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種寶媽,會被長大後的孩子瞧不起,甚至會越來越疏遠

2020-09-03 曉梅媽媽聊育兒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也是父母愛的結晶,為了孩子父母願意付出一切,希望孩子有個美好的未來,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也會煞費苦心,尤其在女孩子的教育上,父母尤為的重視,因為女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看管與保護,但是凡事有個度,如果過了這個度,教育孩子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了。

案例:

琳琳今年已經上5年級了,從小媽對自己就很嚴格,希望琳琳以後會有很好的行為習慣,也能有個好的家教,所以在各種事情上父母都是包辦的狀態,小的時候可以理解,但是長大以後琳琳甚至都不能有自己的生活,想出去與自己的好朋友遊玩,都會不被父母允許,想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也要等著父母的點頭。

媽媽每天在看著琳琳的髮型,書包裡裝了些什麼東西,放學後也會檢查一下書包,這樣就造成了琳琳感覺越來越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感覺自己的生活被曝光在大眾的眼裡,雖然他們是父母,但是感覺自己一點隱私都沒有,漸漸地琳琳就產生了快點長大考上大學之後就會遠離父母的念頭。

等到考大學報志願的時候,琳琳想要報遠一點的學校,目的就是擺脫父母的控制,想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但是連報志願父母也要橫檔豎檔的參與,媽媽想讓琳琳上一個離家近一點的大學,這樣也方便隨時看琳琳,琳琳也可以隨時回家,省得父母操心,琳琳雖然嘴上答應了,但是背地裡還是將志願改了離家特別遠的大學。

這可能是琳琳第一次違背了父母的意願,等到錄取通知書下來時,琳琳的父母傻了眼,感覺到了女兒一心想要離家遠一點,開始深思自己這麼多年對琳琳的教育,媽媽認為自己足夠的愛琳琳,所以才會給予琳琳自己認為的好,但是媽媽沒有換位思考,自己的愛是孩子想要的愛嗎?

現在有不少家長都會這樣認為,自己對孩子付出一切,孩子應該看得見的,也會感受的到,但是孩子需要的愛父母有考慮過是什麼樣子的嗎?有的父母為孩子包辦了一切,從來沒有徵求過孩子自己的意見,這樣就會造成孩子與家長日積月累的誤會,甚至還會影響親子感情。

這三種寶媽,孩子長大後會不願意接近,可能會越來越分心

1. 對孩子管的太多

有的時候父母會為孩子操辦好一切,不管孩子認為這樣到底合適不合適,反正父母會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孩子理應愉快的接受父母的安排,但是有的孩子會不喜歡這樣的安排,迫於壓力不敢說出來,這樣會造成孩子心理面越來越壓抑,甚至會很少與父母溝通,慢慢的就會與父母心生間隙,孩子慢慢的就會疏遠。

2. 不關心孩子的媽媽

有些媽媽對孩子漠不關心,尤其孩子在懂事之後,會對媽媽的愛很敏感,如果孩子感受不到媽媽的關心與愛,會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會產生孤僻的性格,從而在孩子的心裏面形成陰影,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之後就會很少與家人溝通,慢慢的就疏遠了。

