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020-12-25 亞洲學堂

總說當下是一個正在缺失英雄的年代,我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從未停下腳步;突然一位逆行者從你我身邊經過,看著他的背影很心安也很鼓舞;英雄未缺失!

向鍾南山院士致敬

陳繼生

新型冠狀病毒即新型肺炎,

潘多拉魔瓶鑽出來的妖怪。

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作孽,

以此為基點,瞬間四周擴散。

面臨無名災禍,人們驚慌失措。

卻還有人輕歌曼舞、粉飾平安。

一位身材挺拔的老人挺身而出,

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院士鍾南山。

他買不到機票,就擠上一列高鐵,

尋到餐車的一角,開始閱讀批改。

到了武漢了解疫情、發布會上解讀,

連線媒體直播、研究疫情防控方案。

新型冠狀病毒大概率來自野味,

確定可以人傳人。如驚雷震撼,

把官方支支吾吾的曖昧徹底擊穿!

鍾南山一錘定音、實施行動果斷。

90%的新型肺炎集中在武漢,

鍾南山呼籲:不要再去武漢了。

而在最危險的武漢金銀潭醫院,

他出入指導,在和死神扳手腕。

他是民族的擔當、中國的脊梁,

回顧2003年的「非典」傳染危害。

「什麼已經控制,根本沒有控制」,

鍾南山在黑暗中照出了一道手電。

他認定非典是一種罕見的病毒,

這位蒼生大醫,展現當初的非凡。

當危機到來,他沒有紅披風,

穿一件白大褂,卻讓人無比心安。

「不進不出」,如今鍾南山良苦用心。

錯過了黃金防控期,不能再錯過了!

武漢實現了史無前例的「封城」,

是為了不讓新型肺炎再無法無天。

相信鍾院士,給我們戰勝病毒的信心,

你還如17年前抗擊非典,站在第一線。

體現了「醫者仁也、醫者責也」崇高,

向鍾南山致敬,鞠躬盡瘁、中華英賢!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注釋】白馬篇:又名「遊俠篇」,是曹植創作的樂府新題,屬《雜曲歌·齊瑟行》,以開頭二字名篇。金羈:金飾的馬籠頭。連翩:連續不斷,原指鳥飛的樣子,這裡用來形容白馬奔馳的俊逸形象。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陝西一帶。去鄉邑:離開家鄉。
  •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向平凡生活的英雄致敬!
    小編瞬間後悔沒能好好讀書學醫,扛起旗幟邁出豪邁的步伐,寫上一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小編不配這句詩,但那些最美逆行者的身影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身邊最美逆行者的故事!疫情無情,人有情!相信真情可以融化冰川,也可吹散生活陰霾!
  •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今天的我們如此的幸運,生活在一個文明而遠離硝煙的國家,我們不用為了國家的獨立而像眾多烈士一樣獻上自己的生命,我們不用為了國家擺脫帝國主義的圍困而日夜辛勞,但我們要始終保持一顆堅定地愛國心,愛人心。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愛國者不屈不撓的奮鬥史,更多的是人世間的正義與真情。
  •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讓人潸然淚下的英烈臨終家書
    有這麼一批人,他們心中有無限留戀和牽掛,但依然選擇從容赴死。 【左權: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 下面這封家書是左權將軍寫於大戰開始前的午夜,原打算只寫十幾個字,結果將軍一下筆,就寫了600多字。
  • 今天讀讀這些家國天下的詩詞——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是樂府歌辭,又作《遊俠篇》,大概是因為這首詩的內容是寫邊塞遊俠的緣故。詩中塑造了一個武藝精熟的愛國壯士的形象,歌頌了他的為國獻身,誓死如歸的高尚精神,寄託了詩人為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對酒清代:秋瑾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 捐軀赴國難,丹心照汗青
    文安邦,武定國。與之相應,富民歷史上很少有數得上的治世能臣,倒是真出了幾個叱吒疆場、青史永垂的將軍,他們在平定天下、抵禦外侮的戰爭中浴血奮戰,甚至犧牲生命。官至雲南提督(從一品)的蔡成貴,可能是歷代富民人中官階最高者。
  • 二十句經典愛國詩詞名句,感古人厚重家國情懷
    本文梳理20句經典愛國詩詞名句,感受古人深沉的家國情懷。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國殤》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徐錫麟《出塞》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愛國情懷是抗戰精神的核心靈魂
  •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其中大家都想到了家國情懷這個詞。家國情懷詞典是這麼解釋的,所說的「家國情懷」,其概念是多層次的: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階級優越性的自我標榜,具有狹隘性。同時,家國情懷在形成過程中,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是密不可分的,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