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誰才是大唐「第一戰神」,他打下的領土最多

2020-12-20 指點江山

李靖故居位於三原縣城北5公裡的魯橋鎮東裡堡村,為李靖的府第。又稱「李氏園」、「唐園」、「半耕園」、「楊虎城花園」等。《舊唐書·王珪傳》中曾說道:「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

那麼,這個「出將入相」的李靖,究竟有何了不起呢?

一代名將李靖,一生身經百戰,消滅了蕭銑、滅輔公拓等反叛勢力、平定突厥、平吐谷渾等小數民族,百戰不殆,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軍事大家;作為臣子,李靖精明幹練,政績卓越,性格穩重,為人低調謙和,是初唐一代名臣。

李靖位極人臣,深得唐朝在任最高統治者的賞識與信任。但是,在其起步之時,根基頗為薄弱,不僅受到李氏家族猜忌,還差點被殺了成了刀下冤鬼。好在,他以實幹精神,改寫了不利於自己的局面,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李靖出生官宦世家,年輕時曾為隋朝的地方官員。當隋煬帝倒行逆施,激發眾怒,天下群雄並起,起義反隋之時,貴族子弟出生的李靖,因其思想的局限性仍然效忠於隋朝。 他當時任馬邑郡丞,偶然發現,上司李淵心懷不軌,偷偷地招兵買馬,尋找時機反叛隋朝。效忠於隋朝的李靖決意向隋煬帝報告此事。

怎麼把消息傳遞給隋煬帝呢?這在當時是個大大的難題。

當時,李靖正處在李淵的勢力範圍內,公然告狀只會讓自己陷於困境。好在,腦迴路清奇的他,總能突發奇想:李靖決定冒充囚犯,讓人將自己解送至江都。可惜,事以願違,天不遂人願,李靖被押解至長安時,關中局勢大亂,通往江都的道路已經被控制,寸步難行,就這樣,李靖一行耽擱了下來。

同時間,李淵起兵,攻克長安,正式公開反隋。李靖在長安被抓,冒充囚犯準備去告黑狀的事也被揭發。 在即將被斬首的千鈞一髮之際,李靖感慨自己壯志未酬,不願身先死,便對李淵大叫:「你既然起了義兵,便是想要平定天下。可為什麼又為個人恩怨而殺有才能之人呢?」李淵對李靖這番話深以為然,李世民也很是賞識其才華,請求父親饒恕李靖。

李靖自救成功後,加入李世民團隊,成為其團隊一名高參。 在李世民團隊中,李靖雖未能單獨統兵作戰,但是,不斷獻出好點子,以其對天下大勢的了如指掌,對敵人心理的有效把握而受到賞識。他的想法,計謀屢屢被李世民採用,在李世民的東徵西討戰旅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20年,蕭銑為統帥的割據勢力出兵騷擾唐朝邊界,此時,李家戰隊與王世充割據力量爭奪中原重地,應接不暇,所以,只好命李靖趕赴夔州(今四川奉節)去防範蕭銑,自然,如果能招撫,不損一兵一卒,不戰而屈敵就最好了。

李靖這一路,可謂千辛萬苦。

趕路途中,李靖途經金州(今陝西安康),當時廬江王李緩正在討伐當地少數民族,可惜,出師不利,屢屢戰敗。李靖停下前進的步伐,為唐軍出謀劃策,幫助李緩打了勝仗,而他自己卻因為這樣而耽誤了時間。總算趕達峽州(今湖北宜昌),又因蕭銑的勢力控制了險塞,李靖千方百計仍遲遲不能通過,時間再一次被耽誤。

遠在中原的李淵不了解具體情況,再加上,對李靖的不信任,他誤認為是李靖故意滯留,貽誤軍機,便要駐守峽江的刺史許紹殺了李靖。許紹愛才,清楚當地的具體情況,明白李靖的難處,沒有立刻執行,並為他上書說情請命,這才讓李靖免於含冤而死。 之後,李靖尋得良機,度過要塞,趕赴夔州,結果,反叛勢力比賽造反一般,此起彼伏。

少數民族的統領冉肇則公然反叛,意欲佔領夔州。趙郡王李孝恭戰隊困於無法準確知道局勢,屢屢戰敗。李靖審時度勢,率領八百士卒夜襲敵營,大獲全勝,穩定軍心。其後,他布下奇兵,在險要之地以逸待勞,引冉肇則進入包圍圈,包圍而殺之,俘虜了敵軍五千多人,大振三軍。捷報傳來,李淵肯定了李靖的付出,並特意親筆寫了幾個字:「既往不咎」。

李靖此戰,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贏得了領導的初步信任。

對於胸中有宏願的人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沒有建功立業的舞臺。至此,李靖獲得了信任,舞臺已經搭建好,他會如何展現才華?

