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中國合伙人」:股權控制權錢和人性

2021-01-08 網易財經

創業的魅力之一在於,你可能永遠無法預知你將面臨的是成功、失敗、還是出局。

前有空空狐的創始人餘小丹用6000字的長文控訴其投資人在20天內趁其生病將其踢出局,後有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和合伙人之間的股權悲劇。然而,這樣的故事在創投圈內每天都在上演,除了投資方和創業公司的「搏鬥」之外,合伙人之間的鬥爭屢見不鮮。

因為創業,其實更考驗的是人性。

過去的兩年對於趙凌燕來說,是煎熬的。她在不斷的訴訟、調解和自我懷疑中渡過,和餘小丹的經歷類似,一年前她也被自己所在的創業公司「踢了出來」,但略有不同的是,讓她作出上訴選擇的是自己曾經的合伙人。

一夜爆火的眾籌項目,背後卻面臨著股權糾紛

2014年12月,國內硬體品牌Crazybaby旗下曾有一款名為Mars的自動升降磁懸浮HIFI音箱組合,在美國眾籌網站indiegogo上一戰成名,61萬美金的最終籌款和超3000的支持者讓它成為了indiegogo平臺上支持人數第一、眾籌金額第二的項目,也在國內打響了名氣。

兩年後,Crazybaby仍在運營並且剛剛完成了新款Air 耳機的眾籌,但其背後的運營公司卻早已移花接木般地發生了變化。

趙凌燕是這個項目的聯合發起人之一,同樣也是Mars成名背後的操盤手之一,如今,她和Mars以及Crazybaby再沒有一星半點的關係。

根據趙凌燕向鈦媒體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當時Mars By Crazybaby是其和另一合伙人張海星的想法。

2014年7月,趙凌燕聯合張海星成立了「深圳瘋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瘋孩」,現已被更名為「深圳柏晨科技有限公司」),起初的想法是做一款硬體音頻產品,看到小米微博上的OM/ONE 磁懸浮音響的創意才萌發了Mars的產品原型。

小米微博截圖

2014年10月,因張海星赴美籤證被拒,趙海燕只身前往美國負責眾籌事項。根據趙的說法,OM/ONE音箱會在12月之前開始發貨,因此其必須趕在這家產品之前,否則將會背上抄襲的名聲。

2014年12月2日,Mars如願上線,並且在indiegogo上創造了奇蹟——1個小時突破1萬美金,24小時完成10萬美元眾籌目標,最終以61萬美金的金額完美收官。但隨即趙因為高強度的工作突發急性膽囊炎病倒了,由美國轉回國內住院治療。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和你所看見的空空狐CEO餘少丹的故事大致相同——其在國內的合伙人張海星並沒有如願負擔趙的醫藥費,也並沒有給趙凌燕交付任何醫療保險。反之,張海星利用大股東身份將深圳瘋孩進行了一系列股權變動,成了空殼公司。

另外,當時在北美進行眾籌時,為了款項流通方便,張海星和趙凌燕兩人決定在香港註冊成立「瘋孩科技」,但在這家公司中,趙凌燕因Ukey出了問題並沒有及時進行出資,在提出解散原有公司未遂的情況下,張海星將香港公司以1萬港幣轉讓了出去。

舊的公司進入了清算階段,但由於趙凌燕的拒不配合,僵持著,無法進行。張海星隨後又和原公司CTO朱田俊成立了新的公司——深圳原動科技,將Crazybaby的品牌轉讓了過去並在近幾個月獲得了創新工場在內的一筆新的投資。

至此,趙凌燕在新的公司中沒有一丁點股權,而原有投入的資金,因為沒能進行清算也暫時不能收回,另外,香港公司由於已經被轉讓,當時61萬美金的眾籌款項也不知去處。

資本利益面前小股東被迫出了局?

