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調高期望值,就真的能夠讓自己更有價值嗎?

2020-12-11 向晚溪

一個沒有高遠期望的人就像一艘無舵的船,永遠漂泊不定,心無所依,那麼擱淺是必然的,由灰心、失望而導致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改變你的期望,就改變了你的境遇。

在監獄中,你會經常聽到這樣的短歌:「你將一無所期。」這其中描述了一個令人唏噓的光景,字句中隱含了身系囹圄的悲哀。「你身無分文;你的孩子羞於承認與你的關係;你的老婆已經很久沒出現,再不多時可能就會與你離婚。你的生命就是這樣了。別去期待會有更好的事情發生,你已得到所應得的,不會有更好的事情發生。」

可悲的是,許多「在外面」的人也活在自設的鐵窗中,對著自己吟唱相同的悲歌:這是你所能得到最好的了,你不會再有更好的。你就乖乖坐著,保持安靜,認命了吧。

不!你能突破這個煉獄!獄門根本沒上鎖。你所要做的,就是開始去期待你的生命當中將有好事發生,並且相信命運會給你一個美好的未來。

美國心理學家佛隆有一個著名的「期望理論」,即激勵力量=效價×期望值。這一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們有了某種需要,就會產生一定動機,進而引起行為去實現目標。當目標還沒有實現的時候,這種需要就會變成一種期望,而期望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正如大文豪高爾基所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在自己的心目當中,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最終你就會是什麼。不論過去怎麼不幸,經歷過什麼樣的失敗,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未來必須充滿期望。

美國有一位叫亨利的青年,三十多歲了仍一事無成,他整天唉聲嘆氣,覺得自己一無所長,只能荒度人生。

一天,他的一位好友拿著一本雜誌找到他,認真地說:「這本雜誌裡講拿破崙有一個私生子流落到美國,這個私生子又有一個兒子,他的全部特點跟你一樣,個子很矮,講的也是一口帶法國口音的英語……」亨利半信半疑,拿起那本雜誌想了很久,終於相信自己就是拿破崙的孫子。

此後,亨利完全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以前,他以個子矮小而自卑;如今他欣賞自己的正是這一點,「矮個子真好!我爺爺就是以這個形象指揮千軍萬馬的!」以前,他覺得自己英語講得不好,而今他以講帶有法國口音的英語而自豪!當遇到困難時,他會認為「在拿破崙的字典裡沒有『難』字」。就這樣,憑著他是拿破崙孫子的信念,亨利走出了心中的陰霾,走進了自信的陽光裡。他微笑著走出家門,輕鬆地去尋找工作,無論做什麼都全身心地投入,他相信自己能行,因為他是拿破崙的後代。三年後,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

後來,他請人調查自己的身世,才知道自己並不是拿破崙的孫子。但他說:「現在我是不是拿破崙的孫子已經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個成功的秘訣:當我自信時,成功就在向我靠近。」

亨利的成功,是那本雜誌中關於他「身世」的信息,給他陰沉的心靈灑滿了接納自己、相信自己,甚至欣賞自己的陽光,在這陽光的照射下,他竭盡所能去工作、去生活,最終取得了成功。

人的心境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有什麼樣的期望,你就會選擇什麼樣的信念;有什麼樣的信念,你就會選擇什麼樣的態度;有什麼樣的態度,你就會採取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因此,要想結果變得更好,先讓行為變得更好;要想行為變得更好,先讓態度變得更好;要想態度變得更好,先讓信念變得更好;要想信念變得更好,先讓自己選擇更高的自我期望。

保羅·紐曼出生在美國。他的父親是一個開雜貨店的小商人,他的母親非常喜歡音樂、藝術,在母親的薰陶下,小紐曼也喜歡上了音樂和藝術。

紐曼大學畢業後,遵從父親的願望在父親開的雜貨店裡工作,但是他愛好藝術的心從來沒有停止過。他不滿足於做一個雜貨店的老闆,總想追求自己的藝術事業。他瘋狂地喜歡上了電影,也想成為一個電影演員。

