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易經》解讀當代女權主義,做一個有智慧的東方女性。

2020-12-23 騰訊網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確定每年3月8日為國際勞動婦女節,這個節日正是起源於西方第一代女權主義。

此後爭男女平等的女權運動在全球掀起軒然大波,各地人們紛紛效法,熱度不減。

其實,作為東方女性,尤其中國女性,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無需像西方女權主義者一樣高調到上街遊行抗議.……

我們只需低調地靜下心來,翻開祖先留給我們的千年智慧《易經》就好了。

我們就從《易經》卦象的角度,說說易經帶給我們東方女性的「女權」及智慧。

《易經》64卦分為上經講天道,有30卦;下經講人道,有34卦。雖然天道和人道配合化育萬物並生生不息,但是卦的數量不是平分的。

反映到男女的問題,所謂女權主義追求的平等,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實際上無法平等,為什麼?

因為,有些女人能做的事,男人不能做的;而有些男人能做的事,也是女人做不來的。

男女有別是事實,各有各自的定位,實際上不可能樣樣平等。如果凡事非要追求平等,大家都很痛苦。

所以,與其追求虛無縹緲的「女權」,不如想想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女人,來得更加實在。

01【姤卦】說:做一個有深度的女子

古人云:只羨鴛鴦不羨仙。擁有一段美好姻緣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事。《易經》中的姤卦就是這樣一個象徵世間男女姻緣邂逅的卦。

姤卦有說「柔遇剛也」,就是指男女相遇。

試想,如果世界上男人歸男人,女人歸女人,永遠沒有遇合,人類還有未來嗎?人類還能生生不息嗎?

所以柔與剛的相遇其實是很正常,而且很必要的,問題不是遇不遇,而是怎麼遇?

這個「怎麼遇」很重要。事物之間一定有陰陽的遇合,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男女間的遇合自然也有好有壞,關鍵在於如何把握遇合的妥當性。

切記,一定是男孩子去追求女孩子,道理何在呢?非常簡單,女追男隔層紗,男追女隔重山。

姤卦告誡我們,要做一個有深度的女子。

一個女子在與男性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分寸,莫要輕浮輕薄自己,要自尊自重有涵養,這樣才能贏得男性的尊重。

姤卦還強調說,「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

一個剛強正直的男性一定要遇到溫柔賢惠的女子,然後才可以相遇,這才是男女遇合之正道。也才是婚姻幸福的開始。

02【漸卦】說:做一個有態度的女子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易經》中恰恰就有這麼一個指導我們「嫁對郎、入對行」的卦象,這就是漸卦。

漸卦的卦辭「女歸吉,利貞」。

我們可以解釋為:如果採取漸卦的道理,一步一步按照程序進行,那這個女子出嫁的結果一定是好的。

我們也可以這樣解釋,一個女子若要出嫁,嫁到什麼地方?嫁到什麼家庭?

這個時候女子一定要記住,你要有自己的態度,一步一步發展,不要著急。

因為兩個人的生活地域、家庭背景、價值觀念等等有所不同,最好先了解一下兩個家庭,彼此互動一下。

看看兩家的背景有沒有什麼應該調和的地方,再等等看兩個人果真是情投意合,最好再找個媒人,按照婚姻的程序逐步開展,這就叫做漸進之道。

「漸之進也,女歸吉也」,堅持遵循漸進之道,按照婚姻程序慢慢展開,這個女子出嫁之後定會吉祥。

03【恆卦】說:做一個有溫度的女子

《易經》中的恆卦有說,「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恆卦意思是:一個女子要想在家安定地過好日子,就要有本事把先生牢牢地抓住,不讓他變心,不讓他有婚外情。

那怎麼辦呢?這個女子一定要用溫柔和順的方式對待她的先生,要留住他的心。

我們常說一個懂得烹調的女子,定會鎖住男人的心,為什麼呢?

想想看,如果先生老是在外面吃,吃久了會膩煩的,那麼回家的情緒會好麼?如果先生外面的應酬多了,難保不會有意外的事情發生。

所以一個女子要控制好先生的胃口,讓他覺得還是家裡的飯菜好,然後他就慢慢把外面的應酬推掉,準時回家了。當然這是以前的說法。

現在可以理解為,一個女子要有溫柔的態度、平和的心情,讓先生回到家後感覺很溫暖很舒服。

這個女子當然就可以「從一而終」了。

很多人的傳統觀念裡會認為一個男人在外面有事業,有名聲,還有社會地位……那是很了不起的。

但是,事實卻是這樣的:如果這個男人背後沒有一個女子給他一個溫暖的家,讓這個男人沒有後顧之憂,這個男人能有今天的成就嗎?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溫柔賢惠的女人,而一個女人在家裡面所做的事情、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價值的。

