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業有內容戰略嗎?

2021-01-10 騰訊網

自從比爾·蓋茨在1996年提出「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的概念以來,豐富多樣的內容在商業世界爆炸式增長。發展至今,內容為王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正地融入企業的增長戰略。

這一點不難理解。在數位技術的加速推動下,新的媒介形式層出不窮,用戶觸點無限碎片化,粉塵化的用戶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消費者被充分賦權,商業鏈條上的不確定環節與日俱增。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唯一能夠把握的確定性就是,回歸人的本性需求,用優質的內容和故事佔領用戶的心智高地,串聯起碎片化的商業觸點。

從《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近期採訪的眾多企業來看,打造自己的內容戰略已經成為普遍共識。

打造內容戰略成為企業共識

在商業語境中,內容成為消費品,涵蓋了與消費者相關的所有產品和服務:它可能是一款遊戲、一個話題、一款綜藝、一場直播等,以及在消費中沉澱下來的體驗和感受;對企業而言,內容是企業產品、服務之外的「第三種溝通要素」,是企業與消費者實現深度溝通和共鳴的關鍵。

但長期以來,部分企業對內容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他們並沒有形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思維,而習慣以企業為中心創造傳播內容;並未形成與消費者共創的思維,而將內容作為品牌單方面宣講的工具;另外,企業習慣於將內容當成專屬於營銷部門的一種工具,而非多部門協同合作的內部工程……這些思維定式讓企業難以將內容提升到戰略層面,最終的收穫也會受到局限。

一些企業正在謀求轉變。譬如可口可樂、麥當勞、蒙牛等多家企業,在探討內容戰略時,他們的視野並不局限在營銷,而總是將話題引向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戰略。對於他們來說,內容不僅是營銷手段,而是企業要與消費者達成有效連接和深度溝通的語境、形態、渠道的總和,是適應當下媒介環境變化、消費者心態轉變的必然的溝通策略,更是需要長期關注與投資的戰略資源。

打造內容戰略,企業從何入手?

將內容提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打造企業自己的內容戰略,越來越成為一種共識。那麼,怎樣判斷你的企業是否有內容戰略?怎樣將內容營銷升級為內容戰略?總結已有的經驗,我們認為企業可以從以下維度展開思考。

一、企業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是怎樣的?品牌是否依舊高高在上?

「品牌和消費者是一種長期的共創關係。」可口可樂大中華及韓國區市場營銷副總裁魯秀瓊表示。在可口可樂的內容戰略裡,共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口可樂在與消費者互動的過程中,會不斷吸收他們的智慧,激發出更有創意的品牌內容。

騰訊視頻商業化總經理王瑩也指出:「內容營銷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內容的共創。品牌要進入一個用戶喜歡的節目,就要跟節目內容一起做原生的共創。節目要特別理解品牌的特點,品牌也要特別理解節目的核心訴求。」

成立2年多便快速受到大量用戶歡迎的鐘薛高,也正是通過與消費者共創實現快速成長。鍾薛高鼓勵消費者與品牌共創內容,並從消費者創造的內容中倒推出品牌的形象和定位,從而讓品牌更貼近消費者理想中的樣子。這種從用戶端找尋到的定位更加客觀、更被消費者所認可。

二、企業是否能夠更全面的看待內容的影響力,形成圍繞消費行為的內容體驗鏈條?

「以前我們一直叫Storytelling(講故事)。」魯秀瓊稱,這種思路下,重要是故事本身,「最近我們改進成Storydoing(體驗故事)。」這樣的思路下,重要的是故事之外的體驗。

麥當勞也有類似的論斷,麥當勞(中國)首席市場官、副總裁須聰稱:「我們要從Brand Communication轉到Brand Act。意思是說,從單向的溝通發展到用體驗的方式,把消費者帶進來,通過這個感受和過程,讓消費者意識到品牌希望傳遞的內容。」

已經有一些企業通過拓展更多場景的內容體驗獲得良好收效,最典型的案例就是IP內容合作。通過IP內容共創、植入、授權衍生等一系列聯動,企業可以在製作期通過共創將品牌理念融入內容,在內容的播放和消費期展示品牌元素,在發酵期將IP內容元素融入各大消費者觸點甚至是產品,從而形成更完整的內容價值體系。

三、除了對外部內容的投資,企業內部是否做好了準備?

近些年,不少企業都在內部理順了內容製造的鏈條。譬如可口可樂就經歷了」市場部管全部「到由各個部門的專業人才組成多元化團隊來通力打造的過程。當企業不只把內容當作營銷產品,而更多的和產品、渠道進行連接,必然需要從產品部門、設計部門、銷售部門甚至到財務部門的通力配合。

許多品牌與熱門大劇綜藝合作時,會在同時期的產品設計上體現內容元素,將產品打造為一種IP衍生品。小鹿茶在與大劇IP《三生三世枕上書》的合作中,就將劇中人物推薦的「神仙飲品」在劇外復刻發售,毫不意外的收穫IP粉絲的喜愛。通過產品部門、流通部門、傳播部門等內部組織,企業得以在內容營銷中獲得更明顯的收益。

最後,評估內容投資的回報時,你是只關注內容項目的中短期回報,還是將它視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投資,進行持續的規劃與布局?

