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得好才能學得更好,尤其是6歲前的孩子,請重視學習遊戲

2020-12-20 遼寧臺情感大師

最近幾年我們經常會聽到「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我們經常在感嘆成年的我們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不容易。

但是小編在看了家裡親戚家好多孩子的日程生活狀態,也真的想替他們感嘆一句:孩子的世界也有我們無法體會的難!

永遠上不完的興趣班,永遠寫不完的習題冊,成績永遠要往上提,80分就是「差生」;這是現在大多數國內學生們的現狀。前幾年看到家裡小表弟的書包,永遠都滿滿當當,忍不住問他,整天在書包裡裝了什麼東西,當我伸手去接他的書包時,作為一個成年人的小編,居然拎不動!

其實可以理解,因為但凡是個家長,就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其實小編認為,孩子贏在起跑線,也不一定要讓孩子整天埋在各種興趣班和習題當中。

小編曾經看過一本關於教育孩子的一本書,裡面就提到過:「要想孩子學習能力超群,6歲之前的玩耍非常重要。」

但似乎很多焦慮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覺得沒必要太過重視。今天,我們就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跟大家聊聊:「為什麼孩子玩的越多,反而學習越好?」的話題。

家裡有小朋友的應該會碰到過這種情況,當小朋友在吃飯或者喝水的時候,很喜歡把杯子扔掉,當你撿起來給他,他還會一直重複這個動作;或者不停的用勺子敲打桌子,還特別開心興奮。

孩子這樣的行為在家長眼裡可能就會認為孩子無理取鬧,甚至是惡作劇,但其實可能是我們都誤會孩子了。在寶寶的世界裡,比如扔杯子、敲打某件玩具,搖動沙錘聽聲音。一歲左右的寶寶,或許會對沙子、黃豆等自然材料感興趣,同時五彩繽紛的玩具也會吸引他們的眼球。

而到了三四歲,孩子們或許喜歡玩打仗遊戲、角色扮演等。成為成年人後,或許隨便翻翻書、看看綜藝也算是玩耍。

這種活動就是嬰兒的學習過程,通過日積月累的重複,會實質性地改變他們的大腦結構,從而決定他們學得更快,還是更吃力?

兒童在玩耍的過程中,通過一次次重複探索外部世界,嘗試自己能力的極限。當孩子玩耍時,他們的大腦在努力整合來自外界的信息和內部的感受。隨著反覆練習和反覆感受,他們獲得了對自己身體和環境的控制感。這種積極的感受,促使他們繼續練習。

所以當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去玩耍,玩耍的同時,其實也是他們學習的時候,神經科學家,就經常建議一些家長,要重視學習遊戲,尤其是以下幾種開發孩子的遊戲:

功能性遊戲

角色扮演遊戲

規則類遊戲

對於孩子來說,六歲以前,孩子發展比較好的大腦系統有視覺系統(8個月就和成年人相當)。同時1歲左右,語言和肌肉控制系統也迎來了發展高峰。但負責計劃和抽象推理的部分,在初中之前,都很難完全發育好。

因此,在6歲之前,那些更加視覺化、需要反覆操作的玩耍行為,促進孩子大腦的發展,為之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這幾種遊戲都是對孩子非常有益的,說到這裡呢,其實小編還想給大家介紹一下,能帶孩子在做遊戲中了解科學知識的幾本書,叫做《遊戲中的科學》,這本書一整套總共有6本,分別是蹦蹦跳跳的豌豆、懸浮的鐵釘、不怕火的紙、會遊泳的雞蛋、不怕風暴的硬幣、不會掉落的樹葉。

這幾本書都是一些比較有趣味性的小實驗,可以讓孩子親手做實驗,學習隱藏在生活的中的科學原理。既可以讓小朋友學到科學知識,有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感受到樂趣。