在趙凌燕給出的版本裡,這是一場資本面前人性生變的事故。

趙和張十多年的老同事,2004年-2006年,張海星擔任TCL AV音視頻戰略本部,產品和營銷總監,二人在這段時間裡曾是師徒關係,趙稱,隨後的幾年裡,自己一直給予張海星無盡的幫助,幫其安排工作、住處、給其創業項目提意見,她和張海星的關係甚至「親如母子」。

而針對趙凌燕提出的一系列變故,鈦媒體向張海星進行了求證,但在張海星的口中,這是一場合伙人意見不一致、無法共同承擔風險、一起走下去的意外結果。

張海星表示,起初Mars產品的靈感來自於自己和CTO朱田俊,趙凌燕在其中並不直接負責產品和業務,在其孤身去往北美眾籌後,因工作壓力較大趙開始出現嚴重的情緒化、並且在此之前其就曾因不明確Mars的未來而導致決策低效、團隊溝通不暢。

另外,張海星表示,在成立香港瘋孩科技時,身在北美的趙凌燕以其Ukey出了問題並未進行及時付款,而是張海星從自己名下的個人公司Kinspinng(一家音頻設計和供應鏈的公司,由張海星在2007年創辦),持續給Crazybaby進行資本輸送,投入了約30萬美金左右。隨後,回國後趙凌燕也並未繼續對此進行付款。

因此張海星認為,趙凌燕過於情緒化,沒有分擔風險的意識,他自己無法同這樣的合伙人繼續合作下去,遂提出了分家。

創業合伙人們常踩的坑,他們都踩了

但這家曾經的明星公司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對於這二人具體關係和變化真正了解的人並不多,並且不管是從員工管理還是股權分配上都犯了創業者們常犯的一些錯誤。

從公司架構和員工層面來說,趙凌燕和張海星成立「深圳瘋孩」時,公司僅有三個人,也就是說,只有一位正式招來的員工,而其他的都是借用張海星個人旗下的Kinspinng的,包括其CTO朱田俊及當時的財務曹君。

在Mars眾籌時,由於北美只有趙凌燕一個人在進行奔波,張海星和其員工主要在國內進行配合,但由於需要追趕上線進度和時差的存在,兩部分工作之間出現了諸多工作不暢。導致後來趙凌燕壓力太大和過於情緒化,最後成為二人分家最主要的導火索。

談及那段經歷,趙凌燕對鈦媒體吐槽到,「沒有一個員工把這件事情當作自己該做的。」而一位銷售部的員工則表示,「理解Linda姐(趙英文名)當時壓力大,但是要求我們所有人跨時差24小時工作是不太現實的。」

另外,也是由於大多數員工身兼兩職的原因,深圳瘋孩在醫療保險等公司員工的權益上,設立的並不完善。

但Mars的眾籌最終還是成功了,趙凌燕卻由於早期股權分配不合理並且沒有為小股東設定太多保護條例而成了出局的那個人。

早期股權分

據了解,早期深圳瘋孩只有兩個股東,即張海星和趙凌燕,張海星以70%的出資比例成為了大股東,趙在回國後張海星第一次提出了解散公司,趙沒有同意,隨後,張海星以大股東的身份進行了撤銷趙凌燕監事身份、修改公司章程、變更公司法人等等一系列操作。

截止2016年1月,「深圳瘋孩科技有限公司」被更名為」深圳柏晨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和監事更換為蔣運情和彭莉(截圖中顯示的「曹君」為公司原CFO),趙凌燕的名字從這家公司的名單上徹底被抹去了。

人事變更截圖

另外,趙凌燕所犯的錯誤還在於,其起初的想法是作公司的幕後英雄或者創業導師。她認為,48歲的她已經不適合作為創業者衝在一線了,因此想退居二線,採用輔導一家家公司上市的方法來成就自己。

趙凌燕向鈦媒體表示,幾乎所有的合同籤名都是她讓張海星來進行的,經鈦媒體搜索,網絡上關於這家公司為數不多的報導也是關於張海星的。趙凌燕多次強調,從認識到現在,十幾年來她對張海星非常的照顧,正是由於二人「親如母子」的關係,才讓她放心做出這一系列決策。

但張海星向鈦媒體否認了「母子」這一說法,他對趙凌燕作出的貢獻表示肯定、對師徒關係表示確認,但卻並不認為二人的關係親密至此。

合夥失敗之後,他們面臨著什麼?

