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狀元郎,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博士生能考上嗎

2020-12-17 妙筆君

自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起,寒門子弟就有了出頭之日,無數人捧起書本,將進士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為什麼不是狀元呢,因為狀元是非常難考的,所以大多數人都不敢奢望,能考上進士就已經很滿足了,我國古代的狀元郎,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博士生能考上嗎

「狀元」這個稱謂是晚清才確定下來的,之前叫「狀頭」。狀元是經過童試、府試、院試等層層選撥中脫穎而出的人才,才有資格進京趕考,經過會試之後還要參加殿試。殿試就是皇帝親自出題,選出其中前三名,分別任「狀元」、「榜眼」、「探花」。

院試:只要是讀書人都會被稱為童生,不過也不是誰都能讀書的,如果家裡沒有錢就很難了,因為要請老師教課,還要保證每個月的開銷。不過只要考過了就是秀才了,秀才可以免除家裡三個人的勞役,還能在村裡當教書先生。

鄉試:舉人又被稱作孝廉,每三年都會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鄉試,只有秀才才能參加,考中了就是舉人,中了舉人即可當官,雖然只能從小官當起,但一隻腳已經踏入了仕途。

會試:在錄取的人數方面有嚴格的限制,明代約300百,清代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人數,但錄取最多的一年在雍正八年(1730),406人,可見考試有多殘酷,這才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試的時候也非常嚴格,進去之前要一個個搜身,發三根蠟燭,晚上也睡在裡面。

殿試:殿試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能考到這裡的都已經是非常優秀的人才了,三年才舉行一次,由皇帝親自出題,大臣監考,考完了之後由皇帝選定,如果考上了前三甲便可以直接進翰林院當官,飛黃騰達了。

我國1300年的科舉歷史中,一共就誕生了11萬名進士,而狀元只有592名,比今天的高考要難太多了,可見競爭有多激烈,因此很多人從青蔥少年考成了白髮蒼蒼的老頭。比如說範進,到了50對歲了還是個童生,二十多次落第把他弄得十分脆弱,可見那時候的文人有多麼的幸酸。

