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本我、自我、超我

2021-02-13 大V話投行

  

 著手寫這片文章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在挑戰一個十分深刻龐大的命題,因為弗洛伊德老先生曾經花了畢生精力來做這塊的研究,但是不得不說本我、自我與超我是人們認識自己的重要的理論基礎。人格結構的這三個層次的內容十分深奧,但的確值得細究,下面簡單談一點我的簡單看法。

 

     什麼是本我?

     我們有知道本我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與生俱來的,是人格的基礎,而所謂的自我及超我就是在本我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它是潛意識或者無意識形態下的本能和思想,代表最原始的思緒,原始意味著什麼,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動力,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所謂,食色性也,所講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簡單來講本我即原我,就是指那個原原本本的最初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的目的在於遵循享樂原則,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它不理會社會道德或者什麼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它的目標就是求得個體的舒適,它是無意識的,甚至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在一直被本能的東西驅使。

 

什麼是自我?

     我們有時候會談及自我,這個概念具體該怎麼理解呢 。誠然,自我其實是個心理學念,與本我不同的是,對於自我他是個人有意識的部分。自我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弗洛伊德大師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它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一方面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另一方面還要受制於超我的指導和約束。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對本我的控制和壓制上。任何能成為意識的東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許還有仍處於無意識狀態的東西。所以我們說自我屬意識範疇。

     從人的成長階段來看,出生後嬰兒的精神行為主要是最最原始的本我狀態。而自我正是一個人出生之後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這是人格樹立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正是由於人與人之間這些因素的差別,最終導致我們的人與人之間會出現形形色色的人格特徵。人從開始牙牙學語到一步步認識世界,其實就是一個正視生活現實、符合社會需要、按照常識和邏輯行事的一個過程。我們既堅持本我的所有需求的東西,又遵守著外界規範,遵照現實。自我的過程是自制力,意識形態的相互克制,用另一種能量和道德規範壓抑本我的種種衝動欲望,另外還儘量使本我得以升華,將其盲目衝動、情慾等這些最最原始的獸性逐步的引入社會,並得到共同價值觀的認可。

什麼是超我?

    所謂超我,可以理解成 「道德化的自我」,更會涉及所謂「良心」和「自我理想」「自我價值」的挖掘和實現。專業一點說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它在我們的整個人格形成和塑造的整個人格結構中充當管制者,支配著我們人類特有的道德這一部分。在佛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內化。內化即是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相一致,自己所認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結合在一起,所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態度體系。這種態度是持久的,並且成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內化水平稱為「自我同一性」。大師的話簡單講就是說,我們作為人,慢慢的通過逐步的接受外部思想來改造自我。我們不難發現,超我傾向於站在「本我」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以道德約束為前提,實現自我的價值。

 

      咱們不難發現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本我以位於潛意識中的本能、衝動與欲望構成,是人格的生物面,就想人類沒有進化前的狀態,帶有原始的獸性,無上追求原始欲望帶來的「快樂」。

      自我介於本我與外部世界之間,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體意識到自己的認識能力;另一方面使個體為了適應現實而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遵循的是對於我們現實的回歸,認識現實,接受現實為前提。    

     

       超我是人格的社會面,是「道德化的自我」。 帶有一些社會屬性的自我,在一個道德約束的前提下逐步,實現自我價值的超我價值的過程。

      探討到這裡,我想你可以凝神細細去品味一下自己,解剖一下自己的人格與靈魂(是不是有點血腥)。不難發現我們這三種狀態,無論是本我、自我還是超我之間都不是靜止的,而是都始終處於衝突了之後 協調,協調了再次衝突,衝突了再來協調的一個動態之中。

     我們作為人類,作為一個個體一直尋求自身的生存方法,尋求本能欲望的滿足,這些都是本我最最原始的狀態。就像我們餓了就想吃飯,渴了就想喝水一樣。同樣,我們會發現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會去認真努力甚至控制自我,或者必須遵從許許多多的工作職責,社會準則,還要時時刻刻耗費精力去保證正常的人際關係,還要克服好多困難,學會適應環境,總會發現那些很有事業心的人分析完現實的條件又會去分析自我的處境,最終是為了自己能夠在不影響自我的情形下與外界能夠和諧發展。超我更是在這個基礎更進一步,在人格上追求極致達到一個不違背內心又不違背道德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超越。

