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貼標籤」很容易,要撕下來卻很難

2020-08-20 橙之育兒

有一期焦點訪談節目裡曾說:想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行了。我卻想說:要毀掉一個孩子,只要給他貼負面標籤就夠了。

小小標籤,大大危害

生活中,父母會有意無意的給孩子貼上標籤,比如:「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懂事」,再比如:「你怎麼這麼笨」,「真是個膽小鬼」,「你怎麼老是愛哭」……正面的標籤對孩子有激勵作用,能讓孩子表現更加積極,負面標籤卻讓孩子陷入消極情緒無法自拔,嚴重的可能出現抑鬱等等。

種種標籤從父母口中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其實父母的這種行為對孩子來說一點不負責任,隨口而出的標籤不僅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影響了孩子自我認知能力。長期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邊,對孩子形成一種無形的心理暗示,慢慢地,孩子就成為了父母口中的「壞孩子」。

1

舉個身邊最常見的例子,家裡來客人了,孩子第一次見到客人沒打招呼,父母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往往會脫口而出「這孩子從小就膽小,見到阿姨也不打招呼,真不懂事」!後來,每次家裡來客人,孩子也不敢打招呼了,父母每次都重複著「膽小」、「不懂事」的標籤,已經在孩子心理生了根發了芽,我可以不用打招呼,我就是那個膽小不懂事的孩子。

2

再舉一個例子,帶孩子出門,碰到鄰居難免會誇幾句孩子,父母為了表示謙虛會說:「哪裡很聰明?也是調皮得很!」父母地謙詞,對孩子來說是否定,否定了孩子的聰明,否定了孩子的懂事,冠上了調皮的標籤。多次聽到這樣的回覆,孩子就認定自己是調皮的孩子了。從此我行我素,想做什麼做什麼,變成了的謙詞裡的調皮孩子。

孩子一次次的改變,一次次的走向對立面,父母該找找自身原因,因為父母給孩子隨意貼標籤,讓不諳世事的孩子受到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對孩子自我認知產生誤導,自我否定,自信心缺失,自尊心受挫。最終,孩子變成了父母嘴上說那個樣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也要謹言慎行,不要給孩子隨意貼標籤,父母應該怎麼做?

1、不要總是強調孩子的缺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要一直強調孩子的缺點,以免孩子形成固定思維,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改正缺點,改掉壞毛病!

2、不要主觀臆斷孩子的行為

平時父母會憑主觀猜測孩子的行為,從而誤會孩子。當媽媽去幼兒園接孩子,發現孩子衣服髒髒的,肯定以為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打架了,然後不分青紅皂白的把孩子罵一頓。可是後面老師一說才知道孩子是為了幫助別人才弄髒了衣服的。媽媽該多後悔,後悔自己沒有弄清楚原因就責備。

父母不要憑主觀臆斷孩子的行為,不要輕易下結論,先問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再作判斷,否則,一念之差就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和不良行為。

