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結構

2020-12-11 遠贏教育

本我指的是我們自身最本能的部分,比如一個男生看到了一個女孩走過來,他心理就會想我是不是能和這個女孩發生點什麼,或者一個女孩看到了一個帥哥走過來,她心理也會想我是不是能和他發生點什麼,這就是本我在起作用,本我指的就是我們本身最原始的衝動,例如我們餓了就會想吃,天氣熱就會脫衣服,本我遵循的是快樂原則,是自身本能的需求。

超我指的是社會上的一些法律,道德規範對於我們的約束,超我會告訴我們要遵守法律,要有道德底線,不能去違反,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則,比如你看到了麵包店裡的麵包,本我告訴你餓了,你應該吃,但超我卻告訴你不能吃,直接吃是違反法律的,是不道德的,不可以這樣。

自我主要是起到與現實連接的作用,讓我們可以適應現實環境,調和本我和超我之間的衝突的作用,當你餓了的時候,本我會說旁邊就是便利店,趕緊去吃吧,超我會說,不可以,這樣是違法的,不許吃,這個時候自我發揮的作用就是即要滿足自我的需求,吃東西,又要滿足超我的需求,遵守規範,自我就會讓我們走進便利店,花錢買吃的,如果便利店人多,我們還需要按順序排隊,所以自我既滿足了本我的需求,又調和了與超我的矛盾。

人在社會當中生活,需要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相互和諧,相互制約,如果一個人的本我過強,那麼他會做出很多不道德的事,違反法律,如果一個人超我過強,那麼他會生活的十分壓抑,人的本能需求永遠都不能得到滿足,超我和本我長期存在激烈的衝突,會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

同學們,這個心理學知識點,你學會了嗎

關注遠贏教育,一起學習心理學

相關焦點

  • 本我、自我、超我 —— 弗洛伊德
    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環境,尤其是道德規範、社會取向等的影響下,作用於本我的結果。"超我"的特徵是追求完美--一種本性得到滿足,現實能夠允許,自我高度讚揚的心理集合。1. 弗洛伊德學說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別代表什麼,怎樣分別理解他們?
  •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自我,本我與超我分別代表什麼?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結構理論在全球引起了很多影響,其中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自我,本我和超我,下面來介紹一下本我:遵循快樂原則人格成分的最底層,最基礎的元素,這個元素在生物圈都擁有,甚至動物也具備,就是遵守快樂原則所謂快樂原則就是,怎麼開心怎麼來
  •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是教師招聘考試的常規考點,常以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學員在備考的過程中往往只抓部分考點,導致部分理論出現遺漏,特此作以整理與完善,以幫助學員更全面的備考。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他提出「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力比多」、「心理防衛機制」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學後來被認為並非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但激發了後人提出各式各樣的精神病理學理論,在臨床心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 論論自我,本我,超我人格結構|《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是個很神秘的學科,在拜讀完弗洛伊德的《自我與本我》一書之後,我對於本書中提到的核心問題本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結構頗有感觸,
  • 人性二元論與弗洛伊德超我、自我、本我理論的對接
    弗洛伊德全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並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動力論中,提出本我、自我與超我的概念,並認為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精神的三大部分。
  • 本我、自我與超我
    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為基礎而發展。本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底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強的原始衝動力量,弗洛伊德稱其為力比多。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非社會化和混亂無序的。
  • 2021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是教師招聘考試的常規考點,常以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學員在備考的過程中往往只抓部分考點,導致部分理論出現遺漏,特此作以整理與完善,以幫助學員更全面的備考。
  • 本我 自我 超我
    本我   自我  超我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的三層次內容
  • 淺談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結構的這三個層次的內容十分深奧,但的確值得細究,下面簡單談一點我的簡單看法。      什麼是本我?     我們有知道本我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與生俱來的,是人格的基礎,而所謂的自我及超我就是在本我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 【高頻考點】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
    1、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認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個部分組成。本我是原始的無意識的本能,是人格結構的基礎。本我包括許多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本能或欲望(如,飢、渴、性、攻擊等),其中以性和攻擊衝動為主。本我遵循「快樂原則」,以尋求原始動機的滿足為原則。
  • 淺析《楚門的世界》中,楚門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
    影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楚門對於早已規劃好的虛假人生一無所知,自我的現實生活雖然無憂無慮,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本我在一直計劃著逃離,最終他擺脫現實的束縛,選擇了自己想要的超我生活。本我、自我和超我出自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把人格結構分成三部分:處於潛意識本能的我、現實世界中的我和理想化自由的我。
  •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與中國哲學的真我、假我從古至今,對於「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西方心理學家眼中的「我」:本我、自我和超我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
  •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共同組成人格。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體意識到其認識能力;另一方面使個體為了適應現實而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會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則」。
  • 本我、自我、超我的區別與聯繫
    在教師考試中,關於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概念的把握,接下來從區別與聯繫進行梳理總結,供考生參考,從而更加全面的理解此內容。(一)三者區別本我:是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的結構部分,它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基本欲望組成,肉體是它的能量源泉。它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難接近的最基本的部分。
  • 浙江教師招聘:教育理論《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
    2021-01-03 15:29:10 來源: 師者如斯 舉報   弗洛伊德的人格
  • 與幾個室友合租的幾個月中|我深刻了解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
    自我、本我與超我兩兩相矛盾時,該如何取捨,何去何從。01 自我—快樂原則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在百度百科解釋為: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序——人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如飢餓、生氣、性慾等;而它遵循快樂原則,只關心如何滿足個人需要,不受任何物質和社會的約束,屬於人格結構的生物成分。
  • 【前沿科普】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文搞懂本我、自我和超我
    懷著這樣的情感,我讀到了赫老師發表在《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20年第1期的文章——《弗洛伊德「人格結構」與麥克林「腦三位一體」學說》。文章將弗洛依德的人格結構與麥克林的腦三位一體學說完美的結合,將原本「本我」、「自我」、「超我」這樣虛無縹緲的概念與科學實際相聯繫,為神經科學初學者去理解這個學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 2019下半年甘肅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三...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論的創始人,他建立了心理學史上第一個系統的人格理論,包括人格結構和人格發展兩個方面,其中人格結構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三我」。這一部分知識點考查的形式比較簡單,多以客觀題,即選擇題、判斷題和填空題為主,但是考查的頻率比較高。一、概念區分「三我」即本我、自我和超我,這三個「我」有什麼特點和區別呢?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從此以後,人格心理學便蓬勃地開展起來,出現了許多較完整的影響較大的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推動了西方人格心理學的研究,為人類心理學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在少年派身上的體現
    本文將通過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個構成,來剖析影片主人公派內心世界的構建和變化。一、弗洛基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本我、超我、自我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完整的人格結構由三部分組成:本我、自我、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