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叫魂這兩個字,可能現代的人有些陌生了,但是在舊社會,這個東西在民間確實存在過。說它是妖術也好,說它是民俗也罷,總之是咱們中華傳統文化當中的奇葩之一。之所以有叫魂,就是因為舊社會的人們迷信地認為,人的魂魄是可以丟失或者被偷走的,魂沒了那還得了,所以需要通過叫魂把魂給喊回來。
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中心的主任孔飛力在清朝皇家檔案的故紙堆裡,從史料的蛛絲馬跡裡用了五年事件,完成了著作——《叫魂》。
本書說的1768年,也就是清朝乾隆三十三年,正是所謂康乾盛世的頂峰時期。可是一場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叫魂案,卻搞得從民間到朝廷慌亂不堪。叫魂本身是荒誕不經的,可是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社會動蕩,當時社會各個層面的人是如何應對叫魂的?叫魂案背後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什麼問題呢?經濟發展但是貧富差距擴大,帶來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緊張,人們疑心加重並且易於衝動,而當時官場的腐敗,特別是司法系統的混亂,加劇了社會矛盾激化,表面的繁華下危機四伏,荒誕的謠言就有可能引發激烈的群體社會行為。
1768年1月下旬,浙江德清一個鄉下要修一座小石橋,於是請來一位石匠幹活兒,這個石匠姓吳。後來跑來一個姓沈的農夫,偷偷找這個石匠商量,請他把一張寫有人名的符粘在橋樁子上,當用錘子往河裡砸橋樁子的時候,就一錘錘往這個帶人名的符上砸。當時人們相信,這錘子每往那個帶人名的符上敲一下,符上的人的魂魄就會被震動,敲多了就會把那個人的魂魄給震散。吳石匠感到好奇,於是問對方:「這是什麼人,你幹嘛這麼恨他?」沈農夫說,他想報復的這個人,其實是他的侄子,由於侄子一直虐待自己,沈農夫懷恨在心,因此想出了這麼個法子。沒想到這個吳石匠的思想覺悟相當高,聽完後不但沒按照沈農夫的要求去做,反而跑到縣領導那裡,揭發檢舉了沈農夫。這就是孔飛力從清政府官方史料中找到的,第一個正式、明確記錄在案的所謂叫魂案例。
德清縣領導接到報案,立馬將沈農夫抓了起來,罪名是涉嫌尋釁滋事,擾亂社會治安。本以為這不過是個鄉下村夫愚昧無知、相信封建迷信的鄰裡治安小事兒,揍他個二十大板予以懲戒就完了。沒成想,這麼個小案子一經上報,竟成此後系列驚天大案的起始點,也成為1768年席捲半個中國的叫魂事件的開端。
從1月末直到11月初,各地陸續上報了一系列涉及叫魂的案件。案發地點從浙江蔓延到江蘇、山東、湖北、安徽,以及河南、河北,最後到了北京,總共涉及十來個省市,作案嫌疑人從和尚、乞丐,到術士、農婦,可謂啥樣的人都有,並且以流動人員為主。而作案手段方面,則是千奇百怪,例如打聽陌生人的名字、偷偷剪別人衣服、剪別人頭髮什麼的。地方上這類案子越報越多,各省的地方大員無奈之下,也只好向朝廷匯報。一開始乾隆皇帝還沒拿這些案子當回事兒,直到陸續有叫魂的案子涉及到作案手段是偷偷剪別人的頭髮——對了,剪頭髮!讓乾隆皇帝一下子覺得不對勁兒了。他那政治敏銳的鼻子,似乎聞到了陰謀的味道。
這個叫魂案,你甭管它怎麼荒唐怎麼折騰,就算是謀財害命那也不過是尋常的治安案件,但是不能涉及頭髮!千萬不允許涉及頭髮!叫魂案件一旦跟剪頭髮掛上了鉤,那就有可能引發漢人對「留頭不留髮」的痛苦記憶,就有可能動搖滿族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對中原統治的合理性,就有可能造成亡族亡國!一想到這個,乾隆皇帝坐不住了,不能聽之任之了,頓時龍顏大怒、朝堂震動。當時乾隆皇帝對背後有敵對勢力的擔心,或許也有一定道理。因為從各地陸續報上來的情況看,各種叫魂案件在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區頻繁發生,相隔幾十、上百裡路,中間還有山川河流阻隔的不同地域,同時或相繼發生同類性質的事件,難道全是偶然麼?
