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與教師角色轉變

2020-12-11 每日甘肅網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秦安縣葉堡鄉陽兀川中學 陳周芳  2009-07-30 08:53  編輯:肖剛

  新課標提倡教師角色要從傳統的教學管理者、傳授者、解惑者、控制者、主導者、仲裁者、教書者、實施者、執行者轉變為新課程教學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創新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新課程改革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為特徵。在知識傳授中,師生不再是「我主你客」、「我說你聽」的單向傳輸,而是平等的對話夥伴和合作夥伴;在生活中,教師是學生發展的合作者和塑造者。

  要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師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要具有新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實現從「教」到「學」的轉變,關注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達到「教」與「學」的互動,才能實現新課程確定的目標和預期的效果。結合實際,我認為教師在角色轉變中應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切實重視教師的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發展。積極參加業務培訓,主動更新教育觀念。用各種渠道使自己的業務全面提升,爭取一專多能,使自己成為「雜」家型教師,並向專家型、學者型努力。我們要不斷地實踐創新、研究反思、合作共享。比如寫教後記、教學目的、教師感言、教學歷程心得、總結反饋,回顧積累等。同時,要走出教師獨來獨往,封閉單幹的工作方式,利用學校教研活動、校本培訓、課題研究等形式培訓與其他教師之間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以適應教育創新的需要。

  其次,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新課程提倡「以人為本」的教學,需要教師尊重學生,建立平等互動的教學關係。尊重學生先要理解學生。教師要學會關懷學生,接近學生。學會體察學生心理反應,自覺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服務。教師的寬容、無私、熱情、鼓勵是新課程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品質。比如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多保持笑容、對後進生一句誇獎、給考試失利者一個鼓勵、給犯錯誤的學生一個「面子」,這些在教師生活中看似無關緊要,其實都體現了新的學生觀。教師有意識地注意細節,養成習慣,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轉換了角色。

  最後,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係。課程觀念的轉變是徹底的教育革命,但並非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課改要先立後破。教師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接受新思想、走進新課程,正確對待自己已經形成的教學風格和模式。把新的理念滲透到實際工作中,並不斷地積累經驗,循序漸進。在遵從新課程基本思想和精神的前提下,穩妥推進課改,切忌走極端。對一些好的傳統教學,學習方法仍然要繼續發揚。比如,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文本精彩的闡釋,如朗誦、瀏覽、批註等學習文本的方法只要是學生在興趣導引下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效果是很好的。當然在角色轉換中出現的困惑是不可能避免的,需要在不斷深入領會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過程中慢慢消除。

  總之,教師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個體,是學習者。在實施新課程中每個教師要通過自髮式、自主式、研究式的學習以求得進步和發展,在教師自身的不斷成長中實現角色的轉變。

