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脖子」,這裡頭大有玄機.

2021-03-01 頂禮觀世音菩薩












互為印證。穆和隱居冷水井的原因、經過以及他最後的去向,我們現在無從稽考,但以上述記載為主幹的傳說,卻仍然在潞水民間流傳,它的基本情節與上述記載一致。據考證,穆和隱居教學不僅是潞水地區的私人辦學之始,也是至今為止見諸文字記載的茶陵私人辦學之始。在民間傳說中,穆和隱居冷水井的故事還有一個留證的實物,即潞溪上一座叫裡仁橋的小石拱橋,傳說這座橋是他在隱居期間修造的。這座橋在下大壠境內,至今保存完好。這裡曾經是一條交通要道,經冷水井過攸縣,可以北上長沙等地。在民間傳說中,過往官員途經潞水,要「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說的是風水寶地,不可幹犯褻瀆。實際上,這應該是文官武將過裡仁橋時對穆和表示崇敬和懷念的一種自覺行為。


2009年下半年,我去冷水井一帶與老人閒聊。有人告訴我,穆和隱居的具體地點很可能是銅鑼坪。這是一個因地形酷似銅鑼而命名的山村。直到民國年間,這裡還能看到青磚鋪就的土坪、下馬石、馬廄等遺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在這裡建房子,在地下挖出了不少古舊的青磚。曾經是銅鑼坪的居民則言之鑿鑿的說,穆和在這裡某一個十分隱秘的地方埋了的護莊寶物,銅鑼坪遭難時寶物就會示警顯靈。如此這樣,

地球上大部分人不明白世界的本質,追求了錯誤的東西,導致種種受苦

眼前顯現了一個「」字,意思是只要在三界中都是很苦的,尤其是地球上的人,尤其是面對死亡時,很多人都無法正確的面對死亡,尤其是那些不學佛的人,面對死亡時他們是迴避逃避這個問題的,不願意面對人生的終極命題,他們不願意面對,他們沉淪在物質的享受之中,追求物質上的東西,不願意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人生到世界上來是為了做什麼,人生的意義在哪裡,生和死的關係,為什麼會生為什麼會死?

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但是感覺到很多人尤其是對親情,愛情友情對這些情執特別嚴重,從孩提時代到長大成人,經歷了情執不斷加深加重的過程,從親情到友情到愛情的過程沉淪其中無法自拔。

尤其看到自己的親人死亡的那一刻,自己的情緒特別崩潰,特別捨不得親人,面對死亡時特別無助,即使是一個頭髮花白的老爺爺,面對老伴的離去內心也像孩子一樣,內心非常恐慌和無助;特別是白髮人送黑髮人,這些父母都是對孩子非常的留戀,感覺到這些人的情執非常嚴重;好朋友之間也會為一點小事情鬧得不可開交之後又和好了,雖然和好了但是內心還是對對方有怨恨在。

寫字樓裡,那些上班族在不停的工作,加班加點,眼裡心裡都是工作,目的都是為了掙錢,他們對一些精神上的追求不在乎,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壓力太大了得了焦慮症抑鬱症,才會去找心裡輔導員和心理醫生去疏導下,他們不會花時間去尋求人生的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他們更不會去學習佛法,在他們眼裡佛法就是燒香拜佛,祈求佛菩薩保佑他們,只要生而為人就很容易沉迷於物質之中,去享受而無法自拔。

很多人在那裡燒香拜佛他們所求的都是一些諸如保佑家庭平安,保佑事業有成,賺很多很多的錢之類的。

感覺到他們並不能明白佛陀真正想要我們做的是什麼,他們也體會不到這個世界的本質是苦,他們只會覺得事業有成了,掙了很多錢了,有一個好的婚姻,諸如這些事情才是快樂的事情,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快樂都是轉瞬即逝的。在我們漫長的輪迴之中苦是大於樂的,所謂的快樂,只是感官上的滿足感。

感覺到很多人都在追求一些錯誤的東西,追求和這個世界的本質背道而馳的東西。很多人都在不停的造業,不停的造惡業,因為造了惡業墮落到三惡道。

然後看到很多的婚姻家庭裡丈夫和妻子不停的吵架,彼此對對方有很深的怨氣,但又不得不忍著,因為要過日子,只能遷就對方,但是他們的內心充斥著各種怨恨不滿,感覺到這些婚姻的本質也都是苦的,等到他們百年之後老去了,死去了,這個婚姻就像泡沫一樣,像沒有存在過一樣,一切的快樂都不復存在了,只有那些因為吵架,因為對對方的怨恨等等所留下的業力還存在著,一直陪伴著他們。家庭父母、妻子、孩子這些人聚集在一起都是因為因緣業力福報所致。