只能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戰場隨靖平。」

621年初,李靖請示李淵,獻出了攻滅蕭銑的十條計策。李淵覺得計策不錯,便以李孝恭為主帥,李靖為副帥出兵平定蕭銑,大軍出發之際特意對李靖交待說:「孝恭不太懂軍中大事,你要負起主要責任。」信任,是一場一場戰爭建立起來。戰爭進行時,李靖廣集糧,練士卒,穩後方,設奇謀,各個擊破,不足三月,就徹底殲滅江南蕭銑的割據勢力。

這次戰役,李靖表現出其難能可貴的才能,進一步獲到了唐高祖的倚重。論功行賞,李靖被封為上柱國、永康縣公。

李靖是唐朝戰功赫赫的武將之一,他內可平亂,外可禦敵,審時度勢,百戰不殆。

621年,與蕭銑一戰中,李靖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取得戰爭的勝利。

天時——利用天災,江水上漲,敵人無心思防範之際,突然攻打沿江各城,快速圍困湖北江陵, 包圍江陵外城,佔領水城。

地利——佔領水城後不貪小利,下令軍隊將繳獲的大批物資和船隻丟入長江,任其順風而去, 以此迷惑蕭銑援兵。援兵中計,不敢貿然行軍。此計為唐軍爭取了攻佔蕭銑城池的時間,使江陵圍攻戰得以速戰速決。

人和——破城之後,唐朝眾將認為蕭銑統兵造反,屠殺軍官,十惡不赦。要求抄沒其和其隨從,及城中大戶的財產,犒賞三軍,弘揚國威。主帥李孝恭也認為蕭銑罪大惡極,應該嚴懲。

這時,李靖勸阻大家說:「皇帝起兵,是徵伐反叛之人。現在他們既然投降無力反叛,應不予追究。城中百姓是因為受到脅迫而不得不反抗,不是百姓本意。我們在破城後屠城,抄家滅族,則有違陛下的仁愛之心,那些尚在敵軍手中的城池也會拼死一戰。如此,要穩定局面,收服江南各地將困難重重。」

在他的堅持下,江陵城內的唐軍紀律嚴明,百姓恢復戰前生活。這種顧全大局,不貪財的有遠見的處事風格深得人心。消息傳出,蕭銑的剩餘殘餘勢力覺得投降更有活路,便陸陸續續的投降。

唐朝在此戰中,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收復叛軍,此乃李靖顧全大局、戰略準確的功勞。

公元623年七月,盤踞在江淮一帶的輔公佑起兵造反,淮南江東全都宣布脫離唐朝統治,輔公佑抓準時機趁機擴大地盤。這次,李孝恭仍為主帥、李靖仍為副帥,急調各路大軍趕赴戰場。 此時,淮南一帶形勢如下:輔公拓駐守丹陽;馮慧亮盤踞當塗(今安徽當塗),兵力三萬,佔領長江水道;陳正通堅守青林山,有三萬騎兵,對抗唐朝陸軍。

戰前軍事會議召開時,李孝恭和李靖對應該先從哪裡打開缺口,發生了分歧。 李孝恭等唐朝將軍覺得,當塗與青林山的兩支部隊有地利的優勢,只要他們死守,唐軍難於勝利。而直接摧毀輔公佑老窩相對更容易些,如果獲勝,當塗的叛軍三軍無首,自然會不戰而降了。

李靖不以為然,丹陽糧多將廣,城牆堅固,唐軍目前的戰鬥力,沒有速戰速決的把握。一旦戰事拖延,馮、陳兩路人馬會成為援軍,唐軍極大可能會被圍困,偷襲丹陽不是什麼好主意。而馮、陳兩支隊伍有「地利」優勢,自以為唐軍拿他們沒有辦法,想著只要守著城池,就不會一敗塗地,唐軍如能迅速攻城,一定可以打他們反應不過來。

李孝恭和眾將深以為然,最後,三軍以李靖的分析為準,分水路兩路大軍攻打馮慧亮和陳正通。

敵人佔有「地利」的優勢,若堅守不出,唐軍想快速取得勝利是萬萬做不到的。李靖使出「陰謀詭計」對抗敵人「地利」優勢:他派人到敵人陣前叫罵,再派老弱殘兵去攻城,軍隊打不過便逃。 日日如此,守軍以為唐軍懦弱,按捺不住出來追擊,結果,唐軍以逸待勞,正好「請君入甕」,埋伏好的唐軍主力從四面八方衝殺出來,塗、青林兩處取得勝利。