內容戰略要求企業放眼長遠,堅持長期主義的價值觀進行當下的內容布局,與消費者逐步建立深度連接來實現可持續增長。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忽視當下的生存壓力。事實上,當企業將內容提升到戰略高度來考量,從用戶的本質需求出發,產出優質的內容時,也能在當下獲得不小的收益。

蒙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蒙牛在生產消費者喜歡的內容上堅持的是長期投入,疫情期間,蒙牛也並沒有因為市場普遍減少營銷費用而降低在內容營銷上的投入,但是反而在銷售收入上取得了逆勢增長。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可口可樂、騰訊、鍾薛高、麥當勞、蒙牛,《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近期還走訪了知乎、網易雲音樂、拳頭遊戲、新片場等近20家企業,他們涵蓋了內容生態中的多種角色,既有製作內容的機構、個人,也有分發內容的音樂、視頻等各類平臺。

我們從中獲取構建內容戰略的多樣視角,並將優質的內容戰略思維、內容傳播案例一同匯總在《決勝內容戰略——打造共創時代新增長引擎》專刊中,從內容戰略設計到落地實操,幫助企業構建適合自己的內容戰略。主題專刊將於8月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新媒體各平臺上線,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分享:企業戰略體系包括的四大內容
    再者,在執行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只有得到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績效管理體系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在制定績效管理體系之前,首先要以企業的戰略規劃為基本參考標準。一、什麼是戰略規劃所謂戰略規劃,就是制定組織的長期目標並將其付諸實施,它是一個正式的過程和儀式。一些大企業都有意識地對大約50年內的事情作出規劃。
  • 分享:企業戰略體系包括的四大內容
    一、什麼是戰略規劃所謂戰略規劃,就是制定組織的長期目標並將其付諸實施,它是一個正式的過程和儀式。一些大企業都有意識地對大約50年內的事情作出規劃。二、企業戰略體系企業戰略體系包括以下四大內容。企業技術裝備達到__年代國際水平。企業有著名品牌或商標__件、專利__項。涉及行業有_、__、__、__、__,支柱產業為_。增長值為__。
  • 水產漁藥及微生物企業需要戰略嗎?
    水產漁藥及微生物企業需要戰略嗎?,並且能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都極少,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狀,因此很多高層管理、中層管理開始探討起「戰略」,甚至我們有些業務主管也將老闆的戰略思想當作一項經常念叨的事情。
  • 新時代零售戰略來了!你的企業準備好了嗎?
    後來又出現一些線上和線下探索O 2 O 模型的一些企業,也開始因為新零售的一些概念,把企業的模型跟新零售關聯在一起,實際蘋果、小米甚至特斯拉,這些生意都有一個特點——「生態型零售」。哪怕你只賣一件產品給中間商,只要不是最終消費者,你的行為就不見得是「零售行為」,雖然你的行為看上去好像是零售的。但其實還屬於「批發行為」,所以零售和批發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面向最終的顧客。新零售是電子商務進入了新時代的爆發點。但新零售最終還是零售,只不過是新時代的零售,各種商業業態已經發展的非常多,如科技、生鮮等等。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有哪些內容?
    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內容有數位化認知、數位化轉型戰略、數位化架構調整、數位化組織變革等22項內容。 2、 制定數位化轉型戰略 由企業領導層親自負責,制定企業級的數位化轉型戰略,做好數位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對企業數位化轉型,進行全面、系統、整體的規劃布局,明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戰略定位、戰略目標,確定數位化戰略的具體內容,指明數位化轉型戰略的實施步驟和實施路徑。
  • 企業戰略規劃和戰略執行
    關於企業戰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在企業諮詢實踐中,一般存在三種不同的情形:   第一種情形:企業發展不需要戰略,目前企業按照目前這種方式發展下去不會有什麼問題。
  • 連接+內容,一張圖看懂騰訊戰略
    是啊,TAB有錢、有技術、有用戶,他們財大氣粗,似乎可以佔領網際網路的一切,但真的是這樣麼?但當你分析了TAB的產品後,你會發現,這些巨人已經變得臃腫、遲緩、眼高手低,他們已經不接地氣,無法專一,無法設計出無以倫比的產品(微信是個特例),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百度,都充滿了大量失敗的產品。騰訊失敗的有搜搜、易迅、QQ朋友圈;阿里有往來;百度則有百度OS。
  • 波特提出的企業戰略「五力分析法」,如今過時了嗎?
    波特教授提出的戰略思想是現在商業戰略課堂的基礎。這一戰略思想幾乎在全球的商業課堂都有介紹。從這段介紹中可以看出波特先生提出的戰略思想(核心即五力分析法)在商業和學術上的價值有多高。但是鑑於這一思想是在將近半個世紀前提出來的,如今的商業領袖們如果還想要繼續使用五力分析法,可能需要考慮「五力」之外的其他因素。
