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村常見的「五指山參」,似參卻不是參,燉雞湯喝能滋補強壯

2020-12-20 叄農小家

中國地大物博,南北差異大,因為氣候環境不同,所以這物產也是不一樣的,像南方多種植水稻,而北方就種植小麥了。而在貴州農村,有一種植物也很特別,越貧瘠的土地就長得越好,而且根部看起來像人參,人稱五指山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看這一大片都是五指山參,綠葉繁茂,其中還點綴了很多紅色花朵,看起來真是太漂亮了,而在貴州農村也有不少人種植五指山參,所以這也是很常見的植物哦。而五指山參也叫做紅花馬寧、小紅芙蓉、箭葉秋葵、銅皮、榨桐花、巖酸等等,每個地方叫法不同,畢竟五指山參不僅在貴州有,在雲南、廣西、廣東也有栽培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仔細一看,這五指山參的葉子又細又長,還挺像空心菜的,而且莖葉特別長,從土裡出來就是了,最高能長到一米,分枝很多,所以葉子也不少。而每年夏季,這五指山參都會開出紅色的花朵,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等到十月份左右就會結果,蒴果都是橢圓形的,個頭不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再來看看五指山參的根部,肉質根很粗壯,還有不少分叉的根,顏色微黃,確實跟人參是很相似的,但它可不是人參哦。不過話說回來,五指山參的根部是一味藥材,每年秋冬季採挖,洗淨曬乾就能入藥,而農家人的加工方法則是蒸熟再曬乾,這樣存放數年也不會變質。

而五指山參作為一種藥材,性微溫味甘淡,具有滋補強壯的功效,多用於治療神經衰弱、頭暈、胃痛、腰腿痛、腹瀉等等,而外用的話,對於祛瘀消腫、跌打損傷、骨折等都很有幫助,可見這藥用價值要多高了。一般在農村,人們也喜歡用五指山參來燉雞湯,秋冬滋補身體最合適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五指山參呢?