而後,李靖乘勝追擊,帶領大軍攻打丹陽。

馮慧亮和陳正通的失敗,極大的打擊了輔公拓軍隊的士氣,丹陽雖有不少守軍,卻選擇了棄城而逃,李靖大軍不戰而勝。大勢已去,李靖樂得清閒,名手下李世績去追擊輔公拓部。輔公拓部自知無力回天,大軍逃到江蘇句容時,幾萬人竟只剩下幾十名心腹了。而後,剩下的幾十名心腹為了保命,竟抓住輔公拓,將他獻給了唐軍,以期將功贖罪。

江淮平定,戰略決策的正確功不可沒。李靖對形勢判斷之準確,用兵之巧妙,是此次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一時間,李氏王朝對此好評不斷。高祖李淵認可李靖的才能,對人誇讚說:「即使是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這些厲害將領,也沒有我的李大將軍厲害啊。」

後來,李靖為唐王朝接連打了數場勝仗,幾乎是一人打下了半個中國。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情惡化,當時也已病重的李世民親臨病榻慰問。他見李靖病危,涕淚俱下,十分難過地對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對國家有功勞。如今病到這種地步,為公感到擔憂。」同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歲。

凌煙閣上一直掛著唐王朝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畫像,其中便有一副畫像是李靖的。到了唐肅宗時期,李靖更被唐朝政府追封為名將之一。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戰績突出,為開創大唐盛世做出巨大的貢獻。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今多已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為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參考資料:

【《舊唐書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新唐書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相關焦點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五位齊魯籍人士都是誰?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和紀念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修建了一座凌煙閣,請當時的大畫家閻立本繪畫,書法家褚遂良題詞,將為唐帝國建功最大的二十四名臣子的等身畫像置於凌煙閣,據說太宗晚年經常獨自前往凌煙閣,追憶當年與兄弟們金戈鐵馬一起打天下的崢嶸歲月,久久不願離去。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很多人都為秦瓊排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後一名而鳴不平,但是實際上秦瓊被排最後一名屬於恰到好處,而長孫無忌排名第一,也屬於實至名歸,無人不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比較複雜,因為這裡面有好幾股勢力,既有文臣宰輔,又有元帥戰將。李世民也是根據選出的這二十四個人的功勞、官職、資歷還有個人感情評定的。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第一的是長孫無忌,排第二的是誰?
    唐代長安城皇宮內的三清殿旁有一個不怎麼高大巍峨的建築,雖然「其貌不揚」,但它的意義非常重大,這座小小的閣樓就是大名鼎鼎的凌煙閣。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表彰跟隨他一起徵戰四方,治理國家的功臣,便修建了凌煙閣來陳列由大畫家閻立本所繪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二十四功臣圖》,畫像為真人比例,面北懸掛,以示尊皇,並時常前往懷舊。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兩人姓長孫,一個是長孫無忌,另一個是?
    唐朝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為了表彰昔日打天下的功臣閣老,特意下詔令畫師繪出二十四功臣畫像,置於太極宮三清殿旁的凌霄閣內。這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由來。
  • 張亮為什麼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亮為什麼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張亮被李世民派到了洛陽,任務是和山東豪傑秘密聯絡,送給他們很多金銀珠寶,使這些人都為李世民所用。李元吉向李淵告狀說張亮謀反,目的是把李世民拖下水。在獄中。面對李元吉的威脅,張亮給予很鄙視的一眼,在他心中始終認為李世民很仗義,一定會救來他。面對軟硬不吃的張亮,李元吉決定用大刑,什麼老虎凳、什麼辣椒水,十八般刑具全都用上了,他認為張亮最多挺不過三樣。然而他錯了,張亮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硬漢」這兩個字是這樣寫的。
  • 唐朝開國功臣張亮,怎樣追隨太宗,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張亮是唐朝時期的軍事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出生在普通百姓之家,自小家境貧寒,憑藉著農業耕作為生,勉強維持生活。成年之後恰逢天下混亂,家中生計更是困難,周邊百姓也飽受戰亂折磨,於是他毅然參加瓦崗起義,跟隨在徐績部下。
  • 凌煙閣二十四人都有誰?他們都有什麼功績?排第一的是誰?
    尤其是像他這樣,早年四處徵伐,登基後生活卻逐漸被政務填滿,變得枯燥無味的君主。於是,他便叫來大畫家閻立本,讓他繪製了二十四幅功臣畫像,並將其掛在凌煙閣表達紀念。那麼,凌煙閣二十四人,當時任什麼官職,有什麼功績呢?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按照唐太宗設置他們時的官職大小來排序的。
  • 效顰雲臺二十八將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清代配享太廟有多搞笑?
    大漢光武帝劉秀有雲臺二十八將(宿),唐太宗李世民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五十二人都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他們的故事幾乎已經家喻戶曉,劉秀也被稱為「位面之子」——管著二十八星宿,而李世民手下的秦叔寶尉遲恭更成了降妖捉怪的門神,直到今天還在保佑著千家萬戶的安寧。
  • 憑什麼能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佔據第九位
    前言:為了紀念那些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將或臣子,李世民設立了凌煙閣,其中陳列了二十四位功臣,文有大名鼎鼎的魏徵、房玄齡等人,武有程咬金、秦叔寶等人,隨便提起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看來此人是個不折不扣的關係戶,難道他真的是靠著自己天潢貴胄的身份擠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嗎?當然不是,凌煙閣之中所列的各個都是有真才實學、有赫赫戰功大唐元勳,他要真沒有兩下子,排在他身後的程咬金、秦瓊、長孫順德等人怎麼能服他呢?
  • 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被誰從權勢的高位拉了下來?
    位列凌煙閣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卻在唐高宗時期被扳倒,扳倒他的人不是唐高宗,而是唐朝最博學的小人李敬宗。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舅舅,因為所獲的功勞和聲望被李世民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首位,還是李世明指定的「託孤」功臣。
  •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劉秀的雲臺28將,為何沒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會取安西將報國,凌煙閣上大書名。 詩贈的趙將軍是誰已無關緊要,詩人的祝福卻流傳下來,奮戰沙場的將軍們,最高的榮譽就是「凌煙閣上大書名」。
  • 凌煙閣功臣長孫無忌,他算忠臣還是權臣?看他最後下場就知道了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前言導語聊到唐朝初年的功臣,基本上每個人都能隨口說出幾個來,比如魏徵、房玄齡、侯君集、李靖等等,這些人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肱股之臣,後來被供奉在凌煙閣,世代享受香火祭祀。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參與太子造反,李世民親自審問後哭了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參與太子造反,李世民親自審問後哭了。《新唐書·列傳十九》記載「承乾事覺,捕君集下獄。楚石告狀,帝自臨問,曰:我不欲令刀筆吏辱公。君集辭窮不能對。」太子李承乾謀反事發後,侯君集因此被捕入獄。
  • 他戰功卓著不輸秦瓊,還救過李世民,為何畫像卻沒被列入凌煙閣?
    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為了犒賞當初幫助自己的功臣,特別設立了凌煙閣,裡面存放了24位幫助他奪得皇位的功臣畫像,按照功勞大小以此排位,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叔寶因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被李世民排到了最後。
  • 聞名於世的凌煙閣對於唐朝歷代帝王而言究竟有何價值?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之杜如晦那麼,話說回來,最初的太宗是把什麼樣的功臣放入凌煙閣的呢?二是緬懷激情的燃燒歲月,紀念和他一起打仗的將士們。(要知道,凌煙閣是貞觀十七年建的,在那之前好多開國元勳都已逝世,而太宗本人雖然才46歲,但是他就位多年,積勞成疾,身體已大不如前)三是宣傳政權的合法性,樹立建功立業的風尚和精氣神,團結統治階級內部勢力和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 凌淵閣二十四功臣簡介,最受寵的下場最慘,最後被逼自盡
    凌煙閣是唐朝表彰有功之臣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位於長安城內太極宮東北角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內。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們,由李世民親自題詞、命閻立本為二十四位有大功於李世民的功臣繪畫,供奉於凌煙閣中,即「凌淵閣二十四功臣」。此篇簡單介紹下榮登二十四功臣榮譽榜的大唐功勳。
  • 義子和老婆通姦,自己被告謀反遭滅門,凌煙閣最慘的功臣.
    但拋開凌煙閣排名的種種不可思議來說,單是裡面最後被殺得都非常多,而且很多罪名還非常諷刺,那就是謀反。明明是大唐帝國的開國功臣,許多人到了最後都莫名其妙地被定為了謀反的大罪,比如說凌煙閣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最後的下場就是以謀反而定的抄家滅族的大罪。
  • 李世民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給他連升三級並重用
    李世民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給他連升三級並重用小編今天和大家聊聊唐朝一名開國功臣,李世民在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便給他連升三級,而且還重用他。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麼李世民為何要在臨終前將一名開國功臣貶出京城呢?
  • 依託長孫無忌墓 武隆將建大唐宰相城
    位於武隆的大唐宰相城,就是籤約項目之一。按照規劃,武隆將依託長孫無忌墓,以唐朝文化為主題,建設江口烏江大橋、石牌坊、唐風步行街及建築物群、長孫無忌紀念館、大唐風韻館,打造大唐宰相城文旅項目。近期長孫無忌墓將啟動整體修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