並且,乾隆還特別注意到,各地叫魂案中,普通百姓毆打、告發、抓獲叫魂嫌疑人的群眾運動搞得是熱火朝天,如果沒有人在背後統一發號施令,這樣一個全國性群眾運動,怎麼這麼快就從四面八方轟轟烈烈搞起來了?這麼一想,也難怪乾隆心生疑慮。那麼這場在乾隆鼎盛時期,短短十個月時間就擾亂大半個中國、轟動朝野的叫魂系列案,到底有沒有幕後黑手在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呢?答案是:有,而且這黑手還不止一個,是兩個。整個事件所謂的幕後黑手,其實正是當時社會裡普遍存在的兩種群體性心理,一個是恐懼,在全社會各個階級層面裡不斷蔓延的恐懼;另一個是欺騙,滲透了從上到下整個清朝官場、一種心照不宣的欺騙。
乾隆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人口數字從一億五千萬左右增長到近三億,商業貿易發達,流動人口也隨之增加。但是當時經濟發展的成果其實很脆弱,社會矛盾卻在不斷加劇,主要的表現為: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失衡,貧富懸殊加大,生活剛剛達到安定水準的人家一遇困難就可能淪為赤貧。由於人人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大家相互間的關係比較緊張,社會上冤冤相報的情緒開始逐漸蔓延。當時經濟最為發達的江浙地區百姓也必須通過勤奮勞作精打細算才能維持。一旦遇上點天災人禍,也可能立馬跌到貧困線以下。這些人祖祖輩輩生活勞作在自己的家鄉,因此非常珍惜自己家園的安全和穩定。而當時中國其他的落後地區,日子可就比不上江浙一帶了。這些貧困地區一直以來產生有大量的所謂「流民」,也就是這些人在自己家鄉的日子過不下去了,以各種形式向江浙地區湧入、流動。
江浙地區本來就人口密度高、生活壓力大,當地的居民擔心外來流民可能干擾他們的生活,因此充滿警惕心理。特別是流民中的一部分人,他們不願辛苦勞作而只想混飯吃,更是遭受到當地居民排斥。比如說,這些流民當中有一些遊蕩和尚、道士以及乞丐等,不願意或者說也沒能力融入到江浙地區的勞動生產環節中去,有時就會以所謂的妖術或者強蠻行為來混吃騙喝,這就更增加了當地居民對這些流民的恐懼和敵意。通過妖術來攝取他人魂魄以達到自己的目,這類迷信在當時的民間歷史悠久、流傳甚廣。本來就對流民充滿著敵意的江浙居民,一聽說有人在使用妖術叫魂,馬上就形成了一種群體意識,這些居民逐漸開始對此確信不疑,四下竊竊私語傳播,最後終於激發出了廣泛的群體暴力對抗行為。
這些居民對叫魂的擔心和恐懼,當時已經到了非常驚恐、歇斯底裡的程度。就這樣,由流民導致的群體恐懼和對抗意識,逐漸蔓延到了整個全社會,到最後,任何外鄉人的某個稍微異常舉動,都有可能被當成施展叫魂妖術,然後就會引起當地居民的共同舉報甚至武力報復。老百姓在對待流民這個問題上,心理是越來越敏感和脆弱。
同時由於乾隆皇帝當時內心的困惑和焦慮。他最害怕有人通過叫魂案來引起社會混亂,再將人們的注意力導向剪髮留髮的敏感話題,重新燃起漢人對異族鎮壓的仇恨怒火。最後在當年9月7日,乾隆皇帝給七省督撫發出上諭,明確將剪頭髮的叫魂妖術跟剃髮問題聯繫在一起,發出了進行最高級政治鬥爭的指令。
越是四海安寧歌舞昇平,他就越擔心自己的臣子們沉浸於奢靡生活、習慣為官自保的套路,他害怕自己在一片唯唯諾諾中被矇騙、被架空。此時四處蔓延的叫魂案正好給了他一個整肅朝綱的好機會,於是他有了一個充足的理由,直接插手指導辦案,找些理由斥責乃至罷免他不喜歡的官員,從而震懾朝廷上下,強化其個人權威。正是基於這種想法,乾隆連續發出批示,指責下面的官員辦案不力、養癰遺患。
一個小小的叫魂案,由於在全社會各個階級層面裡不斷蔓延的恐懼以及乾隆皇帝對滿漢話題的敏感,皇帝直接插手辦案,讓這個叫魂案成了當年席捲大半個中國最大的事件。感謝您的閱讀,請留言評論,點讚、關注、分享,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