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費問題是有理數應用題的一類經典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
例題1
某超市為了促銷,推出促銷方式:方式①:所有商品按7.5折銷售;方式②:一件商品每滿200元送60元現金。試解答下列問題:楊師傅要購買標價為628元和788元的商品各一件,現有四種購買方案:方案一:628元和788元的商品均按促銷方式①購買;方案二:628元的商品按促銷方式①購買,788元的商品按促銷方式②購買;方案三:628元的商品按促銷方式②購買,788元的商品按促銷方式①購買;方案四:628元和788元的商品均按促銷方式②購買.請你幫楊師傅計算出四種購買方案所付金額,並給楊師傅提出省錢的購買方案。
解題過程:
方案一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所有商品按7.5折銷售,則628元的商品需支付金額=628×0.75=471元,788元的商品需支付金額=591元;
所以,按方案一購買商品需支付總金額=471+591=1062元。
方案二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628元的商品按7.5折銷售,788元的商品按每滿200元送60元現金方式購買,則628元的商品需支付金額=471元,788元的商品可獲得3個60元現金返還,需支付金額=788-60×3=608元;
所以,按方案二購買商品需支付總金額=471+608=1079元。
方案三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628元的商品按每滿200元送60元現金方式購買,788元的商品按7.5折銷售,則628元的商品可獲得3個60元現金返還,需支付金額=628-60×3=448元,788元的商品需支付金額=591元;
所以,按方案三購買商品需支付總金額=448+591=1039元。
方案四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所有商品均按每滿200元送60元現金方式購買,則628元的商品需支付金額=448元,788元的商品需支付金額=608元;
所以,按方案四購買商品需支付總金額=448+608=1056元。
楊師傅按方案三購買商品最省錢。
例題2
在一條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一輛計程車停在A地,乘車的第一位客人向南走3千米下車;該車繼續向南開,又走了2千米後,上來第二位客人,第二位客人乘車向北走7千米下車,此時恰好有第三位客人上車,先向北走3千米,又調頭向南走,結果下車時計程車恰好到了A地.(1)如果以A地為原點,向北方向為正方向,用1個單位表示1千米,在數軸上表示出第一位客人和第二位客人下車的位置;(2)第三位客人乘車走了多少千米?(3)規定計程車的收費標準是4千米內付7元,超過4千米的部分每千米加付1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算),那麼該計程車司機在這三位客人中共收了多少錢?
1、在數軸上表示出第一位客人和第二位客人下車的位置
以A地為原點,向北方向為正方向,用1個單位表示1千米畫出數軸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第一位客人在A地上車,向南走3千米下車,則第一位客人下車的位置在數軸上表示的數=-3;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計程車向南開2千米,第二位客人上車,則第二位客人上車的位置在數軸上表示的數=-3-2=-5;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第二位客人乘車向北走7千米下車,則第二位客人下車的位置在數軸上表示的數=-5+7=2。
2、求第三位客人乘車走的距離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第三位客人上車地點與第二位客人下車地點相同,則第三位客人上車的位置在數軸上表示的數=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第三位客人先向北走3千米,則第三位客人此時到達的位置在數軸上表示的數=2+3=5;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第三位客人調頭向南走到A地下車,即第三位客人下車的位置在數軸上表示的數=0,則第三位客人向南在數軸上走過的距離=|0-5|=5;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用1個單位表示1千米,第三位客人向南在數軸上走過距離=5,則第三位客人向南走過的實際距離=5千米;
根據結論:第三位客人先向北走3千米,再向南走5千米,則第三位客人乘車走的距離=3+5=8千米。
3、求該計程車司機對三位客人的總收費
根據結論:第一位客人下車的位置在數軸上表示的數=-3,則第一位客人在數軸上走過的距離=|-3-0|=3;
根據結論:第二位客人上車、下車的位置在數軸上表示的數分別為-5、2,則第二位客人在數軸上走過的距離=|2-(-5)|=7;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用1個單位表示1千米,三位客人在數軸上走過的距離分別為3、7、8,則三位客人走過的實際距離分別為3千米、7千米、8千米;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4千米內付7元,超過4千米的部分每千米加付1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算),則第一位客人收費=7元,第二位客人收費=7+(7-4)×1=10元,第三位客人收費=8+(8-4)×1=12元。
所以,該計程車司機對三位客人的總收費=7+10+12=29元。
結語
用有理數的知識點可以解決關於計費問題的應用題,只要認真審題,找到各個量之間的關係,並結合數軸進行分析,就能輕鬆應對這類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