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家長們越來越意識到了賞識教育的重要性,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兩種誇獎方式。
一種是萬能式誇獎「你真棒」、「你太聰明了」;另外一種是比較式誇獎「還是我們家寶貝厲害,比隔壁**強多了!」。
其實好的誇獎,不是一句簡單的「你真棒」和與別人對比,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 「成長型思維」,並讓錘鍊出6個方面的能力:
注重細節、善於合作、具有條理、懂得選擇、敢於創意以及領導力。
「寶貝,你這個細節處理得真好!」
細節具有非凡的魅力,它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一切行為裡。我們說過的每一句話、做過的每一件事等等,這些一舉手一投足,全部由細節構成。
細節不僅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更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修養和格局。
在平常的教育中,父母可以多對孩子說:「你畫的小嬰兒車太像了!這說明你平時觀察的很仔細哦!」「你寫的作文裡……這句話描述太棒了,你是怎麼想到的?」
誇獎孩子的細節處理,孩子將獲得持續鑽研的動力,更加追求嚴謹、品質。
關注細節是孩子身上最強的競爭力。
「寶貝,你跟大家一起完成了XXX!」
曾有研究者對北京市1000餘名4-6歲孩子進行了相關調研,結果發現69.9%的孩子都非常缺乏合作意識。
當其他夥伴遇到困難時,只有24.2%的孩子能主動上前幫忙;當遊戲及活動用具不夠時,僅有10%的孩子能夠通過與其他人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
合作能力,表面看起來是孩子對外界和他人的反應,實則是孩子內在同理心、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整合和體現。
而孩子的合作精神,則需要父母在平常的教育中,去引導和鼓勵。
比如,小朋友在公園玩時,和其它孩子一起完成了一項工作,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你和小朋友一起完成了XXX,你真有合作精神。」
當孩子主動提出,幫助你做家務時,也是對孩子說這句話:「你跟媽媽一起合作完成今天的晚飯……」,讓孩子感受到「合作」是一件正確、積極且有力量的事。
善於與人合作的孩子,具備更強的包容心和接納力,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寶貝,你這個方法太有創意了,
媽媽都沒想到!」
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裡,對於孩子來說,創造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
擁有創造力思維的人,在任何困難面前都能遊刃有餘,因為他們總能靈活應變,開闢出一條新道路。
而缺乏創造力思維的人,做事古板偏執,很難得到長遠的發展。
所以小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孩子長大進入社會後,思路更開拓和活躍,應變能力更強,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上升空間。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對孩子說:「寶貝,你這個方法,真有新意。」
比起「你真聰明」這樣的誇獎,用「新意」來誇獎孩子的新發現、新研究,更能刺激他們的發揮創意的動力。
「寶貝,你這個計劃做得太好了!」
許多孩子都有早晨起床找不到襪子、學習用品或者生活用品的現象,這便是做事缺乏計劃性和條理性的壞習慣。
做事情缺乏條理、沒有計劃是兒童時期的一種自然反應,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導,孩子們往往會養成不良的習慣,從而影響今後做事的效率。
因此,家長要培養寶寶做事有計劃的好習慣。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妨多跟孩子說:「寶貝,讓我們做個計劃吧。」
比如,當孩子要寫作業時,可以引導孩子把作業分門別類、按照難易程度列好計劃,做一門劃掉一門,這樣既可以增加孩子寫作業的信心,又能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
同樣的方式,孩子的整理玩具書本、書包,衣服,亦或外出購物、安排學習行程時,都可以採取「計劃式」方法處理。
看到孩子在「計劃」的引領下,處理事情越來越規範有效率時,父母一定要對孩子說:「寶貝,你這個計劃做得太好了!」
「寶貝,你能這麼選,媽媽太佩服你了!」
人生其實就是由一個個選擇造就的。一個人擁有良好的「選擇力」,懂得在關鍵時刻做出適合自己的明智選擇,更容易走向幸福和成功。
當孩子2、3歲的時候,自主意識開始發展,喜歡強調凡事「我」自己來,這時候就可以逐漸讓孩子做一些選擇。
比如早餐想吃什麼?今天天氣有點熱,是穿裙子還是短袖短褲?時間有點晚了,想先刷牙洗臉還是先洗澡……
從生活中的這些細微處,給孩子有限的選擇,在適合的事情上,可以放寬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決定。
這種掌控感,會讓孩子對自己感覺很好,自我價值感得到提升,對待事情更加積極樂觀。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更加了解自己、更明確地認識自己、表現得更有主見。
這樣,將來他才不至於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因為擺不正自己的位置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或者畏首畏尾,不敢挑戰,從而做出不正確的抉擇。
「寶貝,在你的帶領下,這件事辦得真好!」
領導力,是西方教育最看重的品質之一,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已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
但也有家長會說,又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從政或者當總裁,為什麼要人人培養領導力?
因為高層次的領導力不是當了領導才有的權力,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激情和熱忱,驅動自身做更好的自己,並願意為大家服務和奉獻,引領眾人前往更高的境界。
它與性格無關,更與未來的職位無關。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應當具備領導力——能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正面影響的能力。
我們在平常的教育中,可以多對孩子說:「寶貝,這個事你來組織一下吧。」
比如,家裡要請客吃飯、外出郊遊、哪怕是每天需要買的菜等,都可以嘗試著讓孩子拿出計劃,合適且不影響正常生活安排的情況下,可以採納孩子的方案,讓孩子作為主要責任人,由他來安排處理。
最後,在事情完成了,需要父母耐心的帶孩子復盤,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