所有人都像是活在夢中一樣,每個人都給自己精心的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他們不願意從夢中醒來,真正清醒的只有佛陀,我們都是是迷茫的,看不到路,前途一片迷茫,看不到光芒,對於那些不學佛的人來說前途都是一片黑暗,對於學佛精進的人他們祈求往生極樂世界,他們就有一束佛光,就有了從夢中醒來的機會。真正學佛者認識到這個夢境是苦的,一切都是無常的,沒有什麼是能夠永久永恆存在著的。

看到這個地球在不斷的變化,像滄海桑田一樣,從遠古到現在高山變成了平地,江河變成了陸地,大海也消失了,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化著,雖然這種變化是緩慢而細微的,但是人類還是能夠觀察到的;

有一些變化就特別明顯,比如說人,今天還是健康的,明天就生病了特別嚴重,比如得了腫瘤,他們的生命之火從一把熊熊燃燒的大火變成了一個微弱的火苗,他們的生命不久就終結於此。可是人們都體會不到這種變化,他們不願意清醒,都希望繼續沉淪在這個美麗的夢裡,沉淪在這種不真實的享受裡,都在自欺欺人。

人類對世界充滿探索欲望,快樂之後,伴隨著無盡的痛苦

感覺到遠處一個類似地球的星球,在不斷的旋轉著,他代表的是人們想要探索其他星球的欲望,人們發掘完了我們自己的地球之後就像去探索其他星球。這也是人們的欲望顯現,人們的欲望在不斷的膨脹,這種欲望伴隨的是痛苦,是一種求之不得的痛苦,繼而因為這種痛苦而產生怨恨,這種怨恨就形成了一股障礙把他們自己障礙住了。

感覺到人類的內心都是非常的孤獨,喜歡有人陪著他們,喜歡在熱鬧的地方,因為孤獨,他們渴望去尋求同伴,在這種尋求的過程中他們很焦慮,他們害怕別人不理他們,害怕在尋求同伴的過程中遇到挫折。

如果同伴不理睬他們就有了求之不得的痛苦,如果說他們能找到那個和他們一起的同伴他們就會覺得快樂,快樂之後又會引發貪心,他們都想抓住這一切,牢牢抓住這個令他們快樂的東西,他們就產生了佔有欲,產生了執著心,他們執著於他們得到的。如果有一天這些得到的失去了,就會覺得非常非常的痛苦。

世事都是無常都在變化的,不可能永久得到東西,總有一天那些得到的東西都會離我們而去,包括親情友情 愛情 財富事業等有一天都會離我們而去,這些都不是我們究竟去尋找的東西,只要我們得到了這些東西,都會成為苦的來源

我們得到了這些苦的東西,就會有了執著 妄想分別,這些會讓我們感到痛苦和焦慮,快樂是一剎那時間,但是快樂之後伴隨著我們的是長時間的痛苦,縈繞在我們心裡。我們無法擺脫他們,我們只是個凡人,如果不知道去修行,就無法擺脫,我們對他們連基本的認識都沒有。

佛菩薩擁有永恆不變的清淨法喜,而人類時刻活於焦灼不安之中


現在看到很多的菩薩、羅漢、和佛他們在虛空中打坐,感覺到他們都處在一種寂靜喜悅清淨、法喜充滿的狀態,他們所獲得的那種快樂,清淨之樂是很久的,只要他們一直在修行,這種快樂就不會消失。不是一種欲望之樂,是一種很清靜的法喜,這些佛和菩薩都是很慈祥很慈悲。

但是反觀到我們人類,我們人類整天都處在那種很恐懼焦躁不安之中,為了自己的兒女焦慮;為了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考不到班級前三名而煩心;子女生病感冒非常擔憂,心裡如同猿猴一樣非常擔憂,沒有佛菩薩那樣有一顆如如不動的心態。只要有一點小事那顆心就會被打亂,他們自己都沒有發覺,習氣和業障遮住了他們的自性之光,他們無法體會到佛菩薩那種寂靜的喜樂的狀態。

感覺到太陽的光芒非常的強烈,照射著大地也溫暖著大地,但是感覺到我們底下的這些人都處在陰暗之中,他們身邊有很多的討債的冤親債主,他們的心念有好也有壞,尤其是壞的心念比較多,他們的靈體看起來是漆黑一片,身上的陰性能量太多了,太陽的光芒如此強烈,照射到他們身上被反射出去,完全照射不到他們的心裡,他們的意志都是消沉的,無法活躍活潑起來,感覺就像是殭屍一樣,就如同一具一具殭屍不知道往哪裡走,也是很迷茫

