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歐洲卻跟其他大洲不同,歐洲的分裂是一種常態;歐洲幅員遼闊的帝國存在的時間很短,統一在歐洲是一種異常狀態
(歐洲面積1018萬平方公裡,國家卻高達48個。)
歷史上歐洲人曾採用三種行式來完成歐洲的統一;帝國(武力擴張)、王朝聯盟(婚姻)及歐盟(經濟政治聯盟。)
一,歐洲歷史上的六大帝國沒有統一歐洲。
羅馬帝國(500萬平方公裡)、查理曼帝國(179萬平方公裡)、神羅(55萬平方公裡)、拿破崙帝國(本土85萬平方公裡)、納粹帝國(69.8萬平方公裡)、蘇聯(歐洲部分約539萬平方公裡)。
(希特勒的納粹帝國存在的時間僅僅12年。)
二,王朝聯盟。
a,波蘭立陶宛聯盟。
波蘭立陶宛聯邦是16~17世紀,歐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在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波蘭是事實上的統治主體。
(曾經縱橫東歐的波蘭翼騎兵)
1569年7月1日成立,1795年滅亡。
該聯盟只繁榮強盛了幾十年,便再17世紀中期衰落,被日意強盛的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三度瓜分,最後亡國。
(1618年波蘭立陶宛疆域99萬平方公裡。)
(波蘭名模)
b,奧匈帝國。
1867年2月,國力日益衰落的奧地利同匈牙利結成二元帝國,帝國由日爾曼人和匈牙利人共同主導。奧匈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帝國,在奧地利部分,日耳曼人人只佔36%,而在匈牙利部分,匈牙利人也不到半數,兩個民族在帝國民族構成上都不佔統治地位。
(1914年奧匈帝國本土本土676,615平方公裡)
一戰中與德國結盟,戰敗後分裂成十個國家。
(奧匈帝國皇后茜茜公主。)
三,歐盟——經濟政治聯盟。
二戰給歐洲極大的打擊,二戰後隨著美蘇兩強的崛起,西歐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以法德為軸心建立聯盟,從1951年4月18日西歐部分國家建立煤鋼聯合體開始,歐洲的聯盟逐漸發展,到如今歐盟發展到28個會員國。
面積4,379,963平方公裡,2018年人口5.1億,為全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實體(2018年歐盟總GDP為18.75萬億美元。)
(紅點也為歐盟地區,這是因為法國的海外省及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領地。)
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不依靠武力,僅僅依靠政治及經濟聯合而有望走向統一。
雖然,當下歐盟遇上了英國脫歐的困境,但歐盟從長遠來看,前途光明。
從歐洲的歷史可以看出,武力並不能促成歐洲的統一,只有政治,經濟,文化等的深度融合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歐洲。
(馬克龍與默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