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提高,醫生已能做到「無孔不入」。通過現代化高科技的手段,能夠將人體內幾乎所有的腔道情況展示在顯示屏上。比如,耳道鏡、宮腔鏡、膀胱鏡、腹腔鏡、胃鏡及腸鏡等。
對於氣管鏡來說,儘管這項技術在很多年之前已經有了。但由於能開展該項技術的醫院並不是很多,因此能夠享受到這種技術的人相對比較少。
氣管鏡的全稱是「氣管鏡檢查」,醫生使用纖維支氣管鏡進入氣管內觀察氣管內情況並根據需要採用刷檢、穿刺或者鉗取部分組織進行病理診斷的方法。
氣管鏡的應用有哪些?
1.摘取異物
如異物不慎進入小兒的氣道,氣管鏡這時候就大顯身手了。必要時,在麻醉醫生的全程保駕護航下,可以在不間斷吸氧狀態下取出異物。
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慢性呼吸道疾病、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病人的氣道內常有較多濃痰,並且濃痰也是加重感染的因素之一。因此,使用支氣管鏡將濃痰吸出是臨床常用的方法。
3.支氣管肺泡灌洗
這是一種很少人聽說過的高大上的治療方法。簡單的說,就是將生理鹽水灌入人的一側肺內,將肺內清洗乾淨的一種方法。很多時候,醫生還會在生理鹽水內加入激素或者抗生素以同時提高治療效果。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技術截止目前也是相當危險的。常規的做法是,麻醉醫生在病人氣管內插入一個雙腔的氣管導管將兩側肺分隔開來再灌洗。這樣,不僅能保證病人在灌洗的時候不缺氧,也能保證灌洗效果。
4.氣管內或者局部肺組織用藥
通過纖支鏡,可以將藥物精確的作用到目標位置。
5.纖支鏡替代胸腔鏡
當懷疑病人氣胸的時候,可以在胸壁上做一個小切口,將纖支鏡深入胸腔內診斷。這個辦法的好處是,可以更微創的方式達到診斷目的。另外,通過纖支鏡發現漏氣的肺組織,可以使用膠或者高糖粘合肺組織達到治療氣胸的目的。
6.治療咯血
通過纖支鏡進入咯血病人的氣管,一方面起到清理氣道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纖支鏡採用電凝或者噴灑藥物而實現直接止血的效果。
7.取出組織進行活檢
通過纖支鏡進行病變組織的活檢,是最為方便和直接的方法。如果能取到目標組織,該方法具有極高的準確性。但該方法也具有諸多缺點:
1.可由於意外破壞氣管壁血管而導致大出血;
2.很多人因無法耐受該檢查的刺激而導致檢查失敗;
通過以上,我們了解到氣管鏡果然具有大用處。但在現實中,其應用主要受到病人無法耐受的限制。常規採用的辦法是,通過歡加墨穿刺或者氣管內直接噴灑藥物而麻醉氣管表面減小刺激,但很多人的效果仍然很不理想。過強的刺激,尤其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來說,是極其危險的。
因此,在很多醫院已經開展了全身麻醉下實施的氣管鏡檢查或者治療。但由於各個醫院麻醉醫生很缺乏,手術室內的工作已相當繁重,因此該技術普及也很困難。
那麼,做氣管鏡檢查,人是站著還做躺著的?
分為兩種:清醒狀態或者麻醉狀態下的氣管鏡檢查。
先說麻醉狀態:麻醉狀態下的氣管鏡檢查姿勢可相對隨意。一般情況下,去枕平臥於檢查床上即可。
清醒狀態下,對體位要求比較高。要求病人頭部後仰躺在檢查床上。並且,頭部是懸空於檢查床的。也就是,在檢查的時候,病人需要靠自己的頸部肌肉來保持頭後仰不至於過度。
檢查過程,那叫一個酸爽,請備好紙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