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師遇上人工智慧,這已經不是傳說,不是遙遠的想像,而是正在到來的現實。那麼,教師作為這場變革的主要經歷者,該如何轉變角色融入其中,實現教育的變革和創新,走向教育新時代?
課程變革並不完全是變革課程本身,從本質上說涉及的是教師的變革,尤其關鍵的是教師角色的轉變。
由於人工智慧時代社會對於所需人才的特殊性,學校不能僅僅是為學生未來職業做準備,而是真正為人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而準備。在人工智慧時代,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更需要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以及培養創造力的批判性思維,實現個體的差異化、精準化教育。沒有家長能夠接受把孩子送進學校20年後,無法適應社會,再回到家裡啃老的事實。
因此,同樣是「準備」,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教師作為學校課程變革的主要參與者必須為學生提供 「精準準備」,這個準備必須與人才培養和能力提升的「精準特色」有關,這樣才可能帶來真正的「個性化教育」。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要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對於課程與教學而言,由於有海量資源的網際網路的存在,各種課程資源和課程定製的豐富性、專業性,已無需學校和教師過多參與,課程外包或訂購逐漸成為主流,課堂教學的「人工智慧化」已是大勢所趨。
人工智慧時代學生的學習課程不應僅限於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師應順應時代潮流開設一些手工課程、3D列印技術、編程課程等。讓更多前沿知識能夠及時地進入課堂,成為學生的精神套餐,課程內容藝術化、生活化也變成現實。教師這一角色的轉變使得學校課程的內涵將進一步拓展,課程的理論將得到豐富,課程的設計將得到優化。
傳統的課堂教育,自起源以來已有幾千年歷史,成為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自有其精華之處。
但是,人工智慧時代的課堂不能僅僅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因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人工智慧時代的學生能夠從不同途徑獲取知識,學生向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許更加出人意料,這將是對教師的挑戰,新時代的課堂中教師需要隨時接受學生的挑戰,而成為應戰者。
首先,人工智慧讓優秀的教育資源被更多的人所享用到,這正是人工智慧在整個教育領域裡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這就意味著教師不能單純依靠自身的知識和課本內容來進行教學,而是要根據課程目標去探索,教師要從單純的教學者變成知識的探索者。
其次,人工智慧讓更多教學方式誕生以及應用,相比以前的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情況,現在的教學方式逐步向以學生為中心改變。教師要有甘當小學生的勇氣,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學友
作為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的教師,絕不能僅僅以教學藝術取勝,而是以能否與學生融洽相處,並能促進他們創新學習作為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優秀的重要標誌。學校教學方式將在人工智慧的背景下變革,作為教師不應該讓它偏向於教的那一面,也不能偏向於學的那一面,而是尋求教與學的平衡,促進教學目標的最優化。
教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泉」,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時間安排完全自主地決定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也不限定學習地點。
因此,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輸出,還要培養學生識別信息的能力,同時接受學生輸出的信息,教師要促成學生學習過程中信息的雙向或多向交流,教師要由「信息源」向「信息平臺」轉變,成為教與學中信息交換的平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人工智慧時代的學習不再是強制性的,而是自主性的;不再是固定式的,而是流動型的;不再是標準化的,而是個性化的;不再是封閉性的,而是開放式的;不再是階段性的,而是終身性的;不再是灌輸性的,而是滲透性的。
因此,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機遇,探索更有利於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如研究性學習,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提出研究性學習的任務,鼓勵學生在網際網路世界中探索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將網際網路的教育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更真正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欲望,樹立了終身學習的意識,使他們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
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設備。面對新的信息技術,教師如何適應新的媒體、駕馭新的媒體,融入教育新時代,轉變教育觀念是前提。
創客教育主要是從學習者個體能力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專業技能能力。
身為學校教師尤其是信息技術和科學等相關教師則需要做好隨時兼任創客教師的準備。簡而言之,創客教育推動教師角色的重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變化。
在人工智慧時代的課堂教學創新環境下的教育理念創新主要體現在創客教育。教育理念從灌輸式培養到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向STEAM教育、創客教育、智慧教育的轉變,使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知識創造能力迫在眉睫。
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的教師,首先,應該自覺提高自身教育創新的本領,直面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大膽參與創新探索,勇於進行教育實踐,不斷創新自身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突破育人瓶頸障礙。
其次,我們要努力成為學生創新精神的呵護者、創造能力的培育者、創業生涯的指導者,把他們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一代新人。
再次,習總書記說,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既然時代給予了教師高度的讚譽,教師在人工智慧時代更應承其重,順其勢,變其思,出其力,做好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
面對人工智慧時代給出的新機遇新挑戰,教師的工作職責不會變,但是教師的角色在轉變、在增加,未來「人機協作」肯定是要整個職業教育關注的,人要懂得如何和機器協作,因為用真心去做的服務、做溝通交流的工作內容,這是機器取代不了的。同時,教師的知識魅力、人格魅力,永遠是學生的榜樣,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堅定信心,解放思想,聚精會神,契而不舍,全力打造出領先於世界水平的「人工智慧新教育」,讓無邊界自由學習成為即將到來的現實;讓師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釋放;讓每個人的夢想都能展翅高飛。
來源:本文節選自《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第6期《誰動了我的講臺——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