分母加上18後,變成了24/25,6/7是1減去1/7的結果,而24/25是1減去1/25的結果」。「我也認為小剛說的不對」,小亮也站起來說到,「6/7≈0.857,24/25=0.96,這兩個數明顯不想等。題目要求很明確,不能改變分數的大小。」
  • 賁友林工作室·發現||異分母分數加法,可以分子、分母分別相加嗎?
    這兩種算法中,我們知道,算法2是對的,即:異分母分數相加,先通分,然後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方法進行計算。那算法1,異分母分數加法,能否分子、分母分別相加呢?分析:異分母分數加法,能否分子、分母分別相加,不少老師的回答是「不能」。我們知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即先通分再計算。1.異分母分數相加,為什麼要先通分呢?我們回顧一下以往學過的整數、小數的加、減法計算。
  • 弘毅前行:從分母到分子的步步跨越
    從分母到分子,一線之隔,卻有時如鐵杵磨針似的漫長,有時是點滴積累的量變到質變,有時就要厚積薄發的驚人一躍,往往都不是來自運氣或者偶然。在高等教育領域,我國確立市場經濟體制之後,高校從一個封閉的組織結構走向了開放的國際化發展空間並開始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
  • 5種方法比較分數大小,將分母進行通分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種
    1.分母通分。說到分數比較大小,相信95%的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是看看分母相不相同,如果分母不相同,將分母進行通分,因為分母一樣的話,分子越大這個數就越大。分數的加減法也是根據這一條來的。最常見的分母通分比如說3/4和4/5,將這兩個分數分母進行通分,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是20,進行通分後,3/4=15/20,4/5=16/20,所以4/5大於3/4。
  • 發散性思維訓練:分子和分母妙題
    在數學王國中,有許多相等的情形,那麼分子小於分母的分數和分子大於分母的分數能相等嗎
  • 分子都是1,分母是1開始的連續自然數相加,求這些分數的和
    上課時,我在電子白板上寫出了這樣一道小升初數學題:分子都是1,分母是依次從1開始的連續自然數相加,求這些分數的和。如下圖所示:首先,這是一道有規律的分式加法運算,觀察他們的分子和分母有什麼特點,很容易看出,他們的分子都是1,分母都是從1開始的相鄰自然數相加,並且每增加一個分式,分母就相應地增加一個數字。其次,由於分母不變都為1,我們就從分母出發,把分母計算出來,能計算出來嗎?
  • 山東:城鎮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對消費的影響淺析
    基於近期收入分配差距仍將不斷擴大的現實,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既要認識到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又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保持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使少數人聚集了相當多的財富。
  • 北師大教授華生:縮小貧富差距沒無痛藥
    其實人為提高勞動者報酬佔比並不難,比如,每個人增加幾百元工資,勞動者報酬佔比一下子就提升很多點位,但是並不觸及收入分配問題的癥結,對縮小貧富差距作用很小。日報:您關於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的研究都是針對總量的,可中國有13億人呢,人均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應該是很低的。有沒有人均數字的比較?華生:因為現在大家通常說的都是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高還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