所有人都在扮演轉瞬即逝的角色,再美的色身轉眼消散,繼續墮入輪迴

感覺到所有的人都像在玩一場遊戲,每個人都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就像遊戲裡每個玩家扮演著各自的角色,這個角色就像夢境一般不真實,但是這些人就認為他們的身體都是真實的,他們無法認清無常的本質,他們不知道這個身體是由地水火風這四大元素因因緣和合而成的,他們非常的執著於他們的身體,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除了他們的身體之外,除了努力保養他們的色身以外,還可以追尋一些別的東西。

女孩子們都特別愛美,花很多錢買化妝品和很多的衣服和保養品,她們非常貪愛自己的色身,把自己的色身打扮得美美的,她們非常執著她們長得怎樣,還會和身邊的朋友比較,如果不如身邊的朋友漂亮,就會很嫉妒去整容。但是她們不知道這樣的外貌,色身是不究竟的,是變化無常的,總有一天會消散,塵歸塵土歸土,而且時間很短,很快皮囊就沒有了,就轉生到其他地方繼續輪迴。

很多人雖然學佛也戒不了肉,為了利益和私慾而學佛,貪嗔痴慢疑非常嚴重

現在看到很多學佛的師兄們,他們有的去寺院裡辦了皈依證,也發願要戒肉,但是他們隔了一段時間後又去吃肉,他們無法長久保持這個戒律,長久保持自己的發心,他們在那裡大塊大塊的吃豬肉牛肉 羊肉,就像得到了解放了一樣,他們也是因此變得非常愚痴,很多的人都是深陷在這種愚痴之中不可自拔,殺生吃肉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常態,他們沒有絲毫的慈悲心,很多學佛的弟子也是沒有升起真正的慈悲心,大多數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與私慾去學習佛法去修行,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

師兄們可以反觀下自己,平時修行時是不是就首先想到自己。感覺到很多人都是貪慾,貪功德貪福報貪別人的誇獎,貪名聞利養;還有很多佛弟子非常傲慢,看不起不學習佛法的人,看不起身邊佛弟子,他們認為自己是最好的,非常的我慢;還有一些佛弟子一邊做著善事一邊懷疑,懷疑自己做了這麼久善事,怎麼還沒有福報顯現出來呢?其他的佛友做了好事立馬有了福報,我怎麼就沒有呢,是不是佛菩薩不加持我,佛菩薩是不是偏心啊?

很多人都很愚痴,反觀我們自己學佛時,修行中是不是有傲慢心和疑心,還有對佛菩薩的懷疑。感覺到很多佛弟子在修行過程中,不修行還好一修行那些貪嗔痴慢疑都顯現了出來。很多人也是因為自己的業力習氣的原因,一邊修著佛一邊造著惡業,很多女弟子跟著師父學習,互相之間爭風吃醋,都想親近師父排擠別人,反觀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妒忌別人,別人修行好了就不服氣,就起了那種打壓他們的念頭,

現在看到的是,在我們物質世界裡,一切的物質包括我們肉身都離不開地水火風的支持,缺少了一種物質就不復存在了,如果說我們人類再不斷的破壞地球,貪嗔痴熾盛,毀滅的就是這個地球,這是我們人類自己。

在學佛的過程中也是要注意保護好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感覺到很多人都是因為自己的貪嗔痴慢疑的五毒習氣非常嚴重,他雖然學佛了但是總是要懷疑這個懷疑那個,包括對佛講的經典他們也懷疑,他們每天不停在懷疑,從而無法真正的去修行,總是在論證這個論證那個,他們不從實修當中去論證,他們從文字中理論表面上的東西去糾結,而忽略了實修證實,他們喜歡和人爭論打嘴仗,這樣花幾個小時辯論,這樣下來一天很少有時間去修證去懺悔

有一些人他們只信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對於聽不到看不到的東西就否定或者懷疑,他們總是要去科學求證,總是希望在科學技術方面科學家給他們答案,內心的本質是不信佛的。很多人學佛,感覺到是把佛法割裂開了,有的是學禪宗,就只讀禪宗的一些佛經和開示,他們所謂的祖宗開示,就不去讀其他經書,比如《地藏經》,他們不承認靈體的存在,看到很多很多的靈體,他們的冤親債主在報復他們,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超度靈體。

感知到現在的很多人都耽於享樂,等待他們的就是病苦痛苦,冤親債主的報復,只要我們不修行,福報總有享完的一天,愛去買東西或者吃等看與享樂的事情,再不去修行等待他們的就是痛苦。



