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怎麼才能讓孩子明白「陌生人給的吃的不能要」呢?
我家孩子真是太饞了!誰給他吃的他都吃。我跟他說了好幾次:「要問問媽媽,媽媽同意才能吃」,但孩子都當耳旁風。
以後上了幼兒園,我真擔心孩子被人用零食就給拐走了。
曾經有社會實驗者做過實驗:即使家長千叮嚀萬囑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玩具」,在接受實驗的3~5歲幼兒中,還是有近75%的孩子最終沒能抵制住誘惑,不僅吃了陌生人給的食物,還跟著陌生人上了車。而實驗人員「行騙」所用的時間,往往超不過三分鐘!
從實驗中,我們能看出:孩子能被輕易地騙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控力不足。
可見,面對誘惑能主動防禦、自我控制,或說延遲滿足能力的發展,不僅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事業、生活、幸福感等諸多方面,還與「人身安全」相關。
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專門針對2~5歲幼兒實施犯罪,正是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和自理能力,但自控力不足,容易被引誘——只要給孩子一些零食,甚至只是讓孩子玩一會兒自己的平板電腦,孩子就會跟隨著離開,不會掙扎哭鬧。
1
不必為孩子樹立「陌生人」的概念。家長可以教孩子把身邊的人分成兩類:一類是最親近、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另一類是「別人」。
家長需要告訴孩子:除了「家人」之外,無論是誰給的食物和玩具,都要問問「家人」可不可以,「家人」同意了才能接受。
2
在生活中用「角色扮演遊戲」或者童話故事來強化「別人」的概念。在孩子需要暫時離開父母身邊自己玩一會兒的時候(比如,去封閉式遊樂場時),家長要預先強調這個概念。
3
孩子3歲以後,可以給孩子看一些和安全教育相關的紀錄片,讓Ta明白:這個世界上雖然好人多,但壞人也是存在的。
注意:在總結時,家長需要避免使用恐嚇性語言,否則孩子可能會產生社交恐懼心理,在入園或上學後,變得膽小退縮。
4
對孩子正當的物質需求要適當滿足。即使是薯片炸雞之類的「垃圾食品」也可以讓孩子有控制地少量吃一點兒,這樣別人提供的食物就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
5
當孩子的需求不能被滿足時,認同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發洩情緒。等孩子恢復平靜之後,再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可以,以及什麼時候就可以了。
即使孩子的物質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愛也不能缺席。
孩子是無法分清「熟人」和「陌生人」的。不少孩子覺得,只要交換了名字,一起玩過,就是好朋友了。
所以,我們不必為孩子樹立「陌生人」的概念,而要給孩子明確「家人」的範圍,同時告訴孩子:除「家人」之外的人都叫「別人」,「別人」給的東西,一定要「家人」同意後才能接受。
以上內容選擇歪歪兔育兒書《輕鬆培養高情商智慧寶寶》。為家長提供0-8歲「養娃說明書」,幫助家長了解——
如何簡單、快速、有效地解決育兒問題?
如何培養高情商智慧寶寶?
在歪歪兔,除了有給家長看的育兒書,還有適合孩子的早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