  • 疫情中後期,企業的可操作應對戰略
    如何選擇合適的企業戰略這份企業戰略方案是有一定適用範圍的:如果你是醫療、網際網路等行業,就不用往下看了,因為你們不差錢;如果你是一家拒絕改變的企業,也不用看了,因為市場發生如此巨變,你如果還能泰然處之,你的家底一定很厚。
  • 戰略管理必讀12篇:非常經典的企業戰略書籍,兼具實戰性與理論性
    企業戰略管理是從被動適應管理向主動適應管理或創新管理的轉變,它在研究環境變化和自身資源的基礎上決定企業的「未來」地位,並通過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來保證這一地位。戰略管理的本質是爭取企業整體主動性的創新和變化,這是戰略管理的靈魂。
  • 疫情中後期,企業具體應對戰略制定
    如果你是醫療、網際網路等行業,就不用往下看了,因為你們不差錢;如果你是一家拒絕改變的企業,也不用看了,因為市場發生如此巨變,你如果還能泰然處之,你的家底一定很厚。所以我所講的是針對這些不甘心聽憑命運等死,面對困境敢於改變的中國企業家,我們將在一起把危險轉化成機會,勇敢地帶領我們的員工闖出一條新路。在這個階段,企業一定要懂得戰略放棄。
  • 企業經營戰略的概念及戰略思想
    企業經營戰略是企業的高層領導人在現代市場經營觀念的指導下,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通過對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全面估量和分析,從企業發展全局出發而做出的較長時期的總體性謀劃。  制定企業經營戰略需要有戰略思想。
  • 如何從戰略角度去運營企業大學
    有人說企業大學要成為集團戰略變革的策源地,也有人說企業大學要成為企業人才發展的搖籃,成為黃埔軍校,更有人說,企業大學要成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器,為企業的發展和人才的成長賦能。其實都沒有問題,只是看企業所處的階段,分步驟去推動和完成。
  • BLM企業總體戰略制定路線圖
    企業戰略按層次從上至下可以分為總體戰略、業務戰略和職能戰略,運用BLM業務領先模型來制定業務戰略是樊老師諮詢和培訓的核心產品(《業務模式制勝,BLM戰略規劃七步法》),也因此寫了好幾篇與業務戰略規劃框架、核心思想及底層邏輯相關的文章,但是,業務戰略的制定,必然繞不開對總體戰略的梳理和解讀,從本質上來說,各產品線或事業部的業務戰略的制定就是對企業總體戰略的解碼
  • 如何從企業戰略中尋找目標?企業戰略的3個基本層次和4大目標!
    從企業戰略中尋找目標企業戰略管理是對企業戰略的設計、選擇、控制和實施,直至達到企業戰略總目標的全過程,一個公司如果沒有戰略目標,就如看不到航標的輪船,只能隨波逐流,危機重重,公司戰略目標如同黑夜中的北鬥七星,為公司昭示方向,並激發員工建功立業的激情和夢想,要在這些戰略中尋找可量化的目標
  • NICHE戰略:冠軍企業的成功之道
    在這種新環境中,競爭幾乎成為每一家企業的戰略問題,競爭對手無處不在,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全方位的,而且競爭程度日益激烈,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在設計自己的戰略時,首先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其次要有全球資源配置的思路,同時還要有全球化經營的能力。2.中國企業的弱小者特徵在全球化視野下,中國企業總體上呈現出弱小者的特徵,即使在中國市場最強大的企業也是這樣。
  • 企業大學建設之戰略規劃
    企業培訓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培訓戰略變化頻繁;3. 企業大學的組織管理體系不能充分支持企業大學的運營,尚需完善規範;4. 企業大學定位盲目,使命缺失,功能混淆,企業內部學習創新氛圍不足,距離真正的學習型組織還有很大差距;5. 。。。。。。
  • 企業戰略管理六種分析方法
    【導讀:企業的成功往往離不開高超的商業戰略,這是·[情報通]·商業戰略系列第[88]篇文章,歡迎閱讀和收藏】一、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是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的戰略管理分析工具,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
  • 淺談企業戰略分析方法SWOT!
    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業的優勢Strengths , 劣勢Weaknesses , 機會 Opportunities , 威脅Threats,因此,SWOT分析實際上是將對企業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
  • 德國工業戰略2030:背景、內容及爭議
    德國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其工業聞名遐邇、享譽世界,緣何會提出產業政策的戰略指導方針?《德國工業戰略2030》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產生哪些爭議?筆者通過分析《德國工業戰略2030》的產生背景、內容及相關爭議,以期對其進行解讀與客觀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