相關焦點

  • 野山參,西洋參,高麗參究竟有何不同?一文告訴你全部
    參」從古至今都是一件續命、滋補的養生利器,人家都說「參」的年紀越大功效越強,有的甚至「參」的鬚鬚就特別的補。而現在市面上的「參」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野山參、高麗參、西洋參這三類參,那麼這三類有什麼區別呢?
  • 雞肉參,見過嗎?能滋補強壯,補養氣血
    雞肉參來源產地為紫葳科植物雞肉參及江波羅花的根。秋後採挖,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雞肉參生於高山石礫堆、山坡路旁向陽處。江波羅花生於高山草坡。分布於四川、雲南、廣東、貴州、西藏。別名角蒿。【性狀】性狀鑑別 根莖長短不一,圓柱狀,略彎曲,長10-25(-30)cm,直徑2-3cm,頂端有莖和葉基殖民地痕。
  • 野山參,林下參,園參,傻傻的分不清,一圖看懂
    現如今的人參已經不單單是一味藥材,走親訪友、求人辦事選擇用野山參送禮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在老百姓普遍認可野山參的情況下,為什麼又普遍認為:「野山參的水很深」呢?野山參的水深在哪裡?都立秋了啊1.林下參和野山參就是野生人參嗎?答:不是!那他們是什麼?
  • 野生參、野山參的鑑別千萬不要定格在「框框」裡!
    生怕影響到人參興趣愛好者對野生參、野山參鑑別上出現思維「定格」,因為目前多數愛好者,已經存在此問題,此篇文章與配合的視頻就是針對此現狀給予的提醒。因為人參興趣愛好者多數信息來源於網絡或很多學者老師出的相關書籍,比方有一書籍對山參這麼描述的:蘆碗緊密相互生;圓膀圓蘆棗核艼;緊皮細紋疙瘩體;須似皮條長又清;珍珠點點綴須下。
  • 各種參主要有啥功效?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是白參,白參包括生曬參、白糖參、白幹參等,也就是說它沒有經過任何特殊加工,咱們可以看看它的功效。一般飯店用得比較多的也是白參,白參可以大補元氣、補脾肺之氣、生津止渴的效果,它相對來說的話沒那麼溫燥。
  • 燕子老師人參篇:生曬參、白參、高麗參、西洋參、紅參和人參的區別?
    大家好,我是意康德滋補養生顧問--燕子老師(本次我主講區域:北安市,北海市,北流市,北寧市,北票市),今天給大家說說關於人參一些知識!如果人參按生境和品質劃分的話,包含野山參,移山參,林下山,園參等,按加工處理方式分為鮮人參,白參,紅參,具體要看分類的標準。 一、我們先來區別下移山參、野生人參、林下參和園參的區別? 1、野生參 「吸天地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形成了百草之王野生人參。現多數人認為是野山參。
  • 只知林下參最好,林下參品類有幾個知?
    >顧名思義,林下參生長於林下,其生長方式、環境、及人工幹預的程度決定著林下參質地的優劣,以下純參娃狗蛋個人總結,或許全是錯的,只做參考,只希望每天食用人參來養生,讓人參滋補自己身體的朋友們,參夠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好參。
  • 吃錯「參」易傷身 人參紅參西洋參怎麼吃?
    在此我們就請藥師來給大家講講「參」,應該怎麼補?參,作為一種滋補性的中藥材,雖然可以用於滋補身體,但是若在不了解其功效和禁忌症的情況下盲目進補,不僅對健康無益,甚至會給人體帶來損害。人參說到中藥材中的參類,最出名的大概就數人參了。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和根莖,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復脈固脫等功效。
  • 吃錯「參」 易傷身 人參紅參西洋參怎麼吃?
    在此我們就請藥師來給大家講講「參」,應該怎麼補?參,作為一種滋補性的中藥材,雖然可以用於滋補身體,但是若在不了解其功效和禁忌症的情況下盲目進補,不僅對健康無益,甚至會給人體帶來損害。人參說到中藥材中的參類,最出名的大概就數人參了。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和根莖,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復脈固脫等功效。
  • 你真的知道買是什麼參嗎?
    1、活性參人參有許多種加工方法,比如採用真空低溫冷凍乾燥脫水法製成的凍幹品,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人參原有的活性成分,諸如這類的人參製品,行業中把它稱為活性參。這種方法加工的人參潔白美觀,稍有縱皺,無抽溝,質地堅實,既保持了人參原有的藥效成分,又便於貯藏。
  • 吃野山參前一定要掌握這些禁忌,滋補功效才翻倍
    人參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滋補品,富含豐富的人參皂苷、人參多糖等營養成分,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是不可多得的滋補養生佳品。 但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吃人參的,尤其是最為滋補的野山參,一定不能隨便亂用,否則會很容易出現副作用。
  • 藥師說藥:園參、山參、紅參有什麼不同?人參作用有哪些?
    其栽培者稱「園參」,野生者稱「山參」。園參經曬乾或烘乾者名「生曬參」,蒸製後乾燥者名「紅參」,白糖水浸制後乾燥者名「白糖參」。山參經曬乾者稱「生曬山參」。至於高麗參,是指產於朝鮮半島的人參,多加工成紅參使用。
  • 秋冬養生話「三參」——人參、紅參、西洋參
    在調補過程中,人們自然會想到服用各種"參",其中最受人喜愛的莫過於人參、紅參以及西洋參,但面對這三種名貴滋補藥材,大家該作如何選擇?它們之間有何區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根據生長環境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為野山參、園參、林下山參、生曬參等多品種,由於市場上最常見的人參品種為其栽培品洗淨曬乾而成的生曬參,因此本文的中藥材人參特指生曬參。
  • 秋冬滋補要好參!正官庄地參成就好膏方
    加之秋冬季節人體食慾旺盛且損耗較少,更能吸收營養精華,貯藏於體內。所以秋冬進補吃膏方,其實是一個「合天時、迎地利」的養生傳統。膏方通常由20多種材料熬成,具有出色的調理效果。材料的品質,特別是紅參等細貴料的品質,往往影響著膏方的養生效果。在過去的膏方節中,正官庄曾為消費者們打造了多場膏方盛會,新品發布、專家論壇……一應俱全,無論是初嘗養生的人還是養生老手都獲益匪淺。
  • 參滋語:以參入沁,年輕滋補正當時
    增加免疫力、滋補氣血成為各大藥企積極尋求突破的切入點。人參作為「補五臟、安精神、延年養膚」的前年瑰寶傳承,被譽為百草之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中明確指出,參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古代宮廷就有飲參養身的悠久歷史,並且效果有目共睹,人參被高門大戶視為奢品珍寶。
  • 皇帝吃的參都長什麼樣?教你如何辨別人參好壞
    古書記載,乾隆皇帝日理萬機,之所以能過活到80高齡,很大一個原因是吃人參,天天吃不帶心疼的,兩年內吃了人參359株,共計2千克,吃得人參價格增長了十幾倍,一棵生長百年的野參也才重30克,大部分山參才2-3g,可見乾隆起碼吃了一個山頭的參。
  • 別以為很簡單,千萬元人參的背後,流傳著無數個挖參的故事
    有人不禁會想:去東北挖人參,挖到了豈不是發財了!在東北挖野山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上山挖野山參的過程和其中的說道。在我國的長白山地區,有遼闊的原始森林,這裡物種豐富,是我國五A級國家旅遊區。從每年的10月開始,長白山就會開始陸續的下雪,到11月,整個長白山就會籠罩在皚皚的白雪之下。放眼望去,整個大地都銀裝素裹。
  • 「參」字中藥這樣用
    和其他帶「參」的中藥不同,丹參的售賣價格並不高,在安國藥材市場近期的價格約為13元左右/公斤。一提起參,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進補,確實進補中藥裡,參家族佔了半壁江山。  面對各式各樣的參,怎麼吃最好?是不是越貴的就越好呢?在中醫專家的眼裡,參的養生用途是各有千秋,絕非一個「補」字了得。
  • 女人吃什麼參最好?
    高麗參和紅參都是中藥材中具有補氣作用的滋補食品,它們是人參的兩種分類,因加工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狀態,價格也不一樣,其作用基本相似,具體區別有以下幾方面,僅供參考學習。
  • 常被忽視的一種植物,人稱「奶參」,陶弘景:益氣,長肌肉
    導讀:常被忽視的一種植物,人稱「奶參」,陶弘景:益氣,長肌肉!文:三農小七我國農村植物資源非常多,很多植物被浪費,很多植物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它需要我們更多地做科普,讓我們一起了解它們的名稱,外形特徵,牢牢記住它們吧!若沒有人了解它們,它們可能就在農村自生自滅了。可能被野獸霍霍了,也可能被農民剷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