幾乎從Mars眾籌結束後,趙凌燕就過上了不斷訴訟的案子,從2015年至今,她共發起過5個訴訟。

根據趙凌燕最新提供給鈦媒體的起訴狀包括剽竊其創意(Mars產品的來源)、轉讓股權、隨意修改公司章程並轉手他人等一系列侵害其權益的行為。

關於創意剽竊這一說法,因張海星和趙凌燕二人的說法不同,鈦媒體還試圖聯繫了Crazybaby的CTO 朱田俊,朱田俊對鈦媒體表示,Mars的創意來自自己看到的磁懸浮地球儀,隨後將這一想法和張海星進行了溝通。

一位幫OM/ONE 和Mars提供磁懸浮技術的供應商從側面否認了朱田俊的說法。王曉冰對鈦媒體表示,最開始是張海星給他打的電話,隨後趙凌燕和張海星二人與他在線下見面並參觀了工廠,但如果說想法的來源,很可能就是來自OM/ONE。

另外,在此前已經結案的訴訟中,趙凌燕的監事知情權被駁回、啟動股東知情權被支持;要求撤銷股東會決議(監事任命的變更)被支持;但關於香港股權案,法院因訴訟標的已被轉讓第三人、標的不存在而駁回了這一訴訟。

目前的局面是,趙凌燕希望得到一千萬的賠償,或者要張海星名下深圳原動科技的30%的股權,而張海星覺得這個價格實在支付不起。深圳瘋孩科技的清算消息,早在2015年2月就發了出去,但如今依然僵持在那裡,張海星和趙凌燕的資金無法撤出,香港眾籌的款項也去向不明。

私下裡的協商並不是沒有,在近期趙凌燕提供給我們的錄音裡顯示,今年9月,趙凌燕和張海星二人,先後私下見面協商過兩次,在這段兩個人在公開場合的對話中,張海星多次表示「我是向你來認錯的」,但談話卻總是無功而返。

人性並不都是壞的,在趙凌燕的描述裡,張海星聰慧、上進,是其眾多徒弟當中最為勤奮和信任的一位。而根據張海星在錄音中所說的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極為具有使命感的人,他自己希望將Crazybaby做成令深圳和國人驕傲的國際品牌。

但經歷過這件股權糾紛事件之後,趙凌燕開始懷疑人性,而Crazybaby品牌的現有公司深圳原動科技,也因為此事在2015年和2016年面臨著運營困難和融資困境。

一個月前,深圳原動科技終於拿到了新一輪的融資,按照此輪價格,Crazybaby現估值4000萬美元。

一位曾經深度幫助Crazybaby在美國indiegogo上進行眾籌的投資人,同時也聽聞了整件事情的發展經過,他對趙凌燕的付出表示了肯定,「非常拼命和堅定」,但他同時也非常惋惜的對鈦媒體評價道,「合伙人之間發生爭吵和意見分歧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樣的結果確實很可惜。」

「千萬別跟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這是電影《中國合伙人》經典臺詞,同樣也適用於大多數的創業者。

尤記得一年前,創業公司西少爺的聯合創始人拿著訴訟書找上門來,懇請媒體報導,這同樣是一個好友合夥、最後撕逼的故事。2016年5月,理大師聯合創始人之一薛鏑和CEO薛希鵬也因股權糾紛鬧得不可開交。