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可以乘著暑期,入手這樣一套書籍,陪孩子一起度過這樣有趣的暑期生活,對孩子和親子關係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居然是玩耍?想要學得好,先要玩得好!
    在幼升小的壓力下,即使孩子還處於學齡前,很多家長也不敢放心大膽地讓孩子玩。拼音或算數,總覺得該學點正經的了。但根據美國知名兒科醫生Michael W. Yogman博士主導的最新研究,玩耍並非沒正經。相反,玩耍的意義還很重大,它能促進孩子發展關鍵的身體機能和社交情感技能。而這些能力正是孩子今後學業成功的必備條件。
  • 孩子玩扮演遊戲時,成人如何讓孩子玩得更好?
    假裝遊戲是兒童學習規則、鍛鍊語言能力、發展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一種好方式,幼兒園的老師或是家長通過參與兒童的假裝遊戲之中還有助於成人與孩子之間建立更為良好的聯結。不過前提是參與遊戲而不是作為旁觀者指導遊戲,因為直接教育是無用的,反而會讓孩子對遊戲失去興趣。作為成人,並不需要教孩子或者控制孩子怎麼玩,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玩。
  • 國際教育面面觀|孩子只有這樣「玩」才能學得好
    孩子要早點學數學,上小學才不落後!要早點學識字,這樣孩子就可以自己看書了!很多成年人認為,教育是由他人傳授知識,孩子上小學之後也是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學習的,所以按照大人的邏輯,孩子早點開始學習並沒有任何不妥。
  • 要想孩子書法學得好,孩子學書法前應具備這種技能
    孩子的學習生活從很小就開始了,自從上學後,不論是孩子自己寫作業,還是學習寫字、寫拼音,都會時時刻刻考驗孩子「寫」的功力,如果在這方面能力相對弱的孩子,進入小學後適應起來會比較辛苦,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入學之前,趕忙給自家孩子報個零基礎的硬筆書法班,讓孩子突擊一下學寫字,沒想到學了才一節課,就發現孩子學書法出現了一大堆問題,比如說:長橫總是不能一筆寫下來、說了半天的筆順一下筆就胡亂來……一堂書法課學完
  • 如何讓學齡前3~6歲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呢?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說話那麼清晰流暢,我們家孩子卻結結巴巴、磕磕絆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是個溝通高手,我家孩子卻總不願意和人說話?」是的,有的孩子語言清晰、表達流暢、邏輯性強,有的孩子則恰好相反。如何讓學齡前3~6歲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語言的構成。
  • 孩子6歲前,這4類運動做得好,不僅健壯身體,還「灌溉」智力
    隨著科學育兒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潛能開發,早期教育。遊戲也會選擇帶著孩子玩一些益智遊戲,希望孩子將來可以更聰明一些。 但是,注重腦力開發的同時,家長對孩子體力的鍛鍊也不能落下。6歲前不僅僅是大腦的最佳發育階段,孩子的身體在這個階段也處在一個高速成長的階段。
  • 千萬別不讓孩子玩耍,遊戲的意義很重要!玩得好才能發展好!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特別是一些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直趴在書桌前學習,其他的時間給孩子報各種的輔導班、課外補習班等。其實,這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孩子,他需要遊戲與活動來發展自我。其實,遊戲對孩子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好處。
  • 如何配合外教,才能讓孩子英語學得更好?
    我見過太多的家長,把孩子往培訓班裡一送,就拍拍手忙自己的去了。下課時間到了就站門口接孩子,還不忘問一句:今天學什麼了啊?表現的好不好好啊?玩的開心嗎?然後就帶著孩子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每周都是如此循環往復。
  • 當孩子玩得專注的時候,請不要打擾孩子,培養專注力的好時機
    」專注力」這個詞對於家長來說並不陌生,專注力好的孩子做什麼事情精力都比較集中,在課堂上吸收能力強,不走神,學習能力強,學習成績和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專注力的培養。,請不要打擾他。這裡請注意不要讓孩子玩電子產品,如果寶寶想玩手機之類的,還是直接拒絕為好,避免上癮,因為你不讓孩子看會哭鬧,當孩子看上一會兒你想把手機收回時,孩子仍然哭鬧,不如一開始就不看。
  • 13歲孩子玩手機致癱瘓:請警惕孩子的上癮性行為