相關焦點

  • 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及時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改制度的變革,特別是新課程的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實踐,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才能保障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下面便談一談新課改給我的一些感觸。
  • 新課改下教師行為的轉變
    六月來臨,各級各類學校陸續開學,教學工作也正一步步走入正軌,但是今年很多教師都被賦予了一個新角色——「網紅教師」,在假期期間通過網絡開展直播課程對學生及時進行授課和指導,但是這種新的授課形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表現出了在新課改和新「網課」的形式下教師行為發生的轉變。
  • 新課改下教師角色和行為有哪些轉變
    很多學員在準備科目一綜合素質備考的時候都會在學習新課改中遇到瓶頸,因為這一塊的知識點較為複雜,但是又是考試中的重點內容,所以很頭疼,現在為大家整理教師角色和行為轉變部分知識點,希望各位考生也能在學習過程中自行整理,有針對性,有條理的備考。
  •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幼兒教師的角色有所轉變,都有哪些轉變呢?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新課改的背景要求下,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和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實現專業化成長,要成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那麼教師通過哪些途徑來做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呢?
  • 湖南教師招聘備考:幼兒教師應該如何踐行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在教師資格與教師招聘考試中,新課改背景下的幼兒教師觀經常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各位考生應了解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動向與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並能夠靈活應用於主觀題的作答。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 新課改首先要改的是教師的觀念
    課程功能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改變舊的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即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課改倡導的更加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協作、探究學習的理念,建立與素質教育相一致的評價體系理念並沒有真正走進我們教師的心靈,並沒有改變教師教育的觀念和思想,也沒有名副其實的走進我們的課堂,我們看見的也許只是一副課改的空殼。那麼,為什麼在課改實施中會出現教師有意識怠慢、冷落甚至是抵制課程課改呢?
  • 新課改背景下的「三觀」
    無論是在在教師資格考試還是教師招聘考試中,材料分析題必然會涉及到的就是新課改相關方面的材料分析題,很多學生對此非常的頭痛,現在只需記住四句口訣就能幫我們在考場上快速提取知識點。二、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1、教師角色的轉變(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 課改十周年 不足三成教師對新課改成效滿意
    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對新課改的實施現狀以及教師們對新課改的評價進行了網絡調查,並發布了《2011年教師評價新課改的網絡調查報告》。  近日,記者採訪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政策中心主任吳霓,對該報告進行了解讀。
  • 新課改中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
    作者:清水縣豐望鄉中學 李建強稿源:甘肅日報  2010-06-07 09:12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其根本途徑是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育理念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 新課改背景下的評價觀念轉變
    在事業單位聯考D類考試中,新課改這一部分的內容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經常以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出現,給出案例以選擇相應的正確答案、利用新課改的相關理念評價材料中老師的教學相關行為。「新課改」全稱第八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又稱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於2001年5月的一份文件中提出,即:《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隨後在同年7月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誌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正式實施。
  •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新課改的理論依據
    新課改無疑是考試重點;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新課改的理念、目標、內容、教育觀、評價觀等眾多內容。那麼,新課程改革作為我們國家一項重要的教育改革,它的理論依據是什麼?下文將進行梳理。
  •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師角色轉變的調查研究
    教師是承載著巨大的責任和使命的職業,這份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角色的轉變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3]。21世紀的今天,科技、經濟、發展全面提升,隨之而來許多新理念新方向,教育理念也應當隨之更新,新的教育則需要新的教師來實行。我們要順應時代的號召,轉變成社會所需要的新的教師,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 新課改常考主觀題考點匯總
    教師招聘考試中,新課改改革部分知識點,一直在試卷中受到青睞,但是很多考生對於主觀題考察時候,該回答的知識範疇是哪些仍不明確。今天就由中公教育研究與輔導專家為大家深入解讀新課改常考主觀題的考點匯總,給大家複習提供一定的思路。
  • 新課改的背景與瓶頸
    如果說這些人錯失了新世紀的第一次新課改,難道還要更小的孩子錯失第二次新課改嗎?記住,不積極投入新課改的教育工作者必定是民族發展的罪人!同樣,面對新課改,領導的意向很容易取代女教師的意向,而不是沉下心來對新課程、新教改進行教育哲學意義上的深刻反思,從而重技不重道,邯鄲學步。
  • 湖北漢川新課改在農村「落地生根」
    長期以來,農村新課改面臨著觀念轉變不到位、教師素質不高、課改內容與農村實際相脫離等問題。漢川市是如何從根本上破題的?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農村要想進行新課改,首先應該轉變以升學率為主、趕鴨子上架的觀念。」漢川市華嚴農場中學校長楊劍說。
  • 新課改「三觀」有什麼
    在教招和黑龍江特崗教師考試中,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十分愛考,考試中佔的比重也很大,那就是——新課改。可是許多同學對新課改的知識一無所知。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新課改的考點。一、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
  • 淺析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新課改下的教師觀要求教師從教的角色中解放出來,要促進學生的學為重點,促進學生的和諧全面健康的發展,教師不再只傳授知識,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啟迪者和引導者,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案例中,只要提到學生有進步,就可以回答這個理論)。從教學和研究的關係看,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 湖北高中新課改方案出爐
    昨(30)日,記者在武漢市高中課改教師培訓現場了解到,即將為高一學生上課的教師們對這一重大變化感到困惑。...  昨日從武漢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動員部署會上獲悉,這個暑假,我市5000多名普通高中學校的管理者、教師、教研機構負責入等將集中參加高中課改培訓,我市高中課改正式啟動。
  • 新課改的教學觀
    新課改的教學觀是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的,主要涉及三類題型。一、以單選的形式進行考查;二、以辨析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學卷中;三、以案例題的形式出現在綜合素質和科目二的試卷中。考查學生對其中的每一條具體理念的理解,以下主要圍繞新課改教學觀進行詳細陳述:一、新課改的教學觀提倡教學從教育者中心轉向學習者中心「教育者中心」是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的一種理念,突出表現為教師忽視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興趣愛好,主導一切,主控課堂,一味的採用灌輸式的理念和作風,這種專制的教育方式嚴重打擊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抑制了學生獨立性的發展。
  • 新課改的評價觀
    同學們在複習新課改的知識點時已經明白,新課程改革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多元智力理論的基礎之上,對於課程實現目標、內容以及評價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與此同時,全方位的發展性評價觀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因此,在這一篇中,我們就新課改的評價觀給大家做一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