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估計是每個人學生生涯裡最為緊張的時刻吧。而且,每年到高考前夕,絕大多數的高考生會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睡。可能是經過三年的努力奮鬥,自己總算可以經過高考來驗證自己學習的成果,或激動,或緊張,或五味雜陳。
雖然大多數學生都要歷經高考這一關,但也有極少部分優秀的學生,不用高考也能夠上大學讀書。
那就是國內各大知名大學的保送生,尤其是那些被保送到清華北大的,簡直是開了掛,令人歆羨不已。而在今年的高考考場上,就出現了這麼一位學生,他就是來自人大附中的高三學子張哲倫,已經保送到北京大學。
張哲倫自然不用參加高考,他只是來高考考場給同學們加油打氣,同時感受一下高考考場緊張的氣氛。
張哲倫來自人大附中的高三24班,他在今年獲得了國家物理競賽金牌,全國一等獎。而單單每年全國物理競賽的預賽,就有90萬人參加,最後只選出100名金牌獲得者。其中前50名會被選拔進國家集訓隊,而張哲倫就是隊員之一。
當然,並非所有的集訓隊隊員會被清華北大錄取,選拔也是非常激烈的,所以可以說明張哲倫的實力的確是超凡脫俗。
大家在表示羨慕的同時,一定也想知道張哲倫到底是如何走上物理競賽的道路吧?
張哲倫說,自己從小對物理就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而且在開始接觸物理時,他也不知道有物理競賽的存在。後來是老師看他在物理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於是推薦他參加物理競賽,所以他才開始了物理競賽之路。
有人問他,沒能參加高考會不會感到遺憾。張哲倫回答道,可能會有一點,但他覺得自己參加物理奧林匹克賽,就是參加過「高考」了,而且物理競賽也不比高考容易。所以,想必他在參加物理競賽的時候,也跟別人在參加高考的時候一樣緊張。只不過參加的學生比較少,大家關注的也少,自然很少人會能體驗到他們參加競賽時的緊張和激動。
張哲倫學習物理競賽,也有自己的一個學習辦法,就是堅持每天刷題。平時一天就是刷題六七小時,而且只睡5個小時左右,如果遇到假期,那就是從早到晚都在刷題。
因此,他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績,也是應該的,畢竟他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汗水。有人覺得能夠學奧林匹克的人,主要是靠天賦,但沒人會想到,如果只有天賦而不去努力學習,那結果只能跟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
在此祝願張哲倫能夠在北大學習到更多更深的物理知識,並且為國家做出一些新的創造和貢獻。而作為我們,看到張哲倫如此努力奮鬥,不得不表示欽佩。因為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夠體會到一個道理:有努力才會有收穫,而且夢想有多大,付出就要有多大。
哪有天生學霸,一切都是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