    這娃玩兒了一個暑假的手機,這學習的心,如覆水難收。一回家就要手機,趴著看、躺著玩、睡覺也要和手機同床共枕……這手機,簡直比親娘還親。作業不想做,書也不想翻,想想娃那令人堪憂的成績,老母親真是百爪撓心。如果你家也有一位沉迷手機無法自拔、不願學習的娃,作為家長,請一定要重視起來!
  • 讓孩子死記硬背公式,不如玩個遊戲學得快
    讓孩子死記硬背公式不如玩個遊戲學得快我們相信「死記硬背公式,不如動手玩個遊戲」,這才是讓小朋友學得更快、更好地方法。那麼這個方法是否可行呢?我們一同來看看麥友「擇善固執」和他們家的小朋友「果果」,每天是如何進行學習和做作業的。不斷嘗試、深入探索的精神《好神奇,紙花自個綻放》這節科學課,留了三個問題給大家。
  • 6歲前邏輯思維能力是拉開孩子差距關鍵!家長一定要重視!
    邏輯思維好的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更好地運用掌握的知識,處理問題也全面到位。同樣的,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學習能力也不會差,而邏輯思維形成的最關鍵時期是6歲前。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6歲前的邏輯思維訓練。
  • 孩子怎麼學數學才能得高分?名師華應龍:數學好是「玩」出來的
    孩子的數學成績一直都不溫不火,怎麼學數學才能得高分呢?這是很多家長的心中所想。確實一個班裡大部分孩子的數學成績都不是很高,數學相比其他科目是難了許多,很多孩子分數低都和數學有很大關係。
  • 拖延、學習沒有專注力、沉迷遊戲,有自制力的孩子才能走得更遠
    孩子拖延、學習沒有專注力、沉迷遊戲是當今困擾絕大部分父母的問題,其背後的源頭都是跟自制力有關。自制力即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它是意志力的重要表現。不光是孩子,一個人的意志力幾乎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從拖延工作到存錢養老,只有意志力強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 4歲孩子以玩為主,還是以學為主?不妨在遊戲中學習
    尤其是處於嬰幼兒階段,以玩為主和以學為主,其實都是極端。這樣的一種極端培養方式,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那麼以玩為主和以學為主究竟帶來了哪些弊端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以玩為主會荒廢孩子弊端一:孩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遊戲漠不關心,讓孩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父母應該明白,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全面成長是不利的。
  • 比起學習,先讓孩子學會玩,才可以更好的學習
    導讀:比起學習,先讓孩子學會玩,才可以更好的學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比起學習,先讓孩子學會玩,才可以更好的學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學寫字也有「最佳年齡」,家長牢記這5點,孩子學得快寫得好
    孩子應當幾歲開始學習寫字呢?一、學寫字需要具備一些條件當然,每個孩子的發育過程都是不同的,並不是說必須到了5歲才開始學寫字,也不是到了5歲就一定適合學習寫字。學寫字之前,孩子應當可以獨自發現相似漢字之間的細微差別,例如昌和冒、太和犬是不同的,不同在什麼地方,哪兩個漢字是相似的……認知能力也可以通過找不同的遊戲來鍛鍊。
  • 汪涵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鑑:「把背唐詩變成遊戲,孩子自然學得好」
    汪涵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鑑:「把背唐詩變成遊戲,孩子自然學得好」更是在節目中大方分享幫助孩子學習和背誦古詩詞的方法。汪涵表示:把背唐詩變成遊戲,孩子自然學得好。因此,家長在讓孩子背唐詩時,先調動起孩子的興趣最重要,千萬不要急於求成,讓孩子死記硬背。我覺得這很值得各位家長們借鑑和學習。
  • 會玩的孩子更有未來嗎?「會玩」的家長才能養出「會學」的孩子
    玩和學始終伴隨著一個孩子的成長,到底是多玩一些還是多學一些,眾說紛紜。有些家長說,孩子當然是應該多學一點,少玩一點,成天想著玩,怎麼能用心學習呢,不用心學習長大怎麼會有出息?如果因為玩而忽略了學習,豈不是就要輸在起跑點上?
  • 孩子6歲前,家長要培養他這3項能力,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三分之二,在6歲前就能完成80%。由此可見,孩子3-6歲是最好的培養孩子各項能力的階段。此時的孩子可塑性極強,學習能力也較強。家長需要在這時培養孩子的3個能力,遠遠比只讓孩子學習知識強得多,對學習成績影響更大。