但是別人都不理解他,也不支持他。在別人懷疑的目光中,他毅然放棄了雜貨店,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藝事業中去。

紐曼頂住壓力,努力地演戲,不斷超越自己,終於取得了一些成績。1956年,他因在《上帝喜歡我》中的成功表演而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之後,紐曼的演藝事業越來越順,他獲得了5次奧斯卡提名,終於在第六次提名時獲得了奧斯卡獎,成為奧斯卡影帝,圓了自己40多年的夢。

然而,紐曼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在1982年抓住機會和朋友一起合開了一家食品公司,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營業額上億美元的「食品大王」。

紐曼的一生,是不斷超越的一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雜貨店老闆,搖身一變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男演員,再從一個著名的演員,成為一個商業大亨。他實現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使自己的人生充滿了傳奇和美麗。

人在一生中,可能會面臨很多次人生定位,大學畢業後的那次定位無疑是很重要的一次。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入了一行之後就會終生在那一行裡奮鬥。這無疑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一個限——我只能做什麼,或者我應該做什麼。過早為自己設下限制只會使自己離成功越來越遠。

達到事業的巔峰以後,很多人就會躺在光榮榜上睡大覺,覺得自己不會再有更大的成就了,這不也是人為地為自己設下了限制嗎?我們應該向保羅·紐曼學習,永遠不給自己設限,才能擁有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

跨越自己的心理高度能夠讓一個普通人成功,而一個天才如果不能跨越自己的心理高度,也將會遭受失敗。跨越現有的心理高度能帶你走到山巔,因此你可以擁有很好的視野。在這裡,你所能看到的風景是那些在山谷裡的人無法想像到的。

如果我們敢於往上看,我們就能到達偉人所能到達的高度。許多人舉步不前,唯一的原因也許就是他們低估了自己。他們思想的局限性、認為自己無用和愚蠢的信念幾乎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障礙。在宇宙當中,如果一個人自認為無能,那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幫助他去實現成功。

