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

2020-12-11 央廣軍事
    

  奧匈帝國

  英語:Austro-Hungarian Empire

  德語:Österreich-Ungarn

  馬扎爾語:Osztrák-Magyar Monarchia

奧匈帝國國旗

奧匈帝國國徽

  簡介

  奧匈帝國是1867年至1918年間的一個中歐的「二元君主國」(Dual-Monarchic Union)、「共主邦聯國家」。在這段時間裡,匈牙利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組成聯盟,這個聯盟的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的王冠領地」(德語: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 und die Länder der heiligen ungarischen Stephanskrone)。在這情況下,匈牙利國王與奧地利國王均是同一個人。匈牙利對內享有一定程度地於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等享有自治權;對外事務方面(外交和國防)則與奧地利一樣,統一由帝國中央政府處理。

  該國的國家格言是:Indivisibiliter ac Inseparabiliter(拉丁語,不離不棄)

  奧匈帝國是匈牙利貴族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爭取維持原來的奧地利帝國時所達成的一個折衷解決方法。它的首府設在維也納,是當時僅次於俄羅斯帝國的歐洲第二大國,人口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及德意志帝國,居於第三位。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內政主要由組成它的十一個主要民族之間的商議所決定。當時歐洲各地民族獨立思想不斷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在其成立期間不斷有民族起義和其它糾紛,但在它所存的約50年間整個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實現了現代化,許多開明的改革得以施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

  領土構成

  一般將奧匈帝國的領土分為兩個部分:內萊塔尼亞(Cislethania)和外萊塔尼亞(Translethania)。

  狹義的內萊塔尼亞僅指萊塔河以西的部分,即奧地利,但廣義的內萊塔尼亞還包括斯洛維尼亞、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加裡西亞和達爾馬提亞等地區。這部分被統稱為「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與領地」。

  外萊塔尼亞,即萊塔河以東的部分,也不只包括匈牙利,而且還包括斯洛伐克、特蘭西瓦尼亞、克羅埃西亞。這部分領土被統稱為「聖史蒂芬的王冠領地」。聖史蒂芬一世是匈牙利的第一位基督教國王,他後來被尊為聖人。

  行政區劃

  內萊塔尼亞的王國和領地包括:

  波希米亞王國 (Königreich Böhmen)

  達爾馬提亞王國 (Königreich Dalmatien)

  加裡西亞-洛多梅裡亞王國 (Königreich Galizien und Lodomerien)

  奧地利公國(包括上奧地利和下奧地利) (Erzherzogtumen Österreich Österreich ob der Enns und unter der Enns)

  布科維納公國 (Herzogtum Bukowina)

  卡林西亞公國 (Herzogtum Kärnten)

  卡尼鄂拉公國 (Herzogtum Krain)

  薩爾茨堡公國 (Herzogtum Salzburg)

  西裡西亞公國 (Herzogtum Ober- und Niederschlesien)

  施蒂利亞公國 (Herzogtum Steiermark)

  摩拉維亞侯國 (Markgrafschaft Mähren)

  蒂羅爾和前阿爾卑斯地區 (Gefürstete Grafschaft Tirol und Land Vorarlberg)

  濱海省份 (Österreichisches Küstenland)

  外萊塔尼亞包括:

  匈牙利王國 (Königreich Ungarn)

  克羅埃西亞-斯拉沃尼亞王國 (Königreich Kroatien und Slawonien)

  阜姆(裡耶卡)自由市 (Stadt Fiume)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 (Bosnien und Herzegowina)屬於獨立的帝國直轄省份,由匈牙利和奧地利共同管理。

