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蔓延,讓2020年中國經濟受到了衝擊和影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客觀看待經濟增速預期,做好最困難的準備,調結構轉方式轉危為「機」。
【解說】劉偉告訴記者,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衝擊是空前的,從第一季度的數據看,其中尤以第二產業突出,GDP增長達到負的9%以上。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劉偉
冠狀病毒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應當說是空前的,我們現在從第一季度的數據看, GDP增長是負的6.8%,如果和去年同期比去年同期增長速度疊加在一起的話,淨下跌了應當說是在13%左右,衝擊力就特別大,而且非常全面,無論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還是第三產業。
【解說】在經濟承壓的情況下,劉偉表示,2020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870萬,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就業崗位減少,社會生活的節奏、經濟結構改變帶來的結構性失業和部分畢業生出國計劃更改轉向就業等因素讓保就業承壓,將造成2020年失業率較往年出現新高。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劉偉
如果按照年齡階段分,特別是像二十歲到二十五六歲區間的這個年齡,而這個期間年齡又主要是大專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這個畢業層次,這個年齡的失業率就更高。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在政策上、在制度創新上、在結構調整上,在發展方式上各方面要全方位的發力,可能才能比較好的處理面前面臨的挑戰。
【解說】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劉偉說,相比大水漫灌,在收入穩定增長基礎上擴大消費需求是極其重要的條件,要通過合理收入分配擴大內需,調結構、轉方式、轉換增長的動能轉危為機。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劉偉
在疫情衝擊下,要加快我們的新業態、新動能、新方式的轉變,這樣子的話同樣的一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由於結構的變化、由於效率的提升、由於方式的變化,它帶來的就業、它帶來的收入、它帶來的效益,恐怕是和結構不變化、方式不轉變、效益不提高的情況下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解說】劉偉表示,加快新業態、新動能、新方式的轉變是中國經濟戰勝疫情衝擊的根本的出路。
【同期】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劉偉
所以我想我們今年要全面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在疫情的嚴重衝擊條件下,我們決勝全面小康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目標的實現,宏觀經濟均衡運行,包括就業目標、物價目標等等。宏觀基本指標的穩定,重要的不是靠拼速度來支持,而是靠調結構轉方式來保障加以支持。結構的變化、方式的調整,這樣才是我們戰勝疫情衝擊的主要的途徑、根本的出路。
記者 賈楠 範思憶 王世博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