還有很多學佛的師兄都是得過且過地修行,今天看下佛經,過好幾天都不去看,今天在佛菩薩面前跪拜下磕幾下頭,明天就去吃吃喝喝去玩了,學佛不是很精進,業力來了就很懊悔,當初為什麼不學佛精進一些,現在承受果報。

我們現在眾生業力非常重,很容易業力就成熟了,會導致發生一些讓我們很不開心的事情。要避免這些讓我們不開心的事情,我們就要儘快儘早花時間去修行佛法,消除業力。業力就像一個種子,每天都在給他灌水補充,餵食一樣不斷成長,然後就開花結果了,等到開花結果業力成熟了,就很難改變他,就必須承受這樣的果報。

很多人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今天要帶孩子,明天去看丈母娘,後天要同學聚會,每天都有俗事纏身,被很多很多的俗事給牽絆住了,學佛的時間變得很少很少,一天24小時裡用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來修行,而且不是去實修念咒等,大部分去看大師講的佛法網上的光碟視頻,理論看了一大堆,沒有真正落實到真正的生活中。

要時刻檢查自己的念頭。修行路上的每件事情每個問題都要去直面,而不是迴避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要時刻的檢驗自己,檢查自己有沒有生出貪心傲慢心嗔恨心,有沒有嫉妒別人有沒有讓別人做不好的事情?比如殺生吃肉,說些黃色段子等等。當煩惱來的時候我們有沒有產生一些不好的心態,我們是不是具有智慧的去解決他?當一個不好的念頭升起的時候我們想到的解決辦法是什麼?當家人孩子出現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你的心態狀態是什麼樣的?當別人在罵你說你壞話時你是怎麼想的?你是不是非常嗔恨怨恨別人,是不是也升起了嗔恨的心念?

在修行與事業之間,你的取捨是什麼?你是想花更多時間去修行呢還是去工作呢?如果有意去迴避這個問題,你的行動已經擺明了你的選擇。

有沒有認識到學佛的終極目標在哪裡?是不是整天為了一些非常小的事情,比如和你的同事家人親戚朋友之間產生了一些小矛盾,內心非常不平憤怒?當這種念頭升起來時會有沒有想過這是不好的,想著這是在造業,想著如何避免去造業,當下你的想法是什麼樣的,還是任由這些惡念發展呢,你是在迴避嗎?一再的迴避,迴避那就是輪迴,修行的路上是沒辦法迴避的,修行路上面對的每件事情每個問題都要去直面他,而不是迴避。

有些時刻有沒有你的心念行為是跟著魔走的,魔一直都在旁邊虎視眈眈的想要控制我們的心念行為,讓我們導向他們那裡。我們有沒有警覺心理,意識到自己不好的心念和行為是由魔造成的,當下有沒有想到一些解決辦法?

無常時刻到來,你是為了福報錢財而學佛,還是為了究竟的解脫?

有沒有真正的意識到生命的無常?也許明天你就可能面對一場禍事,有沒有真正面對死亡的事情,有沒有從死亡的事情上想到修行上?死亡隨時會來,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去精進修行改變自己的業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為什麼要學佛呢,剛剛已經開示的很多了,很多人就是因為懶惰,放縱,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怎麼去修行,導致他們修得也不好又一再落入輪迴之中,只要在輪迴之中,三惡道也好三善道也好,還是會去造業,我們要每天問問自己,自己為什麼要學佛,自己真的是放下了一切了嗎?

我們是不是還在糾纏在家人之間世俗之間,放不下舍不掉,過度糾纏在這些事情上面,我們沒有真正意識到,真正的想要解脫?

很少有人發心去解脫,他們是為了利益福報,貪功德。想想我們修行時做的善事,布施錢財等,當我們做了善事我們的內心想的是什麼?在糾結我們布施出去了有沒有利益到別人,還是在糾結我布施的那麼多錢應該能得到很多回報,我希望這個果報快速到來,希望這個果報快點到來我就有錢花了。在布施的時候,到底是有相布施還是無相布施呢,在布施時有沒有後悔的心念?包括在幫助他人時是不是那種心不甘情不願的心念,希望別人稱讚讚揚別人的心念?我們在傳授別人教別人法布施的時候,是不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去傳授別人佛法的?

我們是在隨緣救度眾生還是強迫別人來聽我們的話?我們平常在對待身邊的人的時候和對待父母的時候是不是能保持一顆平等的心?也許現在還做不到對待一切眾生都平等,但是我們在對待眾生來報復我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以一顆度他利他來做功德回向,還是驅趕他的心,甚至有時候被折磨慘了有要毀滅他的心態,是不是有這樣的心態?