     不得不說我們一直渾渾噩噩的 活著,解剖了自己發現自己是那麼的有趣,內在那麼的豐富。在這裡弗洛伊德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是,他說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夫。馬是驅動力,馬車夫給馬指方向。自我要駕馭本我,但本我的「馬」可能不會聽話,二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禦機制。其防禦機制有:在自我的控制和協調活動中,會涉及並表現出五大自我:即自我批評、自我表現、自我意識、自我中心、自我陶醉。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可以跟這幾種自我形態對號入座。當然,一定程度,這也給我們提供了自己反思自己的標準。

      因此我們要知道我們的靈魂深處,一直有一個十分安靜但又不安分的人格系統,三個「我」 能夠和睦相處保持平衡,個體才會健康發展;如果三個我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就會懷疑自己,「我到底在幹嗎?」 「我這樣對嗎「 或者也會問自己 「我到底該不該這麼做?」   疑惑,矛盾,彷徨。屢屢因為內心欲望和道德的衝突而焦慮痛苦難過憂心,亦或者為自己某個突如其來的醜惡念頭而惶恐不安……相信你這些事情都遇到過,因為你跟小編一樣,都是人,但凡是個人,就會經受人格的驅使。

     在我看來,為何要樹立一個相對完善而健全的人格,最大的意義在於,這種人格的魅力會給你的人生製造源源不斷的生命張力。



相關焦點

  • 本我、自我、超我,在跑步中的修煉
    逐漸深化為一種識時務的理性行為,它一方面控制本我的欲求,另一方面又在合理的範圍內滿足本我,自我講求的是「現實原則」超我,是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代表了最文明的部分,它為自我約束本我制定了必要的規則和制度,讓個體保持修正,始終向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它信奉的是「至善原則」。
  • 本我 自我 超我
    自我(ego):心理學上的自我是許多心理學學派所建構的關鍵概念,雖然各派的用法不盡相同,但大致上共同的是指個人有意識的部分。 自我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具有防衛功能+。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它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一方面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另一方面還要受制於超我的指導和約束。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對本我的控制和壓制上。
  • 本我、自我與超我
    「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其作用主要是調節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於超我。它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1] 這裡,現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由此,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則包括無意識。
  •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共同組成人格。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體意識到其認識能力;另一方面使個體為了適應現實而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會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則」。
  • 本我、自我與超我(294)
    「本我」是原始的、自然的、隱性的、潛意識的「我」的表現,是以「快樂」為目的;   「自我」是努力的、
  • 佛洛依德——本我、自我、超我
  • 本我、自我、超我的區別與聯繫
    在教師考試中,關於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概念的把握,接下來從區別與聯繫進行梳理總結,供考生參考,從而更加全面的理解此內容。(一)三者區別本我:是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的結構部分,它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基本欲望組成,肉體是它的能量源泉。它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難接近的最基本的部分。
  • 輕鬆掌握本我、自我、超我
    輕鬆掌握本我、自我、超我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我們經常看到單選題中出現「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今天中公老師帶領大家輕鬆理解「三我」的含義。1. 本我:比如早上起來我沒吃東西,腹中空空,此時有小孩從我身邊走過,拿了一個煎餅,散發著陣陣香味,作為本我,便會直接將小孩的煎餅搶過來吃,因為這樣,是自己需要的,也是令自己開心的狀態,所以,本我遵循快樂原則。2. 超我:
  • 實現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
