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描寫女子「回娘家」的詩,極富生活情趣,讓人心情喜悅

2020-12-11 古今三千事

《詩經》中名篇頗多,第二首《葛覃》同樣被人們津津樂道。此詩詩意,《詩序》認為是「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於女功之事;躬儉節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比較牽強。今人或認為是「一個貴族女子準備歸寧的事」,或以為是「女僕工作完畢,告假回家探望父母」。後說頗為討巧,然就「歸寧」一詞在後世約定俗成的用法,及詩意本身看,仍以解為出嫁後的女子準備回娘家較妥。全詩表現的是婚後女子就要回家見爹媽的喜悅心情,極富生活情趣。歸寧喜悅,溢於全詩,而三章表現各個不同。

葛覃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這種喜悅心情在首章,是通過興義或情景自然流露的。詩以「葛覃」(長長的葛藤)起興。不僅「因歸寧而澣衣,因澣衣而念綌,因綌而想葛之初生」,同時須知詩經中以樹木起興者多有關鄉裡之思和福祿觀念,而以葛起興者特與婚戀有關比如《周南·樛木》《王風·採葛》《唐風·葛生》等,後世詩中「兔絲附女蘿」「兔絲附蓬麻」的比興亦屬此類。此詩「葛之覃兮,施於中谷」亦有取義,當象徵女子的出嫁,而「維葉萋萋」「維葉莫莫」的盛景,則意味婚後生活的和諧類似於《桃夭》中的「其葉蓁蓁」。「黃鳥」三句亦屬興語,而以鳥起興,其本原與懷念祖先及父母相關(詳趙沛霖《興的起源》)。以賦視之,群鳥呼晴,則屬樂景,與將和家人團聚的快樂心情是融洽的。

二章重複前章「葛覃」的興語,由治葛為服的聯想,說到各色衣服的稱心。仍是心情愉快的表現。三章通過將告假歸寧之事說給保姆,及換洗內外衣裳,準備動身的情景,寫出一種愉悅而興奮的歸心。「害澣害否」一句,「害(曷)」字在《鄭箋》中訓為「何者」,即「何所當見澣乎,何所當否乎?」與下句「歸寧父母」銜接鬆脫。細玩味之,當為抒情主人公自為問答語氣,「害」或應訓「為何」,翻譯為:「為什麼浣衣?」「為什麼不!」於此逼出末句,乃為「歸寧父母」故也。

