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懂性,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幸福,徹底輸在起跑線

2020-09-25 不二觀察站

你的孩子不懂性,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幸福,徹底輸在起跑線

老師在學校給九歲的孩子們普及了一下關於懷孕的知識,以及男生和女生的區別,一位媽媽居然發了飈,表示要去和校長投訴。


此事瞬間上了熱搜


老師對此進行了解釋:因為班裡有老師懷孕了,同學們對此好奇。她想正好借這個機會,向同學們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沒想到捅了婁子。


性教育,要還是不要,這是個問題。

這種問題,早已不是個案了。早在兩年,北師大專業老師編寫的讀本,就被媽媽吐槽。

其實北師大的回應中,這句話非常好:「自然準確的傳遞」,然並卵,還是下架了。

同時躺槍的還有賣成人用品的,就因為開在了小區,小區裡有孩子。

也就是說,看都看不得。


這都2020年了,社會上還是濃重的談性色變,仿佛這些事情不需要學,自然就會知道,仿佛小時候不知道,長大了自然就會知道。


有一個隱喻,叫:房間裡的大象。意思是說,在一個房間裡,有一頭大象,很顯然大家都是看到的,但房間裡的每個人都避而不談,要麼無視、要麼迴避、要麼視而不見。就有點類似皇帝的新衣。


性,就是這一頭大象。每個人都是由性而來的,但是沒人說。


這是多麼奇怪、可怕、壓抑、而且不真實的場景?這,就是現在的性教育現狀。


感恩這個網絡時代,終於有人開始提這一頭大象。

性教育的缺失,會帶來什麼呢?這裡提三點


1. 不安全

壞人不希望有性教育,尤其是戀童癖,他們多麼希望自己對孩子們做點什麼,然後孩子渾然不覺是在犯罪。

事實是,他們經常得逞,超過40000人對未成年人進行過侵害,也許ta們是爸爸的朋友,鄰居家的哥哥,老師,保安,樓下的爺爺,甚至路過時多看了一眼的陌生人……這些懵懂的孩子就是無辜的羔羊,是最好被悄然拿下的獵物,他們什麼都不懂,連自己受到的傷害都無法定義,這是壞人們最好得手的弱點。

還有就是孩子們,由於缺乏性教育,不知道自己行為的邊界,不懂做好保護措施,在自己還是孩子的年齡當了父母,或者只能墮胎,甚至把新生兒藏在廁所隔間的垃圾桶裡……甚至,他們可能以為性是傷害他人以獲取自己快樂的方式,所以導致了犯罪。


看看這些事實,家長們,你們放心嗎?

2. 心理問題

缺乏性教育,不代表缺乏性。而是很可能很早就「遭遇」了性,看過臺灣已逝作家林亦涵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都知道,13歲被國文老師誘姦、並被長期性侵的女主原型,就是作者林亦涵本人。書中的女孩覺得自己髒,唯有愛上侵害者才能抹去自己的罪惡感。而林亦涵最終因抑鬱而崩潰自殺,將生命停在了充滿困惑的青春歲月。

即使沒有遭遇這麼惡劣的情況,如果長期活在房間裡有大象而不能提的環境中,如果長期看著皇帝的新衣而不敢說,如果長期對身體充滿好奇而找不到答案……

你能想像到這會給心理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嗎?對自我的不接納,幾乎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源發地。


家長們,你以為孩子們為什麼沉迷手機?為什麼抑鬱症?為什麼學壞?你懂了嗎?


3. 對性的認知

性,可以說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也是人與動物的重大區別。

《海蒂性學報告》中曾這樣描寫女性性高潮「感覺很美滿安樂,全身容光煥發,好像剛從睡眠中甦醒過來。」這種身體與精神的美妙,卻不是人人都能感受的。

義大利性學家以瑪麗·揚尼尼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全球約有10%的女性從未體驗過性高潮(中國是拖後腿的,原因你懂的),性高潮不僅能帶來生理上的愉悅,更能增進伴侶感情。


然而現在有多少人真的懂得體驗和享受這種美好呢?寥寥無幾,尤其是女性,在潘綏銘教授的主持下,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於2000年、2006年、2010年和2015年,四次完成「中國人的性」總人口隨機抽樣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有20%左右的女性,很少或沒有性高潮。

這僅僅是性高潮的問題嗎?