04【家人卦】說:做一個有智慧的女子

《易經》中家人卦的卦辭特別講道「利女貞」,目的就是要告訴我們家道的根本是母教。

所以說,「女權」當然重要。但我們的女權不像西方人只停留在做表面的,做好看的,做給別看的。

我們的女權是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的智慧女權。

大家要知道,一個女子如果成為一名家庭主婦,犧牲是有多大。

她本可以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也可以出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可是這樣的話,家中誰來主持?於是,這個女子為了家,放棄了外面的世界;為了家,無暇顧及資訊是否過時;為了家,她真是處處謙讓。

一個女人做出如此大的犧牲,她的先生若是一個明事理的男人能不照顧她、能不尊重她嗎?這才叫女權,我們的女權是智慧的。

《易經》認為,柔順是女人的天性,而在家庭中,一個女人就應該運用溫柔的優勢,調和化解一切矛盾,使得家庭成員人人守本分,人人盡責任。

家道正,這個家庭才會和順美滿幸福。

《易經》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各有不同的定位,各有不同的使命。

陰陽配合,各安其位,才是男女之間最舒服的相處方式,也才會形成對社會發展真正有用的正氣。

古老的智慧,早就告訴了我們如何安身立命,如何發揮個人最大的價值。

所以,與其跟風西方「女權」,不如反躬自省,做一個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有智慧的東方女性。

