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幼兒教師的角色有所轉變,都有哪些轉變呢?

2020-12-11 楊楊談教育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新課改的背景要求下,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和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實現專業化成長,要成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那麼教師通過哪些途徑來做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呢?

首先,教師需要創設支持性的環境,要給幼兒自我感受、自主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其次,要提供可供幼兒探索的材料,提供選擇性的學習內容;再次,還需要設置問題性情境,促進與幼兒間的互動性交流。

教師需要做幼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這也就意味著教師不能只考慮自己應該怎麼去教,在一定的程度上,教師還需要關注幼兒的學習狀態。幼兒在一個活動室裡面活動,他就會有一種狀態,這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環境條件,營造寬鬆愉快的心理氛圍,要讓幼兒自主地、快樂地學習和活動。

幼兒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性學習,而是主動地、探索地發現性學習;幼兒的學習不是學科知識體系,而是生活經驗體系;幼兒的學習不是追求獲得知識的結果,而應注重獲得知識的過程。現在我們強調自主閱讀、情景閱讀,其實就是讓幼兒與閱讀材料發生互動,讓幼兒與書本、同伴、閱讀材料發生一種互動性的關係。鼓勵幼兒去質疑與同伴討論,通過與同伴交流來實現活動目的。

幼兒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幼兒,那麼怎樣來進行教學呢?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就拿幼兒園的主題活動來說吧。在主題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兒童在一個階段圍繞一個核心概念學習。主題的內容要與幼兒生活經驗相聯繫,學習過程中要讓幼兒經歷一系列跟主題有關的探索和發現,感受和體驗整個過程,這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作為引導者,我們應該堅信這樣的幼兒教育信條: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這也就需要教師建構回歸幼兒生活的學習課程,學習課程的目標,既要具有現實性又要具有理想性;既要尊重幼兒的現實生活,又要建構幼兒可能的生活。對於幼兒學習內容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的興趣發展需要,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幼兒才會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湖南教師招聘備考:幼兒教師應該如何踐行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在教師資格與教師招聘考試中,新課改背景下的幼兒教師觀經常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各位考生應了解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動向與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並能夠靈活應用於主觀題的作答。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 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及時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改制度的變革,特別是新課程的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實踐,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才能保障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下面便談一談新課改給我的一些感觸。
  • 新課改與教師角色轉變
    在知識傳授中,師生不再是「我主你客」、「我說你聽」的單向傳輸,而是平等的對話夥伴和合作夥伴;在生活中,教師是學生發展的合作者和塑造者。  要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師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要具有新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的能力。
  •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師角色轉變的調查研究
    教師是承載著巨大的責任和使命的職業,這份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角色的轉變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3]。21世紀的今天,科技、經濟、發展全面提升,隨之而來許多新理念新方向,教育理念也應當隨之更新,新的教育則需要新的教師來實行。我們要順應時代的號召,轉變成社會所需要的新的教師,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 新課改下教師角色和行為有哪些轉變
    很多學員在準備科目一綜合素質備考的時候都會在學習新課改中遇到瓶頸,因為這一塊的知識點較為複雜,但是又是考試中的重點內容,所以很頭疼,現在為大家整理教師角色和行為轉變部分知識點,希望各位考生也能在學習過程中自行整理,有針對性,有條理的備考。
  • 新課改下教師行為的轉變
    六月來臨,各級各類學校陸續開學,教學工作也正一步步走入正軌,但是今年很多教師都被賦予了一個新角色——「網紅教師」,在假期期間通過網絡開展直播課程對學生及時進行授課和指導,但是這種新的授課形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表現出了在新課改和新「網課」的形式下教師行為發生的轉變。
  • 新課改背景下的「三觀」
    2、學生是獨特的人(1)學生是完整的人;(2)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3)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1)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3)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 新課改背景下的評價觀念轉變