「歸寧父母」一句為全詩結穴。而整首詩寫法是逐層渲染愉悅的氣氛,及於準備歸寧的情事,先設懸念,最後點題、點眼。手法上很有特色。詩經多數篇章為兩句一韻或一(意)群;此詩前兩章均三句一群,採用隔韻,與第三章異。音情上由舒徐而促迫,形式內容結合極好。唐詩也有類似音節,然已先見於此矣。在《周禮·地官》中「師氏」為官名,又常見西周全文。故有人認為詩中女主人公為「師氏」家中奴婢,可備一說。對於女子的身份,各位有什麼看法,不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怎麼看待《詩經》裡描寫戀愛生活的詩?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古代將《詩經》列為淫詩的聲稱是以孔子的話為依據,因為孔子曾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證篇》),這是他對《詩經》的總的評價。那麼,怎麼看待《詩經》裡描寫戀愛生活的詩?我們以《詩經?邶風?靜女》為例。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邶風?靜女》太陽還未落山,黃昏的晚霞中,他就呆在東門的城腳邊等她,那個女孩子怎麼還不來呢?
  • 《葛覃》:一首讚頌生活之美的頌歌,詩中之美讓人嘆為觀止
    ——《詩經·國風·周南·葛覃》主題之美《葛覃》作為《詩經》國風《周南》的第二篇,僅排在《關雎》之後,可卻遠遠不及《關雎》的名氣之大,也不及《關雎》的讓人朗朗上口。對於《葛覃》的主題之說,在文學界一直都有各種說法。
  • 詩經這首詩的女主人公到底是何身份?
    在討論關於這首詩的幾個爭論之前,先從文字層面對這首詩做一個簡單的賞析。詩的開篇未見其人,但見其景,清幽的山谷中,繁茂的葛藤綿長蔓延在山谷裡,綠意盎然,時有黃鳥翻飛期間,復又棲於灌木叢,嘰嘰啾啾把歌唱。一幅自然和諧的畫面躍然紙面,帶給人無盡遐想。
  • 莊姜:詩經裡的最美女子
    莊姜:詩經裡的最美女子作者: 楊愛妹0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用來形容女子容顏俊俏,眉眼帶笑時顧盼生輝,神態極其動人心魄,令人銷魂。此名句出自《詩·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怎一個「美」字了得!而這些優美的詩句所寫的女子叫做莊姜,她是齊國公主,嫁到朝歌,為衛侯之妻,是歷史上第一個因美貌而走進詩經的女子。方玉潤《詩經原始》有云:「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語。」
  • 《詩經》:把生活吟詠成詩,在詩中生活
    《詩經》是人們發自內心的歌唱,歌唱生活,身邊的美好,生命裡值得記住的人或事,感動的瞬間,最真最美的我和你。它存在於過往,存在於現在,也將永存於我們的內心,人類之將來。把生活吟詠成詩,又在詩中生活:聽花兒說話,向落葉輕嘆,看白雲流淚,觀青山展顏。
  • 《詩經》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當初我們都背過
    雖然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以唐詩和宋詞為主,但是像《詩經》、《楚辭》、漢樂府詩等,當中的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作品,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像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便在《詩經》中,甚至是在我國古典詩歌史上也佔據著特殊的位置。因為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第一首詩。其特殊意義可想而知。那麼,當初在課堂上我們都背過的《詩經》中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詩經》裡描寫愛情的這首詩,流傳千年至今仍在用
    《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耳熟能詳的詩,直譯過來的意思即:雎鳩在河中的沙洲上叫著,美麗賢惠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詩中的「君子」,含義比後世所指的要寬泛很多,純粹指代年輕男子。君子愛美人自古就是人之常情,美麗的姑娘自然容易得到男子的青睞。
  • 《詩經》的意義和開篇詩——讀《詩經》有感
    詩中有畫,景情並茂,樸素的詩句蘊含著當時的人們對理想的憧憬與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社會人文風情。詩中浪漫主義(愛情詩篇)和現實主義(生活,役苦,勞作)的永恆主題,構築了一代又一代愛好文學的人們在漫長的歲月裡和充滿坎坷的人生旅途上的精神食糧和情感寄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求知如渴的學子們在浩瀚詩海中汲取營養。
  • 《詩經》中最經典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驚豔了世人!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詩經》中最經典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驚豔了世人!《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內容豐富,形象而生動地反應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社會面貌。《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傳世共311篇。可能大家對整個《詩經》沒有通讀,但都知道其中一首詩的開頭兩句,因為這兩句太經典,驚豔了世人。
  • 詩經中這首詩,告訴你「美人」不是貌美女子的專屬名詞