在創業早期,合伙人們也往往會因為或感情、或義氣、或常識欠缺等原因而導致各式各樣的股權糾紛,在創業之初,他們就因股權、利益以及法律文件的「空白」為矛盾埋下了伏筆。

這一段段典型且普遍的中國式合伙人的故事裡,「股權、控制權、錢」這些關鍵點,每一個都直戳人性,對於明星項目來說,更是如此。

本文來源:鈦媒體 作者:韓佩 責任編輯: 郭瑞超_NF2003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股權」和「控制權」的關係,中國合伙人股權分配!
    想要實現創始人的控制地位,首先就要明白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從而掌握控制權存在的關鍵地方。 5、控制不了股東會,就控制【董事會】 6、【增加外部董事、設計提名權或引進新投資者】 7、控制不了董事會,就動用【否決權】 8、沒有否決權,就運用【期權設計】 9、好的股權架構 10、股權結構簡單清晰
  • ...和「控制權」的關係及9張圖教你如何進行中國合伙人股權分配!
    想要實現創始人的控制地位,首先就要明白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從而掌握控制權存在的關鍵地方。 >3% 臨時提案權 二、公司控制包括:股權控制、董事會控制、經營控制 大股東如何在創業的整體運營中能把握控制權,可分以下三個方面予以解決: 1、股東會的控制權:可通過設立有限合夥企業持股、表決權委託、一致行動人協議來控制。
  • 朗姿股份設超4億醫美股權併購資金 大股東旗下公司為普通合伙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梁辰)12月22日晚間,朗姿股份有限公司(002612.SZ,以下簡稱「朗姿股份」)披露,與參股公司北京朗姿韓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姿韓亞資管」)籤訂有限合夥協議,擬以自有資金2億元,作為有限合伙人出資設立醫美股權併購基金。本次交易屬於關聯交易。
  • 「另類機構」朗姿韓亞的投資術:退出多個股權 再度牽手華熙
    原標題:「另類機構」朗姿韓亞的投資術:退出多個股權,再度牽手華熙   朗姿韓亞對外投資了38家
  • 清科2020年中國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人榜單正式揭曉
    來源:投資界來源 | 清科研究中心2020年8月12-13日,清科集團聯合旗下投資界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基金合伙人峰會」在上海舉行,隆重揭曉2020年中國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人榜單!2020開年,新冠疫情為股權投資基金的募資環境雪上加霜,危機之下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人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加凸顯,其中國有資本更是體現了應有的擔當。然而,在國資滲透率逐步提升的當下,行業仍需要更多的「源頭活水」,股權投資市場的資金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 活動紀實│中國另類資產投資研究白皮書第二期發布會
    由於2019年國內經濟持續面臨放緩壓力,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研究中心在這樣的經濟大環境下,繼續對新興金融業態中的另類資產投資領域進行探索和研究。 復旦大學綠庭新興金融業態研究中心在持續關注和跟蹤另類資產投資發展的基礎上,採集了行業典型企業的相關數據,並與資深從業人員和研究人士進行了深入探討,編寫了《中國另類資產投資研究白皮書》第二期。
  • 清科中國政府引導基金排名榜單、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機構有限合伙人...
    清科2019年中國政府引導基金排名榜單、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機構有限在此趨勢下,清科研究中心立足為市場評選出綜合發展較為突出的政府引導基金,發起開展了2019年中國政府引導基金排名工作並評選出「2018年中國政府引導基金30強榜單」。 2019年7月11日,清科集團聯合投資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基金合伙人峰會」上,清科研究中心隆重揭曉了「2018年中國政府引導基金30強榜單」。
  • BITE Investments——亞洲優質另類投資平臺
    毛小天 Vicky MaoVicky(毛小天)是BITE中國的總經理,辦公室設在上海。Vicky於2019年從VCP加入BITE,並曾出任VCP的董事總經理和合伙人。她於2017年從倫敦搬到上海,成立並發展VCP的中國業務。在加入VCP之前,Vicky曾在香港標準銀行工作,此前她曾在普華永道工作多年。她擁有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的MBA學位。
  • 貝恩公司:BATJ持續活躍,加劇私募股權市場競爭
    中國的私募股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四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的簡稱)等另類資本的大量湧入,加劇了競爭態勢。4月25日,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發布了《2018年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市場報告》。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楊奕琦、董事總經理周志銘對報告做出了解讀。
