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管事,領導是帶人!好文!

2021-02-25 老闆先鋒

【老闆先鋒】本微信是全國獨家免費精品,每天播出企業管理實戰文章及視頻,分享最專業、最實戰的管理技巧和案例!關注閱讀三個月,相當於讀了MBA!


某公司一名清潔工,本來是一個最被人忽視的角色,卻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險箱被竊時,與小偷進行了殊死搏鬥。事後,有人問他的動機時,答案卻出人意料。他說:「總經理從我身旁經過時,總會讚美我掃得真乾淨」。且不說各種看法,但有一點值得肯定——真誠的讚美,能激發他人的無限潛能。

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願意為自己做事。如果一個管理者還是把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方法來管理現代的員工,那只會把員工管跑。企業人員流失嚴重,不是管理出了多大的問題,而是負激勵、負能量太多。

管理是管事,領導是帶人。以事為中心,對人的關注就會減少,但事情要做好,必須要面對人。所以,管理者只是希望做好事情,而領導者的目標是通過激勵帶好團隊。

不會激勵員工的上級,充其量只是一個管理者。要想做真正的領導,必須掌握各種激勵技巧,關注人的需求與感受。

企業為何要做好激勵?

人在不同的環境、年齡、成長階段、管理層次下有有各種各樣的需求,這是激勵的根源。沒有激勵,人的需求無法得到有效的滿足。例如,年齡稍大的操作工人,需要養家餬口改善生活,因此對金錢物質的需求較強,要多用利益驅動;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有理想有抱負還要尊重,多用發展前景、個人成長加以激勵;而對管理層要用目標激勵,對事業基礎好的高管要用事業、使命激勵等等。

和尚吃肉嗎?

一來訪者問法師:「大師,您在公眾場合是素食,若一個人在房間會不會吃肉呢?」法師反問道:「您是開車來的嗎?」來訪者:「恩」。法師又說:「開車要系安全帶。請問您是為自己系還是為警察系?如果是為自己系,有沒有警察都要系」。啟示:如果一個人是為自己而做,信念、目標、理想就是最大的動力。

在激勵的設計上,管理者必須具備人本思維能力:1、培養人不如招對人:只有先招對人,培養才有更大的價值;2、招聘人不如留住人:新人的培養成本與風險高於留住老人;3、留住人不如激勵人:留人是為了讓他有更好的表現,使其成為資本而非成本;4、激勵人不如培養人:給人真正有成就的未來,勝於一切激勵。

如何看待員工追逐利益的現象嗎?

對於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一般認為:第一層生理需求,就是滿足人對物質利益的需求,而最高層自我實現需求,則是滿足人的精神境界方面的需求。這種看法是片面的。自我實現的基礎是個人價值的實現,既然是價值,就一定有價格屬性,價值背後必有價格支撐。因此,企業要支持員工實現自我價值,激勵也要跟上。

有一老闆向我訴苦說:員工的工資在行業同幾乎是最高的,但每次做員工滿意度調查,結果最不滿意的一項依然是薪酬。我回復他幾點看法:一、員工對薪酬不滿意就如同老闆對利潤不滿足;二、員工收入再高,也永遠不會滿意,因為他總希望獲得更多。

員工希望收入不斷提升無可厚非,但必須以正面價值觀來看待自己的收入,職場要拋棄的5種心理:

1、我付出這麼多為什麼得這麼少?(很多時候原因在自己)

2、我只做與工資相稱的工作(那就永遠拿那份工資吧)

3、那是領導想的事(註定永遠不能當領導)

4、不是我份內事我不做(下次別想要同事幫忙)

5、我已經很辛苦明天再做吧(往往這一耽誤就失去機會)

如果你不滿意收入,請照收這三條建議:

1、將你的工資提升30%,然後問自己我要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水平,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做到?2、觀察周圍的同事或朋友,他們當中有收入高於你30%或以上的,了解他們是如何得到這個收入的?(正面思維)3、如果你覺得自己短期內做不到,調適自己的心態,腳踏實地工作。

在企業中,計較收入但願意付出的員工其實是好員工,可怕的是計較收入卻不付出不創造的員工,更可怕的是不計較收入也不願意付出的員工,你要養著他還沒有脾氣。對於不計較收入用心做事的員工,你要挖掘他的其他需求,滿足他更高層次的個性化需要。