相關焦點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11)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一十一)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當代中國五位最有影響力的易經人物
    他的著名演講《易經與中華文化》,是世界上第一位科學巨匠親自解讀易經。用的是科學的理論體系。其餘的人解讀易經,因為科學素養上無法達到楊振寧教授的高度,因此就無法在整體上超越他。除非另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科學家也來解讀易經,這樣才有可能進行比較。因此楊振寧教授的《易經與中華文化》,也將是當代易經領域的最高經典著作,值得任何一位易經學者虛心學習。
  • 佟新|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摘要:』95世婦會的召開有效地促進女權/女性主義知識在校園的生產,並延續到網際網路中的各類新媒體寫作,新的社會空間作用於女權/女性主義的認知共同體的發展。從大學校園看,首先,性別研究課程使學生有機會將自身性別社會化的經驗納入反思中,學生對自我認知的渴望和探索直接或間接地形塑了性別知識的生產。
  • 曾仕強先生這樣解讀---- 無三不成禮
    曾仕強先生從39歲開始學習易經,他以往是學習理工科的,不相信易經的道理,後來發現易經不僅僅是講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理,而且還是智慧之學。只不過,我們常人的水平達不到易經所說的智慧,所以就放棄了對易經智慧的追求,等到四十不惑之後回頭一看,我們苦苦思索的人生哲學問題,在易經裡面也許一個成語就解決了。比如:「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悼念曾公仕強,關於易經的解讀
    冥冥之中,必有定數:戊戌年閻王收人,曾教授屬狗,八十四歲,恰在定數之中。人走了,總要說幾句,是為序。最初知道曾仕強教授,是因為看了他的《大道易行》節目。後來又陸續拜讀了他的《中國式管理》《中國智慧》等書。易經的解讀和中國式管理才是曾仕強的看家本領,但最讓我感同身受,還是他的《中國智慧》,該書序言的開篇是這樣的——這不是一本罵中國人的書。
  • 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的女性意識研究
    中國當代女性作家的小說創作,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與時代精神的接軌,表徵著中國當代女性作家對人性的深層探索,表明了女性意識的發展已經上升到了一種新的高度。本文嘗試從女性意識的內涵與理論出發,梳理了中國女性小說中女性意識的演變過程,並結合女性主義的某些理論來解讀作品,深入研究當代女性文學中女性意識的表現特徵,從而挖掘出女性意識的理論價值及現實意義,以求在某種程度上更好地建構女性文學。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女權」這個名詞對於吃瓜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女權者」和「反女權者」的網上論戰時有發生,雖然言辭犀利,不過往往流於表面,情緒的宣洩遠大於理性的探討,多數發言也缺乏必要的邏輯。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中國式「女權主義」,逐漸被汙名化
    你是我的朗讀者,我是你的擺渡人古代女子講究三從四德,隨著時代變遷,女性開始高舉女權主義大旗,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女性在職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她們智慧證明了自己,用實力贏得了男性的尊重。但由於有的人矯枉過正,過度化導致女權主義變得扭曲,產生一種只要男生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會遭到網絡暴力的現象。因此只要現在談起女權主義,就會想起那些給男生貼「直男癌」」媽寶男」標籤的女性。這種所謂的女權主義讓男生產生了譏諷與厭惡。
  • 馬小鹽:女權主義,還是義和團式的女拳主義?
    她們網際網路唾沫戰場神一樣的存在,使得她們成為流派眾多的女權主義的代言人,她們不容置疑、不容反駁的絕對真理氣概,使得她們昂首挺胸的行走在宇宙真理的康莊大道上。 2女性主體與反思機制女權主義,最早建立在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之上。也就是說,女性開始向自身提出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我是誰?
  •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人生智慧》全集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人生智慧》全集感恩老師精彩授課傳承中華文化★淨化社會心靈德行天下天下行德我們共勉一起永遠銘記:我是善德使者開啟善德能量用心感動生命弘正道啟善德做榜樣傳承中華文化,淨化社會心靈用心將傳統文化教育傳遞給每一個人造福每一個生命世界因您更精彩傳統文化育天下因您更精彩
  • 從李小璐、馬蓉、白百何,看當代中國的女權主義!
    所出之處都將有綠色的彈幕相隨。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老百姓,只要作為一個男人對於自尊心的傷害還是很大的。而網友們對於李小璐的則更加刻薄,在微博等媒體的下的評論也是汙穢不堪。冠以「騷」「婊」的罵名。說實話,即使是出軌也不至於到「婊」的行列。況且婊也並不低賤。跳脫事件本身,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李小璐事件與前面發生的馬蓉、白百何事件有相同的發展軌跡。
  • 女權主義抬頭是否說明女性真正開始獨立?
    近幾年女權主義者的呼聲越來越高,呼籲全社會關注女性生存狀態,以使喚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獲得與男性相同的機會。女權主義到底是什麼?拋開理論層面的解釋,女權主義是指婦女和男人徹底平等的思想和社會活z動,而女權主義也叫女性主義,即女性解放,性別平等主義。
  • 幾點看法:關於女權主義Online
    只是,在中國的具體語境中,女權主義通常呈現分裂的形態:一種常被避而不談的,是基於勞工、法律援助的NGO式女權主義,在被行政權力打壓的同時,也並不具有太大的市場能量;另一種則是基於線上輿論的女權主義——我將之稱作「女權主義Online」,且用於指代後文中的女權主義——她們試圖以對抗世界的刻板印象的逆反做法,進行自我意識的維護。
  •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說《易經》想必大家定不會陌生,它是中華歷史上最為獨特的一個存在,廣大細微,包羅萬象,被世人稱之為是大道之源。曾仕強有些驚恐,自己才39歲,怎麼會有這樣的這症狀呢?以後可如何是好!於是將自己的異樣告訴了父親,沒想到父親唉聲嘆氣地說道:"當初讓你讀《易經》,你非說是旁門左道,現在知道的《易經》的重要性了吧!"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學習易經,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易經講述的道理這麼深奧,但運用的實際生活中,卻總是感覺遙不可及呢?事實上,易經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冷,有句話說易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意思就是說我們天天都在使用,但卻並不知道它就在我們身邊。
  • 男權社會,為女性代言,如何對待女權主義
    這一點證實了我的一個觀點:女人更開明,而男人相對「保守」。我個人很喜歡這個觀點它能讓我把自己看成一個新好男人。曾有女權主義學者問我:「我們怎麼做才能成為你?」這更加深了我對這個觀點的自豪感。每次演講之後,我都會收到新的意約。這讓我在經濟上也有了些保障。很多年過去了。很多我的忠實女粉絲離婚了,我只能猜想問題應該出在她們丈夫身上。她們都表示贊同。
  • 三十六論十八辯:論女權主義
    歷史上的母系社會,算是女權主義最輝煌的時代,那時候不叫什麼主義,不過女性的地位無比的崇高是事實。然而,毫不過分的說,除此這個時代之外的中國歷史卻是一部女性悲慘史,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便是證明。當然,即使在這種大的環境下,也創造出了很多偉大的女性,儘管有很多都是在舊道德下封建成就的,可不得不說的是,也有積極的一面。今天的人類文明已經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管未來是否更上一層樓,人類社會的價值觀都會越來越向正位發展。所以,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很多,但還不容樂觀。我所指的這種不樂觀,不是指社會地位、家庭角色的不可觀,而是女性對自身價值的錯誤定位的不樂觀。
  • 陳雁:女權主義術語在近代中國的翻譯與流轉
    ①更少有人將女權主義和其他的全球性的思想與變革的進程——帝國主義、資本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等交織在一起,將其視作「一個全球歷程」,一個「充滿了跨地域和地域中觀念的流轉以及實踐的變遷」歷程。
  • 「國學大師」曾仕強:享年84歲,多次主講《百家講壇》!
    「國學大師」曾仕強:享年84歲,多次主講《百家講壇》!提起曾仕強,大家不會陌生,他曾多次主講《百家講壇》,為我們普及了一代人的國學。他無愧於「國學大師」,一生為普及傳統文化而奔波。小編為大家說說,「國學大師」曾仕強弘揚傳統文化之路。曾仕強走進國人的視野,還是因為此前曾在《百家講壇》中多次主講。尤其是他的《易經》,讓中國人的古老智慧,通過他平易近人的口吻生動的講述了下來。曾仕強能夠將生澀難懂的《易經》,講得惟妙惟肖,其實與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他的童年,是在書香中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