3、多鼓勵和支持孩子

作為父母,多鼓勵和支持孩子。當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鼓勵孩子再堅持一下。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鼓勵孩子微笑樂觀面對。當孩子遇到難題時,幫助孩子一起找到解決方法。不要一味打罵、嘲諷和怒吼孩子,多鼓勵孩子,支持孩子,孩子才會快樂健康成長!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討論和點讚,關注我 ,了解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父母別亂給子女「貼標籤」,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撕不下來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家長總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知不覺間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雖然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是為了批評指正孩子的錯誤,希望孩子能夠從錯誤中得到改正。
  • 你會給孩子貼標籤嗎?
    孩子媽用力將她往教練那邊帶,孩子卻蹲在地上怎麼都不肯去,後來還大聲地哭了出來。一旁的教練勸著:「算了算了,孩子不想玩就讓她看著吧,不要強求孩子。」女孩媽媽一巴掌拍到孩子身上說:「不去算了,哭什麼哭,膽小鬼。」
  • 90%的家長不自覺地給孩子「貼標籤」,這樣很容易毀了孩子
    標籤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孩子0-3歲階段,不管是家庭教養,還是親子關係,父母都是主導方,佔據著絕對的話語權,而孩子則是處在天平另一端的「弱勢群體」。受限於認知水平和語言發展,孩子只能被動地接受父母「貼標籤」。
  • 壁紙怎麼撕下來 壁紙撕下來有哪些小妙招
    在裝修時壁紙被人們廣泛使用,壁紙就像花朵一樣點綴生活環境,它在使用時很方便,但是要撕掉覆膜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那麼壁紙怎麼撕下來,壁紙撕下來有哪些小妙招呢?接下來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壁紙怎麼撕下來1、是乳膠漆牆面我們可以使用吹風機適當吹熱牆面,,注意不能連續加熱,因為立體牆貼背面膠會因為加熱過度而容易脫膠,在溫度大概有四十度左右可以嘗試撕開邊角,在撕開時沒發現有脫膠可以在慢慢撕下,這個是針對較大款式壁紙紙可以使用這個方法逐步去除,壁紙在撕下來時可能會有一些極小部分膠殘留在牆上,這個我們可以使用溼毛巾熱敷在有膠地方
  • 心理學標籤效應:給孩子「貼標籤」要謹慎,能決定孩子成功或毀滅
    因為家長經常給孩子們添一些"淘氣鬼"、"哭泣包"等等的標籤,很容易就會讓孩子變成家長所貼的標籤的性格。有些家長會經常給孩子貼上"愛打人"標籤,這樣不僅沒有控制孩子的這種攻擊行為,反而會強化他的這種不良行為從而導致打人的次數增多更加頻繁。因此,家長給孩子貼標籤給孩子的性格養成和行為傾向帶來一定的影響。
  • 父母們要知道:想要讓孩子健康地成長,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標籤!
    前言:有的家長就要問了,什麼是貼標籤?貼標籤就是,將某人定型化的歸於某一類,而不是把他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聽起來比較複雜,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孩子歸為好孩子,調皮的孩子,聰明的孩子,愚笨的孩子,等等這些是給孩子們貼標籤。可以看出,這幾個例子裡既有褒義的,也有貶義的,但是都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
  •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其實,經常會在家長圈裡聽到這種對孩子貼標籤式的評價:我家孩子太調皮了,怎麼管都不行;我家孩子太笨了,怎麼教都學不會;我家孩子真乖,特別聽話。雖然在我們看來孩子在某方面沒有自己想像的優秀,但是當父母給孩子貼上標籤後,孩子就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從而限制了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接下來雷洛育兒研習社詳細跟大家聊聊不要給孩子貼標籤這回事。
  • 標籤效應:父母亂給孩子貼標籤,很容易傷害孩子,應做到正確評價
    再加上王女士本身也是一副女強人的做派,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王女士難免會不經意給孩子貼上「標籤」。「你這孩子就是這麼不聽話!」當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的時候,王女士便會把這句話掛在嘴上。「你怎麼這麼慫啊!」當孩子遇到困難不敢向前時,王女士就會火急火燎地「批評」孩子一頓。在王女士的「標籤」中,孩子並沒有受到提醒而變好,反而大有「油鹽不進」的意思。
