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兵鋒直指陳倉,但是擁兵數萬的諸葛亮為何拿不下一座僅有千人駐守的陳倉呢?個人認為,這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根據時局臨時決定的,是充滿著希望卻又無望的北伐。
首先要說一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的時間間隔不長,也及時半年時間左右,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發動了第一次北伐,也就是後世認為最有機會的一次,曹魏隴右震動,但是街亭之敗,讓蜀漢此次北伐失利。
按照道理來說,剛剛經歷一次大規模北伐,蜀漢正是需要一點休養時間的,在諸葛亮決意北伐之時,蜀漢朝廷廷議此事的時候,「群臣多以為疑 」,也就是說蜀漢內部也是大多不支持這次北伐的,不過諸葛亮還是不顧朝臣反對,同年十一月再度集結軍隊北伐,攻取陳倉。
是什麼令諸葛亮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急於再度北伐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曹魏和東吳在東線爆發大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但是東吳在東線是打出優勢的,也就是打贏了石亭之戰,曹休所率曹魏主力部隊遭遇重創。
因此整體戰局上出現了短暫的有利於蜀漢一方的局面。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
石亭之戰後,曹魏主力部隊必然要向東線集結,以遏制東吳可能的北上態勢,同時也應該是抽調了駐守關中的兵力,而曹魏剛剛和蜀漢圍繞著隴右之地打了一仗,蜀漢一方將士疲憊,曹魏一方也是同樣的,此時要有去對付東線的東吳,關中駐守的魏軍的確實力有所減弱。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諸葛亮選擇的北伐方向不再是隴右了,而是直指關中,可以看到諸葛亮戰略中透露的心急,可能也是第一次北伐實力導致的結果吧。
顯然這一次諸葛亮是想趁著關中魏軍實力有所削弱之機,能夠在關中打下一片根基,為繼續北伐創造一個跳板,而不是蠶食隴右逐步奪取關中的戰略了,其原因諸葛亮在給劉禪的上表中也是說得很明白。
《三國志.諸葛亮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皆數十年之內,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
簡單來說就是,劉備集團所建立的蜀漢內部利益集團太過複雜,丟了荊州後,劉備原本依賴的荊州派系想要繼續壓制益州本土派系就越發困難了,更為主要的是,亂世之中打天下靠的是能打仗的軍隊。
在遭遇了夷陵之敗後,蜀漢的精銳部隊本就遭遇中場,而隨著諸葛亮執掌蜀漢朝政前6年,還是以穩定內部為主,這麼做是對的,但同時也不可避免造成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劉備集團原本打天下的驕兵悍將逐漸凋零,蜀漢能打惡仗的將士越來越少了,而想要恢復劉備集團以往軍隊的戰力,僅僅一個益州是做不到的,時間並不站在蜀漢這一方。
因此蜀漢最缺少的就是機會,眼看著魏軍大軍向東線集結,諸葛亮知道蜀軍尚未做好第二次北伐的準備,但是也只能選擇北伐,因為你不選擇打,肯定沒有機會,而選擇打,最起碼還有入主關中的可能,這對諸葛亮來說,已經不是可以令他猶豫的選擇題了
《三國志.諸葛亮傳》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
不過此次準備不足的北伐還是失敗了,畢竟本來蜀軍尚未完全恢復,短期內就調集軍隊北上攻打陳倉,只要魏軍堅守,蜀軍糧草不濟的問題就暴露。
同時當時鎮守陳倉的是郝昭,他成為了諸葛亮此次北伐無法擊敗的人,也是這一次攻城戰,讓後人很質疑諸葛亮的軍事指揮能力,畢竟數萬大軍圍攻千餘人駐守的陳倉,打了20天都打不下來。
已知的是郝昭是曹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調取駐守陳倉的,曹真預判諸葛亮下一次北伐的軍事目標可能就是陳倉。
曹魏一方也是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略》太和中,將軍郝昭築陳倉。城適訖,會諸葛亮來攻。亮本聞陳倉城惡,及至,怪其整頓。聞知昭在其中,大驚愕。
也就是說,諸葛亮在攻打陳倉以前,聽說陳倉城防殘破,可是率大軍抵達陳倉城下時,看見一座城防完備的陳倉,得知城中守將是郝昭,諸葛亮大驚,乍一看,這諸葛亮率大軍前來,這氣勢上就已經完全輸了啊。
不過個人是不認可這段記載的,畢竟郝昭不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不久被調到陳倉的,而且郝昭駐守陳倉又不是什麼機密信息,諸葛亮會得不到消息,就算之前蜀漢一方什麼都不知道,可是當諸葛亮率軍從漢中北上的時候呢?
打仗時對於對手信息的探查也是很重要的,我不信諸葛亮打仗就要聽聞,聽說陳倉城防破就去打陳倉了?不派人去探查一下消息嗎?戰前必然是對陳倉有很詳細的了解,不然的話,帶著數萬大軍,什麼消息都不探查,過去旅遊啊?
陳倉之戰,蜀漢一方記載是很簡略的,就是所蜀軍圍城後,相持多日,因糧草不濟而撤軍了,曹魏一方則記載了郝帥堅守擊退諸葛亮的事跡。
諸葛亮率軍抵達陳倉之後,是派人誘降郝昭的,但是被郝昭果斷拒絕,此後20多天,記載裡雙方爆發了慘烈的攻城戰。
《三國志.明帝紀》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衝車,衝車折。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欲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亮無計,救至,引退。
這裡先多說一點,諸葛亮倉促北伐,攻城器械不會太充足,同時在那個年代,遇到誓死堅守的城池,攻城一方哪怕擁有數十倍的兵力優勢,也不代表可以快速攻下城池,就像後來羅憲率數千人擋住東吳大軍的西進一樣。
而且我認為此戰可能也沒有記載中那麼慘烈,畢竟記載裡寫了這麼多攻城戰的細節,蜀軍正面強攻,用土填平城牆,挖地道,這麼多招數都用了,郝昭也都一一破解了,看樣蜀軍應該損失慘重了,只是沒有記載郝昭此戰斬獲多少,就無法判斷蜀軍的損失了。
再者,這次北伐,諸葛亮是奔著入主關中而來的,如果打一個陳倉都要付出巨大代價的話,那麼就毫無意義。
話說回來,談談為何這一次充滿著希望的無望北伐,因為諸葛亮選擇北伐的確是有機會,但是就算諸葛亮打下陳倉有如何呢?就算他進一步在關中攻城掠地,趁曹魏尚未反應過來之機,儘可能擴大蜀漢在關中的實力範圍,可是之後呢?
《三國志.張郃傳》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
歷史上,正當諸葛亮圍攻陳倉的時候,魏明帝急忙令張郃率數萬人西進救援的,也就是說諸葛亮的理想很豐滿,但是曹魏給予的現實很骨幹,曹魏不會坐視蜀漢有任何在關中做大的機會,曹魏作為三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方,是有能力打兩線作戰的。
面對這樣的局面,諸葛亮如果想要實現北伐的徹底成功,拿下陳倉僅僅是一個開始,如何在關中站穩腳跟才是重中之重,以當時蜀漢的國力,要維持和魏軍長時間在關中地區的鏖戰,困難程度可能還要大於漢中之戰的時候,因此這次北伐也是充滿著無望。
不過還是那句話,你選擇打最前還有機會,選擇不打的話是絕對沒有機會,國力不足的蜀漢,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國志.明帝紀》《三國志.張郃傳》《三國志.曹真傳》《三國志.曹真傳》《魏略》
作者/來源:歷史塵封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