一老闆對大和尚說:「我有一位員工唯利是圖,我想炒了他」。大和尚不答反問道:「你家附近的河有沒有發過洪水?」。老闆回答說「有呵」。大和尚又問道:「那你有沒有想過堵死這條河」。啟示:通河道建河堤,可令其自然順流。凡人皆有利己心,通心脈建機制,可令人正心順氣,逐己利不損人利,善分利得正力。

新員工分類

A型-雞肋型:不計較利益也不願意付出的員工,增加企業成本;

B型-索取型:計較利益但不願意付出的員工,損壞團隊價值;

C型-交換型:計較利益且願意付出的員工,引導與強化;

D型-雷鋒型:不計較利益且願意付出的員工。

不要讓雷鋒吃虧。不怕員工計較,就怕不付出還很計較。而不計較也不付出的員工,同樣是一種悲哀。

老闆與員工是對立關係嗎?

老闆與員工是天然的「敵人」:老闆要的是利潤不斷增長,員工要的是工資持續上漲;老闆要的是員工拼命幹、幹出成果,員工想的是少幹多拿、責任少福利獎勵多;老闆希望員工理解企業經營困難,員工希望老闆體恤自己生活不易;老闆想員工把事情當事業來幹,員工只想做完現在的事情、不要加班。

有這種感覺,首先來源於思維上的差異,老闆是做事業、員工是做事情。然後是利益分配上的偏差,老闆得到的是未來剩餘價值,而員工得到的是當下價值。如果老闆和員工方向不一致,可能會產生以下問題:

1、如果老闆只想著讓公司賺錢:員工就會對公司沒有歸屬感。

2、如果老闆只會想辦法壓榨員工收入:員工就會想辦法違規謀取收入。

3、如果老闆只會畫餅誘惑員工:員工就會想辦法另謀高就。

4、如果老闆只強調業績結果:員工就會犧牲公司的未來利益來達成眼前業績。

一老闆對員工說:「我知道你的工資低,公司現在需要更多資金來發展,給你加工資還不現實,我們一起奮鬥,未來我們什麼都會有的」。員工回答說:「如果現在不來點現實的,那你要實現公司未來發展也是不現實的」。從現實出發,理想才會變成現實。

那些喜歡畫餅的老闆要留意了,可以不讓員工吃得太飽,但千萬不可以餓著肚子。畫餅還要讓員工聞到餅香。

老闆要經常問自己:1.這是誰的企業?——自己一個人的企業就自己一個人累;2.業績與員工收入是什麼關係?——讓員工感受到企業是大家的;3.目標管理如何做到位?——要有目標激勵機制來保障;4.我的角色定位是什麼?——是對自己負責?還是要對全體員工負責?

老闆希望員工敬業,但必須給他們一個理由:1)員工為什麼要敬業?敬業能得到什麼好處?)員工憑什麼要敬業?因為又不自己的事業;3)敬業與個人長短期利益有什麼關係?讓每個人都清楚敬業給自己帶來的好處;4)員工敬業絕不是天經地義的,為了組織利益而要求員工犧牲個人的利益是是不可能持續的。

老闆與員工能不能統一思維、利益關係?

我認為,老闆必須先擁有「利他共贏」、「分享事業」的高度與態度。老闆要站高一線先願意舍,員工才能腳踏實地努力創造。老闆開始關注員工的需求與情感,員工則會體恤老闆的壓力與辛勞。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

俞敏洪曾經說道:現在年輕人進入職場,都希望先拿高薪,再認真工作,心裡想的是我工資待遇不夠,憑什麼努力工作。但實際上最後真正在職場取勝的,是那些不計較個人得失辛勤工作、持續不懈努力的人。原因是老闆和員工的思維差異:員工希望先得到報酬再工作,老闆喜歡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計報酬的人,然後就會重用這樣的人。

轉載自百度文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

以為分錢給員工就是把自己的錢變少,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錢一定是越分越多,當然有些老闆也捨得分錢,但確實不懂得分錢,結果錢一分人心就散了。所以 大家一定要去認真學習下如何正確合理的分錢方法。很多公司員工之所以不積極,業績不好,

主要是因薪酬機制】出了問題

有意者請【長按指紋掃二維碼】,給你發一份 薪酬分配的詳細資料
只為了幫助一心想把企業做大的朋友!