不,這關係到親密關係,關係到婚姻,關係到家庭氛圍和親子教育,關係到身體健康,甚至活著的意義!


性教育,比學數理化還重要!

好,回歸正題。什麼時候「自然準確的傳遞」性教育的知識比較合適?


答案是:當孩子問的時候,就應該正式回答。

如果孩子不問,最晚的時間是上小學之前。


不然,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一輩子都追不上的那種。

相關焦點

  • 你還相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教育口號嗎?
    文/魯鵬程家有兒女,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繃緊敏感的神經,因為很多父母都聽過「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響亮」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正在努力「實踐」這個所謂的「教育理念」。「起跑線」這個詞,本來是田徑比賽等相關活動專用術語,可現在竟然被「移植」進教育領域,居然還能迷惑住一大批父母,可見其「不簡單」。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會讓孩子輸在終點線上
    該文批評了在中國膾炙人口的一句口號: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十年過去了,這句違背教育基本規律的口號依然響徹雲霄,成為數不勝數的教師、家長教育孩子的座右銘。這句絕非科學論斷的教育口號對中國目前負擔過重的初等教育現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壞作用。
  • 什麼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是這樣
    「你怎麼這麼笨,別人都能學會,就你學不會。」孔子造不出木牛流馬,但也不影響他在教育界的地位;諸葛亮拿不起青龍偃月刀也不影響他一出山就火燒夏侯惇十萬人馬。現在很多家長就是以一種焦躁的心態,逼著「孔子」造木牛流馬,逼著「諸葛亮」拿起青龍偃月刀,造不出、拿不動就是笨「你怎麼這麼笨,別人都能學會,就你學不會。」
  •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一些教育機構為了招攬父母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賺錢,就想盡一切辦法找好的宣傳語,反覆誇大這句話「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先說說這句話的害人之處!「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家庭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導致了社會的攀比之風,很多家庭明明不需要報輔導班和培訓班,但是面臨身邊鄰居和朋友的討論,慢慢被影響,也開始為孩子報各種班,導致了孩子正常的生活狀態發生改變,性格也會收到影響,活的會更加壓抑,這種壓抑有可能產生性格上的變化,嚴重了會造成性格扭曲!
  • 只要不輕言放棄,即使在起跑線輸了,我們也還有贏的可能
    有一種精神叫體育精神,而體育精神折射出來的,也是你面對人生的態度。事實證明,即使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但只要你不放棄拼搏,不輕言認輸,那麼你還是會有贏的可能。我們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跑,更需要耐力、恆心和積極的心態。
  • 為什麼「不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的完整表述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輸在起跑線上」的邏輯前提是另外一句同樣具有中國特色的口號,叫做「知識改變命運」。因為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怕孩子的命運被改變得慢,或者怕改變得不夠徹底,因此有人進一步提出諄諄警告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輸在起跑線上」在現實生活中直接導致了兩種同樣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一是無限度地提前施教時間——早教;二是拼著比著加大對孩子學習的時間投入和經濟投資——補課。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可以堪稱教育界的名言。所以說起跑線在富人手裡,這可能就是一個接受自己和孩子都是普通人的藉口。沒有絕對的起跑線,只有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和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我們可以估測百分之八十的家長心中的終點是讓孩子結婚生子、賺錢、幸福生活,當然這也是大部分人會經歷的。那麼既然家長這麼喜歡搶跑,為什麼不直接讓孩子到終點?結婚生孩子?賺錢生活?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卻輸掉了整個人生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無數家長的豪言壯語,也成了緩解家長焦慮的有效法寶,於是,孩子奔走在英語、奧數等各種補習班、大小考試之中。早上5點起來,晚上11點才睡覺,周末時間安排滿滿,就連暑假假期也是疲於奔命遊走於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之中。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然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就會瘋狂地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到最後,搞得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極大地厭惡和排斥。最令人意外的是,絕大多數孩子長大之後,並沒有延續這些興趣,或是養成愛學習的習慣。如果你對此抱有懷疑的態度,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周圍的朋友。