    在事業單位聯考D類考試中,新課改這一部分的內容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經常以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出現,給出案例以選擇相應的正確答案、利用新課改的相關理念評價材料中老師的教學相關行為。「新課改」全稱第八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又稱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於2001年5月的一份文件中提出,即:《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隨後在同年7月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誌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正式實施。
  • 中等收入陷阱背景下大學教師角色的轉變
    中等收入陷阱背景下大學教師角色的轉變滕旭廣1,朱 平2(1.廣西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2.陝西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陝西 西安 710021)摘 要:在中等收入陷阱的背景下,依靠粗放型的人力資源無法繼續維持原有的經濟發展態勢,要向更高的經濟模式跨越,需要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依靠知識經濟來維持產業的人才和技術輸入。
  • 新課改中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
    作者:清水縣豐望鄉中學 李建強稿源:甘肅日報  2010-06-07 09:12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其根本途徑是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育理念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 新課改的背景與瓶頸
    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就是我們新課改的背景。從資訊時代到人工智慧時代,教育面臨著新挑戰,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條,被教育強國甩得更遠。教育的時代強音只有兩個字一一創新。以前老教師還可以起到「傳幫帶」的作用,新形勢下這個作用都快提前「退休」了。
  • 淺析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新課改下的教師觀要求教師從教的角色中解放出來,要促進學生的學為重點,促進學生的和諧全面健康的發展,教師不再只傳授知識,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啟迪者和引導者,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案例中,只要提到學生有進步,就可以回答這個理論)。從教學和研究的關係看,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 教師角色的十大轉變一定要知道!你都知道嗎?
    怎樣才能每天都收到這樣的文章呢? 只需點標題下「老師分享專欄」關注即可! 許多教師都抱怨,時代變了,學生不好教了。
  • 新時代的教師(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學教師觀)
    一、知識連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學教師觀(一)教師的角色轉變1.一般提問形式為「請從教師觀的角度分析/辨析材料中老師行為/現象」,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作答,一方面是「辨析」老師的做法是否正確,另一方面是「分析」符合/違背哪些教師觀,那我們就先要回顧教師觀包括哪些理論知識,即「教師角色轉變」和「教師行為轉變」。第二,閱讀材料,找出關鍵信息。
  • 當教師遇上人工智慧,如何轉變角色?
    當教師遇上人工智慧,這已經不是傳說,不是遙遠的想像,而是正在到來的現實。那麼,教師作為這場變革的主要經歷者,該如何轉變角色融入其中,實現教育的變革和創新,走向教育新時代?課程變革並不完全是變革課程本身,從本質上說涉及的是教師的變革,尤其關鍵的是教師角色的轉變。
  • 在創新教育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在創新教育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恆主題。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蓬勃興起。
  • 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新思考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屬於一定的團體。在團體裡,每個人都有一種身份,處於某一位置,或分擔一份責任。在學校中,領導、教師、學生也各有其不同的身份與責任,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角色。教師是在學校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角色,這個角色的特殊身份要求教師不僅要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影響學生,還要通過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和感染學生。
  • 新課改常考主觀題考點匯總
    教師招聘考試中,新課改改革部分知識點,一直在試卷中受到青睞,但是很多考生對於主觀題考察時候,該回答的知識範疇是哪些仍不明確。今天就由中公教育研究與輔導專家為大家深入解讀新課改常考主觀題的考點匯總,給大家複習提供一定的思路。
  • 幼兒園園長管理理念的轉變
    一、課改中的幼兒園自主發展  管理者理念的轉變是推進幼兒園自主發展的關鍵  1、由管轉化為導  長期以來,園長一直扮演著監督、檢查和評價者的角色,而教師也習慣處於一種被監督、被檢查及被評價的地位,過多的條條框框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手腳。
  • 新課改是什麼?不僅需要教師領會,家長學生也要有所了解
    二、微觀該實行新課改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1、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規律性。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1、學生是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