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2020-12-11 騰訊網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在中國文化史上,《易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易經》中去尋找答案。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易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易經》裡的30個成語,一起領略古老而深沉的智慧。

1、自強不息

【出處】《易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釋義】自強不息的意思是自己要努力向上,永遠不懈怠。深層次的意思是一個人的處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個強大的自己,若想強大自己,必須堅持,不放棄努力。

2、厚德載物

【出處】《易經 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釋義】厚德載物提倡的是一種寬容精神,它要求一個人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像大地承載萬物、生長萬物那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開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3、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出處】《易經 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釋義】上段話實際上形成了兩條成語:一條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意思是說兩個人一條心,力量很大,像鋒利的刀劍一樣能斬斷銅鐵,後常以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喻指緊密團結,力量無敵;一條是「金蘭之友」,用來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

4、懲忿窒欲

【出處】《易經 損》:「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釋義】懲忿窒欲的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嗜欲指肉體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它強調的是克己與忍讓。

5、信及豚魚

【出處】《易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釋義】信及豚魚的意思是對小豬和魚這樣微賤的東西也要講信用,比喻信用非常好,指出做人要誠實守信。

6、卑以自牧

【出處】《易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釋義】《易經》上述話中包含兩個成語:謙謙君子與卑以自牧。謙謙君子指謙虛謹慎、能嚴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指以謙卑自守,要求人們保持謙虛的態度,提高自身的修養。

7、朝乾夕惕

【出處】《易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

【釋義】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8、剛柔相濟

【出處】《易經 繫辭上》:「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釋義】剛柔相濟的意思是剛強的與柔和的事物互相調劑補充,使之恰到好處。這條成語強調的是人們在處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關係時,必須順應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注重和諧、協調、平衡,做到不偏執、不過激,從而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

9、尺蠖之屈

【出處】《易經 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huò)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釋義】《易經》上述話中包含三個成語:能屈能伸、尺蠖之屈和龍蛇之蟄。能屈能伸,能彎曲也能伸直,指人能適應各種境遇,在失意時能忍耐,在得志時能施展抱負;尺蠖之屈比喻以退求進的策略;龍蛇之蟄比喻引退。

10、藏器待時

【出處】《易經 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釋義】《易經》上述話中包含兩個成語:藏器待時和待時而動。藏器待時的意思是懷才以等待施展的時機,比喻不急於表現才幹能力,等待施展的機會;待時而動是說等待有利的時機,然後行動。

11、見機而作

【出處】《易經 繫辭下》:「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釋義】見機而作的意思是看到適當的時機就立刻行動。

12、安不忘危

【出處】《易經 繫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釋義】安不忘危表示要在安全的時候不忘記危難,意思是時刻謹慎小心,提高警惕。

13、履霜堅冰

【出處】《易經 坤》:「初六,履霜堅冰至。像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釋義】履霜堅冰釋義是行走在結霜的大地上,便會想到結堅冰的寒冬即將到來,比喻事態逐漸發展,將有嚴重後果。

14、物以類聚

【出處】《易經 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釋義】指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現多比喻壞人和壞人常在一起,互相勾結。

15、謙尊而光

【出處】《易經 謙》云:「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釋義】謙尊而光的意思是尊者謙虛而更顯示其美德。

16、改過遷善

【出處】《易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釋義】改過遷善是表示道德品質和作風的用語,意即:有德行的人見到別人的善良德行就學習、仿效,見到別人有錯誤就自覺對照改正。明朝王廷相在《慎言 小宗》中有「遷善當如風之速,改過當如雷之決」表示遷善和改過速度很快且果斷。

17、觸類旁通

【出處】《易經 繫辭下》:「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釋義】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就能推知同類的其他事物。

18、探賾(zé)索隱

【出處】《易經 繫辭》 :「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

【釋義】這一段話有兩個成語:探賾索隱和鉤深致遠。賾:幽深玄妙。探賾索隱的意思是探究深奧的道理,搜索隱秘的事情。鉤深致遠也比喻探討深奧的道理。

19、數往知來

【出處】《易經 說卦》:「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釋義】數往知來表示明了過去,可以推知未來,即可以根據過去推測未來。

20、極深研幾

【出處】《易經 繫辭》:「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釋義】極深研幾指的是要探討研究事物的深奧隱微之處,形容鑽研深刻、細緻。

21、見仁見智

【出處】《易經 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釋義】對同一事物,因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就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簡作「見仁見智」。

22、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出處】《易經 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釋義】積善:積累善舉,指經常做好事。餘慶:遺留福澤。舊時指經常行善的人家,一定會給子孫留下幸福。也就是所謂善有善報。