  • 你還在給孩子貼標籤嗎?
    我們所說的給孩子貼標籤,就是簡單地將孩子劃歸到某一類別上去。比如,這個孩子就是脾氣倔強,這個孩子就是懶惰,這個孩子就是粗心大意!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我們會為了這些標籤所示的問題而著急、焦慮,而孩子更是在無形之中按照我們」期待「的那樣變得越來越像我們所貼的標籤一樣。
  • 怎麼辦才能避免給孩子「貼標籤」呢?
    我們總不自覺的給孩子「貼標籤」,什麼是貼標籤呢?「貼標籤」就是用幾個關鍵詞去形容寶寶在你心中的形象,寶寶在兩周左右開始出現第一個叛逆期,會出現各種讓你頭疼的問題,你就會不由自主的給寶寶「貼標籤」。比如寶寶在遇到問題時,你是這樣對他說的:「你是個壞孩子,會打人。」「這孩子就是這樣,不愛說話、內向膽小」「你可真笨啊!」等等。
  • 你給孩子的「標籤」正在毀了他,「貼標籤」究竟有多可怕?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只是在生氣的情況下批評了幾句,是為了改正孩子的錯誤才這麼說,並不是故意要給孩子貼上標籤。但是這種無形的貼標籤行為,卻誘發了「標籤效應」(或稱之為「暗示效應」)。標籤效應指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 孩子的說明書丨如何避免給孩子貼標籤?
    如何避免給孩子貼標籤」我家寶寶反應慢怎麼辦?、我家寶寶很聰明是個學霸、我家孩子上課調皮搗蛋不聽話怎麼辦?我家孩子不尊重爸媽怎麼辦?」。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或者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來說,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我們今天從幾個方面闡述一些看法。
  • 實習貼如果撕不下來怎麼辦?
    這是很多新手司機都會面對的問題,因為實習貼貼的時候很容易但取下來的時候就有點麻煩了,這裡有幾個小訣竅分享給大家幫助解決實習貼對你的困擾。1.在撕實習貼時可以用電吹風將實習貼部位加熱,但千萬要控制熱度不然很容易傷害到車漆,加熱時可以用手去感覺它的溫度如果感覺它微微燙手就可以往下撕了,這樣一操作實習貼上的不乾膠基本上都會處理乾淨。2.對於心急的車主已經錯過了第一步應該怎麼辦呢?
  • 貼標籤,是魔咒
    這位家長所說的老毛病又犯了,說的就是她以前總習慣於給孩子貼標籤。 其實,一個六年級的孩子不喜歡歷史是非常正常的,漫長的中華5000年,連朝代都弄不靈清,可能很難喜歡上歷史。 就拿本人而言,也不是從小喜歡歷史,我喜歡武俠小說,夢想成為新聞記者。
  • 越批評孩子表現越差?心理學「標籤效應」: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給孩子貼標籤:引發"標籤效應"給孩子貼標籤這一行為其實很常見,很多家長常把對孩子的某種評語固定下來,掛在嘴邊,說得就像這是孩子的"特徵"或者"天性"。孩子被下某種結論,就像是一種商品被貼上了標籤。"貼標籤"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我們匆忙地給孩子下結論,並且急迫地用它來糾正孩子的行為,這會使孩子產生負面的心理暗示。孩子收到負面評價,其實沒有在考慮要不要改正的問題,而是首先感到自責、委屈和驚慌。他一旦相信了這個"標籤",就會啟動"確認偏誤"的心理機制。
  • 買了新車,這幾張貼紙要趕緊撕下來,很容易腐蝕車身影響美觀
    大家好,我是小曾,我們買了車高興之餘,一定記得把汽車上的這幾張貼紙撕下來第一個,車門上的貼紙,我們順著車門往下看,就在車門最底部,會有排水孔,有的車原廠會有這樣的塑料貼紙,回到家一定要撕下來,不然水積存在車門裡,腐蝕車門內的喇叭、玻璃升降器等部件
  •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笨,背後的這個原因,父母一定要記住
    ……很多做父母的,喜歡給孩子貼上某個不好的標籤,比如「笨」「懶」「沒出息」「沒希望」等。可家長們或許還不知道,一旦給孩子貼上標籤,想要撕下來就沒那麼容易了,有的甚至一輩子都撕不下來。激將」的作用,但如果你不確定,那還是慎重給孩子貼標籤吧。
  • 要想孩子按家長的意願成長,就要學會給孩子貼標籤
    我們的家長經常會在有意或無意中說一些對孩子不該說的話,很容易就給孩子貼上了標籤,然後孩子就會按照家長貼上的標籤方向去發展,比如說孩子很「調皮」「笨」「懶」等,一旦家長對孩子貼上這些標籤後,孩子就會更加調皮、更笨、更懶!在心理學上叫「貼標籤效應」也叫暗示效應。
  • 給孩子貼標籤一定不好嗎?問題關鍵是:貼什麼標籤和如何貼標籤
    可是等我把杯子蓋子蓋起來的時候,他又不高興,非要打開。我在打開的時候,跟他認真地說:「我可以給你打開,但是你必須答應我,不能再搖杯子了,好嗎?」他回答:「好。」於是我給他把杯子蓋子取下來。他把杯子拿到手上就開始搖。
  • 這樣「貼標籤」,讓孩子受益終身
    「貼標籤」一詞在很多育兒文章中都是作為一種不好的行為提到的,大家都認為「貼標籤所以錯的不是「貼標籤」這一行為,而在於人們使用它的方式。合理、正向的「標籤法」,就是將與孩子自身能力、經歷和性格相適應的某一特質、態度、信念等標籤標記在他身上,然後對他提出與標籤相符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