學習營銷策略、股權激勵方案、 招人 留人 育人、晉升機制、薪酬體系等。已有100萬政商領袖,企業老闆,職場精英都在關注。

ID:jinn435264731

▲長按二維碼"識別"添加

相關焦點

  • 人大商學院EMBA:管理是管事,領導是帶人
    原標題:管理智慧 | 管理是管事,領導是帶人【MBA中國網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認為,領導=管理,似乎管理者就是領導者,領導過程就是管理過程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明白這樣一個真諦——領導於無形,管理須有道。真正懂得領導真諦的人,不會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而是知道如何讓別人幫助自己去完成任務。所以,改變習慣,就從自身開始。當然,領導者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與人打交道。人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產」,沒有人,企業所有的運營都將癱瘓。可以說,人是企業創造財富的最大資源。
  • 讓下屬服服貼貼的管人管事十大手段
    人管不好,就會出事;事管不好,就會出局。愚蠢的管理者靠職務唬人,聰明的管理者靠能力馭人。能力是什麼?就是管人管事的領導藝術。領導者雖然大權在握,但是並不代表有領導力。艾森豪說過:「你不能靠拍人家頭而領導別人,那是侵犯,而不是領導力」。只有緊緊地把握住領導權,又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把人管的熱血沸騰,把事管的有條不紊,這才是真正的領導力。所以管人不能沒有手段,管事必須講究技巧。
  • 管理好文: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你搞明白了沒?(值得借鑑)
    績效制度不完善,執行力度欠缺「制度管人、流程管事」,這句話是績效管理這一行中的流行語而這句話實際上也已經囊括了績效管理的精髓。只要是對於企業的績效管理有著比較深入了解的管理者,都會認同這句話。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現代管理的精髓,就是在按照統一的標準流程去做績效管理的同時,兼顧績效制度的建立。
  • 山東一體化動態式管理河長 系統管河管人管事
    「打開山東省河長制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首頁,全省河湖管理實時動態一目了然,誰在巡河、巡河軌跡、投訴情況、水質狀況等在屏幕上清晰顯示,通過全省『一張圖』管理,每條河流的分布
  • 「管事」村支書當起了「防疫採購員」
    接觸到那些人?最近都不許走親戚,也不要趕集。要勤洗手、多開窗通風……  一邊排查登記,一邊宣傳,張貼標語和《通告》,時刻把村大喇叭開著宣傳「疫情」相關知識,陳南宇還在陽光村微信群裡面向鄉親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讓他們多學習疫情防控知識,不信謠、不傳謠,這個時候要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不給國家添亂。
  • 剛當上領導,不知如何管理下屬,怎麼辦?懂這4點,輕鬆管人管事
    職場中,但凡想升職加薪,甚至是有一番作為的人,必然要經歷管理這個環節,然而很多職場人在底層待久了,突然一天讓他當領導帶團隊,或多或少都會感覺手足無措,尤其是很多從底層爬上來的新領導,說話沒人聽,工作沒人幹
  • 企業管理、員工激勵、薪酬制度,身處領導崗位,如何帶好團隊
    很多人都羨慕那些手裡有權、底下有兵的領導,無論是高層領導還是中層領導。總是認為當了領導就不用每天沉浸在繁瑣當中,可以管人管事了。 從表面上看,領導是依靠公司制度和個人學識能力來帶領團隊完成既定工作,實現自身價值的;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講,領導只有當自己能力始終處在可以有效帶領並管理好團隊前進時,所謂的領導才有了自身作為管理者的價值
  • 麻雀小學「管事的」
    管理這樣一所學校,劉世國既是校長又是校工,既管業務又幹雜務,幹則主動,缺則補位。看他風風火火的勁兒,師生們稱他為「管事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學校雖小,辦學同理。」談起學校管理,劉世國頗有感觸,無論什麼學校,都應堅守育人為本、質量為先、安全為天。幹事才能管事從副職到正職,劉世國信奉一個理:幹事,才能管事。
  •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企業要做到有情管理,無情制度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企業要做到有情管理,無情制度。任何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擁有完備的管理制度,但企業是由人組成的,除了要講制度外,還要講感情。怎樣正確地看待制度和感情?在這裡,我們對管理的概念進行了分解,管理就是管「事」,以理動「人」,把事情管好,讓人人有事可做、事事有人管,這樣,在做事情的時候,人被調理、梳理得比較順,人際關係也比較協調。