    相貌之美在當時是舉世聞名的,孟子更是直接肯定了他相貌之美,在他的《孟子·告子上》裡記載:「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也」。意思就是:天下沒有人不知子都的英俊美麗,不知道的人是不長眼睛的瞎子。所以稱一個男子為子都,應該是對他相貌的最高肯定吧!而對貌美的女子的別稱,有「碩人」、「佼人」,分別是出自於詩經中的《碩人》、《月出》。
  • 《詩經》中有趣的新婚詩,活靈活現地展示了洞房中新娘的歡愉之情
    其中的「洞房花燭夜」,是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的人生中最大的喜事。人們從這一天開始,身份也就發生了轉變。對於愛作詩的中國古人來說,自然也少不了寫上一些關於新婚的詩作。唐代詩人王建的《新嫁娘》,就是一首非常經典的新婚詩: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在這首詩中,詩人將新嫁娘的心理狀態,描寫得十分生動。
  • 詩經中的一首詩,道出先秦男子擇偶標準:碩大無朋
    詩,可以讓你與眾不同,有用之知識,是讓你活著,而無用之詩,是讓你活得美。中國人的詩性是存在於骨子裡的。從先秦時期起,就有那麼一群人在近觀蒹葭,遠瞻星空。在用詩來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國風·唐風·椒聊》詩的大意是:花椒多子簇簇聚,繁衍茂盛人鼎沸。那個女子福氣好,身材健壯且美麗。
  • 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才能回娘家?除夕和初一,為什麼就不能回?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嫁出去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才能回娘家的」的這個問題。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在中國古代也被稱為「歸寧」。《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可以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史詩,《詩經》裡的第一首詩是《關雎》,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 兩首描寫新嫁娘的詩:討婆婆歡心,看古代女子怎麼做的?
    大家好,我是錦瑟,塵世間一個熱愛古詩詞的女子,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的隧道,靜坐幾千年前流淌的月光之下,品讀古人筆下似水的情懷。北宋詩人汪洙《神童詩.四喜》中寫到人生的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 《詩經》中的一首勞動詩,入選高一課本,90%的人讀錯題目
    在高一的語文課本中,收錄了一首三千年前勞動的讚歌,可是,幾乎90%的人把名字都讀錯了。慚愧的是,隱娘第一次也不會讀,這首詩就是來自詩經的《芣苢 fú yǐ 》。全詩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唱出發和開始採摘的情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可見女子們的興致勃勃。第二部分具體描寫採摘的動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寫出採摘嫩小芣苢的動作。「捋」是用手成把成把地把芣苢採下,寫出採摘長得非常繁茂的芣苢的動作。
  • 五首詩,帶你領略《詩經》中的五種勞動心情
    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勞動是人區別與動物的關鍵標誌。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之中,關於勞動的詩數不可數,而《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作為我國詩歌的生命起點,自然也收錄了不少關於勞動的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先輩們勞動之時的心情吧。
  • 《詩經》裡這首小詩,為何暗合了千年之後宋代詞人辛棄疾的心願
    本期話題《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詞人辛棄疾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在這首小詞中,辛棄疾所描寫的那個驚喜的愛情故事很可能暗含著某種深刻的寓意,而這種寓意又與《詩經》裡邊兒一首名為《摽有梅》的小詩有關。究竟辛棄疾的寓意是什麼,它又是怎麼和《詩經》扯上關係的呢?
  • 《詩經》裡的這首小詩,為何暗合了千年之後宋代詞人辛棄疾的心願
    《詩經》裡邊兒一首名為《摽有梅》的小詩有關。 ——《詩·召南·摽有梅》 聞一多先生在《風詩類鈔》一書中寫道: 在某種節令的聚會裡,女子用新熟的果子擲向她所屬意的男子。對方如果同意,並在一定期間裡送上禮物來,二人便可結為夫婦。這裡正是一首擲果時女子們唱的歌。
  • 《詩經·豳風·東山》比興手法的穿插使用,更增加了詩的詠嘆意味
    舊解認為這首《詩經·豳風·東山》是士大夫歌頌周公東徵武庚和淮夷的叛亂勝利歸來而作。《詩經》的舊解常常比附史事說詩,往往出於臆想和揣測,不必拘泥。從詩的內容看,歌者參加的這場戰爭,也許正是周公東徵,但並無歌頌周公之意,而是久徵在外將歸故土的士兵的自我抒懷。
  • 描寫女子美貌最美詩,一顧傾人城,翩若驚鴻,誰最美?
    無論是上古神話,情花遍地的《詩經》,充滿情感的《唐詩三百首》都少不了美女的身影。對於美女的描述,我們耳熟能詳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幾乎所有的詩人都有過對美女的描寫,我們走進古人的詩詞中去領略那些美女的絕世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