如果有的話,我們還需要不停的修行、精進的修行,通過持誦大乘神咒把我們這些貪嗔痴慢疑的惡業惡因全部消滅掉,讓我們的自性發出光亮來,只要我們的自性之光能夠能夠散發出來,那麼佛菩薩就會來救度我們。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是不是有時候特別想要享受,不能安於一種貧困的狀態?我們也許心裡想要很多很多花不完的錢,每個人都想要錢,但是我們能不能控制這種欲望這種心念?我們在平時有沒有控制我們自己的貪念,嗔念、妄念?如果我們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一味地發展這些,我們還怎麼去掉自己的原本就有的貪嗔痴呢?平常是不是有意識的控制他呢?

通過佛菩薩的加持和我們自力的修行,一步一步的去自己體悟去修證去感悟境界,而不是去任由這種貪嗔痴念無限制的放大,我們是不是想到一些好辦法去控制我們的貪念呢,我們是不是很羨慕佛菩薩的神通和境界呢?

佛菩薩的美好境界,凡夫永遠想像不盡。想獲得佛菩薩的清淨法身,那就真修實幹吧


感覺到佛菩薩天耳通 天眼通 他心通 宿命通等神通非常的廣大,他的天眼通可以看見十方佛國裡邊一切的眾生,哪怕是一粒塵埃,哪怕是一滴水佛菩薩的那個天眼通都能觀察到,天耳通能聽見很多美妙的歌聲,那種歌聲不是人間的樂曲,那是法音,是天樂那種聲音是非常美妙;他心通,佛菩薩知道我們各種想法,即便我們沒有表露佛菩薩當下就明白;宿命通,佛菩薩知道累生累世我們投胎哪一道做了什麼,佛菩薩都知道。

佛菩薩已經不用再輪迴了,他們感受不到苦,除非他們發願投胎來救度眾生,感覺到他們恆長的處於一種喜悅之中,感覺到佛菩薩也是很莊嚴慈祥很美麗端莊,佛菩薩給人的感覺就是很莊嚴美麗,我們是不是也想像佛菩薩那樣端莊美麗的身形呢?感覺到佛菩薩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能夠隨意的變現食物衣服,一切物質界的東西都可以用法力變化出來,佛菩薩的法力無窮無盡,他們的法身清淨美好,我們是不是也想要修得像佛菩薩那樣清淨的法身呢?

感覺到很多的天龍八部 天女 包括魔 還有很多的護法神都來包括一些菩薩 阿羅漢等等都會來供養佛,供養十地菩薩,他們的福德智慧我們根本就無法想像,他們有這個福德智慧來接受天人的供養,凡人就沒有這個福德智慧,只有佛菩薩有,包括很多的魔都皈依佛門,都是恭恭敬敬的跪在菩薩面前給菩薩供養食物花朵等等,我們是不是也渴望去修行,去證果呢?但是又不能去執著這個果位,在修行中去掉人相我相眾生相好好修行,果位就會不求自得。

不一而盡。看來,穆和可能真的隱居在這裡了。


魔最怕的兩部經

傳喜法師

在我們本師佛的授記當中,這部經(《楞嚴經》)是最先滅的,我們人類歷史再過一千八百年就會滅掉了。我們現在人的平均壽命是七十歲,到人的平均壽命五十二歲的時候,這部經就看不到了。

就是說以後你把這部經印得再多,用銅印、用大理石刻下來、用電腦複製下來、或者藏在山洞裡都沒有用,那時候眾生的業障太重,即便是面對著它,你也看不到,翻開這本書,裡面只是白紙,看不到黑字。

以前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我想,是不是我們翻開這部經就要打瞌睡,所以看不進去?因為有時候我們看到某部經的時候會來昏沉,一個字也看不下去,是不是這個道理呢?後來我親自看到一個人的經歷,證明了確實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那是一九九七年,當時我還在新昌大佛寺閉關。新昌隔壁有一個縣叫嵊縣,就是浙江越劇的發源地嵊洲縣,有一個練氣功的年輕人走了偏,天天要死要活的。有時他自己跳到河裡去,別人好容易把他撈起來,他又去跳糞坑,但別人還是很慈悲地去救他。一會兒他又恨得不得了,好像天下人都跟他作對,要炸這個房子、炸那個高樓、炸高壓線什麼的,他就是這樣子撞死撞活的。