  • 領導與管理
    領導就是率領並引導大家朝著一定方向前進,而管理就是負責某項工作使它順利進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對領導的要求體現在企業的定位、發展方向、風險的規避、管理的理念等方面;而對管理的要求著重於充分利用企業的各種資源,實現企業的正常、有效地運轉。所以領導的客體主要是人,而管理的客體主要是事。即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也只是把人看做企業的資源,或者最重要的資源來管理。
  • 剛當上領導,沒有任何管理手腕,怎麼辦?搞懂這5點,輕鬆管人管事
    其實管理的本質,就是協調別人屁顛兒屁顛兒為你做事。橫向領導力強的人,善於調動和整合資源,發動大家一起成事。大公司部門多,部門之間多少都有「部門牆」,往往資源很難協調,成天撕逼。如果你橫向領導力強,就能協同各個部門的人配合自己,去完成目標。
  • 流程管事,制度管人,自覺遵守企業的流程和制度
    原創 劉譯文優秀的企業,全體職員一般都會自覺遵守企業的流程和制度,各司其職,嚴格按照企業的流程和制度從事生產勞動、經營管理。發現問題會及時反饋和改進,不斷去優化流程和制度,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進而實現效率最大化和價值最大化。
  • 張應春談管理:工廠管理,打造高執行力團隊的6個核心要點
    你可能馬上就質疑了,「事情需要人去完成,人和事怎麼能分離呢?」這裡的「分離」並不是說把人和事完全隔離開來,而是強調人和事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我們既不能把管人的那一套方法用到管事上面,也不能把管事的那套方法照搬用在管人上面。管人和管事是不同的。
  • 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3招管理技巧,讓你擁有高績效團隊
    管理人是最難的,因為沒有人天生喜歡被管理,所以管理者在管人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阻礙。那麼對於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答案是:管事。這是管理者應該做好的事情,這樣執行才可以生效。「三分管事、七分管人」是每一位優秀領導的良好管理崗位,是打造好「中國式團隊」的前提。因此,管理者的修養是前提,具體的管理手段是工具,兩者相輔相成,不可迴避。
  • 身為領導,遇到不服管的下屬怎麼辦?4個策略,讓你輕鬆管人管事
    作為領導,遇到在工作上不配合的下屬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每個人的脾氣秉性,對工作的期待以及自我要求等等都是不一樣的。對管理者來說,遇到不聽話的下屬,的確很棘手。針鋒相對,容易激化雙方矛盾,視而不見,容易削弱領導權威。
  • 身為領導,遇到不服管的下屬怎麼辦?4個策略,讓你輕鬆管人管事
    作為領導,遇到在工作上不配合的下屬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每個人的脾氣秉性,對工作的期待以及自我要求等等都是不一樣的。對管理者來說,遇到不聽話的下屬,的確很棘手。針鋒相對,容易激化雙方矛盾,視而不見,容易削弱領導權威。
  • 阿里張勇:管人大於管事,後患無窮!換套讓業務員主動幹的模式
    作者:zwwjx168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認為:「很多團隊的管理工作之所以會無效,是因為管理者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管人」,而不是「管事」上。」
  • 管理,三分管人,七分帶人
    山可以不靠山,人一定要靠人。能聚人者以一當十,善帶人者合百為一。高明的領導者以德帶人,一般的領導者以巧帶人,愚笨的領導者以力帶人。
  • 佛家智慧:明海法師教你如何管人、管事和管心!
    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管理,比如帶著幾個人,管著一點事,掙著幾塊錢;廣義的管理呢,比如你管理一個大家,或者每個人自己管自己,管理自己的身、口、意,都是管理。所以,佛法有時候你也可以換一個角度來認識它,它也可以看做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既然佛家也講究管理,那麼我們如何管人、管事和管心呢?
  • 上級和同事都推薦自己當領導,但自己害怕當領導,怎麼解決?
    假如你什麼都不怕,就直接爽快的答應,要麼是自己綜合能力過硬,要麼就是逞強,沒有想過當了領導,你接下來要做什麼?要補充什麼新的知識和工作技能?儘管內心害怕,但既然你的領導看重你,員工也支持你,說明你在工作中的表現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認可,這是非常有利,非常好的一個機會。很多人工作能力優秀,但沒有晉升的機會,既然你擁有,就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