3. 太愛面子的媽媽

有的媽媽會很愛面子,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會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績,但是一旦孩子發揮失常,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時,媽媽就會對孩子破口大罵,甚至還會將孩子的所有缺點說出來批評一頓,這樣機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媽媽應該在孩子發揮失常的時候好好的給孩子找找原因,爭取下一回鼓勵孩子取得個好的成績。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如何才能取得好成績?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這三種寶媽,孩子長大了會瞧不上,往往會越來越疏遠
    因此,玲玲非常恨她的媽媽,長大後與她越來越疏遠。現實中,以下這幾類媽媽,孩子的長大後會瞧不上,越來越疏遠,必須引起重視了。例如,當小芳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回家後告訴了媽媽,但媽媽卻無動於衷。從那時起,她遇到了什麼困難也不去找媽媽,因為她知道媽媽不會管她。小編建議:孩子年幼時,媽媽不僅應該給他們物質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給予精神上的照顧,並更多地陪伴孩子,否則他們會錯過敏感時期,將來長大了,媽媽想要關心照顧他們,他們還不願意呢。
  • 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
    文|好孕姐都說母子連心,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小時候,孩子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媽媽」。等到孩子長大後,媽媽更是家的象徵,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可是,有些孩子,卻越長大越跟媽媽疏遠。就比如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
  • 孩子為什麼長大後會與媽媽疏遠?媽媽做好預防,切忌出現幾個行為
    因為年齡小,兒子剛開始還覺得家裡人都對自己好,特別高興,甚至有時還故意欺負姐姐,但是長大後,他開始覺得不對勁,尤其是姐姐一直都對他很好,即使有時因為受到冷落會委屈哭,但也從來沒覺得是弟弟分走了父母的愛。
  • 「重媽輕爸」的寶寶,長大後卻疏遠媽媽,原來是寶媽「作」的
    而寶寶出生後,由於接觸和餵養,往往對媽媽會更親,寶媽們面對黏人的寶貝,也是暗自欣喜。但隨著孩子長大,反而開始疏遠媽媽了。這讓很多寶媽都感到傷心,難道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嗎?」,長大卻疏遠媽媽曉琳的兒子,從小就特別喜歡黏著媽媽,就算是上個廁所,寶寶也會上演一出「離別大戲」。
  • 孩子的這些表現,夠讓寶媽「頭疼」的,但長大後會很聰明
    孩子的這些表現,夠讓寶媽頭疼的,但長大後會很聰明。依依是一個兩歲多的女寶寶,原本依依媽媽以為女孩會很文靜,從出生的那一刻,覺得生一個女孩,給打扮成文靜的小公主,傲嬌的小仙女,想想都很開心,結果一切是那麼的出乎意料,依依平時淘氣的像個男孩。
  • 缺少這個動作,孩子長大後會漸漸疏遠父母
    聽完嬸嬸的訴說,我也想起了我的伯母,也是含辛茹苦養大了一個兒子進了重點大學,到了大學後除了打電話要生活費,基本上也沒有多餘的話跟父母說了。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疏遠原因出在哪呢?以上兩個例子的共同點,父母長期都是嚴格要求孩子用工讀書,難道就是因為這樣才造成了孩子在長大後跟父母疏遠嗎?
  • 職業寶媽為什麼會「瞧不起」全職寶媽?這幾點區別,爭議太多
    而且她現在已經榮升為經理,掙錢很多,女人只會伸手要錢,在家沒有地位,並且只顧著帶娃不工作,以後的思想也會跟不上的……雖然是想讓我再回歸,但言語間,滿滿是對全職媽媽的「鄙視」。職業寶媽為什麼會「瞧不起」全職寶媽?這幾點區別,爭議太多1、經濟區別工作寶媽會覺得,女人一定要掙錢。
  • 有這三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會很疼媽媽,爸爸別太羨慕哦!
    以人心換人心,媽媽用滿滿的愛對待孩子,感受到這一切的孩子也會用滿滿的愛回饋媽媽,長大後會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媽媽的關愛;孩子小時候雖然不諳世事、不是很懂得如何表達,但也會有一些愛媽媽的表現。有這三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會很疼媽媽,爸爸別太羨慕哦!
  • 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有幾個相似點,多半是你年輕時種下的禍根
    都說「血濃於水」,本應該跟媽媽親近的孩子,隨著不斷長大,卻是越來越疏遠、冷漠。長大後疏遠媽媽的孩子,一般都有這幾個相似點從小與媽媽分開孩子是需要親情陪伴的。很多媽媽在孩子會走路後就丟給爺爺奶奶,一外出打工就好幾年,一年回來兩三次,弄得孩子都不認識,只生不養,就算長大後把孩子接回身邊,孩子也不會多親近。
  • 孩子不管多大都跟媽媽最親?心理學家:不一定,這3類寶媽要小心
    即便我們逐漸長大,也同樣會覺得有媽媽的地方就有一個家,好像媽媽就是家的象徵。在這裡,心理學家提醒大家,下面這3類寶媽要小心,可能會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但願你不在其中。第一種:經常不在家的媽媽雖然說血濃於水,但是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情分也同樣需要靠後天的累積。有些孩子因為生活的原因,只能夠被迫的和父母離開。