後來有一位居士跟他說:氣功不能再練了,引薦他皈依了佛門,真正皈依了之後,病情馬上得到好轉。又有人跟他說:你這種著魔的情況要看《楞嚴經》,《楞嚴經》是降魔的。他一聽就象病人拿到藥方一樣,回去就請了一部《楞嚴經》,結果打開一看,只有白紙沒有黑字。因為當時他對我有信心,來大佛寺找了幾趟都沒有碰到我。後來我閉關了,他又來跟我們護關師父說想要見我。護關師父跟我通報,我說:可以,見一見吧。

見他的時候,這個人業障很重,又黑又瘦渾身臭氣,象剛從糞坑裡跑出來似的,我把門窗都開著跟他講話。他當時對我特別有信心,跟我說了一些他的遭遇和不幸。我告訴他:你要好好念佛,從早到晚,睡覺醒來第一聲就要念佛,不要起其它的念頭。

他高興地回去這樣奉行,七天之後又來了,還帶來三位居士。念佛才七天,他就有很大的變化,身上沒有臭氣了,人也白胖了一點。他特別感動特別恭敬,進來就長跪合掌,一會兒又痛哭流涕,之後懺悔業障,說了他看《楞嚴經》只見白紙不見黑字的這麼個事。

我聽了之後真是感到可怕,眾生業障重的時候,真的打開《楞嚴經》只能看到白紙而看不到黑字。我這才明白所謂《楞嚴經》先滅是怎麼個滅法了,本來以為只是看不進去這麼個道理,不想真有這樣的事情。從這也可以知道,佛陀是不會騙我們的。為什麼這本經先滅?因為它是直指的「開智慧的《楞嚴》」,它不滅,其它的經不好滅,所以說這部經一滅,其它的經就保不住了,就開始一部部地滅了。

佛經中最先滅的是《大佛頂首楞嚴經》和《般若三昧經》。《般若三昧經》是我們修行法門中最快見到阿彌陀佛的一部經,你按照經裡說的那樣去做,最多九十天就可以見到阿彌陀佛,因為太殊勝了,所以最早滅的就是這兩部經,這也是魔最害怕的兩部經。

這個經,我們講下去你就會知道,這個魔的巢穴其實就在我們的心裡,我們的修行不能入門的狀態,用這個經一照就照出來了。有人修行二、三十年了,對照這部經一看,不對嘛,我修了二、三十年了,在佛教界居士們恭敬,甚至出家人也很恭敬,結果這個經一照不對,偏了,那不是很失望嗎?不行,寧願相信自己,也不願相信這部經。

這樣的人我們出家人都有,年紀大了也很用功,在家時就一天七萬佛號念了三年,後來又出家一二十年,已經做了當家師。但心裡老想為師,進了他的寺廟對聯一幅一幅都是他自己做的,自己覺的眼一閉就能作一首詩出來,他覺得挺好,明眼人一看就感覺不對。如果他看了《楞嚴經》的話,他會前功盡棄一掃光嗎?象這樣的也不讓他看。

佛教界以前有一個著名的大居士叫梁啓超,戊戌變法時和康有為他們一起的,是個學者,也是佛教界的大居士。他研究《楞嚴經》讀了一遍不懂,二遍不懂,三遍五遍還是不懂,他就說,靠我這個水平中國也沒有幾個超過的了。他不但是舉人還是進士,皇帝面前考過試的,文學水平最好的。他讀不懂,就懷疑這個經是偽造的,就寫了一個論,結果沒幾天人就病倒不行了。

因為他是名人,民國時就象國元老一樣,住進北京最高級的專門給大人物治病的協合醫院,醫院正好從國外回來一位醫學博士專門給他診斷,診斷出來說是一個腎壞掉了,要想延續生命的話,可以拿掉一個壞腎。結果手術後沒幾天就死了,這在當時成為一個謎。

一直到前幾年,協合醫院的醫療檔案保密期過了才知道,這個醫學博士給他做的切腎手術切錯了,把他的好腎給切掉了,壞腎卻留在裡面了。不做手術還能多活幾天,做了手術沒幾天就死掉了,這就是誹謗《楞嚴經》,誹謗正法,誰也救不了,而且是即生就下地獄的果報。

由於他很有學問嘛,他說《楞嚴經》是偽經,社會上就有很多人起鬨說《楞嚴經》是偽經。宣化上人痛心疾首地勸告大家:《楞嚴經》是真正的佛法寶典。宣化上人是世界佛協的會長,一九九五年圓寂,圓寂之後燒出一萬多顆舍利子。

圓寂之後我們師父才告訴我們,說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向我們保證:《楞嚴經》肯定是佛說的,不是佛說不出這樣好的經典來,如果不是,我願意下地獄。正因為這部經肯定是真的,所以敢發這個願,希望大家相信我,也希望這些研究佛法的學者趕快懺悔。 