  • 老闆分股權給員工:不是對員工的慷慨,而是一種明智
    一家公司的核心成員過於關心公司估值和股價,反而會忘記改變世界、改變行業、客戶第一的初心。如果說馬斯克是個另類CEO,那麼個性低調安靜,把「本分」作為價值觀核心的管理者黃崢,在拼多多的股權結構設計與調整上,呈現出一種棋手的冷靜縝密。2020年中拼多多股價暴漲,40歲的黃崢短暫當了一把中國首富。
  • 2人、3人及以上合夥創業,股權到底應該如何分配?落地乾貨 收藏
    一般而言,創業企業的CEO對公司有更多擔當和責任。在前期,企業的發展往往與CEO的能力直接掛鈎,同時為了保障決策效率,CEO在創業項目中要儘量擁有多數股權,能夠有效控制新創企業。再次,從資源互補、多方面綜合考量其他合伙人。合伙人往往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各有優勢,比如資金、資源、專利、創意、技術、運營和個人品牌等,需要綜合、動態地考量。最後,特別注意動態平衡。
  • 20%的股權,賣多少錢合適?|資源型合伙人怎麼入股
    歡迎訂閱我的公眾號:大話股權更多股權設計,股權激勵,股權融資知識可訂閱喜馬拉雅音頻專輯「大話股權」。資源對於一個企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有資源和沒資源,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 合伙人時代的變局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當代的中國企業,尤其是各種新興行業,如網際網路與電商行業、新零售行業等新興產業行業。但值得注意的是,與行業迅猛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才的緊缺。於是,某企業高管高薪被挖、某企業領導帶團隊集體跳槽、某業內牛人高調加盟等新聞頻頻見於朋友圈。然而,領導想要提升企業競爭力,只能如此「簡單粗暴」嗎?
  • 除了預防合伙人中途退出,股權分配還應該考慮哪些情況發生
    帶頭人的股權要最大 在分配股權時,除了其他合伙人,還有帶頭人也就是CEO的股權是需要最大的,與此同時也是擔當最多的。 3. 合伙人的優勢 在創業的過程中,需要的資源無非就是資金、創意、技術、運營、個人品牌。而且在創業初期時一定要充分評估不同階段發生的變化。
  • 水木清華BBS合伙人「翻臉」商業化埋股權糾紛隱患?
    水木清華BBS合伙人「翻臉」商業化埋股權糾紛隱患?合伙人公開反目的導火索並非BBS的衰落,而是在BBS商業化之後,合伙人間的糾紛。王玉泉與另一位合伙人周霖的分歧之一就是水木社區商業化與衰落的關係,但目前雙方均未對記者做出回應。一位曾長期活躍在水木社區的用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若水木社區的糾紛訴諸法律之後,其淡出視野的趨勢也會更加明顯。
  • 天喻信息推另類股權激勵 旗下板塊蓄勢待發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宏斌) 天喻信息近日披露了一份「另類」的股權激勵框架方案,擬由各子公司各自對其經營管理層和核心員工實施股權激勵。由於公司正處於轉型關鍵期,此番股權激勵預計對其旗下各大業務板塊吸引人才、實現突破式發展將產生重要作用。
  • 合伙人機制的三大模式和三個關鍵
    拋開華麗的概念,合伙人機制無非有三大模式: 第一,公司制的合伙人(股權控制型)。 在這個範疇內,重點在於,對整個公司來講,除了激勵之外,還要實現控制的目的。即除了激勵之外,還要把握公司的控制權,要麼是控制其上市,要麼實現權益的平移; 第二,聯合創業模式(平臺型)。 這是一個被大量的新業務公司,大量需要在原有業務體系上孵化新業務的公司所採用的模式。
  • 史斌老師揭秘徐小平如何做股權投資?及期權分紅合伙人機制設計
    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曾說過:「合伙人的重要性超過了商業模式和行業選擇,甚至比是否處於風口上更重要。」在我看來啊還有三個更重要的原因,第一就是創始人股權設計不合理,創始股東和眾籌股東都存在嚴重的股東架構問題,你想想啊,本來大家的股權就很相近,最開始還無所謂,可短短一周時間企業估值就達到了4000萬,你想這個時候,在沒有一個絕對核心股東的情況下,誰還能淡定呢。第二呢,在創始人股權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有草率進行眾籌引發了事件的餘火。
  • 合夥創業,如何分配股權和設計股東規則?
    確定最終的股權比例 根據Step1,我們可以明確公司每位合伙人的股權最終都是由兩部分組成:人力和資金,兩者比例是60%和40%;而根據Step2,也已經明確每位合伙人在人力和資金中的貢獻比例。
  • 有限合伙人將合夥財產份額轉給普通合伙人,無需全體合伙人同意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另外,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股東之間轉讓股權,但轉讓方還保留公司一部分股權的,公司登記的股東名稱就沒有變化,這類內部股權轉讓不是公司登記事項。合夥企業,合伙人之間也可以轉讓合夥企業財產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