  • 這幾類媽媽會被孩子漸漸疏遠,不怪孩子心狠,都是自己種下的因果
    媽媽的這種想法讓已經懂事的成成非常反感,但是又說不通,一次次的失望以後,成成就慢慢疏遠媽媽了,也不願意和媽媽交流。相信有不少媽媽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隨著孩子不斷成長,慢慢的自己和孩子也開始疏遠,再沒有以前那種親密無間了,為此很多媽媽都很傷心,也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今天歪媽就和大家說說。
  • 不喜歡睡枕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變化?這些影響寶媽要早知道
    等他睡著後,我會悄悄把枕頭給他墊上,可是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枕頭還是被扔在了一邊,我想問下,寶寶不睡枕頭到底有影響沒?我該怎麼讓他習慣睡枕頭呢?寶寶不睡枕頭看了這位粉絲的問題後,我只想告訴各位寶媽:一定要讓孩子睡枕頭!
  • 這四種媽媽,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會想逃離,你在其中嗎?
    「媽,我回來了。」「爸,我媽呢?」無論我們從哪裡回來,進門的第一聲總喊「媽」,即使看到的是爸爸,基本也都是問一下媽媽在哪裡,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很常見?這其實也說明了我們對媽媽的依戀,因為她陪著我們長大,是她一直守護在我們身邊。
  • 小時候黏媽媽的寶寶長大生分了?錯誤帶娃會讓孩子「越走越遠」
    親密的母子關係一直都是讓寶媽感到欣慰的一點。孩子小時候永遠和媽媽最親,離不開媽媽。可讓一些媽媽倍感失落的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寶寶和媽媽的關係也越來越遠,感情越來越淡漠。實際上,寶媽很少知道,導致這種冷漠和距離出現的真正原因,其實在寶媽自己身上。
  • 媽媽上班後會和孩子關係疏遠嗎?
    她常常會對小寶沒有壓力的說教,對待大寶卻要小心呵護,觀察大寶的情緒變化,了解他在想什麼。因為要上班還要照顧孩子,她能給孩子的時間有限。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擔憂呢?媽媽上班後會和孩子的關係疏遠嗎?其實你不用難過,只要做好以下幾點,孩子自然與你親近。
  • 怎樣讓孩子遠離「媽寶男」標籤?媽媽做好這4點,孩子長大更優秀
    對於男孩子來說,如果父母不注意養育方式,也有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軟弱,自卑或者過於依賴父母,這樣孩子在長大之後也很難獨立,甚至還會被帶上媽寶男的標籤。,讓孩子遠離媽寶男的標籤,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呢?不要事事親力親為,給孩子鍛鍊的空間在生活中,如果媽媽照顧孩子,事事親力親為,這樣也會減少孩子的鍛鍊,甚至還會讓孩子形成過度依賴的習慣,長大之後也很難獨立,父母都打著愛孩子的幌子,事事為孩子籌謀、操心,這樣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還有可能會讓孩子難以長大,所以適當的給孩子鍛鍊的空間,不僅是對孩子人生的負責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2種經歷,讓人心疼!
    一個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家長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與媽媽存在著更切密切的關係。很多得到媽媽寵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會與媽媽的關係特別地和諧,特別地親密,但也有一些孩子長大之後與媽媽慢慢地疏遠,與媽媽特別地不親。
  • 孩子跟媽媽親,對爸爸很疏遠?寶媽別得意,這會帶來兩大危害
    1、會影響孩子建立性別角色。3~5歲的時候,是孩子建立性別意識的時期,這時他們會注意到家裡爸爸媽媽的不同,從而確定男孩女孩的性別角色。比如,男孩子看到爸爸下巴上有鬍子,說話聲音洪亮,做事乾脆有力。如果爸爸缺位,跟孩子不親,互動比較少,男孩經常跟媽媽黏在一起,就會受媽媽影響大。媽媽一般心思細膩,在男孩養育上格外體貼,如果孩子不小心摔跤了,或者不會繫鞋帶了,都會哭哭啼啼找媽媽幫忙。長此以往,那孩子就會變得很嬌氣,甚至變得有些「娘」。2、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關係。
  • 小時候缺愛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只要看看《愛情保衛戰》就知道中國的媽寶男有多少了。我翻看了2014到2017年的媽寶男專輯,其實每年都有兩三期涉及到媽寶男的婚戀故事。如2015年的一期那個媽寶男。婚前,他對女朋友極盡溫柔體貼。但當女子嫁到他家後,他態度陡變,指責她浪費、敗家,把她當成他家的免費保姆,甚至還因覺得妻子對母親態度不好而扇她耳光。
  • 寶寶剛滿月,就開始"疏遠"媽媽,全因為寶媽的這個行為
    寶寶剛滿月,就開始&34;媽媽,全因為寶媽的這個行為!,不然長大了容易養成壞習慣,所以她們會在孩子出生後不抱著她們睡覺。結果到了孩子剛滿月之後,寶寶就好像慢慢開始疏遠媽媽了,原來寶寶後面習慣一個人睡覺了,即使寶媽想抱著他睡覺,他也不喜歡了。黃女士的寶寶就是這麼一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