23、殊途同歸

【出處】《易經 繫辭下》:「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釋義】原作「同歸殊途」,意謂通過不同道路,達到一個目標。孔子曾經說過,天下的人,最後都回到同一個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來是一致的,但人們卻有種種的思慮。

24、應天順人

【出處】《易經 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釋義】應、順:順應、順從。天:舊指心目中的上帝。順應天命,順從人心。舊時常用以頌揚建立新的朝代。中國古人認為朝代的更迭、政治的變革,是天意和人心共同作用的結果。後應天順人演變成為封建社會帝王登基時常用的套話。

25、滿腹經綸

【出處】《易經 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釋義】經綸:治理絲縷,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滿腹經綸泛指人很有學問,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26、匪夷所思

【出處】《易經 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釋義】夷:平常。匪夷:不是一般人。匪夷所思 ,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也形容所見事物的離奇或複雜。

27、群龍無首

【出處】《易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釋義】首:頭,引申為領袖。一群龍沒有一個領頭的。比喻眾人會集,沒有領頭人,無法統一行動。

28、革故鼎新

【出處】《易經 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釋義】革:《易經》卦名,意為變革。鼎是烹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變熟,由硬變軟,故引申有更新之意。革故鼎新,意為破舊立新,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29、出神入化

【出處】《易經 繫辭下》:「精義入神,以致用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釋義】神:神妙。化:化境,極高超的境界。出神入化 ,超越神妙,入於化境,形容技藝達到極高的境界。

30、否極泰來

【出處】《易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象曰:天地不交,否。」《易經 泰》:「泰,小往大來,吉亨。」「象曰:天地交,泰。」

【釋義】「否」、「泰」為卦名。天地交,即天地相互作用,謂之「泰」,不交謂之「否」;「泰」則亨通,「否」則失利。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達到一個關節點,就要向著它的對立面轉化,一事物變成另一事物,「否」可以轉化為「泰」。後來便常用「否極泰來」形容情況從壞轉好。

人們說「樂極生悲」、「苦盡甜來」、「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等都是「否極泰來」的意思。

它充分體現了辯證法思想,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改變原有的形態,出現新的狀況。

「好」可能轉化為「壞」,「壞」可能轉為「好」,「有利」條件可能轉化為「不利」條件,「不利」條件也可能轉化為「有利」條件,在實際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這種事物互變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點讚+關注

