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楊丹)2018年2月8日,四川省第一家兒童夜遺尿診治中心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掛牌,記者今日了解到:小兒夜遺尿門診目前就診約200例遺尿症患兒,年齡5歲到14歲不等,每年就診人數、發病率有升高趨勢。城市和農村就診比例約為1.5:1,不除外城市關注度高有關;男女發病率約為1.8:1。
兒童夜遺尿診治中心主任馮仕品介紹:根據多次舉行遺尿症義診活動不完全數據統計,家屬對遺尿症知曉率不足,重視度不高,部分患兒就診於小兒外科、兒保科及神經科,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途徑及手段。「除了合併隱性脊柱裂等因素所致遺尿症,部分遺尿發生與患兒心裡因素有一定關係,目前兒童心理壓力大 ,遺尿發生率 、就診率逐步上升.」近期一項調研發現,中國公眾對於兒童夜遺尿疾病的知曉率62%,僅不到半數的孩子因夜遺尿去醫院就診。專家們就該現象進行了深入剖析。5歲以上兒童的夜遺尿,如不進行幹預,可能對孩子將來一生都將產生巨大影響。
中國父母對「夜遺尿」認知度低 超半數尿床孩子被誤解
兒童夜遺尿,俗稱「尿床」,在臨床上指5周歲以上孩子夜間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而發生無意識的排尿。據統計資料表明,夜遺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約16%的5歲兒童和10%的7歲兒童患有夜遺尿,並且有2-3%左右的患兒會一直持續到成年。
馮仕品說:「夜遺尿問題經常被低估,但它帶來的危害巨大,可嚴重影響患兒自尊心與自信心,是目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夜遺尿,俗稱「尿床」,這個常見而又隱秘的話題,大眾存在著諸多認知誤區:
有超過一半的參與調查者認為,夜遺尿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會自愈的生理現象而不去尋求治療;還有4成的家長會認為「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為,甚至曾經因此責備過孩子,還有些家長會為此產生焦慮情緒。然而,來自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國兒科醫師協會腎臟專委會主任委員、全國兒童夜遺尿專家協作組組長、著名兒童腎臟病專家徐虹教授告訴我們「尿床"其實是兒科常見的一種疾病,醫學上稱為「夜遺尿」,不是孩子的過錯,應該且能夠得到妥善治療。」
專業解讀「夜遺尿」 醫生家長聯動 呼籲儘早就診
超過五歲的孩子經常尿床是不正常的,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與大眾認知相反,「尿床」不是一個單純的心理問題,它存在較複雜的致病因素,可能跟遺傳、生長發育延遲、心理等各種因素相關。」馮仕品主任說:目前國際上的研究表明:孩子夜間尿量的產生超過了膀胱容量,同時孩子不能從睡眠中醒過來導致的不自主的排尿。
中國專家長期致力於兒童夜遺尿的規範化診治,付出了諸多努力。2013年11月建立了中國兒童遺尿管理專家協作組,2014年發布了《中國兒童單症狀夜遺尿疾病管理專家共識》,全國各區域性的協作組也相繼成立。
關於兒童夜遺尿
兒童夜遺尿,俗稱「尿床」,在臨床上指5周歲以上孩子夜間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而發生無意識的排尿。據統計資料表明,夜遺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約16%的5歲兒童和10%的7歲兒童患有夜遺尿,並且有2-3%左右的患兒會一直持續到成年。
兒童夜遺尿的病因比較複雜,可能跟遺傳、生長發育延遲、心理等各種因素相關。目前國際上最為認可的說法是:孩子夜間尿量的產生超過了孩子的膀胱容量,同時孩子不能從睡眠中醒過來。最重要的原因概括起來有:
● 缺乏一種化學物質,叫做「抗利尿激素」。這種物質在晚上會分泌得更多,告訴腎臟少產生些尿液。所以,即便孩子的膀胱容量是正常的,缺少了這種物質,膀胱也不能儲存這些多餘的尿液。
● 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夠大,儲存不了他/她整晚的尿液。
● 充盈的膀胱沒有向大腦發送信息,把孩子叫醒起來上廁所,那膀胱就會自己排尿,這樣就發生了尿床。
● 便秘:如果不是經常排便的話,糞便會積壓並壓迫膀胱,這樣膀胱就很難把尿「憋」住,留在膀胱裡。
● 飲料:有時候,如果孩子在睡前喝了太多的某種特定的飲料,也會引起尿床。
為了給更多的遺尿症患兒提供更加專業規範化的治療,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小兒腎臟內科建立了兒童夜遺尿診治治療中心,建立完整的管理治療檔案體系,定期舉辦夜遺尿知識講座,同時提供線上、線下診療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