相關焦點

  • 容易混餚的問題,唐僧是金蟬子的第幾世修行人?
    又用觀音給的紅葫蘆,與沙僧脖子裡的項鍊,組合成一套裝備。唐僧幾人乘坐此裝備,度過了流沙河。對與沙僧的項鍊,書中沙僧對觀音說過,「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閒時拿來頑。
  • 修行不從這裡入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這裡須特別強調注意的是人的「心理行為」問題。中國自漢唐以後,歷代在宗教方面、在哲學方面,大家常使用一個名詞——修行。尤其現代學佛的人特別多,大家都講究修行。什麼是修行?並不是打坐、做工夫就等於修行;這和「修行」的真正意義還有很遠的距離。  真正的修行,包括修正心理行為,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修正自己喜、怒、哀、樂的情緒等,也就是心理思想上、生理變化上、言語行為上毛病的修正。所以在佛學上名之為「轉識成智」,就是修行的道理。  一般人的打坐,不過是修行的一個入門方法與練習,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克念」。
  • 修行人靠嘴修行?修與行是相輔相成,行是根本,修是方法!
    其實,很多人在靠嘴巴修行。靠嘴巴修行有一點好處,就是能講出一些道聽途說的修行感悟,對某些正遭遇瓶頸的迷眛之人來說,或許是一種激勵和鞭策。比如,引用一段馬雲這樣的成功人士所講的話,可能對那些處於事業迷茫期的人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因此,嘴上的修行功夫也有可取之處,只是終歸不是修行。
  • 修行該如何修行呢,其實修行也是有秘訣的,宣化上人開示修行秘訣
    因此說「修行莫盲修,需要識路途,路途若識得,任運自悠遊。」修道啊,不要盲修瞎練!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怎麼樣修行還要修行,越修行離道越遠,自己就給自己很多麻煩。所以說「修行莫盲修」,這個盲修就是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自己亂修;「需要識路途」,你所修行的路途你要認識;「路途若識得」,你這個路途若認識了;「任運自悠遊」,這個任運也就自由的意思,任運悠遊自在,什麼事情都不勉強,正合乎這個中道。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修行的重點有哪些?全都在這裡了!
    成佛作祖才是修行的最終目的,五戒十善是修者的起步,修者是見性解脫重要是明心見性,積累福慧,幸福自在。希望不如能做主。四、什麼是真正的慈悲?你如何理解慈悲?眾生平等,無善無惡,慈悲就是面對任何的人、事、物不起分別心,彼此互相尊重,遵守對方的規則。無私,無我包容。
  • 這裡的女人脖子細又長,卻不讓丈夫看,原因可以理解
    中國遊客非常喜歡去泰國玩,這裡有繁華的曼谷夜市、激情的潑水節、碧藍的海水、好吃的美食、美麗的人妖。說起泰國,很多人會想到人妖,人妖確實是泰國的一大特色,把男人變得比女人還要美麗,主要是生活所迫,少部分是因為內心渴望當女人。
  • 修行:不可思議的《金剛經》?
    如果有人受持讀誦《金剛經》,如果被人輕視賤待,原本此人先世的罪業應該要墮入惡道,但因為被人輕賤的原因,先世罪業就被消滅,應該得到無上大智大覺。如果有人受持讀誦《金剛經》,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釋迦摩尼佛供養所有佛所得到的功德,這個功德與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相比,連千萬億分之一、任何算數譬喻都比不上。
  • 立志修行證道之人,健康是必要條件嗎?
    三十九歲出家,住廟修行。廟裡有時坐禪。他一上坐便睡覺。香板挨了不知多少。依然如故。自認罪孽深重。這一輩子修行開悟是不可能了。難道,修行必須是身體健康,無疾患才有開悟的可能嗎?答案是否定的。我舉幾個案例來佐證。首先是禪宗二祖慧可大師,開悟之前剛剛斷去一臂。血染白血。在極度痛苦難忍的情況下還能開悟得道。
  • 修行人開悟的前兆
    若真修道人,必經磨難,不魔不成佛,真正發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觸動的一刻即震動三界,一定會有千磨萬難在等著你;就像唐僧,自踏上取經路那一刻起,「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言即已遍滿三界,你歷劫累生的冤親債主、一切心魔、一切有緣都在路上等著你了。
  • 小修行有小魔,大修行有大魔,不修行就沒有魔