如果要把狀元和現在的博士來比較的話,也不在一個層次上,但怎麼都可以算博士或者博士後了,畢竟是千萬人之一,這個概率真的比中大獎還難。

相關焦點

  • 古代考個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位?
    古代科舉考試名列第一者方為"元",而殿試第一名才能稱為"狀元",能夠在皇上面前得到第一名,那麼就相當於得到了皇帝的認可,這在封建社會無疑是最高的榮耀。 狀元一直都是所有讀書人追尋的目標。
  • 中國古代的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說是博士也不為過
    我國實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實現了大部分人至少是初中生畢業,大家也不至於淪落為不識字的地步。在父母的那個年代中(60年代)沒幾個人能上得起學,小學還未畢業就輟學回家幫忙農作,還未成年就外出打工拼搏;而在古代,上學更是普通人遙不可及的夢想,要說到古代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我先告訴你一組數據:有歷史相關記載的狀元從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一共只有592名。
  • 古代的狀元那麼難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從各朝各代對狀元的待遇可以看出來,狀元會走仕途,但是並不是考上狀元就高枕無憂了,那只是一個「敲門磚」而已,就像如今去公司應聘一般,本科學歷只是一個進入的門檻,狀元也是一樣,考上了只是會走仕途,至於走成什麼樣子還要靠自己。
  • 在古代,進士、舉人以及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為朝廷選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為讀書確實可以為自己謀一條不錯的生路,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 古代的「秀才」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本科生能考上嗎?
    古代的科舉與今天的高考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你知道「秀才」放在我們現在是什麼學歷嗎?本科生能考上嗎?秀才的來源與發展秀才是什麼?尹知章是這樣注釋的:「農人之子,有秀異之材可為士者,即所謂生而知之,不習而成者也。」
  • 我國古代的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現代人根據自己受教育的程度,準確來說就是自己上學的層級,可以分別出不同的學歷,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不等。 同樣,在我國的古代也有著一套類似的學歷體系,只不過他們的學歷不叫現在的名,獲取的方式也不一樣。
  • 古代科舉狀元放到現在大約是哪級學術等級?博士生?博士生導師?
    狀元,本來是指科舉考試中殿試考取一甲第一名的人,但現在也比喻在本領域中成績最好的人。在高考中獲得本省第一名的考生,經常會被人們稱為「高考狀元」,於是就有人將大學生和狀元進行對比,甚至有人認為大學生已經相當於古代的「進士」了,這其實都是不對的,高考狀元其實說的是高考的第一名,這裡的「狀元」和水泥工行業的「技能比賽第一名」意思是一樣的。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答案很意外
    今天的問題,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
  • 看看古代名人的學歷,你還說讀書無用嗎?
    頭甲有三個名額,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三甲名額不定,一般來說各有一二百人。也就是說每次科舉考試錄取的總人數大學300多人。平均每年100多人。可見考中進士的人殊為不易。殿試就好比是全國博士生入學考試,只不過考生都能考上博士。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大概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秀才、舉人和進士在古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我覺得分別應該對應著現在的專科、本科和博士。古代的」高考制度」,叫科舉考試,而現在叫高考。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考試都是為了給國家選拔人才。但是古代和現在的考試的組織形式,考試的內容及每年考試的人數上都不盡相同。在現今,孩子們從6歲上小學,到18歲考大學,歷經十二年寒窗,如果考上一個好大學,算是光宗耀祖了。在古代也是如此,古人也是非常執著的參加科舉考試,有的父親和兒子一起參加科舉考試,兒子都中狀元了,他可能還在參加鄉試。
  • 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進士是清北嗎
    在我們古代也有考試,那就是著名的科舉考試,科舉考試歷史悠久,已經擁有了1300多年的歷史了,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來說說科舉考試分的等級跟現代高考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 古代考上狀元後可以當個什麼官?
    在古裝劇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介布衣,寒窗苦讀十年進京趕考,一旦中了狀元不光會得到別人的喝彩,官方也會抬轎子來迎,狀元派頭如此之大,僅僅就是為了做官——類似於知縣等的官嗎?看派頭顯然不是的,那麼考上狀元後可以當個什麼官呢?
  • 古代考個「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看完真的漲知識了
    古代考個「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看完真的漲知識了在古代,讀書人的社會地位一般都相對較高,普通民眾都非常尊崇讀書人,就連打家劫舍的劫匪都不會輕易得罪讀書人,在唐朝時期人才選拔嚴格,每年當選秀才之人僅一二人,因此要想當上秀才尤其困難,「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 古代所說的窮酸秀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放到現在絕對是精英
    若是在古代,要想成為知識分子,走上仕途,為官一方,只有考科舉一條路可走。現在的學歷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古代也有學歷,分別是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秀才一般可以擔任從七品以下的官職,政治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科級官員。
  • "秀才"相當於今天什麼學歷,研究生能考上嗎?別再被電視劇騙了
    但實際上,在古時候嚴格的科舉制度下,按從高到底的順序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即使最低的秀才,也是很多人傾盡一生追逐的目標,那麼最低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研究生能否考上?考取功名之路的第一步對於我們來說,現在大學一點不難上,只要參加高考,基本上都有學上,最差也能上個大專。而在古代受教育資源的限制,封建思想的影響,考取功名的路就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容易。
  • 古代的狀元,放在今天什麼水平?
    江蘇高考狀元無緣清華北大,被稱為&34;,不過人家轉身申請了香港大學,還獲得了一大筆獎學金,應了那句&34;。古代也崇敬讀書人,科學制度讓讀書人朝著升官發財的終極目標前進,有些人搭上了大半輩子卻也樂此不疲。如果你知道了古代的&34;含金量有多高,你就能夠理解範進中舉後樂瘋的行為了。
  • 「秀才」相當於現在啥學歷,博士能考上嗎?看完感嘆:讀書真重要
    那麼不禁讓人非常好奇「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博士能考上嗎?看完他們的古時候不禁感嘆:讀書真重要。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考試制度。大業二年(606年),隋煬帝增設進士科,在我國沿襲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正式形成。這是我國在教育事業和選拔人才制度上的一大進步。
  • 古代進士舉人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層次的人呢?你知道嗎?
    科舉制度建立於隋朝,廢止於光緒年間,現在大部分人在古代是能拿到俸祿的哦,來看一下你到什麼級別了。秀才秀才由院試(童試)選拔而來,相當於現在的小學升初中,只是古代文盲較多,有些童生年紀比較大,甚至有五六十歲還在考秀才的。
  • 為什麼古代人們都想考秀才,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別不知道
    為什麼古代人們都想考秀才,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別不知道在電視劇《武林外傳》裡面,有著各色不同的人物,其中最經常聽到的口頭禪就是呂秀才的「子曰」。這個呂秀才講話做事都是文縐縐的一副讀書人死板的樣子,那麼以他秀才的學歷放到現代社會來看,會是現代學歷的那一個段呢?這個要先熟悉一下古代的科舉考試的制度,一個人想要獲取功名就必須要讀書和考試,到了年齡後那他首先就要參加縣試完後再參加府試,如果通過的話就是童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