相關焦點

  • HR:你值多少薪水,自己心裡沒點X數嗎?
    Emmmmm,臉皮薄的同學明知道錢很重要,但經常不好意思和HR討論這個話題,畢竟經歷了千軍萬馬的廝殺,大家都有這樣的擔心:說低了自己都接受不了,說高了又怕他們不要我了!所以,到底要怎麼談薪資,才能既滿足自己期望,又能順利拿下offer呢?今天阿熊就給大家支支招,解決這個老大難的問題。
  • 被低估的期望值 | 你對孩子的期望,影響著孩子攀登的高度
    而在我們的國家,人們對分流看待的方式,就決定了孩子被分流後對自己的期望值。當我們了解到了這些之後,我們也許就能知道這場分流對孩子真正的影響在何處。破罐子破摔,放棄自己,也是很多職業學校學生面臨的心理困境。這是由社會期望值、個人期望值反覆作用下形成的一個現狀。(當然並不全是如此,對自己有高期望值的孩子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會閃光。)
  • 富人的數學:期望值(一)
    「我應該做這份工作嗎?我要找工作,還是應該自己創業?我應該去讀一個工商管理碩士嗎?」他們會問朋友、父母、教授,以及他們覺得可能給出答案的人,希望他們能傳授智慧和經驗,來幫助他們撥開迷霧。他們想成功,他們想賺很多錢。但有一個問題:他們問錯人了。
  • 「我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錢,不敢主動開口問薪水」
    最保險的作法應該就是填上「依公司規定」,因為總覺得先開出自己值多少錢,把價值綁死,就把自己談判的籌碼拱手讓人。如果低估了,公司也不一定會真的調整,或許還會覺得省了一筆費用,也可能會覺得我這麼沒自信,怎麼勝任他們工作?如果高估了,引來公司的質疑,反而會自打嘴巴,降低自己的錄取率。所以最關鍵的問題,其實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值多少價錢……….
  • 讓自己在職場中更值錢的四個實用方法
    大家是否深思過如何讓自己在職場更值錢這一問題呢,也就是如何實現月薪從3000到30000的轉變呢?2. 職場中都有哪些讓自己值錢的方法,是否可行呢?【閒聊】值不值錢,就要看有沒有被需要。在職場中就是指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想讓自己在職場中更值錢,那就想法提高自己在職場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吧。
  • 畢業後薪酬大約有多少,真的比本科高嗎
    哦,對了,還有一類同學是自由職業,如:寫作,攝影,小創業等一些給自己打工的工作形式,但比較小眾,一個學校一屆可能都沒有2個這樣的同學,就算有了,真的能養得起自己的也不多。那選擇考研的同學,就很簡單了,一種是在娘胎裡就勵志為祖國科研事業奮鬥終身;一種就是逃避就業,期望通過讀研獲得更好的平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拿一份令人羨慕的薪資。敲黑板,重點來了。
  • 在職場中謀求自己的利益,實現「自我」價值不是一件天經義的事嗎
    我要飛得更高在今天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謀求自己的利益,實現「自我」價值不是一件天經義的事嗎?我也認為是這樣的。我們能看到很多職場新人以「遊戲」的態度對待工作,他們頻繁跳槽,覺得自己工作是在出賣勞動力,管理者也能理解這樣的一種希望,所以公司會提倡一種「遊戲型管理模式,用以提高員工工作的刺激性,告別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管理者認為這樣是一種能提高員工工作能動性的方式,美其名曰新時代得有新的管理模式。君不見大企業的管理模式有多「能動」嗎?
  • 身在職場,如何讓自己的"忙」變得更有價值?
    身在職場,每個人都很忙,如何讓自己的「忙」變得更有價值?針對這個問題,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確定「忙」的目的很多時候,我們忙的四腳朝天,最終好像什麼都沒得到,最終的原因就是你不知道你在為什麼忙,確定「忙」的目的,就是確定你職場的主線!
  • 身在職場,如何讓自己的忙變得更有價值?學會有目的的忙!
    每個人每天的狀態就是忙忙忙,下班了也不走,仿佛就是讓領導看到自己在忙,似乎人們普遍認為,忙起來才有價值,忙就是勤奮的表現。朋友問我,這又有什麼意義呢,啥好事都沒自己的,如何能讓自己忙的更有價值呢?其實職場中,我們經常感嘆天天很忙,但是到頭來在忙什麼,又說不清楚,仿佛就每天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工作。如何讓忙碌的工作變成自身增長的價值呢?
  • 2021 新一年的期望!談談數學期望在生活中的應用
    思路分析能不能參加遊戲,主要是看劃不划算,除了運氣的因素之外,我們要考慮的是中獎率,中獎率有多高,我們回本的概率有多高。期望值並不一定等同於常識中的「期望」——「期望值」也許與每一個結果都不相等。期望值是該變量輸出值的平均數。期望值並不一定包含於變量的輸出值集合裡。❝大數定律規定,隨著重複次數接近無窮大,數值的算術平均值幾乎肯定地收斂於期望值。在概率論和統計學中,數學期望(mean)(或均值,亦簡稱期望)是試驗中每次可能結果的概率乘以其結果的總和,是最基本的數學特徵之一。