逍遙哥

持續為你分享更多

文化絕學

改運密碼

相關焦點

  • 《易經》中的30個成語中的人生智慧
    在中國文化史上,《易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易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易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易經》裡的30個成語,一起領略古老而深沉的智慧。
  • 《易經》的十個常用成語,智慧盡在其中
    三,群龍無首出自《易經.乾卦》用九爻辭:見群龍無首,吉。點評:這個成語本是個褒義詞,但很容易被誤解為貶義詞。為什麼《易經》上講「見群龍無首,吉」呢?因為天地萬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本分不同,而無優劣之分。大家都是龍,憑什麼你就是真龍,就要為首呢?
  • 易經裡的「五條成語」,任何一個,都飽含人生大智慧
    於是就發展出了許多成語,據統計,《易經》中包含的成語多達兩百多條,子曰接下來就總結了其中五條分享給大家,每一條都蘊含著人生大智慧。值得收藏!1、否極泰來「否」和「泰」分別是《易經》中的第十二卦和十一卦。
  • 融入日常的這些成語和智慧都源於易經文化?
    朋友們應該發現了文裡這些帶引號的成語?其實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或處世智慧都直接或間接地源於«易經»,有200多條,不少我們都比較熟悉,雖然有些古意與今意稍有差別。如下舉例些許:自強不息 «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群龍無首 «乾卦»: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源於《易經》的八個成語,提升人生境界的大智慧!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淵藪,它包羅萬象,被譽為「群經之首」。出自《易經》的成語,據統計有二百餘條,它們是對易經智慧的高度概括,微言大義,內涵豐富。下面介紹其中最經典的八條成語,值得珍藏一生!出處:《坤卦·象辭》解讀:君子除了像天一樣自強不息外,還應像大地一樣虛懷若谷,包容萬物,這要求君子不斷增進德行,磨鍊心性,放大自己的人生格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等,都是厚德載物的具體表現。
  • 和孩子一起品讀出自《論語》的30個成語典故,體會傳承千年的智慧
    它是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論語》蘊含著豐富的處世之道和人生智慧,宋初宰相趙普曾自詡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細讀《論語》依然能給我們很多啟迪。
  • 《周易》10個成語,教你10種為人處世大智慧,調整心態,否極泰來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都源於《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前人的處世智慧。01、否極泰來出處:《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象曰:天地不交,否。」《周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
  • 這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均出自《易經》,真讀懂的又有幾個
    易經是傳承下來的一本經典巨作,其所蘊含的道理博大精深,所涵蓋的知識層面也十分廣泛,易經結合了道家大智慧,是智慧學,同時也是大道之源。出自易經的成語有很多,今天就來看一下,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 《易經》智慧:逢兇化吉的秘密,就在這4個字裡(喜馬拉雅)
    來源:喜馬拉雅為什麼每個人都該學《易經》?先看一個小故事。明朝蘇州城裡有位尤老翁,開了間典當鋪。一年年關前夕,尤老翁在裡間盤帳,忽然聽見外面櫃檯處有爭吵聲,就趕忙走了出來。原來是一個附近的窮鄰居趙老頭正在與夥計爭吵。
  • 《易經》的智慧:「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點醒多少人!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智慧之書生和易,就是變化。一切都是不斷在變化的,《易經》裡,寫盡了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 《易經》精選:紅粉佳人的女孩名字,讓人眼前一亮
    從古至今,《易經》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都超乎想像。《易經》這本書是很多人取名的必看典籍,許多中國古代名人的名字都來自於《易經》,例如,白居易、李鴻章、蔣百裡等。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易經》裡的好名字,個個都有內涵和氣質。
  • 曾仕強:《易經》解讀當代女權主義,做一個有智慧的東方女性。
    …… 我們只需低調地靜下心來,翻開祖先留給我們的千年智慧《易經》就好了。 我們就從《易經》卦象的角度,說說易經帶給我們東方女性的「女權」及智慧。 《易經》64卦分為上經講天道,有30卦;下經講人道,有34卦。
  • 易經並不玄乎,這10個常見的成語,皆來自易經,你用對了嗎?
    有的人說《易經》太深奧,太玄乎了,看不懂。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實,我們已經身在易中,易的理、數、象都在我們眼前,就等我們擦亮自己的慧眼。天下難事,從容易的地方做起。這篇文章從生活中常見的10個成語切入,大家循序漸進,從象開始學習。
  • 《易經》:你絕對想不到,這些成語詞句都是出自這裡
    《易經》可以說是群經之首了,融合了道家,儒家等很多學派的精華,是我國古代留下了的一本很重要的書籍。其中包含了很多大道理,如果學會了對自己的人生都是很很大的影響的。現在很多道理都是出自《易經》的,不過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我們來看看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的到成語和詞句。
  • 品讀|在成語裡遇見中醫智慧
    比如說,我們需要知道,中醫除了是一種治病的學科、手法,還是一門蘊涵著關於身體、自然的智慧之學。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智慧也沉澱、體現在諸多經典成語之中。成語,作為漢語言文字中尤為閃亮的那顆珍珠,是前人生活的積累和思辨的閃爍,是最能體現民族特色的詞彙。但是您知道嗎?在很多成語中,我們可以遇見中醫。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易經的智慧之談,讓人受益
    《易經》中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真可謂經典!豪不過三這個「豪」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九」在古人的觀念裡,是最大的數字,如「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都表明了「九」的至上意義。「窮不過九」有兩個意思:一是窮到了極點,生活自然就會慢慢好起來;二是就算我們現在再窮,只要肯吃苦,奮鬥上九代,肯定不會還是窮人了。
  • 易經並不玄乎,這10個常見的成語,皆來自易經,你用對了嗎!
    有的人說《易經》太深奧,太玄乎了,看不懂。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實,我們已經身在易中,易的理、數、象都在我們眼前,就等我們擦亮自己的慧眼。天下難事,從容易的地方做起。這篇文章從生活中常見的10個成語切入,大家循序漸進,從象開始學習。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易經》忠告:朋友間關係再好,也不能說這3件事,太有道理了
    在《易經》中就有關於說話的智慧,並告誡我們:朋友間關係再好,也不能說這3件事。究竟是哪三件事呢?一、自己的秘密任何人均有隱私,這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說出來,便有可能流露出去,給自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些智慧,我們都能從《易經》中學到。《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它不僅是群經之首,更是解答人生各種疑難問題的"生命之書"。每當我們在家庭、工作、交際、學習上產生困惑時,都能從《易經》中找到答案。
  • 《易經》:出自易經的幾個經典成語,包含很多人生哲理
    《易經》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本經典的名著,其中包含了很多人生道理,不僅僅對當時的人有著很大的影響,對於現在的人也是有著很深刻的影響的。有很多人成語我們日常生活中或許在用,但是這些成語出自於哪裡,相信很多人卻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