  • 你真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但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是,這樣做真的是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嗎? 我們經常抱怨「孩子長大了,沒小時候聽話了」、「青春期到了,開始學會和父母吵架了」所有種種,都是我們父母要檢討的,我們一直在推著孩子跑在學分教育的跑道上,卻忘了停下來思考這是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什麼才是我們該做的。
  • 對孩子來說,「不輸在起跑線上」真的那麼重要嗎?
    把剛開始的步伐放慢一點,這樣好讓孩子看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在將來有力量完成最後的衝刺。把學習以外的時間交給孩子,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同時也是學習。為什麼非要跟別人學習一樣的東西?甚至乎這個東西不屬於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屬於自己的起跑線:一個健康的體魄,一個對未知世界永遠好奇的心,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起跑線,而要在這個起跑線贏起,你才有可能贏到最後。
  • 別因為你的焦慮,才真的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該給孩子報什麼興趣班……從小就認學的孩子總是少數,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家長老師的百般敦促下依然學的一般,這部分孩子的家長就更焦慮了:孩子不好好上課怎麼辦?孩子不好好上課怎麼提成績?孩子成績差怎麼能考上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還能不能考上高中……考不上大學,這輩子不就完了嗎?
  • 我理解的什麼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似乎父母和孩子早一分努力,就必能早一步領先。許多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在孩子才一兩歲時就開始教孩子認字,三四歲就開始讓孩子學琴、畫畫、學英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周期,講話有早有晚,走路有早有晚,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每個孩子也都不盡相同。家長們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那些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要知道,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不要逼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似乎成了每一個家裡有娃的爸媽最初的教育目的然而,擁有這樣心態的家長們,你是否想過,這是孩子的人生,你是沒有權利左右的。當你開始用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比較的那一刻,你就背離了「父母」這個稱呼最初的意義。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養孩子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並不是都像《摔跤吧,爸爸》裡的爸爸一樣因為缺個冠軍才要生孩子。這是兩代人,你可以用你的人生閱歷教會孩子人生道理但卻不能決定他的生活和人生。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都做到了嗎?(原創)
    ,把這個所謂的「起跑線」理解為孩子認知世界的開始線了。」這句話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幾乎都搞錯了適用的對象。這個起跑線不是孩子認知的開始,而是你!孩子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此階段兒童各種感受和認知大多都是來自於身邊的人,而作為孩子起跑線的你(或者其他直接陪護人),你的道德修養、文化沉澱、品味眼界甚至經濟實力,直接決定了你的孩子需要從哪裡開始跑、怎麼樣去跑和最終跑去哪裡,甚至可以說基本決定了這個孩子一生大致的軌跡也不為過。
  • 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把失敗的權利還給孩子
    原標題: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不輸在起跑線」的攀比之風讓家長很無奈。幼兒園就開始教小學的課程。不學吧,別人都懂你 不懂,傷自尊。學吧,孩子又苦不堪言。 □提及中國學校時,她始終用「算術」這個概念;在說美國學校時,她都說「數學」。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一年級班主任告訴你,做到這些,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拼了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們絞盡腦汁給孩子們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每天輔導作業到深夜。一年級的老師布置作業一般(全部科目)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如果一年級寫作業都得兩三個小時的話,小學高年級就能寫到凌晨,那,到了初中就不睡覺了?所以學習效率很重要。沒有孩子天生願意寫作業,家長們可以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好勝心強的孩子可以跟他比賽。在保證正確的前提下,看看是媽媽先拖完地,還是寶貝先寫完作業?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真的知道這個起跑線在哪嗎?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底是不是最大的謊言呢?我認為這句話不是謊言,只不過是商家偷換概念,用錯了對象。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並不是折騰孩子,而是在折騰家長自己,因為你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自己。
  • 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
    導讀: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