  • 跳槽加薪為什麼比內部調薪高?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了下來
    職場上有個普遍的現象,你在公司兢兢業業很多年,升職加薪很慢,那些跳槽過來的新人反而比你的工資高,而且老闆更願意給新人高工資,因此在職場上流傳一句話:想要高薪,最好的方式是跳槽。這是為何呢?難道老闆不知道老員工的重要性嗎?
  • 職場資訊 | 為什麼跳槽加薪會比內部調薪要高?
    >新來的畢業生都比他的工資高,心裡很是不平衡,雖然年終獎拿了挺多,工資也漲了20%,但自己勤勤懇懇在公司做了兩年還是比不上新來的應屆畢業生的工資高,最後無奈之下選擇了跳槽拿到了自己滿意的薪資。 所以為什麼跳槽加薪會比內部調薪要高?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個問題。因為求職者的薪酬待遇只有從跳槽的那一刻,才會重新被市場價值評估。說白了,如果你跳槽到一家公司,你的市場價值從入職這家公司開始,才會被人力資源部門所認可。
  • 面試被問及「期望薪資」,我應該如何回答?
    大家普遍在求職面試過程中存在一個誤區:談錢是比較靠後的事情了,HR一開始不會直接和我談錢的——這麼想其實是短視了;在你看來這個「錢」只是未來工資卡上的數字,而HR眼裡的「錢」是求職者個人的自我打分;你連自己值多少、為什麼值這些、怎樣值更多都不知道,那我怎麼相信你未來能有發展?怎麼相信你簡歷上寫的「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和長遠意識」?
  • 概率分析中的期望值法
    概率分析中的期望值法:  (一)期望值法的步驟  採用期望值法進行概率分析,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步驟:  (1)選用淨現值作為分析對象,並分析選定與之有關的主要不確定性因素。  (2)按照窮舉互斥原則,確定各不確定性因素可能發生的狀態或變化範圍。
  • 善於調整「期望值」,是一個人頂級情商!(深度好文)
    期望值調整不好,期望越大,往往失望越大,這樣的話,肯定會影響工作和生活,妨礙身心的健康,導致情緒狀態的不穩定和消極。所以,要想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就要能夠調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從這個層面來講,善於調整「期望值」,可以說是一個人的頂級情商!具體而言,真正情商高的人,往往會在以下五個方面調整自己的「期望值」,錯不了。
  • 香蕉牛奶中真的有香蕉嗎? 香蕉牛奶的營養價值到底高不高?
    香蕉牛奶中真的有香蕉嗎? 香蕉牛奶的營養價值到底高不高?時間:2018-05-05 12:43   來源:百度知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香蕉牛奶中真的有香蕉嗎? 香蕉牛奶的營養價值到底高不高?
  • 職場中有絕對公平嗎
    前言:職場中有絕對公平嗎? 很多職場人常說的一句話,為什麼他的年薪比我要高?為什麼他的工資比我要高,但是我們幹的工作是一樣的,但是根源你考慮過嗎 許多人看問題都是非常簡單的,因為他們只看到自己眼前的那點利益,卻看不到深層次的關係,那就是利益的互換 要知道職場中的公平是建立在強者的手上的,如果是一個基層員工,那麼就需要老老實實工作,或者在自己的圈子裡面進行利益的互補
  • 高考中語文或數學分值調高,英語分值調低至100分,是否更合理?
    不過總的來說,要將英語一下子變為選修的可能性並不高,但是能否將其在高考中所佔分值比例調低,這倒是值得探討的點。 高考中語文或數學分值調高,英語分值調低至100分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希望教育部門將中考以及高考中的語文和英語的分值權重進行一些調整
  • 35歲真的是職場的分水嶺嗎?如何才能做好職場「下半場」
    年輕人,可能會沒結婚、沒對象,更沒有像35歲的中年人一樣有家庭分散了其精力和時間。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很多企業都是願意招收年輕人,而不是35歲以上的中年人。其次,職業積累不夠,從進入職場到35歲這個年紀的時間裡,可能在你剛進入職場這一兩年之內就完成了初步的職場認知和積累。但是你卻是在這個舒適圈內一直在工作,畢竟初始已經完成了跟職場的適配,已經足夠你在職場中立足。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呆習慣了,就不願意再去動彈。畢竟成長的過程是痛苦的,人會自欺欺人,騙著自己不去嘗試這樣的痛苦。
  • 由家長期望值過高想到的
    從教許多年,見過各種各樣的家長,家長們的期望值坐標圖就是一個由高到低變化的曲線。期望值最高的是一年級家長,期望值就像在高高的山頂。因為孩子剛開始上學,還是一張白紙,每個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一定會很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