相關焦點

  • 奧匈帝國(英語:Austria-Hungary;...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奧匈帝國(英語:Austria-Hungary;... 奧匈帝國(英語:Austria-Hungary;... Rankovic 09-25 07:23 奧匈帝國(英語:Austria-Hungary;德語:Ö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語: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立憲制二元君主國,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而解體
  • 一戰過後,龐大的奧匈帝國解體,變成了哪些國家?
    對於奧匈帝國,中國人最為深刻的是,他們曾經組成了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破壞了圓明園很多景觀,成為中國人最為深刻的記憶。一戰過後,奧匈帝國解體了,那麼變成了哪些國家?(奧匈帝國版圖)曾經的奧匈帝國是非常強大的,與英、法、德、俄並列為歐洲傳統五大強國,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
  • 奧匈帝國是什麼意思?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合稱嗎?丨維制教育分
    1867年,為了化解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的失利對帝國的衝擊,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對帝國內強大的匈牙利貴族做出妥協,宣布將奧地利帝國更改為所謂共主邦聯──奧匈帝國,匈牙利地區在理論上升級為奧匈帝國內部的一個王國,並擁有自己的國王(在奧匈帝國半個世紀的歷程中匈牙利國王始終由奧匈帝國皇帝兼任),議會和海關系統等
  • 奧匈帝國亡國一百年祭 | Booker不客
      如果非得為這一切找個原因的話,帝國應當反思四年前的塞拉耶佛,當普林西比的子彈飛出槍膛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似乎已不可逆轉四年,足以摧毀一切,包括一個帝國,戰敗的奧匈帝國必須面對懲罰,帝國各地傳來獨立的消息,一夜之間,帝國分崩離析,建立51年的奧匈帝國走進帷幕。今年,奧匈帝國覆滅整整一百年。當我們重新審視那個短命的帝國時,不得不著迷於它迅速瓦解的原因。不可否認,無主體民族是奧匈帝國走向瓦解的元兇。
  • 一戰時期,比日本還強大的奧匈帝國哪裡去了?
    眾所周知,1914年6月28日發生的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但是一戰爆發後,唱主角的仿佛只有德國,同盟國陣營中的其他國家存在感很低,仿佛不存在一樣。奧匈帝國作為遇刺事件的受害方,在戰場上好像也沒鬧個多大的動靜來。真的是因為實力不濟,難以彰顯自身的存在感嗎?從各方面看,奧匈帝國並不是一個弱茬,當年八國聯軍的陣營中就有這個國家。
  • 位居世界八大強國之列的奧匈帝國在一戰時為何連塞爾維亞都打不過
    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是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人槍殺,事後奧匈帝國以此為由向塞爾維亞宣戰從而正式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當時奧匈帝國在歐洲可以說是一個大國其國土面積排在俄國和德國之後位居歐洲第三,奧匈帝國不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且國境內的軍工業也排名世界第四,在當時的奧匈帝國和英、法、德、美、俄、意、日並列為世界八大強國。而我們反觀塞爾維亞只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一個內陸小國,從國力上來講和奧匈帝國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交戰卻損傷慘重。
  • 一戰前的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並不是大灰狼欺負了小白兔
    所以說,塞爾維亞不是無辜的小白兔,而奧匈帝國則更像是一個君子。01.大而不強的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的正式名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這是一個舊王朝和老帝國,但當時卻遭遇到了民族國家的挑戰。
  • 十九世紀末的奧匈帝國風情
    奧匈帝國裡耶卡的一條街道。奧匈帝國是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初的世界強國之一,曾有過輝煌的文明。最強盛之時可以和美、英、法、德、俄並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強國在一戰後分崩離析,也是唯一一個在一戰後解體的世界強國。奧匈帝國,裡耶卡,考索大街。裡耶卡現屬於克羅埃西亞。
  • 奧匈帝國,一個沒有思想的國家?
    Taylor寫的《奧匈帝國史》稱呼為一個沒有思想的國家。A.J.P.Taylor是站在民族國家立場去批評奧匈帝國,但是他批評的方式是認為奧匈帝國沒有思想。奧匈帝國的皇帝弗蘭茨·約瑟夫活得很久,所以奧匈帝國基本上可以等同於弗蘭茨·約瑟夫的國家。而在有著非常豐富的人文主義傳統的哈布斯堡家族,這位弗蘭茨·約瑟夫屬於資質中等偏下的一位。
  • 波蘭立陶宛聯盟、奧匈帝國及歐盟