    我們有一分的恭敬心,你的功德就加一分,就長一分,你的身心就自在一分,你的煩惱就少一分,業障就消除一分,自性就顯露一分。這無明火和我們的歡喜自在清淨心相比較,和我們的恭敬心相比較,怎麼樣啊?天壤之別!一個拉我們下地獄,一個拉我們去極樂世界,所以在我們修行路上多磨難啊!  我在閉關之中曾經說過幾句話:「小修行有小魔,大修行有大魔,不修行就沒有魔。」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二)
    修行好的道人一見面就知道對方有什麼病,哪個臟器有問題,還能活多久。出家人也是人生父母養,出家前心裡也種著男女之情。不過,正確的修行方法能讓男女之情那些念頭很快過去。出家人要真動心了可以正大光明地還俗結婚,也用不著偷偷摸摸的。
  • 道教神仙體系及仙緣根器修行概述
    學道修行,最終都是希望可以證得道果。倘若沒有仙緣,即使窮首一生,打坐苦修,依然收穫平平;但是若擁有仙緣根器,得遇高人指點,修行則一日千裡,事半功倍。很多善信都在迷茫,為什麼有仙緣,到底什麼是仙緣?此種仙緣,也是可遇不可求;修行之人有此機緣,也是三生有幸。道門精英可獲此機緣者,鳳毛麟角。人仙,指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八邪之疫不能傷害他,這就是人仙。得此種機緣者,最講根器,因為修法修術者對上乘根器的要求非常苛刻。此仙最易與玄門方術之士結緣。
  • 修行之人「十不求」,讓你的修行越來越順,得大解脫!
    「十不求行」雖是佛門修行要訣,但也不僅僅有利於修行,而且是有利於一切眾生。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修行之人,不要奢求自己的身體永遠都健健康康,永遠無病無痛。無病則不知身是苦,不知身苦而貪慾生,貪慾一生,便會破戒退道。人之肉體凡身,總難脫因緣業障,病由業生,業由心造,身體有病,便更能感悟病苦,體悟道心。
  • 修行,就是謙虛地向所有的人學習!
    修行就是向所有的人學習,沒有想獲勝的心態。好勝心很強的人那就不行,就老是提高不了你的水平,好勝心很強的人害怕失敗,老是想贏別人,水平提不上去的,你真的要有很好的心態,才能快速學到東西。說你到任何一個修行人面前,
  • 修行的重點—仁山法師
    身 語 意 三業三個方面遠離煩惱垢染叫做清淨所以這裡的清淨主要是講的三業行為身口也有各自不同的功效譬如有些同修《無量壽經》念了一萬部有大功效什麼功效呢越念眼睛越往上開始在這裡慢慢慢慢升到這裡升到頭頂變成什麼呢就開天眼了開什麼天眼呢目中無人只看到有諸佛菩薩認為自己已經修行
  • 大陸人在臺灣:志工隨處可見 助人也是自我修行
    12月10日,在臺灣嘉義市,身穿墨綠中式棉衣的導遊陳女士熱情地領著我們這群遠方的客人遊走在由大量木構造建築群組成的檜意森活村,體驗檜木小火車,觀賞木材環繞的橢圓形高塔……她的解說專業而富人情味,一臉謙和的笑容又讓人分外親切。經過聊天我們得知,她其實是一名志工。  臺灣的「志工」,其實就是大陸所說的志願者。在臺灣,志工是一種很重要也很普遍的存在。在這次臺灣行中,我們就一路遇到不少志工。
  • 長期修行的人,身心會發生特別的變化,那種感覺很美妙
    老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裡透露著很多的無奈,也闡述了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一個人取得多大的成就,關鍵在於個人修行的程度有多深。怎麼修行,這個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有的人,會修行,有的人,則不會。修行,這個東西能不能教會呢?
  • 修行修的是什麼?修行最忌諱什麼?如何才能做主?
    這裡所說的有意識,是帶著一種警覺的心、覺照的心。也就是說,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想什麼、做什麼,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領悟八正道,做事要懂得摸摸自己的良心,念念不被邪迷,則念念正念。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用心、有意識地去做。這裡說的有意識,是帶著一種警覺的心、覺照的心。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心生則法生,萬法諸行皆不離本心!
  • 什麼是修行?道教修行的先決條件都有哪些?學道之人應該知道
    所謂的「修」有改變、修正、修除、修理的意思,「行」就是言行,「修行」即修正、改變我們的言行。簡單來說就是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不做,不該想的不想。修行的先決條件包括:信奉大道、不犯禁戒、依法而修、勤苦不懈。修行並不是指整天誦經打坐,所謂修行,即是學道,悟道,行道,證道的一個過程。目的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使身心趨於正道,最終達到「與道合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