    萬物皆組合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與超我三個部分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代表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衝動和生命力;「自我」與「本我」正好相反,它是專管人格中道德的「司法部門」;「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理者,屬於人格結構中重點的道德部分。你來到書店,看中了一本找了很久的書,但是你沒帶夠錢,巧的是你站的這一排書架正好是老闆視線看不到的地方,本我會產生想拿著裝包裡就走的衝動,不計後果。
  • 淺談本我, 自我, 高我.
    1:本我:指身體本身的本能反應,就是一切以自私為出發點,凡事考慮的先是自己,這也是人的本性,以本我為中心,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
  • 本我自我超我,認識「我」尋找那個平衡的「我」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意識所分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本我是潛意識形態下的思想,代表所有驅力能量的來源;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簡單來說,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們的理想化目標,自我則是二者衝突時的調節者。
  • 《獅子王》:從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願望,具體包括體重、身高、體態等生理狀態,興趣、能力、氣質等心理特徵和自己與周圍人相處關係、自己在集體中位置與作用等人際關係特點。結合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對人格結構(人的精神活動的結構)本我、自我、超我三個層次的劃分,我們可以發現本我、自我、超我發展規律與一般自我意識發展規律相吻合。
  • 本我與超我的自我分析
    分享心理課老師要求的自我分析作業: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是一個很單純想法很簡單的人,同時又是自卑和自信的。第一點單純,說的好聽點是單純簡單,也可以說是幼稚。也許是個子小,總覺得自己沒長大,這是一直徘徊在我潛意識的想法,喜歡發卡通的表情,喜歡看偶像劇等等,一時想不到其他什麼例子了。第二點自卑,也許是因為身體的缺陷,也許是因為從小學到大學的環境裡,除了親人,身邊從來沒有好朋友或者一般的朋友跟我說過我身體的缺陷,也沒特別問過我這些事,所以我很感謝他們,讓我常常忘記了自己的與眾不同。
  •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與中國哲學的真我、假我從古至今,對於「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西方心理學家眼中的「我」:本我、自我和超我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
  • 人性二元論與弗洛伊德超我、自我、本我理論的對接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動力論中,提出本我、自我與超我的概念,並認為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精神的三大部分。精神、心理、人性、意識這些詞語有時候會混用在一起,意識是最基本的單元,心理活動體現出人性,而精神就是具備系統性的意識單元集合,因此要將這些概念的關係熟悉,這樣自己在理解這些著作的時候會更加深刻一點。
  • 什麼是高我?它與本我、自我、超我有什麼關係?
    其實說到本我、自我和超我,大部分都是知道。而高我對於好多人來說都還算是比較生疏的一個說法,於是,我的來訪者們在聽說了高我後,都會問我:「高我與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間有什麼關係」?現在,我們先來看看之前大家都熟知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 雷克薩斯LM的「本我」 「自我」 和 「超我」
    無論如何,弗洛伊德那套本我、自我、超我的論調,被這部劇的觀眾們演繹得淋漓盡致。然而,人都是通過自我意識來修飾本我欲望,進而達到超我滿足。這套附帶哲學意味的心理學理論放在任何人、任何事上都能生效。雷克薩斯LM的本我各位好,我是埃爾法,英文名alpha,今年周歲18歲,家裡三代單傳,生於日本。跟你們人類的生命周期不同,我今年正值當打之年,需要賺錢養家。然而實不相瞞,因為我是咱家獨苗,所以街坊鄰居都超喜歡我,我也很能賺錢。
  • 雷克薩斯LM的「本我」 「自我」和「超我」
    無論如何,弗洛伊德那套本我、自我、超我的論調,被這部劇的觀眾們演繹得淋漓盡致。 然而,人都是通過自我意識來修飾本我欲望,進而達到超我滿足。這套附帶哲學意味的心理學理論放在任何人、任何事上都能生效。
  • 如何理解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結構
    本我指的是我們自身最本能的部分,比如一個男生看到了一個女孩走過來,他心理就會想我是不是能和這個女孩發生點什麼,或者一個女孩看到了一個帥哥走過來,她心理也會想我是不是能和他發生點什麼,這就是本我在起作用,本我指的就是我們本身最原始的衝動,例如我們餓了就會想吃,天氣熱就會脫衣服,本我遵循的是快樂原則
  • 人的境界格局(本我 自我 你我 超我 忘我 無我)
    以下觀點純屬個人對人的見解也可以說是所處在不同的格局中的人何為本我:我認知人的本我,如果用東西比喻我認為最適合的是白紙,白紙可以隨意填塗。剛出世的人,性善性惡性愛性恨等等都是由後天天成而為。本我可以理解為我不是我,你不是你,我還是我,你還是你。本我見的是生命。何為自我:我認知人的自我,自我是較為自私的,思考問題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都會以自我為中心點思考找尋解決自己認為合理卻很自私的答案。自我可以理解為我就是我,你不是我,我還是我,你還不是我。自我見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