    該聯盟只繁榮強盛了幾十年,便在17世紀中期衰落,被日意強盛的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三度瓜分,最後亡國。 (波蘭名模) b,奧匈帝國。
  • 為何兩次世界大戰後,三大帝國被肢解,中國卻能一直保持完整
    眾所周知,在一戰中,有兩個帝國被直接肢解,一個奧斯曼帝國,一個奧匈帝國,這個被分裂成幾個小國家的大帝國,然後再也沒有分裂。這幾個小國,雖然現在經濟實力很強,但實際上是軟柿子,在任何一個時期一旦發生戰爭,第一個被捏住的就是這些小國,沒有反抗的力量。
  • 列寧在奧匈帝國遇同志維·阿德勒妙法搭救,逃過生死一劫
    比如流亡在奧匈帝國的波羅寧,遇上了同志奧地利社會民主黨議員維·阿德勒的妙法營救,列寧逃過了生死一劫。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在奧匈帝國的波羅寧,一個農婦向當地憲兵隊報告了一起「驚人的事件」:一個「俄國佬」跑到山上,在那邊寫著什麼——顯然是在繪製波羅寧的戰略地圖
  • 奧匈帝國末代皇帝,一個決定令帝國滅亡,密謀復闢被流放荒島而死
    奧匈帝國建立後,與英國、法國、德國、俄國並列為歐洲五大強,但奧匈帝國的國祚卻相當短暫,只經歷了兩代皇帝共51年。奧匈帝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在一戰中戰敗,但鮮為人知的是,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的一個決定,直接導致了帝國滅亡。
  • 中青報:從《永別了,武器》看第一次世界大戰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在德國的支援下,於1914年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隨即,俄國出兵援助塞爾維亞,德國相繼向俄、法、英宣戰。一戰中雙方傷亡人數達3000多萬,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帶給人類空前的災難。大戰歷時4年多,最終以德、奧匈等國戰敗而結束。
  •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歐洲強國,為何51年內就分崩離析了?
    奧匈帝國為什麼會這麼迅速的覆滅?>三、戰爭之中引爆帝國毀滅的導火索1914年,在長期的民族矛盾和政治鬥爭後,帝國終於迎來了覆滅的導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此之後,奧匈帝國取得了波赫地區的統治權,並於1908年將其吞併。
  •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歐洲強國,為何51年內就分崩離析了?
    英國剛經歷「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威震大洋;法國依然是傳統強國;俄國作為歐洲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雄踞於歐洲東北;德國是新興工業強國,實力不容小覷。而與這四國並列的,還有一個強盛的帝國——奧匈帝國。奧匈帝國在極盛時,不論是從領土、人口、工業、農業、軍事等各個方面都位居前列,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強國。
  • 奧匈如何把德國提前拉入了戰爭漩渦,自己也被解體,真正的豬隊友
    01前言我們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成員還有奧匈帝國和義大利,最後同盟國戰敗,德國雖為戰敗國,但還是存活了下,並在多年以後,兩個國家再次結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原本俾斯麥想孤立法國,防止法國與俄國聯盟,俾斯麥倒並不擔心奧匈帝國的威脅,因為奧匈帝國早已腐朽,無法對德國造成威脅。但奧匈帝國的實力弱於俄國,隨著奧匈帝國與俄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奧匈帝國急需德國伸出援手。
  • 地圖看世界;波蘭立陶宛聯盟、奧匈帝國及歐盟
    該聯盟只繁榮強盛了幾十年,便再17世紀中期衰落,被日意強盛的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三度瓜分,最後亡國。(波蘭名模)b,奧匈帝國。1867年2月,國力日益衰落的奧地利同匈牙利結成二元帝國,帝國由日爾曼人和匈牙利人共同主導。
  • 屍山血海,人類火拼,是什麼引發了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戰爭悲劇,四年的時間裡,無數的士兵死在了大炮機槍下,許多城市和農村變成了一片火海,人類科技的發展把戰爭擴展到了全世界,世界大戰出現在了人類的字典中。一戰前,歐洲的英法德俄意奧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幾個國家,他們瓜分了世界,把世界上大多數地區變成了歐洲人的發財樂園。
  • 原本存在矛盾的奧地利和匈牙利,為何後來會自願合併為奧匈帝國?
    在文章的開篇部分,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奧匈帝國全稱為「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這一帝國是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合併而成的,而並非奧斯曼帝國與匈牙利王國的共同體。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願意攜手並進,組成一個全新的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